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藝術雄心遇上情懷商人 王潮歌新作《只有紅樓夢》落戶廊坊

美輪美奐的大觀園、精緻典雅的生活場景以及極為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化,從旅遊的角度來看,《紅樓夢》無疑是絕佳的傳統文化景區藍本,形神兼備且是家喻戶曉的IP。其實,將如夢境般的《紅樓夢》打造成現實,

是文化界和旅遊界從未停止的嘗試。

5月16日,由中國著名導演王潮歌創意構思、新奧文化產業園運營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新奧集團旗下文化品牌新繹文化負責運營的特大型戲劇公園《只有紅樓夢》,在北京恭王府舉行啟動發佈會。

該項目是以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戲劇呈現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旅遊園區,項目依託《紅樓夢》原著所提供的內容支撐,多角度、立體化地講述紅樓故事,實現傳統經典的當代表達。

據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介紹,該項目位於河北廊坊市,是“夢廊坊”文化產業園區的核心項目,已籌備了2年,擬於2019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設和內容製作。


王潮歌的藝術雄心

打造紅樓夢主題的文化旅遊專案,在業界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80年,上海市政府就根據《紅樓夢》的描寫著手設計和建造名為“上海大觀園”的大型仿古園林建築群,歷時8年建成開放。為支援上海大觀園的建設,北京有關部門專門劃撥了2頭出自清朝乾隆年間北京某王府的石獅子。

北京大觀園也是一座“大觀園”主題的仿古園林,1984年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經紅學家、古建築家、園林學家和清史專家共同商討,採用古典建築的技法建造,園林建築、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點綴等,均力圖忠實於原著的時代風尚和細節描寫。

河北正定也按照書中對榮國府的描寫,建造一座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群,用於電視劇的拍攝,建成後的榮國府占地2萬2千平方米,

房間212間,遊廊102間。如今,正定榮國府已成為知名旅遊景區。

與北京、上海、正定乃至全國各地的紅樓夢主題公園有所不同,此次新奧文化與王潮歌聯手打造的《只有紅樓夢》項目,是以紅樓夢的戲劇呈現作為主要內容。這樣的定位與王玉鎖對紅樓夢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有關。

“做文化要抓經典,紅樓夢是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把中國傳統生活方式寫得非常細緻,

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出一個符合現在中國特色的空間,把中國文化中最美最感人的部分,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示出來。”在經過了多年的探訪與研究後,王玉鎖決定與王潮歌攜手用當代的表述方式重新演繹這部經典名著。

在新繹文化和王潮歌的藍圖中,《只有紅樓夢》要將中華文化各類元素有機融為一體,實現當代生活與歷史場景的密切交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藝術手段,營造出強烈的現場視聽感受和情感浸沒體驗。讓觀眾對《紅樓夢》產生全新的認識與解讀,親身體驗一場亦真亦幻的“穿越”大戲。

“我們的園子一定不是仿古一條街,不會用髒兮兮的做舊手法,也不採用當下熱門的VR、AR等各種概念”,在發佈會現場,王潮歌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座近乎夢境的園子,遊客一走進我們的場景,馬上進入那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感知內心的紅樓夢一點點浮現出來”。

這樣境界的文化旅遊項目,顯然不同於簡單的仿古一條街,從情感上感知並接受《紅樓夢》全新的表達,和心中難以捉摸的模糊描摹融為一體,對於創作者來說是,要實現這個效果,實在是一座難以攀爬的藝術高峰。

即使前作“印象”和“又見”系列等演藝專案極為成功,王潮歌對此依然感覺壓力很大,“我最初接到這個項目時,猶豫了大半年不敢答應,《紅樓夢》在我心中的地位太崇高了,我怕辜負了這部文學經典”,她說。

其實,從最初成名的印象系列,到又見系列,再到如今的《只有紅樓夢》,王潮歌的藝術挑戰一路升級。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表示:“印象系列的主題是自然遺產,如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又見系列的主題有了進一步深入,上升到歷史人文層面,如又見五臺山、又見敦煌;《只有紅樓夢》聚焦一部文學經典,相比又見系列,表達主題進一步收窄,但內涵卻變得無比深廣”。

新繹文化的情懷之作

《只有紅樓夢》戲劇公園與建設中的“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組成了“夢廊坊”文化產業園的核心。據介紹,“夢廊坊”文化產業園占地約6平方公里,總投資200億元。

在業界人士印象中,廊坊並非熱門旅遊目的地,為何新繹文化選擇廊坊作為《只有紅樓夢》的所在地?

