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比諸葛亮還牛,創造了一種機器,90年代的中國百姓還在使用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諸葛亮可謂是家喻戶曉吧, 無論是政治上, 還是軍事上, 都在歷史上有著崇高的聲望, 除此之外, 諸葛亮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發明家, 尤其是在軍事發明上面有著突破山地戰的局限, 比如木牛、流馬為蜀軍北伐提供了堅實的補給, 連弩成為蜀漢克敵制勝的法寶。 可是, 曹魏也有這麼一個人物, 比諸葛亮還厲害, 發明一物一直被中國鄉村使用。

這個人物是誰呢?就是與諸葛亮同時代的馬鈞, 在曹魏擔任博士、給事中這樣的閑官, 但是其人卻是華夏科技史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的一些發明和技術革新不僅突破了諸葛亮, 甚至在此基礎上多次改進, 對提高生產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就拿諸葛亮發明的連弩來說, 當時蜀漢和魏國基本年年征戰不休, 諸葛亮發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發射出去的連發射遠器--連弩, 殺傷力極大, 曹魏大將張郃就是死于這種連弩之下, 後來魏軍在戰場上揀到, 被馬鈞看到後, 說:“這東西巧是很巧, 但還不頂完善。 ”他進行一番修改, 發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 漢末時官渡之戰, 曹操曾使用“發石車”攻擊袁紹的陣地, 但只能單發, 效率不高。 馬鈞擔心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

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 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發石車的基礎上, 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 原來的發石車, 象個大天平, 一頭掛著一個鬥, 鬥裡裝滿大小石頭, 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 作戰時, 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 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 這樣, 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 這種發石車缺點很多, 每發射一次, 都要花費一些時間, 而且效果不大。 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 則克服了這些缺點。 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 把石頭掛在木輪上, 這樣, 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 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 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 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一步約合1.45米),
這在當時說來, 威力是相當大的。

《三國志》“先生見諸葛亮連弩, 曰:“巧則巧矣, 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發石車, 敵人于樓邊懸濕牛皮, 中之則墮, 石不能連屬而至。 欲作一輪, 懸大石數十, 以機鼓輪, 為常則以斷懸石,

飛擊敵城, 使首尾電至。 嘗試以車輪懸瓴甓數十, 飛之數百步矣。 ”

當然, 這只是在軍事上的貢獻, 馬鈞在手工業、農業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 也不多見。 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 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 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龍骨水車,才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于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只可惜,馬鈞的傑出才能,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導致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被埋沒了。

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龍骨水車,才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于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只可惜,馬鈞的傑出才能,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導致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被埋沒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