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段祺瑞為籌軍餉與日本簽“賣國協議”

自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至1920年,皖系軍閥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控制著北洋政府大權。他為了擴充與壯大自己的勢力,與日本政府於1917至1918年,秘密地簽訂了總額達5億日元的一批借款,

其中西原龜三代表日方與段祺瑞政府簽訂的八項借款就達1.45億日元。

日本的錢不是白借的

段祺瑞的財政本來就十分緊張,為此,只好一次次向日本舉債,軍火也多購自日本。但日本的借款不是白借的。通過借款,段祺瑞政府將中國山東和東北的鐵路、礦山、森林等大量權益出賣給日本。

1918年5月6日,日本陸軍少將與段祺瑞政府代表靳雲鵬,在北京秘密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的軍事協定》,19日中日雙方又簽訂《中日海軍共同防敵的軍事協定》。兩個“協定”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日本在戰爭期間可以進入中國境內,中國應派兵支援。通過協定,日本派出大批軍隊進入中國東北,中國面臨被日本獨佔為附屬國的危險。

北京市檔案館的檔案記錄了《國民公報》因披露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真相而被查封的歷史事件。

北京市檔案館這張泛黃的滿紙折痕的《國民公報》,出版時間是民國八年(1919年8月19日)。報紙刊載了這樣一條消息:“中日武人又簽密約之駭聞。”副標題是——日本承認擁護北京政府,中國保證不向美國借款。

關於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合同之事,報稱“秘密借款仍在談判進行。且其數甚巨,徐樹錚新近曾赴奉天,與張作霖磋商解決吉林事件,刻聞彼是時簽定吉林鐵路事,刻聞彼於是時簽定吉會鐵路,正約得2000萬元,按1916年6月18日,交通部與日本三銀團簽訂之草約,規定借款2000萬元,先墊半數,不知徐樹錚今果以何種條件而得1000萬元,殊令人不易猜度也。”文中所提吉會鐵路是由吉林省吉林至朝鮮會寧,

與朝鮮鐵路相接。吉會鐵路在中國境內由吉林至長春、吉林至敦化、敦化至圖門三條線路組成,日本攫取了吉會鐵路的建築權。

1919年4月,徐樹錚被段祺瑞任命為參戰處參謀長兼西北邊防籌備處處長,兼任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將交通總長曹汝霖與日本興業銀行的借款1000萬元鉅款用於購買武器,編練西北邊防軍。

“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

《國民公報》提到的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真相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直延續到1919年的10月份都未平息。在此期間,《國民公報》遭當局調查。10月24日,北洋政府以《國民日報》刊登的評論違反出版法,將《國民公報》查封。

不過,據曾任馮的公府秘書長,時任段內閣的秘書長惲寶惠披露,段氏自借款伊始,即不打算向日本還款。

一天,細雨初晴。馮國璋(時任代總統)打電話到國務院,約段祺瑞(總理)到公府去,有事面談。惲寶惠(曾任馮的公府秘書長,時任段內閣的秘書長)告訴段時,段說:“好,咱們去,開開櫃子,帶著點錢,大概是馮老四又想贏我幾個。”他認為是馮約他打牌。

當惲陪著段到了公府見到馮後,才知不是那麼回事!段剛一坐下,馮就說:“現在外面都說你竟向日本借債,打內戰搞武力統一,你要慎重啊。”段問:“誰說的?是誰在發這種不利於國家的謬論?”馮說:“你別管是什麼人說的啦,事情不是明擺著嗎?”段說:“政府經濟拮据,處處需要錢,入不敷出,不借債怎麼辦?打內戰搞統一,誰願意打內戰?可是你不打他,他打你,就拿湖南的情形來說吧,是我們要打仗,還是他們要打我們?主持一個國家的人,沒有不想統一的,難道說你當大總統,願意東不聽命,西不奉令,跟中央對抗嗎?”馮說:“可是債借多了,將來怎麼還哪?打仗又沒有必勝的把握,枉使生靈塗炭,實在叫人痛心!我看還是都慎重點好。”

段祺瑞說:“慎重是對的,可是不能不幹事呀。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段祺瑞本人既無意歸還,加之政局動盪、借款擔保又不可靠,段氏倒臺後,後繼之中央政府更無意替段氏還債,西原借款絕大部分遂都打了水漂。

段氏自借款伊始,即不打算向日本還款。

一天,細雨初晴。馮國璋(時任代總統)打電話到國務院,約段祺瑞(總理)到公府去,有事面談。惲寶惠(曾任馮的公府秘書長,時任段內閣的秘書長)告訴段時,段說:“好,咱們去,開開櫃子,帶著點錢,大概是馮老四又想贏我幾個。”他認為是馮約他打牌。

當惲陪著段到了公府見到馮後,才知不是那麼回事!段剛一坐下,馮就說:“現在外面都說你竟向日本借債,打內戰搞武力統一,你要慎重啊。”段問:“誰說的?是誰在發這種不利於國家的謬論?”馮說:“你別管是什麼人說的啦,事情不是明擺著嗎?”段說:“政府經濟拮据,處處需要錢,入不敷出,不借債怎麼辦?打內戰搞統一,誰願意打內戰?可是你不打他,他打你,就拿湖南的情形來說吧,是我們要打仗,還是他們要打我們?主持一個國家的人,沒有不想統一的,難道說你當大總統,願意東不聽命,西不奉令,跟中央對抗嗎?”馮說:“可是債借多了,將來怎麼還哪?打仗又沒有必勝的把握,枉使生靈塗炭,實在叫人痛心!我看還是都慎重點好。”

段祺瑞說:“慎重是對的,可是不能不幹事呀。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段祺瑞本人既無意歸還,加之政局動盪、借款擔保又不可靠,段氏倒臺後,後繼之中央政府更無意替段氏還債,西原借款絕大部分遂都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