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客分享|如何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如何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保證專業專精,然後拓展知識和能力邊界;不要被自己的極限所局限;學會把自己的價值進行變現。

什麼叫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Boy 借用精益創業中的MVP(最小化可行產品)概念來解釋:

把自己當做一個簡單原型的創業產品,然後通過不斷的快速反覆運算,成長為適應於廣泛市場需要的富有價值人才。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快速反覆運算,這意味著你要不斷根據市場變化來修正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

不能固守一隅;一個是廣泛市場,這意味著你將不再是去服務某個公司,而是去滿足某一類具有特定需求的“消費者”。這個消費者可以是公司,可以是組織,可以是普通大眾,可以是行業大佬。那麼如何才能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下面具體分享我的三個觀點。

1. 保證專業專精,然後拓展知識和能力邊界

“專才”和“通才”的爭論由來已久,兩者各有優勢和不足。

“專才”的優勢在於知識的縱深度很長,依靠專業技能很容易在特定領域稱霸一方。最典型的例子是互聯網駭客。互聯網駭客擁有超乎尋常的智力以及異常專精的電腦技術經驗,但太過於專業往往讓他們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比如團隊統籌,戰略思考和商業變現能力。所以你看駭客能夠輕而易舉地侵入大公司的機密檔,但憑藉自己的技術開拓出一個產業的卻寥寥無幾。

專才最適合當“手”,他們能夠很高效地完成上級的任務分配,是老闆最欣賞的不二之才。

“通才”的優勢在於知識邊界更寬廣,但在每一個領域都沒有專才專精。他們什麼都略懂,可一旦深究就往往回答不上來。然而許多統領型的人都是通才。他們用敏銳的嗅覺和思考來彌補自己專業性的不足。換句話說,他們更懂得去發現機會,調配資源,激勵團隊。

強大的組織一定是專才和通才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各自的最大效用,

古往今來無不如此。那麼落實到我們每個人自身,單一的把自己培養為專才和通才都是片面的,最好的方式是在保證自己某一領域專業精通的前提下,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先做專才,再做通才。記住,這是一個先後關係,而不是並列關係。先保證自己是一個最小化的極簡“產品”,在某一領域做到專業精湛,

然後再通過不斷學習向週邊持續拓展。

那麼如何做到由專才向通才的轉變?Boy 的經驗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關聯圖譜。拿我自己舉例,我的主業是廣告和行銷,圍繞著這個主業我可以拓展其他相關的知識領域,如下圖所示:

再打個比方,如果你的主業是金融保險,那麼圍繞這個主業你可以拓展其他和金融保險相似或者相關的行業知識,如下圖所示:

建立知識關聯圖譜的好處在於保證了學習的連貫性,不會讓你一下子跳進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延伸領域間的知識是有一定共性和聯繫的,這樣學習成本相對較低,效率也會更高。

如果你的主業是行銷廣告,但是現在讓你一下子去學習保險行業的知識,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困難。而如果你順著:行銷廣告-金融行業的行銷廣告-金融行業的通用知識-保險行業這個路徑去學習的話,就會順利地多。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升思維力的秘訣:絕不做工具的奴隸》裡提到過,我們要學會運用類比和聯想這兩項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它們在這裡同樣適用,通過類比來用核心領域的經驗去理解延伸領域的新知識,再運用聯想不斷向週邊更多領域去延展。

比如當你熟練行銷廣告行業的專業知識,那麼去理解新媒體傳播領域的知識模型就會非常容易,因為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只用稍作變換就能使用。而當你想要寫出傳播力更廣的文章時,必定會去拓展諸如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等其他諸多領域,去吸取靈感。

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首先就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邊界。

2. 不要被自己的極限所局限

我以往的文章很少談到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因為我覺得時間不能被管理,你需要管理的是自己的精力。如果你想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你就不能分配你的精力。

