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鹿原》熱播 劉佩琦:朱先生是白鹿原的精神領袖

正在江蘇衛視等平臺熱播的《白鹿原》中,朱先生是一個有原型同時且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扮演者劉佩琦在網上也引發一些爭議,有些人覺得他外形不夠仙風道骨,但也有觀眾覺得他出神入化的演技讓朱先生展現得非常立體豐富。而在接受採訪時,曾看原著“看傻了”的劉佩琦,對朱先生這個人物的理解非常深刻。

這部作品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反響

華商報:原著中的朱先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你是怎麼理解這個人物的?

劉佩琦:嚴格地講他應該是白鹿原的精神領袖,雖然他不是族長,但是他是個秀才,他是這個白鹿原上學問最大的人,也是個教書先生,他經常游走到原外教書育人,他對人的判斷,比沒有知識的人延伸一些,看得更高更遠,所以原上的人非常尊敬他,他制訂了鄉約,是很能服眾的人。

華商報:這個角色是有原型參考的,你在出演之前有過瞭解嗎。

劉佩琦:對,我有幸和牛兆濂第五代孫子牛潤有過一次交流,

他送了我一本書,交流了他的老祖,受益匪淺。

華商報:劇本從50萬字擴充到了70萬字,看完了劇本之後有哪些地方印象深刻?

劉佩琦:小說裡面印象深刻的橋段,在電視劇裡都保留下來了,還得到了一些拓展,我相信這部作品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反響。尤其是在當下,傳統的藝術觀念,和現在活躍的觀念碰撞之下,觀眾的喜好有所轉變,作為電影人,

應該提供像《白鹿原》這樣厚重的史詩般的作品,供觀眾欣賞。這種嚴肅的風格的作品應該存在。日後會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制定鄉約是朱先生一生的壯舉

華商報:在朱先生眼中,《白鹿原》中這些重要角色都有哪些性格特質呢?

劉佩琦:我覺得朱先生眼中的白鹿原人,首先白嘉軒,從親情來看他是內弟,但他又是族長,那麼這種關係又形成了一種特殊性,他不是普普通通的鄰里關係。

白鹿原的人在朱先生眼中都是親人,這一點他和白嘉軒是一樣的。

華商報:鹿子霖呢?

劉佩琦:鹿子霖就是比較有私心。但整個《白鹿原》中陳忠實寫的人物其實都是很可愛的人,質樸,在這個基礎上派生出很多不同的人,形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畫卷。

華商報:朱先生開設書院,教孩子讀書,也曾幫助過孩子們,那對於朱先生來講,對這個原上青年一代是什麼印象?

劉佩琦:朱先生這樣的讀書人,

是不能讓原上的下一代沒有書讀的。如果一代一代長大了,但他們仍然是沒文化不識字,那他們的精神世界永遠就是這樣,只認識白鹿原。如果能讀書,他就至少知道外面是什麼樣子,就不至於是坐井觀天了。朱先生當時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讀書會致富,改變生活,他可能就是覺得讀書是有益處的。

華商報:朱先生曾經修縣誌,訂鄉約,你覺得他為什麼做這些事情?

劉佩琦:鄉約對朱先生來講是他一生的壯舉,甚至比他用牛把罌粟花都毀了更重要。在他的心裡就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以在白鹿原這就是用來規範人的語言行為,這種鄉約就是法,要按規矩做事。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農民意識裡的一些自私,是從道德層面的。

朱先生演起來得心應手

華商報:《白鹿原》裡,你最想演的是什麼角色?

劉佩琦:朱先生,我一直很喜歡這個角色,演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我當時看這個小說也是看傻了,我是很喜歡看中外名著的,大言不慚地說我全看了,但看《白鹿原》,那種寫實的手法中卻別開生面。

華商報:整個拍攝過程中,有沒有哪些戲份是讓你印象深刻的?

劉佩琦:一個是朱先生出殯,因為那天太熱了,據說當時中暑暈倒四個。雖然拍攝都辛苦,但是激勵我的是所有群眾演員,我們都是職業演員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些群眾演員還是特別聽指揮,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們的情緒都跟著劇走。不像一些電視劇,前面生死離別,後面的群眾演員還在笑呢。

華商報:你覺得在朱先生的眼裡,他活著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劉佩琦:我覺得這個題太大了,這是由幾個階段的,不是一開始就建立了活著的目的,小時候不懂事為了活著而活著,長大了,可能是為信仰或者有目的,年齡不斷增長,對活著意義的理解不一樣,朱先生這個角色就是讓娃們讀書,通過書本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原上的人對他的敬畏,讓他覺得這就是他活著的意義,他沒什麼遠大的理想。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白鹿原》中的“鄉約”到底是咋回事?

在小說及電視劇《白鹿原》中,出現了一個當代並不常見,甚至生僻的詞:鄉約。那麼,鄉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先生解了二十萬清軍圍城的險情。等他回到原上時,原上種植鴉☆禁☆片成風,鄉民嗜賭成性……朱先生不動聲色地用牛將一片片罌粟毀掉了。同時,他與已當族長的妻弟白嘉軒有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白嘉軒提出諸多疑問,沒有了皇帝的日子怎麼過?皇糧還納不納?剪了辮子的男人成什麼樣子?長著兩隻大肥腳片的女人還不噁心人?朱先生不置可否地聽著妻弟發牢騷,從抽屜裡取出一份抄寫工整的文章,交給嘉軒:“發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時費事去梳理。女人的腳生來原為行路,放開了更利於行動,算得好事。唯有今後的日子怎樣過才是最大最難的事。我這幾天草擬了一個過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軒接過一看,是姐夫一筆不苟楷書的《鄉約》。

