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風關愛 讓殘疾人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東風福利企業公司服裝廠組織職工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公司改革改制檔

乾淨整潔的服裝加工生產線

東風公司殘聯工作人員入戶瞭解情況

記者 孫波

身有殘疾,但他們一直感受著愛的呵護;默默無聲,

已然有愛的指引給予他們溫暖的援助;生活不便,但隱形的翅膀一直在助他們自由翱翔……

5月第3個星期日,也就是昨天,是第27個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推進殘疾預防,健康成就小康”。在以人性關懷為主旋律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關愛殘疾人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體現了社會文明的發展,折射著人性的光輝。

東風公司作為央企,

擔負著上繳利稅和工業強國的重任,同樣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責任,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殘疾人工作一直是其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2017年東風公司人口和計劃生育、愛國衛生、殘疾人工作全委會就殘疾人工作再次強調了主旨:關愛殘疾人要“用心、用力、用情”。一聲聲美好祝福,一句句真情關懷,一項項助殘惠殘政策,一個個就業崗位……在東風,關愛的陽光照亮著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
讓殘疾人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福利制度,給殘疾人生活保障

“爸爸,你身體都挺好的吧,平時別那麼操勞,你兒子我現在能養活自己,今後也能孝敬您。”東風燃氣公司的童師傅最開心的事兒就是接到兒子的電話。童師傅的兒子童鵬程前兩年大學畢業,由於肢體殘疾,他的就業成為一個困擾全家人的大問題。童鵬程自己多次找工作都不順,在此期間,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打擊。

“爸,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今後的生活。”兒子的話深深地刺痛了童師傅。童師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東風公司殘聯,希望獲得幫助。讓童師傅沒想到的是,在多方努力之下,童鵬程順利被推薦到武漢一家合資企業就業。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童鵬程也格外珍惜,他不僅很快適應了工作,還快速成為業務骨幹。

公司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嘯介紹,

童鵬程能夠順利就業,源于東風公司一直有相應的政策給予支撐。每年公司都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困難。公司各單位也把殘疾人工作納入業務範圍,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設立了專兼職工作崗位。通過加強領導,明確分工,不斷完善殘疾人工作體系,各單位基本實現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管理模式。而相繼出臺的支援殘疾人事業發展,提高殘疾人優惠待遇的辦法措施,營造了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公司先後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200餘人次;向特困殘疾人發放慰問金20多萬元;協調解決涉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問題130件;落實電信和電視優惠政策350餘人次,有效提升了殘疾群眾的幸福指數。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惠及東風公司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專案也將幫扶殘疾人工作納入其中。兩年間,殘聯先後組織了近200名特困殘疾人進行健康體檢,體現了公司黨委和總部對特殊職工群眾的關心關愛。

用心改變,打造幸福生活

“陽光、自信”,這是記者見到祝定勍之後的感覺。整個採訪過程中,他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祝定勍坦言,剛上班的時候,他雖然被工廠接納,但因為各種原因有段時間沒辦法融入工作環境。那段時間,殘聯的工作人員常常給他打電話開導他,工廠的工會組織也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他更快地融入集體。“很多時候,殘疾人感到自卑是因為自己不敢走在陽光下,我很慶倖能進入東風公司,進入動力設備廠,這裡不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都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他們為我的成長搭建了平臺。” 適應了工廠工作環境的祝定勍,在入職第2年就代表工廠參加了東風公司技能競賽,比賽中,祝定勍獲得了數控車第1名的好成績,隨後被破格晉升為數控車專業國家技師。2010年,祝定勍又代表東風公司參加了湖北省殘疾人技能競賽,同樣摘得桂冠。現在,祝定勍已經成為工廠技術部門骨幹力量。

王嘯告訴記者,一個殘疾人的轉變,會放射性地擴大到一個圈子,無數個圈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身體殘疾,很多人都有自卑心理,害怕被歧視,他們會有意逃避與人接觸。讓殘疾人重拾信心,建立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這些年殘聯以及各個專門協會借助不同平臺,搭建起殘疾人廣泛參與、樂於參與的平臺。每年,他們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通過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幫扶結對子”等活動,活躍殘疾人文化生活,提高殘疾人生活品質。各板塊、各單位也會結合自身的情況,開展不同的“文化助殘”活動。十堰管理部借助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長效服務團隊,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指導、婚姻介紹、健康義診、理髮、配鑰匙等現場服務;東風特商神宇車輛有限公司通過“結對子 話家常”活動,讓分佈在不同部門的殘疾人找到“知心人”。