而是要榨幹你的精力。

然而榨幹精力不會這麼做。榨幹精力的人會讓自己在一周內完成。在這一周時間裡他會盡可能超出自己能力極限地去完成工作。以前一天改一篇書稿,現在一天改三篇,以前四天能完成一份案例研究,現在兩天內做完。

不要被自己的能力極限框死,一旦框死我們就會把自己放到一個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裡,一切都有條不紊,但不會有進步。這就好像運動比賽裡,運動員打破自己的紀錄是最難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一旦接近了極限痛苦也會隨之而來,最後很容易就變成“我只能做到這裡了,放棄吧” 。但如果你有意模糊自己的極限範圍,那麼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是一次快速反覆運算,都是一次自我更新。大步向前很好,但容易扯到自己,小步快跑更加高效。

榨幹自己的精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會不斷收穫成就感。比如我以前要一周寫完的PPT,隨著後來經驗和能力的增強我兩天就寫完了。這時我會對自己進行不斷的正面肯定。這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激勵手段。特別是在上升期裡,不斷的、微小的成就感是你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所以一旦你的能力有了進步,千萬不要把自己丟進舒適區,而是壓縮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更高效的產出。

3. 學會把自己的價值進行變現

既然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公司,那麼就要進行價值變現,你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前面兩點主要講的是如何修煉自己的內在價值,但既然要出來“賣自己”(是的,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是在賣自己),就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將它們變現。這就涉及到文章開頭說到的,你面對的廣泛市場是什麼。

這個廣泛市場絕不僅僅是你現在為之工作的公司,這個定義太狹隘。廣泛市場是指對你的內在價值有需求的任何組織或者人,我把TA們統稱為:用戶。

你會唱歌,那麼喜歡聽歌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長得美,那麼喜歡看臉的宅男就是你的用戶;

你遊戲打得厲害,那麼喜歡看別人打遊戲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PPT做得好,那麼想要學習PPT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擅長做職業規劃,那麼對職業發展感到迷茫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在行銷領域有過硬的知識本領,那麼對市場行銷有需求的公司或者個人就是你的用戶...

這個世界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你的變現機會。得益於互聯網的極速發展,技術的創新讓我們的價值變現管道愈加豐富。我們不一定非要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或者一個行業裡一直做下去。

試試按照下面這張圖先找到你的價值,再找到你的用戶,最後匹配合適的變現工具。

且不論對他個人喜歡與否,我們單純以此為一個案例來複盤。Gogoboi 最初只是一個時尚編輯,所擁有的“價值”是對時尚的品位以及犀利的文字寫作能力。然而他找到了自己的“廣泛市場”,即那些同樣對時尚感興趣並且喜歡毒舌的年輕人。然後他憑藉互聯網的優勢迅速打開這片市場。從一個時尚雜誌默默無聞的編輯一躍而成知名博主,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擁有二三十人的創業公司。

這並不是個例。放眼望去現在眾多的斜杠青年們,都是在保證自己本職專業專精的情況下,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技能邊界,然後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實現自我增值和價值變現。

以上就是Boy 的分享。最後總結一下,如何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Boy 的觀點有三條:

1. 保證專業專精,然後拓展知識和能力邊界;

2. 不要被自己的極限所局限;

3. 學會把自己的價值進行變現;

那麼圍繞這個主業你可以拓展其他和金融保險相似或者相關的行業知識,如下圖所示:

建立知識關聯圖譜的好處在於保證了學習的連貫性,不會讓你一下子跳進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延伸領域間的知識是有一定共性和聯繫的,這樣學習成本相對較低,效率也會更高。

如果你的主業是行銷廣告,但是現在讓你一下子去學習保險行業的知識,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困難。而如果你順著:行銷廣告-金融行業的行銷廣告-金融行業的通用知識-保險行業這個路徑去學習的話,就會順利地多。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升思維力的秘訣:絕不做工具的奴隸》裡提到過,我們要學會運用類比和聯想這兩項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它們在這裡同樣適用,通過類比來用核心領域的經驗去理解延伸領域的新知識,再運用聯想不斷向週邊更多領域去延展。

