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榮寶2017春拍:不得不看的玫茵堂官窯重器

北京榮寶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將於6月2日在北京現場和聯拍線上線上線下即時同步開拍。

是次春拍共推出13個專場約1600件拍品。其中,“華庭雅趣—古董文玩”專場尤為引人注目,涵蓋如玫茵堂、Marchant舊藏等出身高貴顯赫的重量級明清官窯瓷器;亦有龍泉窯、建窯盞等老窯瓷器;他山清玩—案頭文房也是北京榮寶的傳統保留項目。其中本次拍賣還新近推出了清代禦墨專題,更可值被關注。另有銅胎掐絲琺瑯器、玉器、文玩雜項及精品傢俱等,
為大家帶來一場絢麗多彩的饕餮盛宴。

精品一覽

Lot 1618

清乾隆 釉裡紅『福祿萬代』葫蘆瓶

出版:《清代乃瓷器》,日本博寶館,1976年,圖74。

規格:H 34.8 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說明:葫蘆瓶身與其所繪福祿萬代紋主題,為清代乾隆時期宮廷瓷器流行裝飾,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即藏有清宮舊藏同品種青花器物(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中,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頁143,圖129 ;頁249,圖227)器形優美典雅,釉面瑩潤光潔,外壁通體釉裡紅裝飾,發色純正妍麗,有深淺色階,紋飾新穎,葫蘆枝蔓縈繞勾連,紋飾飽滿清晰,畫工殊為精妙,獨具風韻。葫蘆諧音「福祿」,又器形似「吉」字,有福祿萬代、福壽雙全之意。

Lot 1629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鳳紋大碗

著錄:1970年《玫茵堂收藏》第684號

規格:D 21.5 cm.

估價:RMB 4,500,000-5,000,000

說明:甜白釉瓷器以明代永樂窯生產的最為著名。永樂白瓷薄如脫胎,光照見影,在有暗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永樂甜白瓷恬靜冷美,超然物外,讓原本單一的白色呈現出無與倫比的色感,體現了中國瓷器“合於天造,

厭於人意”的美學境界。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卻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不愧為單色釉中的貴族。

拍場上明代永樂甜白瓷屢創高價,201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禦瓷選萃之五”專場拍賣向來是私人中國禦瓷收藏翹楚之一,

在這個專場中,一件明永樂甜白釉暗花八吉祥紋高足盌以508萬港元成交。

Lot 1624

清康熙 釉裡紅團龍紋碗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規格:D 14.6 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展覽:《進化的完美(Evolution to Perfection)— 玫茵堂藏中國瓷器展》,1996年,蒙特卡洛,圖錄第145號。

出版:《玫茵堂藏中國瓷器1994—2010》(Regina Krahl著,倫敦)第二卷第732號。

說明:碗型周正,白釉溫潤,外壁以釉裡紅繪團龍圖案五組,碗心正中繪一團龍紋,構圖嚴謹,繪畫精細,呈色鮮豔。這種器物在康熙時常常作為宮廷壽儀之物,又作為地位較高的後宮嬪妃的用品,被認為是宮廷中的精品。釉裡紅裝飾技藝,成熟於元朝,首先用以元朝宮廷御用瓷器裝飾,明朝永樂、宣德年間得以長足發展,清朝康、雍時期達到空前水準。本器即是康熙釉裡紅作品的代表作。

玫茵堂

玫茵堂由在菲律賓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伯特·裕利兄弟倆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桂斯·艾斯肯納奇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他們將自己的收藏定名為“玫茵堂”,意為 “玫瑰花叢中的殿堂”,另外這也是他們在瑞士的家鄉Meienberg的諧音。

玫茵堂以其藝臻技絕的禦制瓷器舉世聞名,為史上最精煉的私人禦制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歷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後期主要與英國頂級古董商埃斯肯納茨(Eskenazi)合作入藏明清兩代陶瓷。

Lot 1627

清康熙 東青釉五彩描金花鳥紋花盆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參閱:1、《中國清代官窯瓷器》P99;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P163圖149。3、《青瓷萃珎》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圖22

規格:D 61 cm;H 33.3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說明:此花盆形制碩大,敞口,折沿外翻,板沿寬厚,深腹,平底,造型委婉有剛性,做工精緻富有力度。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楷書橫款,與同時期盤碗類的款字相比用筆結字有所不同,為此類花盆款書獨特之處,或是寫款位置局限所致。工藝精細,足見珍視。

在繪製工藝手法上,將此種類型的器物稱為五彩瓷。所謂“五彩華貴,青花幽靚。”康熙五彩冠絕一時,為世人所重,畫法獨特,風格一絕,均令後世難以企及。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固由此可以看到此件五彩花鳥紋花盆珍貴難得的價值體現。此件拍品,為清康熙年間極具代表性的器物,集展示效果于文化研究意義於一體,實為一件難得的康熙五彩瓷精品之作。是為康熙禦瓷中頗為令人矚目的陳設器。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都藏有相同器物,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Lot 1630