這些點點滴滴,無不讓殘疾人感受到一片親情、一片溫暖、一片關切、一片愛心。

創新務實,變“輸血”為“造血”

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不僅關係到公司整體和諧發展,同時也關係到員工切身利益。簡單地幫、扶、助等早已不能滿足目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殘疾人的訴求,創新務實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一直堅持殘疾人工作要‘用心、用力、用情’。”何為“用心、用力、用情”?作為一名從事殘疾人工作十幾年的專業人士,王嘯認為答案是尊重。讓更多的殘疾人參與生產生活,讓他們找到自我創造價值的快樂、自信,這份自信不僅僅屬於一個人,還會帶動一個家庭乃至更廣泛的殘疾人群體,而企業殘聯保障殘疾人就業的重要依靠之一便是福利工廠。

東風福利企業公司成立於1992年,過去一直是東風公司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之一,主營業務是服裝加工,殘疾人員工占總人數30%以上。過去一段時間,由於財務管理薄弱,缺乏有效監督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不清晰等,該公司連續多年虧損。近兩年,在公司領導和十堰管理部、公共事業處等單位的關心和關注下,該公司不僅解決了職工欠繳的公積金和養老金,還加大了監督管理力度,進行了幹部調整,加強財務制度的建設和基礎管理工作。根據公司集體企業改革改制的精神,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改革,東風福利企業公司經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今年,該公司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服裝加工訂單已經突破1000萬元。王嘯表示,企業經營情況發生的重要變化,讓在這裡工作的殘疾人員工吃了定心丸。

另外一家企業十堰東風福鑫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鑫公司”),也是東風公司下屬一家福利企業。企業以接納殘疾人就業為主,主營業務是服裝加工和電機修理。福鑫公司成立於1992年,2014年6月23日進行了改革重組,隸屬于東風(十堰)發動機部件有限公司。

重組前該公司每年銷售收入60萬元左右,年虧損15萬元,重組後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增長。今年1—4月份,福鑫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已經突破585萬元。

三年時間,銷售收入跨越千萬,增長近10倍,對普通企業來說已屬不易,更何況是一家社會福利企業。福鑫公司副經理柯玉波坦言,改革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針對企業狀況,發動機部件公司提出了新思路:促進產品轉型升級,將福鑫公司打造成為飛輪殼、皮帶輪和支架類產品加工陣地。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一度被質疑,一個隻做過粗加工的福利企業有能力幹好嗎?

行大於言,福鑫公司的員工主動求新求變,主動作為,硬是用老設備幹出精細活,用實力為自己贏得了市場。“工作忙起來了,工資也漲起來了,家裡的生活更好了。”殘疾員工張貴格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

柯玉波介紹,福鑫公司今年的目標是爭取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後期將加大智慧化裝備的投入,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

東風公司秉承“關懷每一個人,關愛每一部車”的經營理念,不斷強化“企業公民”的意識和定位。2012年東風公司就制定並發佈了社會責任中期行動計畫——“潤”計畫,計畫提出了“東風化雨、潤澤四方”的履責理念,並具體介紹了未來東風公司將在經濟責任、利益相關方責任、環境責任、社會公益責任以及文化責任方面作出的努力。東風公司的這份堅持與堅守,讓更多殘疾人看到了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東風公司的殘疾人事業將愈行愈穩,愈行愈遠。

提高殘疾人優惠待遇的辦法措施,營造了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公司先後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200餘人次;向特困殘疾人發放慰問金20多萬元;協調解決涉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問題130件;落實電信和電視優惠政策350餘人次,有效提升了殘疾群眾的幸福指數。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惠及東風公司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專案也將幫扶殘疾人工作納入其中。兩年間,殘聯先後組織了近200名特困殘疾人進行健康體檢,體現了公司黨委和總部對特殊職工群眾的關心關愛。

用心改變,打造幸福生活

“陽光、自信”,這是記者見到祝定勍之後的感覺。整個採訪過程中,他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祝定勍坦言,剛上班的時候,他雖然被工廠接納,但因為各種原因有段時間沒辦法融入工作環境。那段時間,殘聯的工作人員常常給他打電話開導他,工廠的工會組織也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他更快地融入集體。“很多時候,殘疾人感到自卑是因為自己不敢走在陽光下,我很慶倖能進入東風公司,進入動力設備廠,這裡不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都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他們為我的成長搭建了平臺。” 適應了工廠工作環境的祝定勍,在入職第2年就代表工廠參加了東風公司技能競賽,比賽中,祝定勍獲得了數控車第1名的好成績,隨後被破格晉升為數控車專業國家技師。2010年,祝定勍又代表東風公司參加了湖北省殘疾人技能競賽,同樣摘得桂冠。現在,祝定勍已經成為工廠技術部門骨幹力量。

