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china”,中國瓷器是怎麼樣被歐洲一步步竊取仿製的!

當中國人捧起精美瓷碗吃飯的時候,歐洲人還在使用陶器,直到美輪美奐的中國瓷器傳入歐洲,歐洲人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如此精美的器物。中國瓷器立刻成為上流社會的寵兒,

在中國普通百姓用的起的瓷器漂洋過海後昂貴的價格只有歐洲王公貴族才能負擔得起,這也就是為什麼歐洲貴族總喜歡立起瓷器做為裝飾而中國從不這樣的原因。

瓷器.高昂的價格也無法熄滅歐洲人對它的熱情。他們根據產地“昌南(即景德鎮)”的漢語發音,

稱它們為“china”。從此“中國”的英文名就是“china”。

從歐洲人看見中國瓷器第一眼,歐洲人就渴望仿造出來,並為此進行了長達幾百年的不懈嘗試。一部分歐洲人根據瓷器的光潔透明的特點,覺的似乎可以從玻璃的方向著手;另一部分人覺的如此昂貴的東西,應該是“煉金”的產物。

瓷器巨大貿易逆差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促使歐洲各國皇室投入重金往這2個方向研究,

先是玻璃方向取得了一些成果:玻璃藍彩陶、釉陶、紅陶、高溫彩色釉陶,都有光潔透光的特點,可如果將它們與中國瓷器放在一起比較,差距還是太明顯。

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土耳其制陶工藝基礎上,將玻璃粉和白黏土混合燒製成一種軟質瓷“美第奇瓷”。

煉金方向,1708年,煉金術士在德國薩克森的威騰堡中沒有煉出黃金,卻煉出了被歐洲貴族稱為“白色金子”的白瓷,它是歐洲自製出的第一件陶瓷。同年,為了保護瓷器製造的秘方,奧古斯特大帝下令將瓷器廠遷往梅森的亞伯特堡。如今梅森的陶瓷廠仍是全世界最佳的瓷器製造商之一。

歐洲最初瓷器

但最初的梅森瓷,樣式簡單,質地和中國陶瓷比起來,還是有明顯區別,同時圖案和色彩簡陋,易碎,而且因為是煉金的思路,以瓷石加工燒制而成,成器率很低,製造成本高昂。梅森瓷1722年才有現在的商標,批量生產於1839年,1861年才建立了現在的梅森瓷器廠。

陶瓷的關鍵是在瓷土“高嶺土”(高嶺是景德鎮高嶺村),以及在高嶺土的基礎上製作瓷器的方法。

傳教士殷弘緒他在康熙48年(1709)透過江西巡撫郎廷極的私人關係,將法國葡萄酒進呈康熙皇帝受到皇帝欣賞。因為這樣的關係而得到一定程度官方的庇護,殷弘緒於是能長駐景德鎮。

中國老百姓怕見官,只要是官府派來,天生就有一種敬畏之情。頂著官府辦差的招牌,這位元高鼻深目的洋大人得以自由出入景德鎮的大小窯廠。並自由進出當地的大小陶瓷作坊,逐漸熟悉窯場製造瓷器的各項工序與技術。

事實上,1869年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就來到景德鎮研究高嶺土,並用“高嶺”的音譯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Kaolin。但用高嶺土怎麼做出瓷器,是在在康熙51年(1712),殷弘緒把高嶺土制瓷的秘密““二元配方”制胎法,寫成報告,寄回歐洲。

1712年的報告,在歐洲引起轟動,但因為沒有高嶺土,做出的瓷器始終和中國差距很大。

1715年,殷弘緒又把高嶺土的標本寄往法國。

1722年,殷弘緒再次回到景德鎮展開調查,將歐洲面臨的問題調查清楚後重新寫了一封更詳細的信件,把金彩、色釉瓷、紫金釉、龍泉瓷、黑釉、紅釉、窯變等技術特點和製作要領都寫清楚寄回了歐洲。

瓷器工藝就這麼被歐洲掌握了。

歐洲曾經以500萬歐元拍賣了1830年德國梅森陶瓷生產的“白鷺”,大家可以看看,此時歐洲最頂峰匠師精心雕琢的產品,距離中國的景德鎮量產的瓷器還是有很大距離,我們可以對比下更早的漢代瓷枕看看。

漢代瓷枕

等到歐洲找到了高嶺土後,仿造中國瓷器的所有困難都解決了,歐洲在此基礎上創新發展,瓷器日益精美,中國瓷器就被擠出了歐洲市場。

逐漸熟悉窯場製造瓷器的各項工序與技術。

事實上,1869年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就來到景德鎮研究高嶺土,並用“高嶺”的音譯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Kaolin。但用高嶺土怎麼做出瓷器,是在在康熙51年(1712),殷弘緒把高嶺土制瓷的秘密““二元配方”制胎法,寫成報告,寄回歐洲。

1712年的報告,在歐洲引起轟動,但因為沒有高嶺土,做出的瓷器始終和中國差距很大。

1715年,殷弘緒又把高嶺土的標本寄往法國。

1722年,殷弘緒再次回到景德鎮展開調查,將歐洲面臨的問題調查清楚後重新寫了一封更詳細的信件,把金彩、色釉瓷、紫金釉、龍泉瓷、黑釉、紅釉、窯變等技術特點和製作要領都寫清楚寄回了歐洲。

瓷器工藝就這麼被歐洲掌握了。

歐洲曾經以500萬歐元拍賣了1830年德國梅森陶瓷生產的“白鷺”,大家可以看看,此時歐洲最頂峰匠師精心雕琢的產品,距離中國的景德鎮量產的瓷器還是有很大距離,我們可以對比下更早的漢代瓷枕看看。

漢代瓷枕

等到歐洲找到了高嶺土後,仿造中國瓷器的所有困難都解決了,歐洲在此基礎上創新發展,瓷器日益精美,中國瓷器就被擠出了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