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世紀電影的完美收官:跨越時代的《泰坦尼克號》

生命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一些瘋狂之事。——詹姆斯·卡梅隆

《泰坦尼克號》是一件不凡的作品,是一件瘋狂的作品,它是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在1997年末為華麗的20世紀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宣告了一個屬於大製作和全球化的新的電影時代的到來。它的烙印深深地鐫刻在了時代的記憶中,至今仍然讓人難以忘懷。

《泰坦尼克號》是一個時代記憶

一個票房奇跡的誕生

倒退20年,如果你在1997年的夏天找到詹姆斯·卡梅隆,會看到他焦頭爛額的樣子。

那個時候,幾乎沒有會人期待《泰坦尼克號》能夠取得成功,這部創造票房神話的電影最初的目標低的可憐——只要能夠回本就謝天謝地了。

拍攝《泰坦尼克號》簡直是場災難,這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為困難的製作,超過三十年前險些讓我們破產的《埃及豔後》,每天我都以為要被公司炒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主席Peter Chernin

《泰坦尼克號》的拍攝和製作過程堪稱一場災難。

《泰坦尼克號》的檔期最初預定在1997年7月2日,但在超出計畫6周的拍攝週期以及遠比想像中複雜的後期製作面前,這個日期顯得十分蒼白。隨後製作方試圖將上映日期改到8月的垃圾檔,但即使如此電影的製作仍然無法跟上進度,只得再次推後,幾次更改檔期後,最終的上映日期定在了12月19日。

劇組在墨西哥羅薩里托攝影基地搭建的泰坦尼克號等比例模型

熟悉好萊塢電影製作流程的人應該瞭解這樣頻繁修改檔期的危險,而且相比屬於評獎季的聖誕檔,暑期檔才是票房更高的商業巨作的天下,這讓這部電影原本就不確定的前景更加蒙上了一層陰影。更何況,不算宣發費用,《泰坦尼克號》的成本已達令人乍舌的2億美元,

新時代的冰海沉船成為史上最燒錢的電影。

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上一部“最燒錢電影”——1995年的《未來水世界》。奧斯卡級的凱文·科斯特納用1.75億美元的成本,換回了不到9千萬美元的票房,誰又能保證從未涉足過愛情題材的詹姆斯·卡梅隆一定不會重蹈覆轍呢?

1997年秋天,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不看好《泰坦尼克號》的前景,一個普遍的看法是這個製作團隊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大的傻瓜,

而這部電影則很可能成為不亞於沉船本身的災難。在後期製作的過程中,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也曾經產生過絕望的情緒,他認為“我們一定會損失1億美元”。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在對卡梅隆獨斷的行為風格感到擔憂,認為“他的唯我獨尊已經把這個項目帶到了傾覆的邊緣”,而這部電影不過是“一個陳腐的舊式好萊塢傳奇”。

詹姆斯·卡梅隆在片場為兩位主演講戲

重壓之下,詹姆斯·卡梅隆放棄了自己的800萬美元片酬。對於媒體關於電影製作陷入災難的批評,他回應道: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既沒可能做植入廣告,也沒可能製作續集和周邊衍生品的電影,竟然成為好萊塢不正之風的代表。是的,電影的耗資比我預先估計的多出很多,我不敢肯定她是否會能取得成功。我相信福克斯公司同意我去製作這樣一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要拍她,即使不賠不賺,大家也會高興。至於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想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什麼,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將她視作是一件禮物,一件我送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卡梅隆一定相信自己電影的水準,但是他也無法保證市場的成功,回過頭來看,這番“禮物”的表達顯然是信心不足的產物。他在電腦前貼上了一個刀片,上面寫著“要是電影很爛就拿來用”。

經過漫長的剪輯和後期製作,《泰坦尼克號》成片片長達到了194分鐘,這又是一個不利的因素——片長過長會導致排片量的減少,而且要讓觀眾在影院裡坐上3個多小時,需要對電影的敘事節奏有很好的掌控。這時,幾乎沒有人相信這部電影能夠成功,華爾街的資料模型也顯示它的票房一定會撲街,為了分攤風險,20世紀福克斯把該片的美國發行權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派拉蒙。

