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匠精神”再被寫入政府報告 電商像傳統製造一樣談“匠心”

品質之魂,存於匠心。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第二次把“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報告,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

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這是工匠精神第二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在全國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曾經以低價橫掃國內零售生態的電商,也悄然正在進行一場向“品質電商”轉型的行業行為。而和傳統製造業一樣,隨著消費升級,屬於電商的“工匠精神”也正在被呼喚。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

電商品質之痛應關注

談起電商,如今很多人第一個印象仍然“淘便宜貨”,它靠著資訊技術的便捷開疆拓土,也因為野蠻生長而飽受詬病。因此在總理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出全面提升品質水準的要求後,電商品質問題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劉平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電子商務領域品質監管的難點就在於實體工業、商業品質管制標準體系難以適應電子商務貿易的特點。“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缺失,存在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查處存在源頭追溯困難,取證手段不足,消費者權益維權難等問題。”

劉平均呼籲我國要儘快建立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體系,在消費者維權、品質保證等方面引入規範性的標準,

化解電商發展的“品質之痛”。

無獨有偶,身位電商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蘇甯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張近東,也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將蘇寧雲店打造成為中國“工匠精神”的代表。“這幾年互聯網購物的發展帶來很多市場機會,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假冒偽劣商品,偷稅漏稅等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運用互聯網,也逐漸成為社會標配,這個時候需要靜下來,思考企業核心和本質是什麼,

也就是我們到底要為消費者做什麼。”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變,消費升級將成為企業新一輪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廉價電商”走向末路

“品質電商”成電商改革風向標

事實上,不少電商已經自覺發起向“品質電商”轉型的運動。作為2016年的中國電商黑馬,主打ODM模式的網易嚴選提倡“內行生活”的理念,分別在去年618大促和雙十一大促中提出只限三件商品優惠的“限購”政策,

卻憑藉高品質的產品品質,異軍突起的力量,引發全民搶購風潮。比如去年雙十一開售1小時內的流水就超過平時一小時流水的100倍,不少好物瞬間被搶購一空。同年雙十一,京東喊出“品質電商”的定位,欲改變大家認為電商僅僅是低價的印象。

電商轉型的動力源於中國中產階級消費升級。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發佈的《中國消費者2030年面貌前瞻》(The Chinese Consumer in 2030)顯示,2015年中國實際個人消費增幅為8.4%,高於國內經濟6.9%的整體增幅,預計在未來15年個人消費的年均增速將達到5.5%。按人均名義GDP衡量(購買力平價法),中國消費者在2030年的購買力將達到現在的韓國或者2000年時美國的水準。人們逐漸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要,吃穿用度,都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消費偏好開始與生活品質、情感因素、個性化和設計感相關。

當初,由於消滅中間環節實現了對消費者讓利,讓不少電商至今仍守著以降價促銷吸引流量法寶不放。但隨著價格戰驅動商品價格接近成本線,電商的價格武器開始失靈,“低價競爭”已經沒有繼續深挖的空間。

電商倒逼供應鏈

讓“同線同標同質”回流

針對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總理在政府報告中也提到,要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其中提出,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目前大多數電商都是平臺模式或平臺和自營混合模式,在產品環節的失語,必然會導致所售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甚至假貨氾濫。這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最大痛點。

其實在境外消費的日用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口轉內銷”的,說明這些出口企業不是生產技術和工藝存在不足,而是在理念上存在內外不一的問題。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社長、資深財經評論員魏穩虎認為,“同線同標同質”就是指在同一生產線,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同一品質的出口和內銷產品。

國內工廠本身具備生產優質商品的能力,而電商的優勢在於直面消費者,可對用戶的搜索、購買和評價資料進行分析,將這些分析及時回饋給製造商優化產品,體現了消費升級倒逼供應鏈優化的成效。關鍵在於能否扭轉國內工廠忽視內銷商品品質的態度,對品質嚴格把關。

以網易嚴選為例,其本質就是一名優秀的採購人員,找到國際大牌的中國製造商來訂制產品,摒棄品牌溢價,提供與大牌同品質、卻價格更低的商品。但網易嚴選對商品品質有著潔癖一般的要求。網易嚴選相關負責人回憶,去年8月中旬,從韓國運送過來且即將上線的一批砂鍋,最終在入庫檢測這個環節因為質檢不合格,導致整批貨物需要全部退回給供應商。而這批砂鍋接近2000件,除了運輸費,光關稅就是不菲的一筆。而正是有了這麼嚴格的檢驗過程,嚴選有足夠的底氣向消費者提供“30天無退貨理由”服務。

電商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更好的消費體驗,是現階段消費者的剛需,而消費升級的背後是品質升級,這當中不僅需要電商嚴於律己,也需要供應鏈端的上游工廠互相監督,以工匠精神打造國貨精品,讓“同線同標同質”的商品回流到內銷市場。

2015年中國實際個人消費增幅為8.4%,高於國內經濟6.9%的整體增幅,預計在未來15年個人消費的年均增速將達到5.5%。按人均名義GDP衡量(購買力平價法),中國消費者在2030年的購買力將達到現在的韓國或者2000年時美國的水準。人們逐漸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要,吃穿用度,都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消費偏好開始與生活品質、情感因素、個性化和設計感相關。

當初,由於消滅中間環節實現了對消費者讓利,讓不少電商至今仍守著以降價促銷吸引流量法寶不放。但隨著價格戰驅動商品價格接近成本線,電商的價格武器開始失靈,“低價競爭”已經沒有繼續深挖的空間。

電商倒逼供應鏈

讓“同線同標同質”回流

針對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總理在政府報告中也提到,要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其中提出,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目前大多數電商都是平臺模式或平臺和自營混合模式,在產品環節的失語,必然會導致所售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甚至假貨氾濫。這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最大痛點。

其實在境外消費的日用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口轉內銷”的,說明這些出口企業不是生產技術和工藝存在不足,而是在理念上存在內外不一的問題。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社長、資深財經評論員魏穩虎認為,“同線同標同質”就是指在同一生產線,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同一品質的出口和內銷產品。

國內工廠本身具備生產優質商品的能力,而電商的優勢在於直面消費者,可對用戶的搜索、購買和評價資料進行分析,將這些分析及時回饋給製造商優化產品,體現了消費升級倒逼供應鏈優化的成效。關鍵在於能否扭轉國內工廠忽視內銷商品品質的態度,對品質嚴格把關。

以網易嚴選為例,其本質就是一名優秀的採購人員,找到國際大牌的中國製造商來訂制產品,摒棄品牌溢價,提供與大牌同品質、卻價格更低的商品。但網易嚴選對商品品質有著潔癖一般的要求。網易嚴選相關負責人回憶,去年8月中旬,從韓國運送過來且即將上線的一批砂鍋,最終在入庫檢測這個環節因為質檢不合格,導致整批貨物需要全部退回給供應商。而這批砂鍋接近2000件,除了運輸費,光關稅就是不菲的一筆。而正是有了這麼嚴格的檢驗過程,嚴選有足夠的底氣向消費者提供“30天無退貨理由”服務。

電商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更好的消費體驗,是現階段消費者的剛需,而消費升級的背後是品質升級,這當中不僅需要電商嚴於律己,也需要供應鏈端的上游工廠互相監督,以工匠精神打造國貨精品,讓“同線同標同質”的商品回流到內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