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賞花經濟”熱隴原

【記者關注】“賞花經濟”熱隴原

遊客在第二屆河州牡丹文化節上欣賞紫斑牡丹。

臨夏市委宣傳部供圖

扁都口的油菜花、金昌的薰衣草、苦水的玫瑰、臨夏的牡丹、秦安的桃花……近年來,隨著我省各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花的世界”閃亮登場,以賞花、攝影、休閒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成為省內短途旅遊的新亮點。賞花游漸成時尚和潮流的同時,也催熱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隨著各地鄉村旅遊精准扶貧工作的扎實推進,

各地積極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發揮農業合作社的組織作用,引導農民規模化種植觀賞性花卉,打造城市周邊特色休閒觀光農業,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盛捷

隴原繁花笑迎八方客

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

“白布的尕汗褡呀,青布的黑夾夾,擔來夏河水呀,尕鍋裡熬壺茶,遠方的客人請下馬,看看我的家……”伴著耳邊不時傳來的花兒,記者走在大夏河畔三十裡牡丹長廊,

眼前就是一片花的海洋。“這一片牡丹就是我們臨夏特有的紫斑牡丹,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不管花的主色是紅、是白、是黃、是粉,花上都有色彩明豔的紫斑。”面對大批湧來的遊客,當地市民主動當起了講解員,為遊客介紹家鄉美景。

每逢春末夏初,素以“牡丹之鄉”聞名的河州大地,便沉醉在牡丹花的繽紛色彩和氤氳香氣之中。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裡,臨夏市鳳凰山下、大夏河畔的三十裡牡丹風情線再次遊人如織。

4月28日,臨夏市第二屆河州牡丹文化節如期舉行。“以花為媒”的第二屆河州牡丹文化節可謂做足了功課,相繼開展了以牡丹為元素的多彩臨夏河州風情遊、八坊十三巷民俗體驗遊、夜色臨夏牡丹之約燈光秀、牡丹商品展、牡丹美食展,以及臨夏書畫名家采風活動。

來自白銀的遊客張文華帶著全家人一起遊玩度假。“我很喜歡臨夏的美食,

趁這個小長假我打算徹徹底底地當回‘吃貨’。而且這個季節來不僅能看到牡丹花,還有芍藥、梨花和鬱金香,能和家人一起賞花看景接觸大自然,真是一件樂事。”張文華說。

“看完魯冰花後,我們到陳家集鄉的農家樂品嘗了地道的全羊宴,然後開車繼續到三合、買家集、新營等鄉鎮欣賞油菜花……大家玩得很開心。”李霞說,如今,和政縣是蘭州市2小時經濟圈中炙手可熱的旅遊勝地,

春有梨花,夏有油菜花、魯冰花,秋有採摘節,冬有滑雪場,一年四季遊人不斷。

被稱為鎳都的金昌,如今又有了一個美妙的名稱:紫金花海。2016年夏季,隨著當地薰衣草綻放,金昌市先後開展了第二屆香草文化旅遊節暨第四屆驪靬文化國際旅遊節、第二屆薰衣草之約集體婚禮、青少年國際生存訓練營、首屆特種旅遊文化節等文化旅遊活動,引爆了金昌旅遊市場,外地來金遊客猛增。

“賞花經濟”勢頭強勁

“‘徜徉花海’是北方地區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旅遊方式。據旅遊業業內資料顯示,我國春季游中60%遊客的旅遊活動都與花卉有關。至於看花之處,以前更多的是自然形成的景觀,比如隴南大田裡未經規劃的散落的油菜田等等。而把作物開花作為一個產業來做則是近幾年裡的事情,比較典型的就是金昌的薰衣草。”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把多勳介紹,我省“賞花經濟”起步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特色明顯。

“金昌是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鎳都’,這裡除了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及周邊的旅遊資源也是古樸多姿,獨具魅力。2010年以來,金昌市旅遊發展始終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把多勳介紹,據統計,2016年全年,金昌市共接待旅遊人數336.2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82億元。一朵小小的薰衣草讓金昌市14家星級飯店,175家社會性旅遊賓館首次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

如今,以花為媒的“賞花經濟”正成為臨夏州“全域旅遊”的新亮點。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第二屆牡丹文化節期間,臨夏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62.7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47億元。和政縣在加快當地觀賞性花卉種植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準,加快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步伐。據統計,和政縣2016年全年累計接待遊客270.8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和23%。

在蘭州市皋蘭縣,什川梨花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5屆。相對于往年,今年主辦方著力解決過去遊客投訴集中的停車難、就餐難、如廁難等問題。相關部門在建成鹽什公路的同時,提早規劃停車場地,如今,新修建的臨時停車場能同時容納3000輛車停放。

如何為“賞花經濟”保鮮

然而,花開終有花落時,在花期迅速聚攏人氣而催生的賞花經濟,如何面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而能保持四季“新鮮”?