1997年11月1日,《泰坦尼克號》在遠離北美喧囂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舉辦了首映禮,隨之而來的第一批媒體評價頗為正面。之後在倫敦萊斯特廣場為查理斯王子舉行的試映場後,英國媒體也對影片讚譽有加。這些正面評價預熱了電影話題,只待謎底在正式公映後揭曉。

東京電影節上的卡神和青澀的小李

1997年12月19日,《泰坦尼克號》正式登陸北美銀幕的日子終於到來,在《驚聲尖叫2》、《007明日帝國》和《捕鼠記》的圍攻之下,最終以十分微弱的優勢獲得了週末票房冠軍。但即使如此,2864萬美元的成績絕對算不上優秀,那些預言這部電影會失敗的人已經露出了勝利的笑容——這個成績在當年的開畫票房也只能排在第8位。

但這恰恰是奇跡的開始。

第二周,《泰坦尼克號》票房逆勢上漲,達到3546萬美元;第三周,3332萬;第四周,2872萬;第五周,3001萬;第六周,3601萬……

《泰坦尼克號》在北美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停留了26周,並有數次逆市上揚

《泰坦尼克號》佔據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長達16周,在前十名中堅持了整整半年,北美地區的上映週期是漫長的287天。

在整個1998年的上半年,《泰坦尼克號》成為了全球熱門話題,人們對它的票房已經徹底麻木,眼睜睜地看著節節攀升的數字不斷創造歷史的最高紀錄。此時,唯一的問題就是它到底能拿到多少的票房。

最終,這個數字定格在北美6億美元,全球18億美元。這個紀錄保持了13年時間,直到詹姆斯·卡梅隆再次出手才被打破。

現在,一部電影的開畫票房往往能夠占到總票房的一半以上,第二周跌幅達到60%到70%的電影比比皆是,如果次周跌幅能夠控制在40%以下,就足以看好一部影片的票房後勢。而《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和今天的商業電影完全不同,它的票房走勢在影史票房排行榜中獨樹一幟,可以說是無法複製的奇跡。

《泰坦尼克號》平穩上升的票房曲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泰坦尼克號》同樣得到了學院派的認可。在1998年3月23日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它以14項提名11項獲獎的成績,追平了《賓虛》在1960年創造的紀錄。據統計,有超過5500萬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見證《泰坦尼克號》的登頂,而這一收視人數也是奧斯卡的頂峰,此後再也沒有哪一屆能夠接近這個數字。

20年來歷屆奧斯卡收視人數

詹姆斯·卡梅隆封神

面對巨大成功,詹姆斯·卡梅隆終於釋放了心頭沉重的壓力,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導演的他在領獎致辭時高喊:“I‘m king of the world!”此時,所有人都不再懷疑他的確是一位不世出的電影天才。

“I‘m king of the world!”

放棄片酬的卡梅隆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獎金,不過《泰坦尼克號》帶來的巨大聲譽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在巨大的成功之後,詹姆斯·卡梅隆蟄伏了整整12個年頭,在此期間僅僅拍攝了一些紀錄片。在等待他的新作的漫長時間裡,觀眾已經儼然把他奉為了電影界活著的傳奇。在這12年裡,只有《指環王3》和《加勒比海盜2》邁過了全球票房10億美元這個門檻,但它們距離《泰坦尼克號》還有很遠的距離。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相信,只有經《泰坦尼克號》一戰封神的卡梅隆自己,才能打破這個塵封的紀錄。

《泰坦尼克號》之後釋放自我的詹姆斯·卡梅隆

事實也的確如此,2009年,卡梅隆新作《阿凡達》橫空出世,橫掃了全球電影市場,以27.8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了第一部打破20億美元大關的電影。2012年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周年之際,《泰坦尼克號》3D重製版上映,獲得了3.43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了重映電影的票房冠軍。當時,全球唯二兩部超過20億美元票房的電影都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名下。(2016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原力的覺醒》是第三部20億美元票房電影)

