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真以為銀行日子難過?來,瞅瞅25家上市銀行年報分析!

作者:趙卿 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原題:你真以為銀行日子難過?來,

瞅瞅25家上市銀行年報分析!

近期,上市銀行2016年年報已全部披露完畢。整體上看,銀行業以規模換息差,但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杠杆的提升也引發了監管加強;隨著經濟企穩反彈,銀行體系的不良生成率也出現了下降,反映出銀行的資產品質逐步向好。那麼,銀行的各項指標在2016年分別是怎麼變化的呢?今天就來聊一聊銀行業的態勢。

盈利分析: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分化

2016年,誰是最賺錢銀行?五大行中ROE(淨資產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是建設銀行,當期ROE為15.38%;招商銀行是股份制銀行中最會賺錢的銀行,當期ROE為16.27%;城商行中ROE排名第一的是資產規模最小的貴陽銀行,也是所有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ROE超過20%的銀行,當期ROE為20.83%;農商行整體賺錢能力稍弱,常熟農商行以13.57%的ROE奪魁。

通過自上而下的拆解,來具體分析上市銀行的盈利情況。2016年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77%,

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67個百分點;而同期淨利潤同比增長2.69%,較去年同期上升0.58個百分點。

銀行業營收增速與淨利潤增速變化出現反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銀行利息淨收入減少——2016年上市銀行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4.95%,近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二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價稅分離。

從銀行內部看,2016年五大行的營收增速僅有-1.73%,首次出現負增長,也因此拖累了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增速;城商行的營收增速最快,

勉強保持兩位數增長,當期增速為11.71%;股份制銀行營收增速下滑明顯,從上年的19.20%大幅降至4.91%,首次跌破兩位數增長;農商行一枝獨秀,是唯一實現營收增速加快的銀行類別(參見圖1)。

淨利潤增速方面,2016年五大行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1.46%,

是各類銀行中增速最低的銀行;城商行是淨利潤增速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銀行類別,當期實現同比11.2%的增長;股份制銀行淨利潤增速變化不大;農商行淨利潤增速改善(參見圖2)。

業績歸因分析:以量補價促業績增長

從淨利潤增長的歸因來看,

拖累項是淨息差和撥備,促進因素按貢獻大小依次為規模(平均生息資產)、非息收入、成本費用(包括管理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所得稅率。

2016年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為2.69%,其中,規模增長貢獻率為11.68%,其次為非利息收入增長的貢獻為5.72%,成本費用貢獻5.11個百分點,節約成本使得管理費用降低,也有部分原因受營改增影響,計稅方式調整使得增值稅已直接反映在利息收入中,因此對應原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則大幅較少。與2015年比較,規模增長一直都是拉動銀行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近年息差收窄的情況下,規模拉動效應更為明顯(參見表1)。

2016年,淨息差和撥備對淨利潤增速的貢獻分別為-16.62%和-5.89%,淨息差收窄對淨利潤增速的影響較大,同時,不良資產生成對銀行撥備計提有一定壓力。與2015年比較,息差收窄的影響在進一步放大,但是不良率的影響減小,資產品質情況趨於穩定(參見表1)。

從銀行內部看,分化較大,城商行淨利潤的相對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規模擴張,比如,南京銀行和貴陽銀行的規模貢獻因素甚至占到了40%。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淨利潤增速相當,但是興業銀行主要是靠非利息收入因素,招商銀行主要依賴規模因素。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速較高,但因為計提撥備的負面影響較大,拉低了淨利潤增速(參見表2)。

資產分析:投資類資產占比趨高,資產品質趨穩

2016年銀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3.41%,增速較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從規模總量上看,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以24.14萬億的資產規模,穩居榜首,地位難以撼動;股份制銀行的座次重排,興業銀行超越招商銀行,資產規模在股份制銀行中稱雄;城商行中,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北京銀行;江蘇省內五家上市農商行,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是常熟農商行。

從銀行增速看,各類銀行分化較大,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增速最快,2016年分別為23.55%和17.75%(參見圖3),這與前面歸因分析的資料也相互映證,在息差收入收窄的情況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對規模增長的依賴度更大。同時,2016年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的增速出現小幅增長,僅有城商行的資產增速出現了下滑。

從資產結構看,自2014年開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呈下降趨勢,投資類資產(債券投資)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同業資產占比基本維持在15%左右(參見圖4)。銀行業資產結構的變化與近年息差收窄,與同業業務發展以及債券市場牛市相關。

