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宣石2017春拍:遊藝稽古——佛教藝術與古董珍玩專場

遊藝稽古——佛教藝術與古董珍玩專場

預展時間:2017年5月19日-21日

拍賣時間:2017年5月21日13:00

拍賣地點: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金茂大宴會廳)

北京宣石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如期而至,“遊藝稽古——佛教藝術與古董珍玩專場”將於5月19日-21日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金茂大宴會廳進行預展,

5月21日下午1點正式舉槌。

本場拍賣共徵集到拍品243件(套),涵蓋了佛像、唐卡、法器、銅爐、竹雕、瓷器等各類珍稀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此專場拍賣不僅呈現出了豐富多樣的品類,而且其中不乏值得關注收藏的精美之作。

喜雅藝術特別精選了本場拍賣中尤為亮眼的數件佛教藝術品,分享給喜馬拉雅藝術藏家和愛好者們!

LOT 0126 8/9世紀 度母像

印度(那爛陀寺) 黃銅 錯銀 錯紅銅

尺寸:高15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東北印度帕拉風格造像因神情活潑生動,肢體表現靈活,製作工藝考究,對尼泊爾和西藏佛教造像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備受國際喜馬拉雅藝術學術界和收藏界的高度重視,

具有極其重要的收藏意義和極高的價值。

此件即將亮相于北京宣石2017春季拍賣會中的度母像,製作於8/9世紀,

在印度那爛陀寺。造像銅質色澤溫潤,軀體光潤圓滑,姿態優雅,保存完整,並有梵文題記記載。

面型圓潤,杏仁狀大眼嵌銀,寬鼻,厚唇嵌紅銅。面相具有典型的印度人特點。

頭戴小三葉冠,頂結圓形髮髻,製作規整。

耳旁橫出扇形冠結,餘發垂搭肩頭。

身姿挺拔,

結構勻稱,身體起伏變化明顯。

薄裙貼體。左手持一莖烏巴拉花,撫蓮座撐於身後,右手置膝前施與願印。

左腿曲盤,右腿舒坐,右足踏於蓮蕾之上。身後有橢圓形背光,背光作聯珠紋和火焰紋雙層裝飾,時代和地域特徵明顯。

蓮座造型古樸,仰覆蓮瓣十分肥大,上下交錯分佈,富有神韻。

造像肢體的塑造更具自然主義手法,姿態優美,衣質薄透,以斜披的聖帶及釧鐲等作為裝飾。臂釧位置較高,從面相和蓮瓣特徵等細節可見其受到了笈多王朝後期風格的影響。

帕拉王朝(750~1199,紫色區域 PALAS)

笈多王朝後期至帕拉王朝時期,那爛陀寺已成為佛教造像的盛地。

那爛陀寺遺址

那爛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爛陀寺、阿蘭陀寺。意譯為施無厭寺。全稱那爛陀僧伽藍(梵語:Na^landa^ -sam!gha^ra^ma )。那爛陀寺約建於西元427年左右,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西元5~12世紀,那爛陀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不僅是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同時還教授哲學、邏輯、語言、天文、數學、醫學等各類知識。西元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侵入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大批僧侶逃往西藏避難。直至1861年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的考古發現才使得昔日的佛教中心“重現天日”。

玄奘西行示意圖

在那爛陀最興盛的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中國、朝鮮、日本、錫蘭(古代斯里蘭卡)等國的一些僧人也不遠千里,負笈前來。唐朝時期,玄奘法師(602~664)西行時曾在那爛陀寺學習了5年左右,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即精通五十部經書的十名高僧)之一,後升為講師。《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終點天竺大雷音寺的原型就是那爛陀寺。唐代另一位十分著名的義淨法師(唐代譯經僧635~713)也在此學習了10年。無數來自其它國家的使團或造訪者不僅帶走了佛典,也帶走了各種法物(金屬、石質和木質的雕塑,有插圖的貝葉經,彩繪佛典護經板,以及布畫等),每一件法物都起著傳播帕拉藝術風格的作用。

早期那爛陀寺造像極為少見!在目前已知的傳世品中,得以保存完整、帶背光、並在台座前和背光後帶有梵文題記的那爛陀寺造像尤為罕見。

在底座前和背光後,分別有梵文題記記載,字體為悉曇體,是緣起咒,又稱“十二因緣咒”。

漢譯為: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從緣盡 是大沙門說

在瑞士著名學者烏爾裡希·馮·施羅德編著的《西藏寺廟珍藏佛教造像108尊》一書中,著錄了一尊8或9世紀的釋迦牟尼像,僅在底座前有題記記載,但與此尊度母像有著諸多相同特點。背光的形狀和寶座上的蓮瓣是對此像斷代的重要特徵,寬大的背光和相當肥大的蓮瓣常見於8和9世紀早期帕拉造像之中。