在中文網路上,網友將他稱為“卡神”。

詹姆斯·卡梅隆以獨到的技術手段和純熟的敘事技巧獨步天下,從《深淵》、《魔鬼終結者》、《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乃至新世紀的《阿凡達》一路走來,未嘗敗績、從未失手。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除《異形2》外,他拍攝的所有影片均為原創IP,沒有話題加成。今天,他本人已經成為電影世界的最佳IP,全球票房前兩名被他一人霸佔,在卡神出手前,沒有人能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奇跡,在卡神再次出手前,或許也沒有人能夠打破《阿凡達》的紀錄。

《阿凡達》證明能夠超越卡神的,只有卡神自己

劃時代的《泰坦尼克號》

說到《泰坦尼克號》的影響,《阿凡達》應該是最直接的一個。如果沒有1997年的奇跡,2009年的精彩一定會大打折扣。

但是《泰坦尼克號》最大的影響,還是改變了整個電影工業的製作模式。它以前所未有的投資規模搏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標誌著一個新的電影時代的開啟。進入21世紀,各大電影公司每年都會選擇個別專案投入巨大的製作成本和高昂的宣發資金,以求更高的回報。《泰坦尼克號》當初被詬病的製作方式成為了今天電影風險投資的常態。

《泰坦尼克號》之後,中國人也開始拍攝自己的“大片”

而對於觀眾來說,《泰坦尼克號》同樣具有分水嶺的性質,或許對於中國觀眾尤為如此。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電影能夠將如此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和超凡的視聽體驗融為一體,以至於必須去電影院才能獲得完全的觀影享受。可以說,這部電影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人看電影的方式。很多電影院從此起死回生。《泰坦尼克號》一部電影的票房成績是整個1998年中國電影票房的三分之一,這個紀錄在如今成熟的電影市場已經不可能被打破了;而它在中國累計的6000萬人次的觀影人數,恐怕短時間內也很難被超越。

中國電影人同樣在《泰坦尼克號》身上看到了出路。“給我兩億五千萬美元,我也能拍出泰坦尼克”,當初馮導的豪言壯語今天看來似乎有點可笑,但是在這背後,是一批電影人創作思路的轉變。1998年後,商業化的“大片”層出不窮,一個又一個大牌導演放棄了牆外開花的藝術片製作模式,改為主攻國內市場的商業運作,雖然品質一直堪憂,但利潤一直豐厚。

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重映,中國市場貢獻了全球票房的40%,說明了這部電影在中國觀眾心中無可撼動的地位。

中國市場貢獻《泰坦尼克號》3D重映版全球票房的40%

時代的記憶

雖然沒有像《阿凡達》一樣,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全球院線的硬體設備,但是《泰坦尼克號》在視覺效果上的震撼程度,時至今日仍然讓人記憶猶新。《泰坦尼克號》是1990年代電影視效大飛躍的代表性作品,它把過去存在於人們想像中的冰海沉船用最鮮活的方式演繹了出來,追求卓越的電影畫面完美配合了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成為電影特效的典範之作。

歷史照片與影片鏡頭

在電腦CGI技術日臻成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電影在特效製作上選擇回歸傳統,以模型拍攝為主,輔以後期電腦處理,這是因為無數經驗證明,這種方式才能帶來最真實的電影畫面。《泰坦尼克號》的製作團隊為了拍攝出令人信服的場景,在墨西哥羅薩里多的拍攝場地建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巨型模型,最大程度地還原了1912年的場面。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片中考究的道具和嚴格的細節。詹姆斯·卡梅隆曾因為頭等艙的餐具上沒有白星航運的標誌,而勒令重新製作道具和重新拍攝已完成的鏡頭——據說僅這一次事件的花費就超過200萬美元。《泰坦尼克號》在製作過程被不斷詬病的原因,恰恰是由於它的拍攝過程和後期製作的精益求精,今天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泰坦尼克號》片場

這可能是歷史上賺取眼淚最多的一部電影,它創造出的愛情悲劇在當年讓無數人心碎。今天的觀眾或許很難想像當年電影院中哀鴻遍野的場面,但這卻是《泰坦尼克號》放映廳中的常態。