比如當你熟練行銷廣告行業的專業知識,那麼去理解新媒體傳播領域的知識模型就會非常容易,因為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只用稍作變換就能使用。而當你想要寫出傳播力更廣的文章時,必定會去拓展諸如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等其他諸多領域,去吸取靈感。

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首先就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邊界。

2. 不要被自己的極限所局限

我以往的文章很少談到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因為我覺得時間不能被管理,你需要管理的是自己的精力。如果你想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你就不能分配你的精力。

而是要榨幹你的精力。

然而榨幹精力不會這麼做。榨幹精力的人會讓自己在一周內完成。在這一周時間裡他會盡可能超出自己能力極限地去完成工作。以前一天改一篇書稿,現在一天改三篇,以前四天能完成一份案例研究,現在兩天內做完。

不要被自己的能力極限框死,一旦框死我們就會把自己放到一個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裡,一切都有條不紊,但不會有進步。這就好像運動比賽裡,運動員打破自己的紀錄是最難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一旦接近了極限痛苦也會隨之而來,最後很容易就變成“我只能做到這裡了,放棄吧” 。但如果你有意模糊自己的極限範圍,那麼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是一次快速反覆運算,都是一次自我更新。大步向前很好,但容易扯到自己,小步快跑更加高效。

榨幹自己的精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會不斷收穫成就感。比如我以前要一周寫完的PPT,隨著後來經驗和能力的增強我兩天就寫完了。這時我會對自己進行不斷的正面肯定。這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激勵手段。特別是在上升期裡,不斷的、微小的成就感是你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所以一旦你的能力有了進步,千萬不要把自己丟進舒適區,而是壓縮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更高效的產出。

3. 學會把自己的價值進行變現

既然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公司,那麼就要進行價值變現,你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前面兩點主要講的是如何修煉自己的內在價值,但既然要出來“賣自己”(是的,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是在賣自己),就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將它們變現。這就涉及到文章開頭說到的,你面對的廣泛市場是什麼。

這個廣泛市場絕不僅僅是你現在為之工作的公司,這個定義太狹隘。廣泛市場是指對你的內在價值有需求的任何組織或者人,我把TA們統稱為:用戶。

你會唱歌,那麼喜歡聽歌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長得美,那麼喜歡看臉的宅男就是你的用戶;

你遊戲打得厲害,那麼喜歡看別人打遊戲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PPT做得好,那麼想要學習PPT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擅長做職業規劃,那麼對職業發展感到迷茫的人就是你的用戶;

你在行銷領域有過硬的知識本領,那麼對市場行銷有需求的公司或者個人就是你的用戶...

這個世界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你的變現機會。得益於互聯網的極速發展,技術的創新讓我們的價值變現管道愈加豐富。我們不一定非要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或者一個行業裡一直做下去。

試試按照下面這張圖先找到你的價值,再找到你的用戶,最後匹配合適的變現工具。

且不論對他個人喜歡與否,我們單純以此為一個案例來複盤。Gogoboi 最初只是一個時尚編輯,所擁有的“價值”是對時尚的品位以及犀利的文字寫作能力。然而他找到了自己的“廣泛市場”,即那些同樣對時尚感興趣並且喜歡毒舌的年輕人。然後他憑藉互聯網的優勢迅速打開這片市場。從一個時尚雜誌默默無聞的編輯一躍而成知名博主,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擁有二三十人的創業公司。

這並不是個例。放眼望去現在眾多的斜杠青年們,都是在保證自己本職專業專精的情況下,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技能邊界,然後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實現自我增值和價值變現。

以上就是Boy 的分享。最後總結一下,如何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Boy 的觀點有三條:

1. 保證專業專精,然後拓展知識和能力邊界;

2. 不要被自己的極限所局限;

3. 學會把自己的價值進行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