清乾隆 粉彩地藏王菩薩坐像

展覽:2016年香港國際古玩展封面作品。

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2005年,頁239,圖262。

《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頁177,圖232。

規格:H 25 cm

估價:RMB 1,000,000-1,200,000

說明:此尊清乾隆粉彩地藏王菩薩坐像,地藏菩薩法相莊嚴,頭戴五葉寶冠,雙手捧珠作禪定印,跏跌而坐,面相豐潤和藹,栩栩如生,雙目低垂,炯炯有神,身披袈裟,法衣施紅黃藍三色彩釉,所施黃彩鮮妍明快,紅彩亮麗奪目,淺藍淡雅嬌嫩,諸色萃匯,熠熠生輝,衣飾刻畫細膩入微,衣褶起伏飄逸,流暢舒展,極具皇家氣度。

本品工藝精湛,胎質細膩,衣飾華美,釉色種類豐富,色澤純正、明豔又不失柔和,體現著當時粉彩瓷的最高水準,流傳至今,殊為珍貴,同類之作存世罕見,見證了乾隆皇帝禮佛敬佛的精誠之心,是為精絕之品。此類造像可見於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Lot 1631

清乾隆 白地粉彩花紋舍利塔

規格:H 27 cm

估價:RMB 2,200,000-2,800,000

說明:滿清皇室篤信藏傳佛教,尤以康雍乾三朝為最。此件白地佛塔更顯華貴不凡,屬藏傳佛教的佛塔樣式,喇嘛塔由須彌座式塔基、覆缽式塔身和十三無相輪塔刹三大部分組成。通身紋飾自上而下緊湊繁密,塔刹上部為連珠紋的葫蘆如意寶頂(後配);華蓋上面飾藕粉地粉彩花卉紋,蓋四周以藍彩滿繪祥雲紋,塔刹下豐上斂共十三級,寓意佛教十三重天,與塔身同以白地粉彩為飾,分繪卷草紋及纏枝寶相花,皆具吉祥寓意,肩部繪藏傳佛教特有的神獸紋和瓔珞花卉紋,腹部主體紋樣以纏枝寶相花裝飾,須彌座面主體裝飾紫紅地粉彩勾蓮紋,肩部、脛部及座子的臺階處飾卷草紋、仰蓮瓣紋、覆蓮瓣紋、回紋、圓珠紋和花卉裝飾帶,賁門佛龕口沿描金並外飾蔓草紋一周,賁門和須彌座內壁罩松石綠釉。繪畫工致殊常,彩料精妍,絢麗輝煌,彰顯出莊重華麗之皇家氣質。

此類禦窯佛教法器俱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對佛祖的崇敬之意。公私收藏中此式佛塔極為有限,而品相完美者更是珍稀。

Lot 1698

清雍正 仿官釉三足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規格:D 21 cm

估價:RMB 2,000,000-2,200,000

說明:此類三足洗始見於雍正朝,為唐英主政禦窯廠之際的佳作,至乾隆早期燒製甚盛,品種與數量均較雍正為多,就其品質而言,乾隆者與雍正者相當,唯雍正者當時燒製甚少,至今存世罕見。其製作考究,先造一模,以模成型,後接三足,足端露胎處刷鐵醬汁,以帶八個支釘的墊餅支燒,三足懸空,燒成遂得鐵足之效果,又不失芝麻釘之古韻。此三足洗為仿古形制,通體滿施仿官釉,釉下開片呈自然冰裂狀,洗底留有一周支釘燒痕跡,底心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製”官窯款。器型、胎釉均著意模仿傳世官窯,極富凝重古樸之感,深得宋器之神韻。器形端莊,釉面渾厚滋潤,釉色均勻,是清雍正仿燒瓷佳作。當今天凝視著它時,穿越千年的質樸自然之美仍然令人動心,這件青色的“一元初始”,讓人回想起當年胤禛“萬幾餘暇”的案頭那份“偷閒於一瞬”的愜意。

Lot 1699

清乾隆 珊瑚紅地粉彩鳳穿花卉紋花盆(一套)

規格:L 18 cm

估價:RMB 1,800,000-2,200,000

說明:入清以來,花盆也已成了宮中非常重要的陳設瓷器,其製作日益受到清宮造辦處的重視,到乾隆時期,各種花盆的製作不惜工本、精工細作,特別是用於宮中嬪妃居所陳設的小型花盆,更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此件花盆即為陳設于後妃宮中的官窯精品,花盆為上下兩件的長方形套盆,四角倭角,製作極為精美。外壁均以珊瑚紅為地,以粉彩繪鳳穿花紋飾,內壁施松石綠釉,口沿飾卷草紋,花卉、彩鳳滿布全身,異常富麗堂皇、華美絢爛,雖無款識,但憑其製作水準和風格特點,可以認定確是乾隆時期禦窯廠之精品官窯無疑。

Lot 1679

清乾隆 『禦製墨雲室記』『翰林風月』禦墨

款識:“乾隆壬子年” “仿唐李廷圭墨”。

規格:L 28.5 cm

估價:RMB 35,000-55,000

說明: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於早期主要是其實用功效,但由於製墨業本身的發展和乾隆盛世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墨的生產更加注重其觀賞性,故此時亦為禦墨製作的巔峰時期,從形制到裝飾內容都達到了極致的美。

