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丨羅甫村黃秀芬:“在樹底下找出錢來”

圖片來自網路

本報記者 劉昊

峰巔聳立,綠海蕩漾。

初夏季節,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羅甫村那花屯旁邊的山坡上,八角樹漫山遍野,蓬勃翠綠。

八角林下,和煦的陽光透過參差的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一大片三七苗壯葉綠,長勢喜人。村民黃秀芬正在林下拔除雜草,護理三七。僅僅依託山上種植的八角和三七,這位羅甫村的種植大戶,去年的純收入就達10多萬元。

老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羅甫村地處大山深處,是遠近聞名的“八角之村”,

10多年前,黃秀芬家中的300多畝山地全部種上了八角,這也使得她家在村裡早早就率先脫貧。

2013年,百色市開始實施“田七回家”工程,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作為村裡的婦女主任,我有信心帶頭種植三七,帶動群眾致富。”那時的黃秀芬,有了新想法,她開始大膽地嘗試在八角林下種植三七。

三七種植要求技術精細,沒有種植經驗的黃秀芬專程跑到雲南,蹲點學習三七技術,

一學就是十天半月。“三七很嬌貴,比較難種,最怕得灰黴病。”黃秀芬一邊說話,一邊麻利地拔除雜草。

如今,黃秀芬不僅在八角林下成功種植三七,也帶動了村裡的貧困戶增收脫貧。2016年,羅甫村三相屯的貧困戶黃保生夫婦到黃秀芬這裡務工,幫忙噴藥施肥,護理三七,去年的收入就達5萬元。僅務工帶來的收入,就讓黃保生一家拔掉了“窮根”。

搭上黃秀芬“靠山吃山”這趟便車的並不止黃保生一家。

2003年以來,她以自家的300多畝八角林地為實驗,帶領群眾完成八角低產改造,收入穩步提升。平時,黃秀芬還經常往當地的農林部門跑,申請免費的農藥和肥料,發放給村裡的群眾和貧困戶,並教他們如何噴藥施肥。2013年至今,黃秀芬示範種植三七200多畝,帶動群眾發展林下生態養蜂,同時解決了村裡部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僅2016年,就吸納村裡10多戶貧困戶就業,
帶動他們提高收入。

“我最大的心願是讓村裡多一項主導產業收入,讓全村更富有。我們要和大家一起發展林下種植,在樹底下找出錢來,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來之不易的參天大樹和生態環境。”黃秀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