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邦起義,殺的第一個人為什麼會是一位縣令?

秦始皇執政後期,由於苛政不斷,政局動盪不安,加上大興土木,動用了大量勞役去征討匈奴,還要修長城,建阿房宮以及驪山皇陵,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百姓苦不堪言。

這一年,劉邦已經在亭長的位置上幹了好幾年,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一個任務:押送勞役前往驪山修陵。

當時,秦帝國的成年男子,除了每年為郡縣地方政府服一個月的勞役外,一生中還要為國家服徭役一年,戍邊一年。事實上,秦帝國農民的徭役負擔很重,遠遠超出制度上的規定。按制度上的規定,沛縣農民每年都要有人到都城咸陽為國家服徭役。浩大的秦始皇陵與阿房宮工程,

常年需要幾十萬勞力。

阿房宮

當時,郡縣被徵調徭役的民夫,要由地方政府派人帶領前往,並由帶領者監管這些民夫。地方政府中的官吏,一般都不願擔任這一差事。因為這不僅要遠離家鄉,備嘗旅途的辛苦,有時還要承擔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責任重大。秦法對帶領民夫的官吏有非常嚴苛的要求與規定,違犯法規者將視其不同情節給予嚴厲的懲罰。

但是對於劉邦來說,

這件事並沒有讓他多煩惱,因為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接到這樣的任務了。劉邦和呂雉結婚之後,每天的工作也不是很忙,辦完公事就回來幫妻子操勞農活,一家四口日子過得很安逸。但劉邦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夠安於本分的人,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之後,劉邦那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這時恰好從曹參那裡得知,蕭何正在物色徭役的帶隊人,
劉邦於是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這份差事,正好也借此機會出去散散心,見見世面。當時快到中秋節了,呂雉給劉邦準備了過冬的寒衣,依依不捨地送別他,縣府中的同事也來送別劉邦。按往常慣例,每位替他餞行的官員都送給他三百錢,資助他旅途上的費用。當時,為官府服勞役抵債,每日的工錢是八錢,三百錢相當於一個勞力一個多月的工錢。只有蕭何一個人送給他五百錢,
劉邦很受感動,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後,他還惦記著“何獨以五”這件往事。

劉邦帶領著一眾農夫,告別了親人踏上征程,從沛縣啟程西行,一路上淒淒涼涼,一直到達目的地——咸陽城東南的阿房宮工地,這裡離咸陽只有幾十裡的路程。在這裡,劉邦遇到了一個讓他心生羡慕的人。

這天,劉邦在路上閒逛,正好遇到秦始皇的車駕出行。

秦始皇車駕出行,一般都戒備森嚴,禁止老百姓觀看。但偶爾也有破例的時候,即允許路旁的百姓觀看,任人瞻仰。史書記載的“縱觀”,即是任人觀看的意思。劉邦有幸趕上這一盛大場面,當時,道路兩邊人山人海,劉邦被人流湧至前沿,他站穩了腳跟,終於看到了皇帝車隊在他面前駛過的情景。據文獻記載,天子車駕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大駕有屬車(包括兵車在內)八十一乘,法駕有屬車三十六乘,小駕有屬車九乘。秦始皇此次車駕出行,不是出函谷關巡行帝國的東土不會配備八十一乘屬車的“大駕”。但他恩准百姓“縱觀”,用配備九乘屬車的“小駕”又不足以在百姓面前顯現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備有三十六乘屬車的“法駕”。由金根車、五時副車、三十六乘屬車和儀仗所組成的車隊,可謂是浩浩蕩蕩了。

秦始皇當年所乘坐的車駕,實物當然難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兩駕銅車、銅馬、銅俑系精美的模擬製品,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車與系駕的結構完全類比實物,與真車馬基本上沒有差異。也許是被這華麗的場面所震撼,劉邦情不自禁地感歎了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第二年秋天,沛縣下一批來咸陽服徭役的民夫到達阿房宮工地,劉邦這才帶領去年秋天來到這裡的民夫啟程返回家鄉。之後,劉邦多次隔年帶領服徭役的民夫去咸陽,這就是《高祖本紀》所說的“高祖常繇咸陽”。