圖版16 達達卡釋迦牟尼佛 8或9世紀 早期帕拉風格 黃銅 高21.2釐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一尊金剛手菩薩像,明確注明製作於9世紀,在印度那爛陀寺。

綜合其高品質、圖像學特徵,以及底座前和背光後的兩處梵文題記記載可以看出,此件拍品將對帕拉王朝的早期古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帶來重要的幫助。

LOT 0118 16世紀 尊勝佛母像

西藏,黃銅鎏金,泥金彩繪

尺寸:高12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此件尊勝佛母三面八臂,身形優雅,造型繁複,保存完好。該題材造像精品,一直以來都是藝術市場的熱點。

頭微右傾,戴五葉花冠,耳下墜耳襠。每面三目,微露笑意,面容慈祥。

佛母三面均施以泥金彩繪,至今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主臂雙手置於胸前,左手持繩索,右手托十字金剛杵。其餘六臂分持法器,左三手分別是上揚、 持弓、托寶瓶;右三手分別是持箭、托小化佛、施與願印。

項圈、瓔珞、手鐲、臂釧、腰帶等飾物一應俱全,製作精細。衣紋流暢自然,充滿質感。背部工藝一絲不苟,細節突出。

蓮瓣挺勁細密,上下對稱,分佈均勻。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尊風格相似的尊勝佛母像,製作於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高17釐米,其蓮瓣形制與此尊如出一轍。

尊勝佛母像 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 高17釐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件拍品通體鎏金,璀璨奪目,泥金彩繪保存完好,造型更為生動,姿態優美,藝術風格獨特,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LOT 0120 清乾隆 關公像

黃銅鎏金

尺寸:高21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關公像,是關羽全身塑像的簡稱。關羽為明清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共同崇奉之神,皇家尊其為“關聖帝君”,並賦予司財的職能,而民間視其為忠義的化身。漢傳佛教奉之為“伽藍菩薩”;西藏傳佛教的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和蒙古士觀呼圖克圖也視關公為重要護法神,地位如同大紅司命主。(大紅司命主,又名戰神、皮愷甲、大紅大黑天,藏語稱為“滾波斯仁”,是喇嘛教裡特有的五守舍神之一,直譯為“敵神”。其主要職能是佑護崇拜者不為外敵所傷,是居於人右肩之上的神靈。)道教尊之為關聖帝君,這種三教合一式的神格,在宗教造像上是絕無僅有的。

此尊關公坐像頭戴盔冠,面龐方闊,額際寬廣,濃眉交蹙,鳳目微合,留有五綹長髯,飾黑彩。

身穿鎧甲,外著袒右式蟠龍戰袍,足蹬雲靴。

衣飾、鎧甲雕刻的精細入微,頗為寫實。

右手捋美髯,左手撫胯部,威風凜凜,氣宇軒昂,端坐在方台之上。

原封底,製作規範,封底蓋上刻有十字金剛杵。

腳凳正面鑄有“大清乾隆年造”楷書款。

整尊造像鑄造工藝精美,姿態生動有力,衣紋細膩流暢,技法精湛嫺熟,鎏金厚重,局部紋飾雕刻一絲不苟。既可遠觀,又可近取,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剛正不阿、堂堂正正、凜然不屈的義士形象,為清中期宮廷製作的關公造像中之佳作。

右足踏於蓮蕾之上。身後有橢圓形背光,背光作聯珠紋和火焰紋雙層裝飾,時代和地域特徵明顯。

蓮座造型古樸,仰覆蓮瓣十分肥大,上下交錯分佈,富有神韻。

造像肢體的塑造更具自然主義手法,姿態優美,衣質薄透,以斜披的聖帶及釧鐲等作為裝飾。臂釧位置較高,從面相和蓮瓣特徵等細節可見其受到了笈多王朝後期風格的影響。

帕拉王朝(750~1199,紫色區域 PALAS)

笈多王朝後期至帕拉王朝時期,那爛陀寺已成為佛教造像的盛地。

那爛陀寺遺址

那爛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爛陀寺、阿蘭陀寺。意譯為施無厭寺。全稱那爛陀僧伽藍(梵語:Na^landa^ -sam!gha^ra^ma )。那爛陀寺約建於西元427年左右,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西元5~12世紀,那爛陀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不僅是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同時還教授哲學、邏輯、語言、天文、數學、醫學等各類知識。西元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侵入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大批僧侶逃往西藏避難。直至1861年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的考古發現才使得昔日的佛教中心“重現天日”。