拍品禦墨至今保存完好,墨色純正,紋飾清晰,金彩靚麗,墨香沁人。正面描金書“翰林風月”另面描金朱珪“禦製墨雲室記”,所書正隸字體工整規矩,四周描金圍繞螭龍捧壽紋飾,華麗至極,宮廷氣息濃郁,兩側分別填金款“乾隆壬子年”及“仿唐李廷圭墨”。整墨製模精細,古色盎然,典雅大方,彰顯皇家氣韻,殊為難得,可寶可藏。

Lot 1684

清乾隆『禦製文溯閣詩』禦墨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文溯閣墨”。

參閱:《懷古抱今》,澳門藝術博物館,2002年,圖72。

蘇富比香港2016.6.2 Lot0057

規格:L 23 cm

估價:RMB 35,000-55,000

說明:墨呈扇形,兩面起邊框,一面填金楷書禦製文溯閣詩,有“臣彭元瑞敬書”字樣。另面鐫刻文溯閣圖景,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樓閣、古樹隱現其中。墨側陽文楷書邊款“大清乾隆年製”“ 文溯閣墨”。此墨製作精美,黝黑清磬,金彩靚麗,裝潢考究,為清乾隆造辦處墨作所制。

乾隆年間,朝廷組織編篡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書成後分抄七套,專門建造了南北七座書閣收儲,即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瀋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杭州文瀾閣、鎮江文宗閣,稱四庫文閣。

Lot 1709

清 禦製白奇楠香文房清供擺件

規格:H 10.3 cm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說明:該件清供擺件以整塊頂級奇楠香雕琢而成,下面是一個根雕式的小幾子,幾子上陳設有松樹盆景、花插、卷缸、香爐、筆架山水盂等文玩清供,可謂是景中有景。工匠于方寸間經營安排,層次分明,繁而不亂。整體造型疏密有致、小巧玲瓏。刀法圓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製作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參閱臺北故宮舊藏清宮的一件類似奇楠香擺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達成效果不惜鏤雕大量珍貴奇楠香材料,由此推斷此件奇楠香應出自宮廷禦製,方有此脫俗的品味,實為難得。該清供擺件選用奇楠香為材,即為沉香的別名。奇楠香是沉香的變種,是沉香受到特別細菌的反復感染,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裡昇華為奇楠香,帶有一定的機緣性,量非常之少,所以非常珍貴。奇楠不管從香味或者藥性上都比沉香要勝上一籌。隨著奇楠香愈發稀少,以此為材的器物也愈發珍貴。

Lot 1632

清康熙 銅胎掐絲琺瑯荷塘魚藻紋海螺法器

2.香港佳士得拍賣2008.5.27 第Lot1870號。

規格:L 15.3 cm

估價:RMB 1,800,000-2,200,000

說明:海螺做為佛教八珍之一,通常被用於佛教法器供奉於佛前,或者用於佛事活動。此件銅胎掐絲琺瑯海螺製作精良,通身滿布荷塘魚藻紋飾,各種魚類豐富多姿、栩栩如生,一派生氣盎然之景象。以掐絲工藝來描繪靈活多變的魚塘趣味,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足夠的耐心,才能達到如此精彩的工藝巔峰。按照清宮一直以來的慣例,在法器上一般不予落款,以示對佛之尊重。按工藝特點此件是典型清康熙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瑯器,流傳至今,藍地濃郁而沉穩,金彩熠熠而閃光,品相完美,十分罕見,且來源可靠,流傳有序,堪稱難得之收藏佳器。

Lot 1633

清乾隆 銅鎦金掐絲琺瑯荷塘壯罐(一對)

規格:H 28 cm×2

估價:RMB 350,000-450,000

說明:本品造型敦實端莊,唇口,短頸,窄肩,直腹略收,圈足。此罐因口底相當,呈高筒狀,上下粗壯,故稱壯罐。壯罐,為永樂時期首創,造型源自古波斯金銀器。永宣時期十分盛行,至清中期由於皇帝倍加推崇,摹古仿效,推陳出新。除了燒製瓷器壯罐之外,亦有燒造琺瑯材質壯罐。

本品即為琺瑯之壯罐,成對保存,頂部有蓋,蓋鈕、蓋沿、及圈足皆以銅胎護口。通體以淺藍色琺瑯為地,自上而下填飾五層紋樣,頂蓋裝飾如意雲頭紋,頸部與圈足外牆飾菱形錦地紋,肩部飾以祥蝠紋,腹部以通景式主題紋飾裝飾花枝爛漫的蓮池,蓮花馥馥,蓮葉田田,其下有鷺鷥徜徉其中。另一側山石嶙峋其上梔子、雛菊、臘梅盛開,有蝶聞香而來。紋飾繁縟雅致,佈局錯落合理,頗富生趣。該掐絲琺瑯爐造型具有乾隆時期特有的繁縟華麗,豐滿厚重的藝術格調,秀美雅致,掐絲勻細流暢,花紋設色飽滿奇古豔麗,鎏金璀璨奪目,充分體現了清王朝乾隆時期內廷琺瑯工藝登峰造極的工藝成就,為典藏珍品,成對保存完整,留存至今,實屬難得。