同時,2016年,上市銀行貸款增速和投資類資產增速小幅上漲,同業資產增速大幅下滑,呈現“增投貸”、“去同業”的趨勢(參見圖4),這與MPA的落地執行以及貸款需求回暖相關。2016年,上市銀行業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2.16%,其中,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5.23%,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5.43%,個人貸款餘額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從31.50%提高至35.23%,占比大幅提高。同時,個人貸款主要是由個人住房貸款構成,2016年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34.48%,其占個人貸款的比重也從62.92%提高至67.46%,所以,貸款需求回暖主要是依靠個人貸款增長,特別是個人房貸的增長,這與2016年房地產需求增長相關。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資產結構差異比較大:五大行和農商行的貸款資產占比較高,超過50%;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同業資產占比較高,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25.83%;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投資類資產占比較高,城商行投資類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31.41%,接近信貸資產的規模。

從資產品質看,2016年,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74%,較2015年同期1.68%的不良率,微增。同期,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66%,較去年同期49.57%的增速,大幅下降,資產品質情況有所好轉。

從不良資產生成率看,大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資產生成率同比大幅下降,僅7家銀行的不良生成率還在上升(參見表4)。

負債分析:負債與資產同增,主動負債占比提高

2016年,上市銀行總負債同比增長13.49%,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1.14個百分點,負債增速基本上保持與資產增速同步增長。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負債變化可以發現,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增速始終保持較快增長,與資產增速情況相似。從增速變化看,僅城商行總負債的同比增速出現下降,其他類型銀行的負債增速均有所上升。(參見圖6)。

近年銀行負債結構發生變化較大,存款規模占比下降,主動負債(同業負債、同業存單、二級資本債等)占比提高。2016年,上市銀行存款規模占比71.68%,同比下降2.07個百分點,居民和企業財富不再局限於一般性存款,而是轉換成為理財、信託、同業負債等。從增速上看,同業負債增速大幅下降,與金融去杠杆有關,對於占比較高的銀行,可能會面臨短期負債結構調整的壓力,債券發行規模增速一直保持高增長,主要是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增加所致(參見表5)。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負債結構差異比較大。五大行和農商行的存款占比高,超過78%,城商行的存款占比最低,2016年僅占總負債的58.86%。

相較於五大行和農商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吸儲能力相對更弱,五大行營業網點具有明顯優勢,而農商行紮根縣域,服務三農,客戶群體中存款傾向較高。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主動負債占比較高,分別占總負債的34.03%和35.51%(參見圖7)。

資本充足率分析:銀行資本充足率小幅下降

從資本充足率看,都符合監管要求。2016年,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較2015年同期分別下降0.17個百分點和0.16個百分點。

目前五大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較高,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低,2016年僅有11.62%,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大。

從MPA考核的角度比較2016年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與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差額,國有大行的安全墊相對更高,光大銀行和江蘇銀行的安全墊低。

整體來看,2016年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同比增長2.69%,增速略有提高。從業績驅動因素看,生息資產規模擴張、非息收入增長、成本費用以及稅收等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淨息差和資產減值對淨利潤增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從資產品質看,不良生成率有所下降,資產情況好轉。從資產結構看,銀行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同業資產受去杠杆影響,增速大幅下降,投資類資產近年占比不斷提高,是銀行資產配置的重點,特別是中小銀行,投資類資產占比接近貸款資產。

從負債結構看,銀行存款規模呈下降趨勢,主動負債規模增加,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對主動負債的依賴度較高。未來受MPA考核壓力,以及金融去杠杆影響,同業業務監管或趨嚴,短期內對銀行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以及經營業務或產生一定影響。

因此對應原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則大幅較少。與2015年比較,規模增長一直都是拉動銀行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近年息差收窄的情況下,規模拉動效應更為明顯(參見表1)。

2016年,淨息差和撥備對淨利潤增速的貢獻分別為-16.62%和-5.89%,淨息差收窄對淨利潤增速的影響較大,同時,不良資產生成對銀行撥備計提有一定壓力。與2015年比較,息差收窄的影響在進一步放大,但是不良率的影響減小,資產品質情況趨於穩定(參見表1)。

從銀行內部看,分化較大,城商行淨利潤的相對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規模擴張,比如,南京銀行和貴陽銀行的規模貢獻因素甚至占到了40%。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淨利潤增速相當,但是興業銀行主要是靠非利息收入因素,招商銀行主要依賴規模因素。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速較高,但因為計提撥備的負面影響較大,拉低了淨利潤增速(參見表2)。