這段愛情也同樣成就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這兩位演員的星途。1997年後,迪卡普里奧從二線演員一躍成為一線巨星,從此再也沒有退出過演員集團的第一陣容;溫斯萊特也憑藉本片成功從英倫漂洋過海,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

今天,中國觀眾仍將迪卡普里奧親切地稱為“小李”,就是因為他在這部電影裡帶給觀眾的記憶實在深刻。

《泰坦尼克號》凝固了迪卡普里奧的盛世美顏

當年溫斯萊特的亮相獲得影院中一片驚呼

Jack和Ross的愛情讓無數人淚目

任何經歷過1998年的人都應該對《泰坦尼克號》在街頭巷尾引發的熱議留有印象,那一年,即使對這部電影最不感冒的人也無法忽視關於它的資訊的狂轟濫炸。《My Heart Will Go On》在那一年唱遍了大街小巷,時至今日或許仍然是普及率最高的英文歌曲之一。

《泰坦尼克號》帶來的時代印記是如此的深切,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這場曠世愛情就是最美好的青春記憶,每當那曲蘇格蘭風笛的旋律響起,時間仿佛就回到了20年前的那個春天。

乘風破浪的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末最深刻的時代記憶之一

作為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泰坦尼克號》承載了人們對愛情最美好的嚮往,批判了工業社會人類的傲慢與自大,展示了極端情況下人性的美與醜、善與惡,是電影藝術在娛樂導向上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災難電影,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愛情電影。

詹姆斯·卡梅隆在片場為兩位主演講戲

重壓之下,詹姆斯·卡梅隆放棄了自己的800萬美元片酬。對於媒體關於電影製作陷入災難的批評,他回應道: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既沒可能做植入廣告,也沒可能製作續集和周邊衍生品的電影,竟然成為好萊塢不正之風的代表。是的,電影的耗資比我預先估計的多出很多,我不敢肯定她是否會能取得成功。我相信福克斯公司同意我去製作這樣一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要拍她,即使不賠不賺,大家也會高興。至於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想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什麼,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將她視作是一件禮物,一件我送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卡梅隆一定相信自己電影的水準,但是他也無法保證市場的成功,回過頭來看,這番“禮物”的表達顯然是信心不足的產物。他在電腦前貼上了一個刀片,上面寫著“要是電影很爛就拿來用”。

經過漫長的剪輯和後期製作,《泰坦尼克號》成片片長達到了194分鐘,這又是一個不利的因素——片長過長會導致排片量的減少,而且要讓觀眾在影院裡坐上3個多小時,需要對電影的敘事節奏有很好的掌控。這時,幾乎沒有人相信這部電影能夠成功,華爾街的資料模型也顯示它的票房一定會撲街,為了分攤風險,20世紀福克斯把該片的美國發行權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派拉蒙。

1997年11月1日,《泰坦尼克號》在遠離北美喧囂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舉辦了首映禮,隨之而來的第一批媒體評價頗為正面。之後在倫敦萊斯特廣場為查理斯王子舉行的試映場後,英國媒體也對影片讚譽有加。這些正面評價預熱了電影話題,只待謎底在正式公映後揭曉。

東京電影節上的卡神和青澀的小李

1997年12月19日,《泰坦尼克號》正式登陸北美銀幕的日子終於到來,在《驚聲尖叫2》、《007明日帝國》和《捕鼠記》的圍攻之下,最終以十分微弱的優勢獲得了週末票房冠軍。但即使如此,2864萬美元的成績絕對算不上優秀,那些預言這部電影會失敗的人已經露出了勝利的笑容——這個成績在當年的開畫票房也只能排在第8位。

但這恰恰是奇跡的開始。

第二周,《泰坦尼克號》票房逆勢上漲,達到3546萬美元;第三周,3332萬;第四周,2872萬;第五周,3001萬;第六周,3601萬……

《泰坦尼克號》在北美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停留了26周,並有數次逆市上揚

《泰坦尼克號》佔據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長達16周,在前十名中堅持了整整半年,北美地區的上映週期是漫長的287天。