從這之後,劉邦就開始喜歡上了“常繇咸陽”這份工作,樂此不疲,但這次要押送的徭役都是一些“危險分子”,不是普通的農家子弟,而是有刑罰在身的罪犯,並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咸陽城的阿房宮而是需要修皇陵的驪山。當時正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國內局勢動盪,人心不穩,好友兼同事的蕭何對劉邦暗暗擔心,這次出發可能會有危險,劉邦本人也感覺到氣氛與往常不同。然而他多年來自告奮勇地往返咸陽,大家又都擁護他,劉邦也不好推辭。

果然,出發沒多久,就有人開始逃跑,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湖“豐凱撒”時,劉邦押送的徭役已經跑了一大半。“豐凱撒”仍屬沛縣境內,離目的地還早著呢,可是逃跑的人又沒有辦法追回來。劉邦心裡也開始犯嘀咕,按這個速度,到不了驪山,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依照嚴苛的秦律,自己也難逃一死。與其到驪山去送死,不如順水推舟把大家都放了,自己也逃吧。就這樣,劉邦在“豐凱撒”把剩下的徭役全放了。大家看到劉邦這麼講義氣,心裡也很感動,一些人當場就表示要跟著劉邦幹事業。於是,帶著這十幾個人,劉邦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芒、碭兩山在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南,芒山縣是沛縣西南方的鄰縣,芒山在北,碭山在南,其間相距僅八裡。芒碭兩山是蘇北丘陵的東緣,海拔並不太高,但位於低窪的沛豐沼澤地的南沿,其相對高度亦足以稱為這一地區小有名氣的山陵,況且山間有古樹密林,雜草叢生,蜿蜒起伏於“山澤岩石之間”,不乏匿身之處,可供輾轉棲身。

劉邦帶著十幾個人就在這芒山、碭山落草了,而他放了徭役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家鄉。這讓妻子呂雉坐不住了,於是,她把年幼的女兒、兒子交給二老,踏上了尋夫的行程。

傳說劉邦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五朵彩雲。劉邦造反後,呂雉被官府的人抓到了監獄。後來,呂雉出獄了想要找到劉邦,就跟著五朵彩雲找。由於經常往來於沛縣與芒山、碭山之間,漸漸地家人都知道了劉邦其實就在西南方的芒山、碭山上。

劉邦在山上漂泊的時候,山外的世界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病危的秦始皇終於在沙丘病死。繼承皇位的秦二世倒行逆施,到處都是人心惶惶、怨聲不斷,最終爆發了大澤鄉起義。沛縣縣令是個老滑頭,當時每天都會傳來官員被殺的消息,他日夜苦思,害怕自己會被起義的農民殺掉,又害怕遭到秦朝政府的討伐,畢竟自己還是一名公務員呢。

考慮了半天,沛縣縣令終於決定“隨大流”,跟著農民造反,於是把蕭何和監獄官曹參找來商量。蕭何一聽,這事風險太大,以秦朝官員的身份造反,你敢做不見得別人敢相信你。於是,他又出了一個主意:不如把流亡在外面的沛縣人召集起來,利用他們的力量號令百姓!縣令一聽,這個主意好,不僅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杜絕後患,簡直是一箭雙雕啊!於是就問:“沛縣有哪些逃亡出去的人呢?”蕭何此時就推薦了劉邦。此前劉邦“亡匿隱”的消息早已傳開,縣令也心知肚明,立刻派人找到呂雉的妹夫樊噲,讓他通知劉邦趕緊回來。

這邊劉邦聽到縣令召喚自己回去,頓時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內心也是非常歡喜的。然而,這時縣令卻打起了退堂鼓,擔心劉邦回來後自己控制不住,到時候爬到自己頭上來怎麼辦?雖然秦王朝現在焦頭爛額,但武力組織還是很強大的。萬一陳勝、吳廣起義失敗,造反的人可就沒好果子吃了。反復思量後,聽到劉邦一行人即將回縣的消息,縣令突然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劉邦黨徒進入縣城。倘若有人內應,格殺勿論!”