玄奘西行示意圖

在那爛陀最興盛的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中國、朝鮮、日本、錫蘭(古代斯里蘭卡)等國的一些僧人也不遠千里,負笈前來。唐朝時期,玄奘法師(602~664)西行時曾在那爛陀寺學習了5年左右,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即精通五十部經書的十名高僧)之一,後升為講師。《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終點天竺大雷音寺的原型就是那爛陀寺。唐代另一位十分著名的義淨法師(唐代譯經僧635~713)也在此學習了10年。無數來自其它國家的使團或造訪者不僅帶走了佛典,也帶走了各種法物(金屬、石質和木質的雕塑,有插圖的貝葉經,彩繪佛典護經板,以及布畫等),每一件法物都起著傳播帕拉藝術風格的作用。

早期那爛陀寺造像極為少見!在目前已知的傳世品中,得以保存完整、帶背光、並在台座前和背光後帶有梵文題記的那爛陀寺造像尤為罕見。

在底座前和背光後,分別有梵文題記記載,字體為悉曇體,是緣起咒,又稱“十二因緣咒”。

漢譯為: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從緣盡 是大沙門說

在瑞士著名學者烏爾裡希·馮·施羅德編著的《西藏寺廟珍藏佛教造像108尊》一書中,著錄了一尊8或9世紀的釋迦牟尼像,僅在底座前有題記記載,但與此尊度母像有著諸多相同特點。背光的形狀和寶座上的蓮瓣是對此像斷代的重要特徵,寬大的背光和相當肥大的蓮瓣常見於8和9世紀早期帕拉造像之中。

圖版16 達達卡釋迦牟尼佛 8或9世紀 早期帕拉風格 黃銅 高21.2釐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一尊金剛手菩薩像,明確注明製作於9世紀,在印度那爛陀寺。

綜合其高品質、圖像學特徵,以及底座前和背光後的兩處梵文題記記載可以看出,此件拍品將對帕拉王朝的早期古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帶來重要的幫助。

LOT 0118 16世紀 尊勝佛母像

西藏,黃銅鎏金,泥金彩繪

尺寸:高12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此件尊勝佛母三面八臂,身形優雅,造型繁複,保存完好。該題材造像精品,一直以來都是藝術市場的熱點。

頭微右傾,戴五葉花冠,耳下墜耳襠。每面三目,微露笑意,面容慈祥。

佛母三面均施以泥金彩繪,至今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主臂雙手置於胸前,左手持繩索,右手托十字金剛杵。其餘六臂分持法器,左三手分別是上揚、 持弓、托寶瓶;右三手分別是持箭、托小化佛、施與願印。

項圈、瓔珞、手鐲、臂釧、腰帶等飾物一應俱全,製作精細。衣紋流暢自然,充滿質感。背部工藝一絲不苟,細節突出。

蓮瓣挺勁細密,上下對稱,分佈均勻。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尊風格相似的尊勝佛母像,製作於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高17釐米,其蓮瓣形制與此尊如出一轍。

尊勝佛母像 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 高17釐米(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件拍品通體鎏金,璀璨奪目,泥金彩繪保存完好,造型更為生動,姿態優美,藝術風格獨特,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LOT 0120 清乾隆 關公像

黃銅鎏金

尺寸:高21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關公像,是關羽全身塑像的簡稱。關羽為明清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共同崇奉之神,皇家尊其為“關聖帝君”,並賦予司財的職能,而民間視其為忠義的化身。漢傳佛教奉之為“伽藍菩薩”;西藏傳佛教的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和蒙古士觀呼圖克圖也視關公為重要護法神,地位如同大紅司命主。(大紅司命主,又名戰神、皮愷甲、大紅大黑天,藏語稱為“滾波斯仁”,是喇嘛教裡特有的五守舍神之一,直譯為“敵神”。其主要職能是佑護崇拜者不為外敵所傷,是居於人右肩之上的神靈。)道教尊之為關聖帝君,這種三教合一式的神格,在宗教造像上是絕無僅有的。

此尊關公坐像頭戴盔冠,面龐方闊,額際寬廣,濃眉交蹙,鳳目微合,留有五綹長髯,飾黑彩。

身穿鎧甲,外著袒右式蟠龍戰袍,足蹬雲靴。

衣飾、鎧甲雕刻的精細入微,頗為寫實。

右手捋美髯,左手撫胯部,威風凜凜,氣宇軒昂,端坐在方台之上。

原封底,製作規範,封底蓋上刻有十字金剛杵。

腳凳正面鑄有“大清乾隆年造”楷書款。

整尊造像鑄造工藝精美,姿態生動有力,衣紋細膩流暢,技法精湛嫺熟,鎏金厚重,局部紋飾雕刻一絲不苟。既可遠觀,又可近取,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剛正不阿、堂堂正正、凜然不屈的義士形象,為清中期宮廷製作的關公造像中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