Lot 1642

元 龍泉窯荷葉蓋罐

款識:“金玉滿堂”。

參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著《梅香翠雅:四川遂甯宋代窖藏瓷器展》(北京出版社,2010.8)第47頁。

規格:H 29 cm;D 29 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說明:器型飽滿,施釉肥厚,流淌均勻,蓋與罐原配,雙雙品相完好。內底採用“製盤壓嵌”工藝,底圈與蓋邊無釉處均呈“火石紅”。蓋和器身模印飾蓮花,中間四周開光飾吉祥語款“金玉滿堂”。 荷葉形蓋罐最早見於宋,多見於元。

Lot 1652

明 龍泉窯雙螭耳獸面三足爐

規格:H 12 cm

估價:RMB 35,000-50,000

說明:拍品龍泉窯雙螭耳獸面三足爐正是此類龍泉窯代表之作,此爐造型古樸大氣,渾厚穩重,肅穆莊嚴之態勢昭然可見。通體滿施青釉,釉質緊密均勻,肥腴溫潤,乳濁凝厚,光澤含蓄沉靜。敞口,微撇,緊貼沿邊對應貼附雙螭龍耳,長頸,腹如圓鼓,下呈三足,略為外撇且剛勁有力,此件特別之處還在於外壁三足上貼附裝飾三獸面紋,威猛懾人。此爐造型端正渾厚,凝練沈穩,曲線流暢,爐腹鼓圓而清秀,豐潤沉穩,釉色蒼翠,厚潤,光素韻雅,製作工藝複雜,為明代龍泉窯佳器,存世少見,品相完美,殊為難得。

Lot 1656

元 烏金釉深鬥盞

規格:D 12 cm

估價:RMB 240,000-280,000

Lot 1657

元 烏金釉描銀束口盞

規格:D 13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說明:此盞敞口,口沿包金,腹部斜收於圈足。圈足矮平,內低外高,修削極為工整。內外壁皆施黑釉,釉層越厚則黑色越為濃郁,是故內壁碗心黑弱深潭,外壁掛釉之若黑珠。盞口一下釉層較淺,略有褐色結晶析出。內壁以極細的筆觸勾勒銀絲以為兔毫,線條隨性自然,而描銀出窯之際,定更見光華。底部露胎,胎色鐵青,淘洗頗為精練,質地緊密。此盞亦為建窯名品,值得珍藏。

Lot 1665

元 磁州窯白地黑繪『呂洞賓戲牡丹』紋瓷枕

款識:“滏源王家造”

規格:42.6×17.8×15 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說明:滏源,即滏源裡,元朝設置的行政區劃單位,在今邯鄲彭城鎮,處滏陽河源頭。“滏源王家造”是元朝時磁州窯系彭城窯最為著名首屈一指的窯廠,作品多為當時達官顯貴消費使用。此方瓷枕長方造型,枕面為開光紋飾,白地黑繪“呂洞賓三戲牡丹仙子”神話故事。正面和背面繪製傳統牡丹花紋,筆法精美,畫面佈局高雅,人物生動傳神,意境悠遠。該器品相頗佳,古韻十足,保存至今實屬少見。銘款“滏源王家造”的元代完整瓷枕極為珍貴,已知有珍藏的海外博物館僅有美國西雅圖藝術館,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藝術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

Lot 1666

元 磁州窯白地黑繪花鳥紋矮梅瓶

規格:H 22.2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說明:口部為宋代梅瓶口之造型,腹部豐滿圓潤,底足內斂,整器端莊大氣優美。釉色瑩潤,黑繪折枝牡丹和吉祥鳥,寓意祥瑞。著色厚重凝煉,黑白對比強烈,紋飾美雅生動,藝術價值極高。

Lot 1636

清乾隆 白玉雕太平福壽如意

規格:L 53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

說明:如意以完整和田白玉琢成。如意柄光素無飾,如意頭上浮雕童子洗象,寓意太平有象;如意頭尾浮雕兩隻蝙蝠懷抱如意,寓意福報終身。此件白玉如意質地完好、雕工精湛,反應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審美傾向,屬於典型乾隆時期風格,頗具收藏價值。

Lot 1738

清乾隆 龍柄白玉壺

規格:H 14.5 cm;L 9.5 cm

估價:RMB 350,000-450,000

說明:壺兮壺兮出誰手,鬼斧神工原不朽。此白玉壺用一整塊和田籽料雕成,玉壺形制圓潤,流、鈕、執柄無不設計精緻,壺身飽滿,通體光素,玉質凝潤,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壺把處螭龍上附,猶如月影,超凡脫俗,賦予玉壺以生氣。整體各部比例恰到好處,釉質溫潤,色澤均一,線條流美,古樸典雅。