在整個1998年的上半年,《泰坦尼克號》成為了全球熱門話題,人們對它的票房已經徹底麻木,眼睜睜地看著節節攀升的數字不斷創造歷史的最高紀錄。此時,唯一的問題就是它到底能拿到多少的票房。

最終,這個數字定格在北美6億美元,全球18億美元。這個紀錄保持了13年時間,直到詹姆斯·卡梅隆再次出手才被打破。

現在,一部電影的開畫票房往往能夠占到總票房的一半以上,第二周跌幅達到60%到70%的電影比比皆是,如果次周跌幅能夠控制在40%以下,就足以看好一部影片的票房後勢。而《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和今天的商業電影完全不同,它的票房走勢在影史票房排行榜中獨樹一幟,可以說是無法複製的奇跡。

《泰坦尼克號》平穩上升的票房曲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泰坦尼克號》同樣得到了學院派的認可。在1998年3月23日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它以14項提名11項獲獎的成績,追平了《賓虛》在1960年創造的紀錄。據統計,有超過5500萬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見證《泰坦尼克號》的登頂,而這一收視人數也是奧斯卡的頂峰,此後再也沒有哪一屆能夠接近這個數字。

20年來歷屆奧斯卡收視人數

詹姆斯·卡梅隆封神

面對巨大成功,詹姆斯·卡梅隆終於釋放了心頭沉重的壓力,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導演的他在領獎致辭時高喊:“I‘m king of the world!”此時,所有人都不再懷疑他的確是一位不世出的電影天才。

“I‘m king of the world!”

放棄片酬的卡梅隆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獎金,不過《泰坦尼克號》帶來的巨大聲譽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在巨大的成功之後,詹姆斯·卡梅隆蟄伏了整整12個年頭,在此期間僅僅拍攝了一些紀錄片。在等待他的新作的漫長時間裡,觀眾已經儼然把他奉為了電影界活著的傳奇。在這12年裡,只有《指環王3》和《加勒比海盜2》邁過了全球票房10億美元這個門檻,但它們距離《泰坦尼克號》還有很遠的距離。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相信,只有經《泰坦尼克號》一戰封神的卡梅隆自己,才能打破這個塵封的紀錄。

《泰坦尼克號》之後釋放自我的詹姆斯·卡梅隆

事實也的確如此,2009年,卡梅隆新作《阿凡達》橫空出世,橫掃了全球電影市場,以27.8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了第一部打破20億美元大關的電影。2012年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周年之際,《泰坦尼克號》3D重製版上映,獲得了3.43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了重映電影的票房冠軍。當時,全球唯二兩部超過20億美元票房的電影都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名下。(2016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原力的覺醒》是第三部20億美元票房電影)

在中文網路上,網友將他稱為“卡神”。

詹姆斯·卡梅隆以獨到的技術手段和純熟的敘事技巧獨步天下,從《深淵》、《魔鬼終結者》、《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乃至新世紀的《阿凡達》一路走來,未嘗敗績、從未失手。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除《異形2》外,他拍攝的所有影片均為原創IP,沒有話題加成。今天,他本人已經成為電影世界的最佳IP,全球票房前兩名被他一人霸佔,在卡神出手前,沒有人能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奇跡,在卡神再次出手前,或許也沒有人能夠打破《阿凡達》的紀錄。

《阿凡達》證明能夠超越卡神的,只有卡神自己

劃時代的《泰坦尼克號》

說到《泰坦尼克號》的影響,《阿凡達》應該是最直接的一個。如果沒有1997年的奇跡,2009年的精彩一定會大打折扣。

但是《泰坦尼克號》最大的影響,還是改變了整個電影工業的製作模式。它以前所未有的投資規模搏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標誌著一個新的電影時代的開啟。進入21世紀,各大電影公司每年都會選擇個別專案投入巨大的製作成本和高昂的宣發資金,以求更高的回報。《泰坦尼克號》當初被詬病的製作方式成為了今天電影風險投資的常態。

《泰坦尼克號》之後,中國人也開始拍攝自己的“大片”