小說《白鹿原》對朱先生撰寫的《鄉約》有著詳細記錄,包括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恰相交等方面的內容。其實它就是行為禮儀規範,是村民自願制定、共同遵守、自發執行的規約,一旦違背就要有所懲戒,以示約束力。白嘉軒鄭重向村民宣佈:“學為用。學了就要用。談話走路處世為人就要按《鄉約》上說的做。凡是違犯《鄉約》條文的事,由徐先生記載下來;犯過三回者,按其情節輕重處罰。”在白嘉軒修整完畢祠堂的時候,將其刻石置碑,以正世風。

小說《白鹿原》中,利用祠堂處罰違規的事件共發生四次,懲戒在街門外的捶布石上給娃子餵奶的白滿倉女人;用幹棗刺刷子抽打賭博與抽吸鴉☆禁☆片的白興兒和那一夥賭徒;用幹酸棗棵子捆成的刺刷狠打白狗蛋與田小娥;嚴懲被田小娥引誘的准族長白孝文。

《白鹿原》中的《鄉約》是有歷史原型的。陳忠實當年創作時曾在陝西藍田縣查閱資料時發現了《呂氏鄉約》。《呂氏鄉約》出自北宋大儒呂大鈞,其兄弟四人被稱為“四呂”,“四呂”的家正就在白鹿原下。據有關專家研究,這部鄉約大概是中國有記載可查的最早的一部《鄉約》,其深刻地影響著整個鄉土中國的禮儀教化與相對的穩定。 華商報記者 路潔 整理

編輯:賈豔菲

劉佩琦:鄉約對朱先生來講是他一生的壯舉,甚至比他用牛把罌粟花都毀了更重要。在他的心裡就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以在白鹿原這就是用來規範人的語言行為,這種鄉約就是法,要按規矩做事。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農民意識裡的一些自私,是從道德層面的。

朱先生演起來得心應手

華商報:《白鹿原》裡,你最想演的是什麼角色?

劉佩琦:朱先生,我一直很喜歡這個角色,演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我當時看這個小說也是看傻了,我是很喜歡看中外名著的,大言不慚地說我全看了,但看《白鹿原》,那種寫實的手法中卻別開生面。

華商報:整個拍攝過程中,有沒有哪些戲份是讓你印象深刻的?

劉佩琦:一個是朱先生出殯,因為那天太熱了,據說當時中暑暈倒四個。雖然拍攝都辛苦,但是激勵我的是所有群眾演員,我們都是職業演員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些群眾演員還是特別聽指揮,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們的情緒都跟著劇走。不像一些電視劇,前面生死離別,後面的群眾演員還在笑呢。

華商報:你覺得在朱先生的眼裡,他活著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劉佩琦:我覺得這個題太大了,這是由幾個階段的,不是一開始就建立了活著的目的,小時候不懂事為了活著而活著,長大了,可能是為信仰或者有目的,年齡不斷增長,對活著意義的理解不一樣,朱先生這個角色就是讓娃們讀書,通過書本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原上的人對他的敬畏,讓他覺得這就是他活著的意義,他沒什麼遠大的理想。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白鹿原》中的“鄉約”到底是咋回事?

在小說及電視劇《白鹿原》中,出現了一個當代並不常見,甚至生僻的詞:鄉約。那麼,鄉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先生解了二十萬清軍圍城的險情。等他回到原上時,原上種植鴉☆禁☆片成風,鄉民嗜賭成性……朱先生不動聲色地用牛將一片片罌粟毀掉了。同時,他與已當族長的妻弟白嘉軒有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白嘉軒提出諸多疑問,沒有了皇帝的日子怎麼過?皇糧還納不納?剪了辮子的男人成什麼樣子?長著兩隻大肥腳片的女人還不噁心人?朱先生不置可否地聽著妻弟發牢騷,從抽屜裡取出一份抄寫工整的文章,交給嘉軒:“發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時費事去梳理。女人的腳生來原為行路,放開了更利於行動,算得好事。唯有今後的日子怎樣過才是最大最難的事。我這幾天草擬了一個過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軒接過一看,是姐夫一筆不苟楷書的《鄉約》。

小說《白鹿原》對朱先生撰寫的《鄉約》有著詳細記錄,包括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恰相交等方面的內容。其實它就是行為禮儀規範,是村民自願制定、共同遵守、自發執行的規約,一旦違背就要有所懲戒,以示約束力。白嘉軒鄭重向村民宣佈:“學為用。學了就要用。談話走路處世為人就要按《鄉約》上說的做。凡是違犯《鄉約》條文的事,由徐先生記載下來;犯過三回者,按其情節輕重處罰。”在白嘉軒修整完畢祠堂的時候,將其刻石置碑,以正世風。

小說《白鹿原》中,利用祠堂處罰違規的事件共發生四次,懲戒在街門外的捶布石上給娃子餵奶的白滿倉女人;用幹棗刺刷子抽打賭博與抽吸鴉☆禁☆片的白興兒和那一夥賭徒;用幹酸棗棵子捆成的刺刷狠打白狗蛋與田小娥;嚴懲被田小娥引誘的准族長白孝文。

《白鹿原》中的《鄉約》是有歷史原型的。陳忠實當年創作時曾在陝西藍田縣查閱資料時發現了《呂氏鄉約》。《呂氏鄉約》出自北宋大儒呂大鈞,其兄弟四人被稱為“四呂”,“四呂”的家正就在白鹿原下。據有關專家研究,這部鄉約大概是中國有記載可查的最早的一部《鄉約》,其深刻地影響著整個鄉土中國的禮儀教化與相對的穩定。 華商報記者 路潔 整理

編輯:賈豔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