“‘賞花經濟’可以獨立存在,但也要高度關注它的關聯性和帶動性。賞花只是旅遊的初級階段,最好是與當地文化歷史、自然風光疊加,形成一個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續的鏈條。具體講,就是要在原有看花的基礎上形成賞花、住宿、購物、文化消費一條龍產業鏈條,讓遊客有花可欣賞、有美食可品嘗、有產品可購買、有活動可參與,這樣才能讓看花成為產業長期發展下去。”把多勳說。

近年來,天水市秦安縣也高度重視賞花旅遊產業發展,打造出一批桃園景觀文化旅遊品牌,同時積極推進山、水、林、路等獨具特色的鄉村格調建設,初步形成了集“自然-生產-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景觀。

“縱觀近些年‘賞花經濟’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在賞花後端的產業鏈條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住宿方面,走民宿的路子;購物方面,注重旅遊衍生品的開發,如菜籽油、鮮花餅、香囊等;在文化消費方面,有婚紗攝影,寫生基地,甚至作為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等,拉長經濟鏈。”把多勳同時認為,“賞花經濟”放棄土地原本的農業功能,僅靠“副產品”增收,長期看來是不可持續的。農村應發揮農業的多功能作用,在完成農業生產的同時提供觀賞服務,春天賞花,秋天採摘,這才是完整的經濟鏈條。

“賞花經濟”勢頭強勁

“‘徜徉花海’是北方地區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旅遊方式。據旅遊業業內資料顯示,我國春季游中60%遊客的旅遊活動都與花卉有關。至於看花之處,以前更多的是自然形成的景觀,比如隴南大田裡未經規劃的散落的油菜田等等。而把作物開花作為一個產業來做則是近幾年裡的事情,比較典型的就是金昌的薰衣草。”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把多勳介紹,我省“賞花經濟”起步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特色明顯。

“金昌是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鎳都’,這裡除了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及周邊的旅遊資源也是古樸多姿,獨具魅力。2010年以來,金昌市旅遊發展始終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把多勳介紹,據統計,2016年全年,金昌市共接待旅遊人數336.2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82億元。一朵小小的薰衣草讓金昌市14家星級飯店,175家社會性旅遊賓館首次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

如今,以花為媒的“賞花經濟”正成為臨夏州“全域旅遊”的新亮點。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第二屆牡丹文化節期間,臨夏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162.7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47億元。和政縣在加快當地觀賞性花卉種植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準,加快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步伐。據統計,和政縣2016年全年累計接待遊客270.8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和23%。

在蘭州市皋蘭縣,什川梨花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5屆。相對于往年,今年主辦方著力解決過去遊客投訴集中的停車難、就餐難、如廁難等問題。相關部門在建成鹽什公路的同時,提早規劃停車場地,如今,新修建的臨時停車場能同時容納3000輛車停放。

如何為“賞花經濟”保鮮

然而,花開終有花落時,在花期迅速聚攏人氣而催生的賞花經濟,如何面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而能保持四季“新鮮”?

“‘賞花經濟’可以獨立存在,但也要高度關注它的關聯性和帶動性。賞花只是旅遊的初級階段,最好是與當地文化歷史、自然風光疊加,形成一個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續的鏈條。具體講,就是要在原有看花的基礎上形成賞花、住宿、購物、文化消費一條龍產業鏈條,讓遊客有花可欣賞、有美食可品嘗、有產品可購買、有活動可參與,這樣才能讓看花成為產業長期發展下去。”把多勳說。

近年來,天水市秦安縣也高度重視賞花旅遊產業發展,打造出一批桃園景觀文化旅遊品牌,同時積極推進山、水、林、路等獨具特色的鄉村格調建設,初步形成了集“自然-生產-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景觀。

“縱觀近些年‘賞花經濟’做得好的地方,都是在賞花後端的產業鏈條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住宿方面,走民宿的路子;購物方面,注重旅遊衍生品的開發,如菜籽油、鮮花餅、香囊等;在文化消費方面,有婚紗攝影,寫生基地,甚至作為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等,拉長經濟鏈。”把多勳同時認為,“賞花經濟”放棄土地原本的農業功能,僅靠“副產品”增收,長期看來是不可持續的。農村應發揮農業的多功能作用,在完成農業生產的同時提供觀賞服務,春天賞花,秋天採摘,這才是完整的經濟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