而對於觀眾來說,《泰坦尼克號》同樣具有分水嶺的性質,或許對於中國觀眾尤為如此。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電影能夠將如此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和超凡的視聽體驗融為一體,以至於必須去電影院才能獲得完全的觀影享受。可以說,這部電影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人看電影的方式。很多電影院從此起死回生。《泰坦尼克號》一部電影的票房成績是整個1998年中國電影票房的三分之一,這個紀錄在如今成熟的電影市場已經不可能被打破了;而它在中國累計的6000萬人次的觀影人數,恐怕短時間內也很難被超越。

中國電影人同樣在《泰坦尼克號》身上看到了出路。“給我兩億五千萬美元,我也能拍出泰坦尼克”,當初馮導的豪言壯語今天看來似乎有點可笑,但是在這背後,是一批電影人創作思路的轉變。1998年後,商業化的“大片”層出不窮,一個又一個大牌導演放棄了牆外開花的藝術片製作模式,改為主攻國內市場的商業運作,雖然品質一直堪憂,但利潤一直豐厚。

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重映,中國市場貢獻了全球票房的40%,說明了這部電影在中國觀眾心中無可撼動的地位。

中國市場貢獻《泰坦尼克號》3D重映版全球票房的40%

時代的記憶

雖然沒有像《阿凡達》一樣,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全球院線的硬體設備,但是《泰坦尼克號》在視覺效果上的震撼程度,時至今日仍然讓人記憶猶新。《泰坦尼克號》是1990年代電影視效大飛躍的代表性作品,它把過去存在於人們想像中的冰海沉船用最鮮活的方式演繹了出來,追求卓越的電影畫面完美配合了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成為電影特效的典範之作。

歷史照片與影片鏡頭

在電腦CGI技術日臻成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電影在特效製作上選擇回歸傳統,以模型拍攝為主,輔以後期電腦處理,這是因為無數經驗證明,這種方式才能帶來最真實的電影畫面。《泰坦尼克號》的製作團隊為了拍攝出令人信服的場景,在墨西哥羅薩里多的拍攝場地建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巨型模型,最大程度地還原了1912年的場面。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片中考究的道具和嚴格的細節。詹姆斯·卡梅隆曾因為頭等艙的餐具上沒有白星航運的標誌,而勒令重新製作道具和重新拍攝已完成的鏡頭——據說僅這一次事件的花費就超過200萬美元。《泰坦尼克號》在製作過程被不斷詬病的原因,恰恰是由於它的拍攝過程和後期製作的精益求精,今天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泰坦尼克號》片場

這可能是歷史上賺取眼淚最多的一部電影,它創造出的愛情悲劇在當年讓無數人心碎。今天的觀眾或許很難想像當年電影院中哀鴻遍野的場面,但這卻是《泰坦尼克號》放映廳中的常態。

這段愛情也同樣成就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這兩位演員的星途。1997年後,迪卡普里奧從二線演員一躍成為一線巨星,從此再也沒有退出過演員集團的第一陣容;溫斯萊特也憑藉本片成功從英倫漂洋過海,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

今天,中國觀眾仍將迪卡普里奧親切地稱為“小李”,就是因為他在這部電影裡帶給觀眾的記憶實在深刻。

《泰坦尼克號》凝固了迪卡普里奧的盛世美顏

當年溫斯萊特的亮相獲得影院中一片驚呼

Jack和Ross的愛情讓無數人淚目

任何經歷過1998年的人都應該對《泰坦尼克號》在街頭巷尾引發的熱議留有印象,那一年,即使對這部電影最不感冒的人也無法忽視關於它的資訊的狂轟濫炸。《My Heart Will Go On》在那一年唱遍了大街小巷,時至今日或許仍然是普及率最高的英文歌曲之一。

《泰坦尼克號》帶來的時代印記是如此的深切,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這場曠世愛情就是最美好的青春記憶,每當那曲蘇格蘭風笛的旋律響起,時間仿佛就回到了20年前的那個春天。

乘風破浪的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末最深刻的時代記憶之一

作為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泰坦尼克號》承載了人們對愛情最美好的嚮往,批判了工業社會人類的傲慢與自大,展示了極端情況下人性的美與醜、善與惡,是電影藝術在娛樂導向上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災難電影,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愛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