Lot 1779

清中期 紫檀雕西番蓮帶托泥太師椅(一對)

說明:此拍品曾參加中央台《尋寶》節目2014走進長春(下)經專家鑒定。

參閱:《中國明清傢俱賞玩—上》湖南美術出版社 P69及封底作品。

規格:60×48×106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北京榮寶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企業: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時間:2017年6月2日

線上預展及拍賣:www.51bidlive.com(聯拍線上官網)

線下預展時間:2017年5月31日 - 6月1日

拍賣地點:北京富力萬麗酒店三層A廳、B廳、C廳

A廳

09:30 中國書畫-近現代(一)

10:30 五色相宣-名家書畫專場

13:00 春風濃豔-王雪濤作品專場

13:30 中國書畫-精品

14:00 中國書畫-競寶書畫專場

14:30 中國書畫-古代

15:30 中國書畫-近現代(二)

B廳

09:30 現當代藝術

13:00 榮寶十家-當代書畫

14:00 榮寶匯-當代書畫

C廳

13:00 華庭雅趣-古董文玩

15:00 集古-文房陳設及傢俱專場

16:00 歲月臻釀-茅臺專場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規格:D 14.6 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展覽:《進化的完美(Evolution to Perfection)— 玫茵堂藏中國瓷器展》,1996年,蒙特卡洛,圖錄第145號。

出版:《玫茵堂藏中國瓷器1994—2010》(Regina Krahl著,倫敦)第二卷第732號。

說明:碗型周正,白釉溫潤,外壁以釉裡紅繪團龍圖案五組,碗心正中繪一團龍紋,構圖嚴謹,繪畫精細,呈色鮮豔。這種器物在康熙時常常作為宮廷壽儀之物,又作為地位較高的後宮嬪妃的用品,被認為是宮廷中的精品。釉裡紅裝飾技藝,成熟於元朝,首先用以元朝宮廷御用瓷器裝飾,明朝永樂、宣德年間得以長足發展,清朝康、雍時期達到空前水準。本器即是康熙釉裡紅作品的代表作。

玫茵堂

玫茵堂由在菲律賓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伯特·裕利兄弟倆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桂斯·艾斯肯納奇的協助下歷經50餘年而成就。他們將自己的收藏定名為“玫茵堂”,意為 “玫瑰花叢中的殿堂”,另外這也是他們在瑞士的家鄉Meienberg的諧音。

玫茵堂以其藝臻技絕的禦制瓷器舉世聞名,為史上最精煉的私人禦制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歷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後期主要與英國頂級古董商埃斯肯納茨(Eskenazi)合作入藏明清兩代陶瓷。

Lot 1627

清康熙 東青釉五彩描金花鳥紋花盆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參閱:1、《中國清代官窯瓷器》P99;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P163圖149。3、《青瓷萃珎》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圖22

規格:D 61 cm;H 33.3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說明:此花盆形制碩大,敞口,折沿外翻,板沿寬厚,深腹,平底,造型委婉有剛性,做工精緻富有力度。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楷書橫款,與同時期盤碗類的款字相比用筆結字有所不同,為此類花盆款書獨特之處,或是寫款位置局限所致。工藝精細,足見珍視。

在繪製工藝手法上,將此種類型的器物稱為五彩瓷。所謂“五彩華貴,青花幽靚。”康熙五彩冠絕一時,為世人所重,畫法獨特,風格一絕,均令後世難以企及。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固由此可以看到此件五彩花鳥紋花盆珍貴難得的價值體現。此件拍品,為清康熙年間極具代表性的器物,集展示效果于文化研究意義於一體,實為一件難得的康熙五彩瓷精品之作。是為康熙禦瓷中頗為令人矚目的陳設器。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都藏有相同器物,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Lot 1630

清乾隆 粉彩地藏王菩薩坐像

展覽:2016年香港國際古玩展封面作品。

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2005年,頁239,圖262。

《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頁177,圖232。

規格:H 25 cm

估價:RMB 1,000,000-1,200,000

說明:此尊清乾隆粉彩地藏王菩薩坐像,地藏菩薩法相莊嚴,頭戴五葉寶冠,雙手捧珠作禪定印,跏跌而坐,面相豐潤和藹,栩栩如生,雙目低垂,炯炯有神,身披袈裟,法衣施紅黃藍三色彩釉,所施黃彩鮮妍明快,紅彩亮麗奪目,淺藍淡雅嬌嫩,諸色萃匯,熠熠生輝,衣飾刻畫細膩入微,衣褶起伏飄逸,流暢舒展,極具皇家氣度。

本品工藝精湛,胎質細膩,衣飾華美,釉色種類豐富,色澤純正、明豔又不失柔和,體現著當時粉彩瓷的最高水準,流傳至今,殊為珍貴,同類之作存世罕見,見證了乾隆皇帝禮佛敬佛的精誠之心,是為精絕之品。此類造像可見於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Lot 1631

