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喜歡你的玩具,可以給我嗎?霸氣媽媽教你如何應對強迫分享的怪事!

“好孩子要懂得分享,要主動大方。”

“作為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學會分享、

熱心助人、與人為善,

這樣才是有教養、有禮貌的標配。

當你不想不願意時,

總會有這樣的聲音和態度:

“這麼點東西都不樂意,太小氣了!”

“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

“太掃興了!讓人不高興就是沒素質!”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這樣的處事理念教育或脅迫,

因為長輩們的面子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慢慢不懂拒絕、不敢拒絕,

最終成為被欺負、忽略的“老好人”。

最近一位國外媽媽給了個相當霸氣的示範:

不願意的時候,可以說不!

NO.1

我的孩子不是必須要分享!Carson媽媽在facebook上分享了自己和兒子的一段經歷:

“當我跟兒子走進公園的時候,至少有6個小男孩馬上過來,而且都要求兒子Carson分享手中的變形金剛、樂高小玩偶和玩具卡車。面對這些要求,Carson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將把這些玩具護在胸前。然後,Carson看向了我。”

Carson媽媽facebook截圖

一般這時候,

很多家長會無視孩子的內心的聲音,粗暴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你是個好孩子要學會分享!”——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也似乎成為了理所應當的處理方式。

而實際上,Carson之所以為難,是因為這些玩具是給媽媽朋友的女兒帶的,他們約好了在公園見面,Carson想給那個小姑娘一個驚喜。

而如今面對幾個陌生的小夥伴,強行要求分享的局面,不知道該怎麼辦的Carson只能看向媽媽。

NO.2

幸運的是, 這位媽媽選擇站在兒子的一邊,她對兒子說:“Carson,你可以跟他們說不,只是拒絕就可以,其他的什麼都不用說。”

因為她知道這不是一種自私的行為,而是一種信守承諾的表現。

面對孩子內心不願意的事情,第一步,教孩子學會拒絕!

但故事遠沒有結束!Carson對小朋友們說完後,幾個小孩兒竟開始向Carson媽媽打小報告說他小氣!

所以第二步,瞭解情況,維護孩子!

瞭解前因後果的Carson媽媽選擇保護兒子,她回答道:“他不是必須要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來,他已經說了不願意,如果他願意給你們玩的話,

他就給了。”

Carson和媽媽

但是!之所以世界各地都有如此盛行的強迫分享,是因為背後強大的道德評價!Carson媽媽的行為引來了家長們的不滿!他們認為小孩子就應該學著分享,何況是不怎麼有價值的玩具。

是不是似曾相識?太多父母被周圍人用這樣的道德綁架著一起“謀殺”自己孩子的精神世界!

第三步來了,教育一下熊家長!

Carson媽媽在Facebook的結尾對那些家長說:

“下一次你們面若冰霜,對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嗤之以鼻的時候,請記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並不是是個人找你要,你就一定要把所有東西都給他的,而且,我也不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

Carson媽媽facebook截圖

為這位媽媽點贊!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與人為善,和睦和諧,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是要分情況的,在我們習慣被周圍的人情、道德綁架時,不要讓單純的孩子早早做了犧牲品。

NO.3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拒絕分享並不意味著自私自我,每個人都會保護自己心愛的東西,孩子不會因為一次拒絕就秉性大變,卻有可能因為父母無心的強迫分享而銘記終生。

當孩子學會拒絕別人,孩子就有勇氣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也能更好的理解被拒絕的滋味:明白拒絕別人並不是因為惡意,可能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家長總是覺得孩子抗挫能力差,只是因為很多孩子認為被人拒絕就是一份對自己的惡意,這種莫名而來的惡意讓他們恐懼、不安,繼而退縮。所以父母看不得孩子被拒絕,總想替孩子出頭,於是就有了無數的道德綁架出現。

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習慣拒絕,因為無論是拒絕別人還是被別人拒絕,都該是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

學會拒絕教會我們要順心做事,學會遵照自己內心的意願生活,不為外界評價和態度所累;

習慣被拒絕教會我們要有抗挫能力,這世界上不能事事順心,不是所有人都應該隨自己心意。

作為父母,孩子求助時,敢堅定地站出來與世界對抗,成為孩子的後盾(就像Carson媽媽);孩子犯錯時,也能嚴厲地指出孩子的不當言行,讓孩子們意識到錯誤(熊孩子的媽媽)······

與孩子相伴成長的時光裡,我們就這樣堅定陪伴、默默地記錄:那個小小的人兒歷經悲歡、嘗過拒絕的酸楚,也收穫歡笑和淚水,跌跌撞撞地走在成長的路上······

更多精彩美文(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月捐,尋找一對一鄉村小夥伴~

第三步來了,教育一下熊家長!

Carson媽媽在Facebook的結尾對那些家長說:

“下一次你們面若冰霜,對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嗤之以鼻的時候,請記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並不是是個人找你要,你就一定要把所有東西都給他的,而且,我也不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

Carson媽媽facebook截圖

為這位媽媽點贊!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與人為善,和睦和諧,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是要分情況的,在我們習慣被周圍的人情、道德綁架時,不要讓單純的孩子早早做了犧牲品。

NO.3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拒絕分享並不意味著自私自我,每個人都會保護自己心愛的東西,孩子不會因為一次拒絕就秉性大變,卻有可能因為父母無心的強迫分享而銘記終生。

當孩子學會拒絕別人,孩子就有勇氣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也能更好的理解被拒絕的滋味:明白拒絕別人並不是因為惡意,可能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家長總是覺得孩子抗挫能力差,只是因為很多孩子認為被人拒絕就是一份對自己的惡意,這種莫名而來的惡意讓他們恐懼、不安,繼而退縮。所以父母看不得孩子被拒絕,總想替孩子出頭,於是就有了無數的道德綁架出現。

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習慣拒絕,因為無論是拒絕別人還是被別人拒絕,都該是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

學會拒絕教會我們要順心做事,學會遵照自己內心的意願生活,不為外界評價和態度所累;

習慣被拒絕教會我們要有抗挫能力,這世界上不能事事順心,不是所有人都應該隨自己心意。

作為父母,孩子求助時,敢堅定地站出來與世界對抗,成為孩子的後盾(就像Carson媽媽);孩子犯錯時,也能嚴厲地指出孩子的不當言行,讓孩子們意識到錯誤(熊孩子的媽媽)······

與孩子相伴成長的時光裡,我們就這樣堅定陪伴、默默地記錄:那個小小的人兒歷經悲歡、嘗過拒絕的酸楚,也收穫歡笑和淚水,跌跌撞撞地走在成長的路上······

更多精彩美文(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月捐,尋找一對一鄉村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