資產分析:投資類資產占比趨高,資產品質趨穩

2016年銀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3.41%,增速較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從規模總量上看,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以24.14萬億的資產規模,穩居榜首,地位難以撼動;股份制銀行的座次重排,興業銀行超越招商銀行,資產規模在股份制銀行中稱雄;城商行中,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北京銀行;江蘇省內五家上市農商行,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是常熟農商行。

從銀行增速看,各類銀行分化較大,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增速最快,2016年分別為23.55%和17.75%(參見圖3),這與前面歸因分析的資料也相互映證,在息差收入收窄的情況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對規模增長的依賴度更大。同時,2016年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的增速出現小幅增長,僅有城商行的資產增速出現了下滑。

從資產結構看,自2014年開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呈下降趨勢,投資類資產(債券投資)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同業資產占比基本維持在15%左右(參見圖4)。銀行業資產結構的變化與近年息差收窄,與同業業務發展以及債券市場牛市相關。

同時,2016年,上市銀行貸款增速和投資類資產增速小幅上漲,同業資產增速大幅下滑,呈現“增投貸”、“去同業”的趨勢(參見圖4),這與MPA的落地執行以及貸款需求回暖相關。2016年,上市銀行業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2.16%,其中,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5.23%,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5.43%,個人貸款餘額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從31.50%提高至35.23%,占比大幅提高。同時,個人貸款主要是由個人住房貸款構成,2016年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34.48%,其占個人貸款的比重也從62.92%提高至67.46%,所以,貸款需求回暖主要是依靠個人貸款增長,特別是個人房貸的增長,這與2016年房地產需求增長相關。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資產結構差異比較大:五大行和農商行的貸款資產占比較高,超過50%;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同業資產占比較高,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25.83%;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投資類資產占比較高,城商行投資類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31.41%,接近信貸資產的規模。

從資產品質看,2016年,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74%,較2015年同期1.68%的不良率,微增。同期,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66%,較去年同期49.57%的增速,大幅下降,資產品質情況有所好轉。

從不良資產生成率看,大部分上市銀行不良資產生成率同比大幅下降,僅7家銀行的不良生成率還在上升(參見表4)。

負債分析:負債與資產同增,主動負債占比提高

2016年,上市銀行總負債同比增長13.49%,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1.14個百分點,負債增速基本上保持與資產增速同步增長。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負債變化可以發現,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增速始終保持較快增長,與資產增速情況相似。從增速變化看,僅城商行總負債的同比增速出現下降,其他類型銀行的負債增速均有所上升。(參見圖6)。

近年銀行負債結構發生變化較大,存款規模占比下降,主動負債(同業負債、同業存單、二級資本債等)占比提高。2016年,上市銀行存款規模占比71.68%,同比下降2.07個百分點,居民和企業財富不再局限於一般性存款,而是轉換成為理財、信託、同業負債等。從增速上看,同業負債增速大幅下降,與金融去杠杆有關,對於占比較高的銀行,可能會面臨短期負債結構調整的壓力,債券發行規模增速一直保持高增長,主要是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增加所致(參見表5)。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負債結構差異比較大。五大行和農商行的存款占比高,超過78%,城商行的存款占比最低,2016年僅占總負債的58.86%。

相較於五大行和農商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吸儲能力相對更弱,五大行營業網點具有明顯優勢,而農商行紮根縣域,服務三農,客戶群體中存款傾向較高。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主動負債占比較高,分別占總負債的34.03%和35.51%(參見圖7)。

資本充足率分析:銀行資本充足率小幅下降

從資本充足率看,都符合監管要求。2016年,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較2015年同期分別下降0.17個百分點和0.16個百分點。

目前五大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較高,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低,2016年僅有11.62%,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大。

從MPA考核的角度比較2016年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與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差額,國有大行的安全墊相對更高,光大銀行和江蘇銀行的安全墊低。

整體來看,2016年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同比增長2.69%,增速略有提高。從業績驅動因素看,生息資產規模擴張、非息收入增長、成本費用以及稅收等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淨息差和資產減值對淨利潤增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從資產品質看,不良生成率有所下降,資產情況好轉。從資產結構看,銀行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同業資產受去杠杆影響,增速大幅下降,投資類資產近年占比不斷提高,是銀行資產配置的重點,特別是中小銀行,投資類資產占比接近貸款資產。

從負債結構看,銀行存款規模呈下降趨勢,主動負債規模增加,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對主動負債的依賴度較高。未來受MPA考核壓力,以及金融去杠杆影響,同業業務監管或趨嚴,短期內對銀行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以及經營業務或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