清乾隆 白地粉彩花紋舍利塔

規格:H 27 cm

估價:RMB 2,200,000-2,800,000

說明:滿清皇室篤信藏傳佛教,尤以康雍乾三朝為最。此件白地佛塔更顯華貴不凡,屬藏傳佛教的佛塔樣式,喇嘛塔由須彌座式塔基、覆缽式塔身和十三無相輪塔刹三大部分組成。通身紋飾自上而下緊湊繁密,塔刹上部為連珠紋的葫蘆如意寶頂(後配);華蓋上面飾藕粉地粉彩花卉紋,蓋四周以藍彩滿繪祥雲紋,塔刹下豐上斂共十三級,寓意佛教十三重天,與塔身同以白地粉彩為飾,分繪卷草紋及纏枝寶相花,皆具吉祥寓意,肩部繪藏傳佛教特有的神獸紋和瓔珞花卉紋,腹部主體紋樣以纏枝寶相花裝飾,須彌座面主體裝飾紫紅地粉彩勾蓮紋,肩部、脛部及座子的臺階處飾卷草紋、仰蓮瓣紋、覆蓮瓣紋、回紋、圓珠紋和花卉裝飾帶,賁門佛龕口沿描金並外飾蔓草紋一周,賁門和須彌座內壁罩松石綠釉。繪畫工致殊常,彩料精妍,絢麗輝煌,彰顯出莊重華麗之皇家氣質。

此類禦窯佛教法器俱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對佛祖的崇敬之意。公私收藏中此式佛塔極為有限,而品相完美者更是珍稀。

Lot 1698

清雍正 仿官釉三足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規格:D 21 cm

估價:RMB 2,000,000-2,200,000

說明:此類三足洗始見於雍正朝,為唐英主政禦窯廠之際的佳作,至乾隆早期燒製甚盛,品種與數量均較雍正為多,就其品質而言,乾隆者與雍正者相當,唯雍正者當時燒製甚少,至今存世罕見。其製作考究,先造一模,以模成型,後接三足,足端露胎處刷鐵醬汁,以帶八個支釘的墊餅支燒,三足懸空,燒成遂得鐵足之效果,又不失芝麻釘之古韻。此三足洗為仿古形制,通體滿施仿官釉,釉下開片呈自然冰裂狀,洗底留有一周支釘燒痕跡,底心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製”官窯款。器型、胎釉均著意模仿傳世官窯,極富凝重古樸之感,深得宋器之神韻。器形端莊,釉面渾厚滋潤,釉色均勻,是清雍正仿燒瓷佳作。當今天凝視著它時,穿越千年的質樸自然之美仍然令人動心,這件青色的“一元初始”,讓人回想起當年胤禛“萬幾餘暇”的案頭那份“偷閒於一瞬”的愜意。

Lot 1699

清乾隆 珊瑚紅地粉彩鳳穿花卉紋花盆(一套)

規格:L 18 cm

估價:RMB 1,800,000-2,200,000

說明:入清以來,花盆也已成了宮中非常重要的陳設瓷器,其製作日益受到清宮造辦處的重視,到乾隆時期,各種花盆的製作不惜工本、精工細作,特別是用於宮中嬪妃居所陳設的小型花盆,更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此件花盆即為陳設于後妃宮中的官窯精品,花盆為上下兩件的長方形套盆,四角倭角,製作極為精美。外壁均以珊瑚紅為地,以粉彩繪鳳穿花紋飾,內壁施松石綠釉,口沿飾卷草紋,花卉、彩鳳滿布全身,異常富麗堂皇、華美絢爛,雖無款識,但憑其製作水準和風格特點,可以認定確是乾隆時期禦窯廠之精品官窯無疑。

Lot 1679

清乾隆 『禦製墨雲室記』『翰林風月』禦墨

款識:“乾隆壬子年” “仿唐李廷圭墨”。

規格:L 28.5 cm

估價:RMB 35,000-55,000

說明: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於早期主要是其實用功效,但由於製墨業本身的發展和乾隆盛世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墨的生產更加注重其觀賞性,故此時亦為禦墨製作的巔峰時期,從形制到裝飾內容都達到了極致的美。

拍品禦墨至今保存完好,墨色純正,紋飾清晰,金彩靚麗,墨香沁人。正面描金書“翰林風月”另面描金朱珪“禦製墨雲室記”,所書正隸字體工整規矩,四周描金圍繞螭龍捧壽紋飾,華麗至極,宮廷氣息濃郁,兩側分別填金款“乾隆壬子年”及“仿唐李廷圭墨”。整墨製模精細,古色盎然,典雅大方,彰顯皇家氣韻,殊為難得,可寶可藏。

Lot 1684

清乾隆『禦製文溯閣詩』禦墨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文溯閣墨”。

參閱:《懷古抱今》,澳門藝術博物館,2002年,圖72。

蘇富比香港2016.6.2 Lot0057

規格:L 23 cm

估價:RMB 35,000-55,000

說明:墨呈扇形,兩面起邊框,一面填金楷書禦製文溯閣詩,有“臣彭元瑞敬書”字樣。另面鐫刻文溯閣圖景,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樓閣、古樹隱現其中。墨側陽文楷書邊款“大清乾隆年製”“ 文溯閣墨”。此墨製作精美,黝黑清磬,金彩靚麗,裝潢考究,為清乾隆造辦處墨作所制。