新繹文化總裁李曉菲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雖然廊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熱門旅遊城市,但在廊坊一小時車程的經濟圈內,有近億的人口基礎,大量高消費能力人群對高品質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有強烈需求。此外,距離廊坊僅二十分鐘車程的北京新機場,大大提升了《只有紅樓夢》的全國輻射能力。雄安新區的設立,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度推進,也讓新繹文化更加信心十足。”

對於選擇廊坊,王潮歌似乎沒有絲毫顧慮。“《只有紅樓夢》來了,廊坊就一定能變成熱門旅遊目的地”,她十分自信地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

文化消費需求的崛起,是新繹文化打破常規文旅項目操盤思路的一大原因。

“以前我們是以經濟建設為核心,文化、藝術長期處於相對邊緣化的位置,但近幾年,這種局面正在全面改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標誌性的轉捩點”,連輯說。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主題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引發了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熱烈探討。

新繹文化作為新奧集團旗下的創新型文化企業,起步於2011年2月,早於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目前,新繹文化涉足文化旅遊綜合體運營、國際文化合作與交流、音樂劇製作與運營、文化創意品產品設計運營等業務領域。

《只有紅樓夢》的緣起更是早于新繹文化的誕生。早在2008年,王玉鎖就萌生了這個想法,2009年啟動規劃,2015年經著名企業家柳傳志牽線搭橋,王玉鎖與王潮歌開始接觸,共同探討打造這個展現古典文化精華的項目。

對趨勢的超前把握,使該項目趕在消費者文化意識大面積覺醒前夜提前落位,並被初步塑造出來。站在藝術高峰的精品文化旅遊產品,並且前瞻性和開創性十足的稀缺項目,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見《只有紅樓夢》並不會遇到強力競爭對手,區位和客流問題不值得擔心。這或許也是王潮歌非凡自信的來源。

即使有多重優勢,《只有紅樓夢》項目並不期待能在商業上斬獲巨大成功。在啟動會現場,“情懷”二字是高頻詞彙。

“做文化產業,最怕急功近利,做一個專案馬上要收回來,這種合作夥伴對藝術家來說,很危險,而王玉鎖在這方面想得很清楚”,王潮歌說,“當初選擇加入這個項目,是被他的情懷打動,他把這個當成一種熱愛,當成對社會、對養育他的土地的一種回饋”。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後,每個人都會思考我究竟是誰,從哪裡來”,王玉鎖說,“做這個項目,是為了讓中國人瞭解從祖先那傳承下來的千百年文明,把中國文化最深邃優雅的部分剖展給世人看”。

作為總投資200億元文旅項目的核心,《只有紅樓夢》顯然並不是一款面向小眾的文旅產品,而是一款展現古典文化的大眾化文旅產品,拋棄浮在表面的仿古、做舊,也拒絕流於形式的VR、AR等新穎技術,開始深入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翻譯成當代人易於接受的語言,並力圖追求與當代人尤其年輕人取得情感共鳴。

這樣的行為,無異於發起一場勇敢的挑戰,挑戰守舊的文旅操盤套路,挑戰創作者的藝術能力上限,也挑戰大眾對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無論結果如何,這次試圖將文旅產業拉進全新時代的勇敢嘗試,都值得被業界關注、思考和銘記。

營造出強烈的現場視聽感受和情感浸沒體驗。讓觀眾對《紅樓夢》產生全新的認識與解讀,親身體驗一場亦真亦幻的“穿越”大戲。

“我們的園子一定不是仿古一條街,不會用髒兮兮的做舊手法,也不採用當下熱門的VR、AR等各種概念”,在發佈會現場,王潮歌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座近乎夢境的園子,遊客一走進我們的場景,馬上進入那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感知內心的紅樓夢一點點浮現出來”。

這樣境界的文化旅遊項目,顯然不同於簡單的仿古一條街,從情感上感知並接受《紅樓夢》全新的表達,和心中難以捉摸的模糊描摹融為一體,對於創作者來說是,要實現這個效果,實在是一座難以攀爬的藝術高峰。