王嘯告訴記者,一個殘疾人的轉變,會放射性地擴大到一個圈子,無數個圈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身體殘疾,很多人都有自卑心理,害怕被歧視,他們會有意逃避與人接觸。讓殘疾人重拾信心,建立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這些年殘聯以及各個專門協會借助不同平臺,搭建起殘疾人廣泛參與、樂於參與的平臺。每年,他們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通過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幫扶結對子”等活動,活躍殘疾人文化生活,提高殘疾人生活品質。各板塊、各單位也會結合自身的情況,開展不同的“文化助殘”活動。十堰管理部借助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長效服務團隊,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指導、婚姻介紹、健康義診、理髮、配鑰匙等現場服務;東風特商神宇車輛有限公司通過“結對子 話家常”活動,讓分佈在不同部門的殘疾人找到“知心人”。

這些點點滴滴,無不讓殘疾人感受到一片親情、一片溫暖、一片關切、一片愛心。

創新務實,變“輸血”為“造血”

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不僅關係到公司整體和諧發展,同時也關係到員工切身利益。簡單地幫、扶、助等早已不能滿足目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殘疾人的訴求,創新務實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我們一直堅持殘疾人工作要‘用心、用力、用情’。”何為“用心、用力、用情”?作為一名從事殘疾人工作十幾年的專業人士,王嘯認為答案是尊重。讓更多的殘疾人參與生產生活,讓他們找到自我創造價值的快樂、自信,這份自信不僅僅屬於一個人,還會帶動一個家庭乃至更廣泛的殘疾人群體,而企業殘聯保障殘疾人就業的重要依靠之一便是福利工廠。

東風福利企業公司成立於1992年,過去一直是東風公司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之一,主營業務是服裝加工,殘疾人員工占總人數30%以上。過去一段時間,由於財務管理薄弱,缺乏有效監督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不清晰等,該公司連續多年虧損。近兩年,在公司領導和十堰管理部、公共事業處等單位的關心和關注下,該公司不僅解決了職工欠繳的公積金和養老金,還加大了監督管理力度,進行了幹部調整,加強財務制度的建設和基礎管理工作。根據公司集體企業改革改制的精神,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改革,東風福利企業公司經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今年,該公司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服裝加工訂單已經突破1000萬元。王嘯表示,企業經營情況發生的重要變化,讓在這裡工作的殘疾人員工吃了定心丸。

另外一家企業十堰東風福鑫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鑫公司”),也是東風公司下屬一家福利企業。企業以接納殘疾人就業為主,主營業務是服裝加工和電機修理。福鑫公司成立於1992年,2014年6月23日進行了改革重組,隸屬于東風(十堰)發動機部件有限公司。

重組前該公司每年銷售收入60萬元左右,年虧損15萬元,重組後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增長。今年1—4月份,福鑫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已經突破585萬元。

三年時間,銷售收入跨越千萬,增長近10倍,對普通企業來說已屬不易,更何況是一家社會福利企業。福鑫公司副經理柯玉波坦言,改革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針對企業狀況,發動機部件公司提出了新思路:促進產品轉型升級,將福鑫公司打造成為飛輪殼、皮帶輪和支架類產品加工陣地。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一度被質疑,一個隻做過粗加工的福利企業有能力幹好嗎?

行大於言,福鑫公司的員工主動求新求變,主動作為,硬是用老設備幹出精細活,用實力為自己贏得了市場。“工作忙起來了,工資也漲起來了,家裡的生活更好了。”殘疾員工張貴格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

柯玉波介紹,福鑫公司今年的目標是爭取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後期將加大智慧化裝備的投入,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

東風公司秉承“關懷每一個人,關愛每一部車”的經營理念,不斷強化“企業公民”的意識和定位。2012年東風公司就制定並發佈了社會責任中期行動計畫——“潤”計畫,計畫提出了“東風化雨、潤澤四方”的履責理念,並具體介紹了未來東風公司將在經濟責任、利益相關方責任、環境責任、社會公益責任以及文化責任方面作出的努力。東風公司的這份堅持與堅守,讓更多殘疾人看到了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東風公司的殘疾人事業將愈行愈穩,愈行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