乾隆年間,朝廷組織編篡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書成後分抄七套,專門建造了南北七座書閣收儲,即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瀋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杭州文瀾閣、鎮江文宗閣,稱四庫文閣。

Lot 1709

清 禦製白奇楠香文房清供擺件

規格:H 10.3 cm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說明:該件清供擺件以整塊頂級奇楠香雕琢而成,下面是一個根雕式的小幾子,幾子上陳設有松樹盆景、花插、卷缸、香爐、筆架山水盂等文玩清供,可謂是景中有景。工匠于方寸間經營安排,層次分明,繁而不亂。整體造型疏密有致、小巧玲瓏。刀法圓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製作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參閱臺北故宮舊藏清宮的一件類似奇楠香擺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達成效果不惜鏤雕大量珍貴奇楠香材料,由此推斷此件奇楠香應出自宮廷禦製,方有此脫俗的品味,實為難得。該清供擺件選用奇楠香為材,即為沉香的別名。奇楠香是沉香的變種,是沉香受到特別細菌的反復感染,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裡昇華為奇楠香,帶有一定的機緣性,量非常之少,所以非常珍貴。奇楠不管從香味或者藥性上都比沉香要勝上一籌。隨著奇楠香愈發稀少,以此為材的器物也愈發珍貴。

Lot 1632

清康熙 銅胎掐絲琺瑯荷塘魚藻紋海螺法器

2.香港佳士得拍賣2008.5.27 第Lot1870號。

規格:L 15.3 cm

估價:RMB 1,800,000-2,200,000

說明:海螺做為佛教八珍之一,通常被用於佛教法器供奉於佛前,或者用於佛事活動。此件銅胎掐絲琺瑯海螺製作精良,通身滿布荷塘魚藻紋飾,各種魚類豐富多姿、栩栩如生,一派生氣盎然之景象。以掐絲工藝來描繪靈活多變的魚塘趣味,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足夠的耐心,才能達到如此精彩的工藝巔峰。按照清宮一直以來的慣例,在法器上一般不予落款,以示對佛之尊重。按工藝特點此件是典型清康熙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瑯器,流傳至今,藍地濃郁而沉穩,金彩熠熠而閃光,品相完美,十分罕見,且來源可靠,流傳有序,堪稱難得之收藏佳器。

Lot 1633

清乾隆 銅鎦金掐絲琺瑯荷塘壯罐(一對)

規格:H 28 cm×2

估價:RMB 350,000-450,000

說明:本品造型敦實端莊,唇口,短頸,窄肩,直腹略收,圈足。此罐因口底相當,呈高筒狀,上下粗壯,故稱壯罐。壯罐,為永樂時期首創,造型源自古波斯金銀器。永宣時期十分盛行,至清中期由於皇帝倍加推崇,摹古仿效,推陳出新。除了燒製瓷器壯罐之外,亦有燒造琺瑯材質壯罐。

本品即為琺瑯之壯罐,成對保存,頂部有蓋,蓋鈕、蓋沿、及圈足皆以銅胎護口。通體以淺藍色琺瑯為地,自上而下填飾五層紋樣,頂蓋裝飾如意雲頭紋,頸部與圈足外牆飾菱形錦地紋,肩部飾以祥蝠紋,腹部以通景式主題紋飾裝飾花枝爛漫的蓮池,蓮花馥馥,蓮葉田田,其下有鷺鷥徜徉其中。另一側山石嶙峋其上梔子、雛菊、臘梅盛開,有蝶聞香而來。紋飾繁縟雅致,佈局錯落合理,頗富生趣。該掐絲琺瑯爐造型具有乾隆時期特有的繁縟華麗,豐滿厚重的藝術格調,秀美雅致,掐絲勻細流暢,花紋設色飽滿奇古豔麗,鎏金璀璨奪目,充分體現了清王朝乾隆時期內廷琺瑯工藝登峰造極的工藝成就,為典藏珍品,成對保存完整,留存至今,實屬難得。

Lot 1642

元 龍泉窯荷葉蓋罐

款識:“金玉滿堂”。

參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著《梅香翠雅:四川遂甯宋代窖藏瓷器展》(北京出版社,2010.8)第47頁。

規格:H 29 cm;D 29 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說明:器型飽滿,施釉肥厚,流淌均勻,蓋與罐原配,雙雙品相完好。內底採用“製盤壓嵌”工藝,底圈與蓋邊無釉處均呈“火石紅”。蓋和器身模印飾蓮花,中間四周開光飾吉祥語款“金玉滿堂”。 荷葉形蓋罐最早見於宋,多見於元。