即使前作“印象”和“又見”系列等演藝專案極為成功,王潮歌對此依然感覺壓力很大,“我最初接到這個項目時,猶豫了大半年不敢答應,《紅樓夢》在我心中的地位太崇高了,我怕辜負了這部文學經典”,她說。

其實,從最初成名的印象系列,到又見系列,再到如今的《只有紅樓夢》,王潮歌的藝術挑戰一路升級。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表示:“印象系列的主題是自然遺產,如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又見系列的主題有了進一步深入,上升到歷史人文層面,如又見五臺山、又見敦煌;《只有紅樓夢》聚焦一部文學經典,相比又見系列,表達主題進一步收窄,但內涵卻變得無比深廣”。

新繹文化的情懷之作

《只有紅樓夢》戲劇公園與建設中的“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組成了“夢廊坊”文化產業園的核心。據介紹,“夢廊坊”文化產業園占地約6平方公里,總投資200億元。

在業界人士印象中,廊坊並非熱門旅遊目的地,為何新繹文化選擇廊坊作為《只有紅樓夢》的所在地?

新繹文化總裁李曉菲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雖然廊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熱門旅遊城市,但在廊坊一小時車程的經濟圈內,有近億的人口基礎,大量高消費能力人群對高品質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有強烈需求。此外,距離廊坊僅二十分鐘車程的北京新機場,大大提升了《只有紅樓夢》的全國輻射能力。雄安新區的設立,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度推進,也讓新繹文化更加信心十足。”

對於選擇廊坊,王潮歌似乎沒有絲毫顧慮。“《只有紅樓夢》來了,廊坊就一定能變成熱門旅遊目的地”,她十分自信地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

文化消費需求的崛起,是新繹文化打破常規文旅項目操盤思路的一大原因。

“以前我們是以經濟建設為核心,文化、藝術長期處於相對邊緣化的位置,但近幾年,這種局面正在全面改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標誌性的轉捩點”,連輯說。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主題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引發了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熱烈探討。

新繹文化作為新奧集團旗下的創新型文化企業,起步於2011年2月,早於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目前,新繹文化涉足文化旅遊綜合體運營、國際文化合作與交流、音樂劇製作與運營、文化創意品產品設計運營等業務領域。

《只有紅樓夢》的緣起更是早于新繹文化的誕生。早在2008年,王玉鎖就萌生了這個想法,2009年啟動規劃,2015年經著名企業家柳傳志牽線搭橋,王玉鎖與王潮歌開始接觸,共同探討打造這個展現古典文化精華的項目。

對趨勢的超前把握,使該項目趕在消費者文化意識大面積覺醒前夜提前落位,並被初步塑造出來。站在藝術高峰的精品文化旅遊產品,並且前瞻性和開創性十足的稀缺項目,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見《只有紅樓夢》並不會遇到強力競爭對手,區位和客流問題不值得擔心。這或許也是王潮歌非凡自信的來源。

即使有多重優勢,《只有紅樓夢》項目並不期待能在商業上斬獲巨大成功。在啟動會現場,“情懷”二字是高頻詞彙。

“做文化產業,最怕急功近利,做一個專案馬上要收回來,這種合作夥伴對藝術家來說,很危險,而王玉鎖在這方面想得很清楚”,王潮歌說,“當初選擇加入這個項目,是被他的情懷打動,他把這個當成一種熱愛,當成對社會、對養育他的土地的一種回饋”。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後,每個人都會思考我究竟是誰,從哪裡來”,王玉鎖說,“做這個項目,是為了讓中國人瞭解從祖先那傳承下來的千百年文明,把中國文化最深邃優雅的部分剖展給世人看”。

作為總投資200億元文旅項目的核心,《只有紅樓夢》顯然並不是一款面向小眾的文旅產品,而是一款展現古典文化的大眾化文旅產品,拋棄浮在表面的仿古、做舊,也拒絕流於形式的VR、AR等新穎技術,開始深入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翻譯成當代人易於接受的語言,並力圖追求與當代人尤其年輕人取得情感共鳴。

這樣的行為,無異於發起一場勇敢的挑戰,挑戰守舊的文旅操盤套路,挑戰創作者的藝術能力上限,也挑戰大眾對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無論結果如何,這次試圖將文旅產業拉進全新時代的勇敢嘗試,都值得被業界關注、思考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