這下蕭何和曹參目瞪口呆。不是說好要造反嗎?怎麼事到臨頭反倒改變了主意。當時蕭何的身份是主管人事、總務的“主吏”,曹參的身份是輔助主管獄訟的“獄掾”(原為輔佐之意,後為副官或官署屬員的通稱),都是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曹參和蕭何是聰明人,自己幫著縣裡造反,回頭肯定也沒好下場,於是二話不說摸黑逃跑投奔劉邦去了。

劉邦本來心情挺好,聽到這個消息瞬間有些憤怒,明明說好一起幹大事,到頭來卻被擺了一道,於是奮筆疾書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牆上。這封信是寫給沛縣百姓的,信裡說,天下百姓受秦的苦已經好久了,現在沛縣百姓為沛縣縣令守城,而天下的形勢卻是“諸侯並起”,早晚會殺到沛縣來的。如今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殺了縣令,推選一個可信之人,響應天下諸侯號召,則可保全一家老小。否則,就只能等著被殺了。

老百姓正愁沒出路,他們的目的是能跟家人一起活著,看到劉邦的信後立即給予了積極回應,一齊動手,殺縣令,開城門,接劉邦。進了城之後,大夥都勸劉邦擔任起義領袖,劉邦內心一陣暗爽,但表面上卻推辭說:“當前天下紛紛,‘諸侯並起’,如果選擇的領袖不合適,則會死得很慘。希望大家選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吧。”不過在大家的一再堅持下,劉邦愉快地順從了民意,以沛公之稱,挑選三千子弟,正式開始了反秦起義,從此踏上了歷史的舞臺。這一年,劉邦四十八歲。

天子車駕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大駕有屬車(包括兵車在內)八十一乘,法駕有屬車三十六乘,小駕有屬車九乘。秦始皇此次車駕出行,不是出函谷關巡行帝國的東土不會配備八十一乘屬車的“大駕”。但他恩准百姓“縱觀”,用配備九乘屬車的“小駕”又不足以在百姓面前顯現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備有三十六乘屬車的“法駕”。由金根車、五時副車、三十六乘屬車和儀仗所組成的車隊,可謂是浩浩蕩蕩了。

秦始皇當年所乘坐的車駕,實物當然難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兩駕銅車、銅馬、銅俑系精美的模擬製品,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車與系駕的結構完全類比實物,與真車馬基本上沒有差異。也許是被這華麗的場面所震撼,劉邦情不自禁地感歎了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第二年秋天,沛縣下一批來咸陽服徭役的民夫到達阿房宮工地,劉邦這才帶領去年秋天來到這裡的民夫啟程返回家鄉。之後,劉邦多次隔年帶領服徭役的民夫去咸陽,這就是《高祖本紀》所說的“高祖常繇咸陽”。

從這之後,劉邦就開始喜歡上了“常繇咸陽”這份工作,樂此不疲,但這次要押送的徭役都是一些“危險分子”,不是普通的農家子弟,而是有刑罰在身的罪犯,並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咸陽城的阿房宮而是需要修皇陵的驪山。當時正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國內局勢動盪,人心不穩,好友兼同事的蕭何對劉邦暗暗擔心,這次出發可能會有危險,劉邦本人也感覺到氣氛與往常不同。然而他多年來自告奮勇地往返咸陽,大家又都擁護他,劉邦也不好推辭。

果然,出發沒多久,就有人開始逃跑,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湖“豐凱撒”時,劉邦押送的徭役已經跑了一大半。“豐凱撒”仍屬沛縣境內,離目的地還早著呢,可是逃跑的人又沒有辦法追回來。劉邦心裡也開始犯嘀咕,按這個速度,到不了驪山,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依照嚴苛的秦律,自己也難逃一死。與其到驪山去送死,不如順水推舟把大家都放了,自己也逃吧。就這樣,劉邦在“豐凱撒”把剩下的徭役全放了。大家看到劉邦這麼講義氣,心裡也很感動,一些人當場就表示要跟著劉邦幹事業。於是,帶著這十幾個人,劉邦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芒、碭兩山在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南,芒山縣是沛縣西南方的鄰縣,芒山在北,碭山在南,其間相距僅八裡。芒碭兩山是蘇北丘陵的東緣,海拔並不太高,但位於低窪的沛豐沼澤地的南沿,其相對高度亦足以稱為這一地區小有名氣的山陵,況且山間有古樹密林,雜草叢生,蜿蜒起伏於“山澤岩石之間”,不乏匿身之處,可供輾轉棲身。

