華文網

此人比諸葛亮還牛,創造了一種機器,90年代的中國百姓還在使用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可謂是家喻戶曉吧,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在歷史上有著崇高的聲望,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發明家,尤其是在軍事發明上面有著突破山地戰的局限,

比如木牛、流馬為蜀軍北伐提供了堅實的補給,連弩成為蜀漢克敵制勝的法寶。可是,曹魏也有這麼一個人物,比諸葛亮還厲害,發明一物一直被中國鄉村使用。

這個人物是誰呢?就是與諸葛亮同時代的馬鈞,在曹魏擔任博士、給事中這樣的閑官,

但是其人卻是華夏科技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一些發明和技術革新不僅突破了諸葛亮,甚至在此基礎上多次改進,對提高生產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就拿諸葛亮發明的連弩來說,當時蜀漢和魏國基本年年征戰不休,諸葛亮發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發射出去的連發射遠器--連弩,

殺傷力極大,曹魏大將張郃就是死于這種連弩之下,後來魏軍在戰場上揀到,被馬鈞看到後,說:“這東西巧是很巧,但還不頂完善。”他進行一番修改,發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漢末時官渡之戰,曹操曾使用“發石車”攻擊袁紹的陣地,但只能單發,效率不高。馬鈞擔心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發石車的基礎上,
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原來的發石車,象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鬥,鬥裡裝滿大小石頭,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作戰時,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這樣,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這種發石車缺點很多,每發射一次,都要花費一些時間,而且效果不大。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
則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這樣,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一步約合1.45米),這在當時說來,威力是相當大的。

《三國志》“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發石車,敵人于樓邊懸濕牛皮,中之則墮,石不能連屬而至。欲作一輪,懸大石數十,以機鼓輪,為常則以斷懸石,飛擊敵城,使首尾電至。嘗試以車輪懸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

當然,這只是在軍事上的貢獻,馬鈞在手工業、農業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龍骨水車,才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于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只可惜,馬鈞的傑出才能,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導致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被埋沒了。

當然,這只是在軍事上的貢獻,馬鈞在手工業、農業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龍骨水車,才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于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只可惜,馬鈞的傑出才能,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導致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被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