Lot 1652

明 龍泉窯雙螭耳獸面三足爐

規格:H 12 cm

估價:RMB 35,000-50,000

說明:拍品龍泉窯雙螭耳獸面三足爐正是此類龍泉窯代表之作,此爐造型古樸大氣,渾厚穩重,肅穆莊嚴之態勢昭然可見。通體滿施青釉,釉質緊密均勻,肥腴溫潤,乳濁凝厚,光澤含蓄沉靜。敞口,微撇,緊貼沿邊對應貼附雙螭龍耳,長頸,腹如圓鼓,下呈三足,略為外撇且剛勁有力,此件特別之處還在於外壁三足上貼附裝飾三獸面紋,威猛懾人。此爐造型端正渾厚,凝練沈穩,曲線流暢,爐腹鼓圓而清秀,豐潤沉穩,釉色蒼翠,厚潤,光素韻雅,製作工藝複雜,為明代龍泉窯佳器,存世少見,品相完美,殊為難得。

Lot 1656

元 烏金釉深鬥盞

規格:D 12 cm

估價:RMB 240,000-280,000

Lot 1657

元 烏金釉描銀束口盞

規格:D 13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說明:此盞敞口,口沿包金,腹部斜收於圈足。圈足矮平,內低外高,修削極為工整。內外壁皆施黑釉,釉層越厚則黑色越為濃郁,是故內壁碗心黑弱深潭,外壁掛釉之若黑珠。盞口一下釉層較淺,略有褐色結晶析出。內壁以極細的筆觸勾勒銀絲以為兔毫,線條隨性自然,而描銀出窯之際,定更見光華。底部露胎,胎色鐵青,淘洗頗為精練,質地緊密。此盞亦為建窯名品,值得珍藏。

Lot 1665

元 磁州窯白地黑繪『呂洞賓戲牡丹』紋瓷枕

款識:“滏源王家造”

規格:42.6×17.8×15 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說明:滏源,即滏源裡,元朝設置的行政區劃單位,在今邯鄲彭城鎮,處滏陽河源頭。“滏源王家造”是元朝時磁州窯系彭城窯最為著名首屈一指的窯廠,作品多為當時達官顯貴消費使用。此方瓷枕長方造型,枕面為開光紋飾,白地黑繪“呂洞賓三戲牡丹仙子”神話故事。正面和背面繪製傳統牡丹花紋,筆法精美,畫面佈局高雅,人物生動傳神,意境悠遠。該器品相頗佳,古韻十足,保存至今實屬少見。銘款“滏源王家造”的元代完整瓷枕極為珍貴,已知有珍藏的海外博物館僅有美國西雅圖藝術館,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藝術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

Lot 1666

元 磁州窯白地黑繪花鳥紋矮梅瓶

規格:H 22.2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說明:口部為宋代梅瓶口之造型,腹部豐滿圓潤,底足內斂,整器端莊大氣優美。釉色瑩潤,黑繪折枝牡丹和吉祥鳥,寓意祥瑞。著色厚重凝煉,黑白對比強烈,紋飾美雅生動,藝術價值極高。

Lot 1636

清乾隆 白玉雕太平福壽如意

規格:L 53 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

說明:如意以完整和田白玉琢成。如意柄光素無飾,如意頭上浮雕童子洗象,寓意太平有象;如意頭尾浮雕兩隻蝙蝠懷抱如意,寓意福報終身。此件白玉如意質地完好、雕工精湛,反應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審美傾向,屬於典型乾隆時期風格,頗具收藏價值。

Lot 1738

清乾隆 龍柄白玉壺

規格:H 14.5 cm;L 9.5 cm

估價:RMB 350,000-450,000

說明:壺兮壺兮出誰手,鬼斧神工原不朽。此白玉壺用一整塊和田籽料雕成,玉壺形制圓潤,流、鈕、執柄無不設計精緻,壺身飽滿,通體光素,玉質凝潤,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壺把處螭龍上附,猶如月影,超凡脫俗,賦予玉壺以生氣。整體各部比例恰到好處,釉質溫潤,色澤均一,線條流美,古樸典雅。

Lot 1779

清中期 紫檀雕西番蓮帶托泥太師椅(一對)

說明:此拍品曾參加中央台《尋寶》節目2014走進長春(下)經專家鑒定。

參閱:《中國明清傢俱賞玩—上》湖南美術出版社 P69及封底作品。

規格:60×48×106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北京榮寶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企業: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時間:2017年6月2日

線上預展及拍賣:www.51bidlive.com(聯拍線上官網)

線下預展時間:2017年5月31日 - 6月1日

拍賣地點:北京富力萬麗酒店三層A廳、B廳、C廳

A廳

09:30 中國書畫-近現代(一)

10:30 五色相宣-名家書畫專場

13:00 春風濃豔-王雪濤作品專場

13:30 中國書畫-精品

14:00 中國書畫-競寶書畫專場

14:30 中國書畫-古代

15:30 中國書畫-近現代(二)

B廳

09:30 現當代藝術

13:00 榮寶十家-當代書畫

14:00 榮寶匯-當代書畫

C廳

13:00 華庭雅趣-古董文玩

15:00 集古-文房陳設及傢俱專場

16:00 歲月臻釀-茅臺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