劉邦帶著十幾個人就在這芒山、碭山落草了,而他放了徭役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家鄉。這讓妻子呂雉坐不住了,於是,她把年幼的女兒、兒子交給二老,踏上了尋夫的行程。

傳說劉邦到了哪裡,哪裡就會有五朵彩雲。劉邦造反後,呂雉被官府的人抓到了監獄。後來,呂雉出獄了想要找到劉邦,就跟著五朵彩雲找。由於經常往來於沛縣與芒山、碭山之間,漸漸地家人都知道了劉邦其實就在西南方的芒山、碭山上。

劉邦在山上漂泊的時候,山外的世界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病危的秦始皇終於在沙丘病死。繼承皇位的秦二世倒行逆施,到處都是人心惶惶、怨聲不斷,最終爆發了大澤鄉起義。沛縣縣令是個老滑頭,當時每天都會傳來官員被殺的消息,他日夜苦思,害怕自己會被起義的農民殺掉,又害怕遭到秦朝政府的討伐,畢竟自己還是一名公務員呢。

考慮了半天,沛縣縣令終於決定“隨大流”,跟著農民造反,於是把蕭何和監獄官曹參找來商量。蕭何一聽,這事風險太大,以秦朝官員的身份造反,你敢做不見得別人敢相信你。於是,他又出了一個主意:不如把流亡在外面的沛縣人召集起來,利用他們的力量號令百姓!縣令一聽,這個主意好,不僅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杜絕後患,簡直是一箭雙雕啊!於是就問:“沛縣有哪些逃亡出去的人呢?”蕭何此時就推薦了劉邦。此前劉邦“亡匿隱”的消息早已傳開,縣令也心知肚明,立刻派人找到呂雉的妹夫樊噲,讓他通知劉邦趕緊回來。

這邊劉邦聽到縣令召喚自己回去,頓時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內心也是非常歡喜的。然而,這時縣令卻打起了退堂鼓,擔心劉邦回來後自己控制不住,到時候爬到自己頭上來怎麼辦?雖然秦王朝現在焦頭爛額,但武力組織還是很強大的。萬一陳勝、吳廣起義失敗,造反的人可就沒好果子吃了。反復思量後,聽到劉邦一行人即將回縣的消息,縣令突然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劉邦黨徒進入縣城。倘若有人內應,格殺勿論!”

這下蕭何和曹參目瞪口呆。不是說好要造反嗎?怎麼事到臨頭反倒改變了主意。當時蕭何的身份是主管人事、總務的“主吏”,曹參的身份是輔助主管獄訟的“獄掾”(原為輔佐之意,後為副官或官署屬員的通稱),都是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曹參和蕭何是聰明人,自己幫著縣裡造反,回頭肯定也沒好下場,於是二話不說摸黑逃跑投奔劉邦去了。

劉邦本來心情挺好,聽到這個消息瞬間有些憤怒,明明說好一起幹大事,到頭來卻被擺了一道,於是奮筆疾書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牆上。這封信是寫給沛縣百姓的,信裡說,天下百姓受秦的苦已經好久了,現在沛縣百姓為沛縣縣令守城,而天下的形勢卻是“諸侯並起”,早晚會殺到沛縣來的。如今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殺了縣令,推選一個可信之人,響應天下諸侯號召,則可保全一家老小。否則,就只能等著被殺了。

老百姓正愁沒出路,他們的目的是能跟家人一起活著,看到劉邦的信後立即給予了積極回應,一齊動手,殺縣令,開城門,接劉邦。進了城之後,大夥都勸劉邦擔任起義領袖,劉邦內心一陣暗爽,但表面上卻推辭說:“當前天下紛紛,‘諸侯並起’,如果選擇的領袖不合適,則會死得很慘。希望大家選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吧。”不過在大家的一再堅持下,劉邦愉快地順從了民意,以沛公之稱,挑選三千子弟,正式開始了反秦起義,從此踏上了歷史的舞臺。這一年,劉邦四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