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0萬英法聯軍不敵30萬土耳其軍隊,一仗死傷25萬

作者:奧雷連諾上校

“灰濛濛的天空,泥濘的壕溝,雜亂無章的鐵絲網和尖樁,兩軍對壘中間的地帶佈滿了彈坑和死屍,戰壕後面瑟瑟發抖的士兵聚在一起抽煙打發恐懼和無聊等待著下一次進攻的號角,

偶爾有幾隻飛鳥掠過那片殺戮區的上空,連這些扁毛畜生的毛髮都是灰暗骯髒的。”這是親歷者對加利波利戰場最直觀的印象。加利波利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戰役,也是規模僅次於30多年後的諾曼地登陸的登陸戰,交戰方分別為協約國的英法和同盟國的奧斯曼帝國。加利波利戰役中,協約國投入的兵力共計有50萬人,奧斯曼帝國投入的兵力為30萬,
戰役的結局以土耳其勝利,英法聯軍黯然撤離,雙方各自傷亡了25萬人告終。

【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漫畫】

德國的橄欖枝

20世紀初的土耳其已經搖搖欲墜了,往日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威震天下的奧斯曼帝國如今只能靠列強的利益不均來苟延殘喘,

被歐洲人輕蔑作“歐洲病夫。”一戰前夕的奧斯曼帝國剛剛經歷了兩場失敗的戰爭,意土戰爭和巴爾幹戰爭,丟掉了絕大部分歐洲的土地和一塊北非的飛地,以及5/2的人口和眾多工業區。被戰爭弄得筋疲力盡的奧斯曼的帝國對當時戰雲密佈的歐洲不抱任何投機希望,一心只想找到一個能夠維護帝國安全的盟友。歐洲那時已經分裂為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陣營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的兩大對立陣營。
協約國對土耳其的結盟請求不置可否,他們早就簽訂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秘密協定,如果允許土耳其的突然加盟屆時會很難辦。唯有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向土耳其伸出了橄欖枝,他不僅允諾保證奧斯曼帝國的安全,還同意戰勝後給予土耳其若干領土好處。

就在土耳其搖擺不定時,一件令土耳其舉國憤怒的事情發生了——1914年8月1日,

對德宣戰後的三天,英國皇家海軍宣佈徵用了兩艘土耳其委託其製造的無畏艦。這於土耳其而言無異乎國恥,這兩艘無畏艦是土耳其用愛國募捐全額支付建造的,連土耳其的小學生都捐了錢。與協約國的蠻橫無理不同,1914年8月11日,受德皇派遣的兩艘德國戰艦進入了達達尼爾海峽將其免費贈予了土耳其。德國戰艦的到來堅定了土耳其政府的決心。1914年11月,
奧斯曼帝國正式向協約國宣戰。

【土耳其在巴爾幹戰爭損失慘重】

日不落帝國的海軍

1914年冬,土耳其第三軍團從高加索方向進攻俄國,土耳其海軍也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炮轟了黑海北岸的俄國城市,給予了沙皇俄國極大的心理壓力。俄國向英法求援,希望他們用海軍或者陸軍打擊土耳其緩解俄軍南線的壓力,理由是俄軍在幾個月前為減輕英法西線的壓力用兩個集團軍進攻了德國。英法很快就同意了俄國的請求,在邱吉爾的極力促成下,聯軍把目標選定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協約國意圖通過一次決定性會戰迅速把奧斯曼帝國擊潰,同時打通黑海航線以便支援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一環的俄國。

【擁有15英寸主炮的伊莉莎白女王號】

船堅炮利,是中國人對洋人最直觀的印象。這次進攻君士坦丁堡,英法亦是準備用海軍。邱吉爾非常樂觀,認為土耳其人只要看見英國皇家海軍的旗幟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就會喪失鬥志。1915年春,協約國的大軍雲集愛琴海伺機出擊。協約國陸軍方面有3.6萬澳新士兵和1.8萬法軍,以及一支地中海東部最強大的艦隊。英法艦隊擁有近90艘戰船,由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掃雷艇,潛水艇,魚雷艇等組成,其中火力最強勁的是配備8門15英寸主炮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它能夠把一噸重的炮彈射到18英里外。英法艦隊總火力達274門中型與重型火力。英國計畫用海軍打通海峽通道,再用陸軍鞏固海峽兩岸的據點。

這時,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土耳其士兵僅有4萬餘人。

裝甲艦和岸炮組的曠世對決

1915年2月19日,英法艦隊的海上行動開始。協約國掃蕩了達達尼爾海峽週邊的要塞。土耳其人的週邊要塞只有19門陳舊不堪的火炮,先進的英法無畏艦的火炮射程比那些老古董遠多了。英法艦隊在距要塞5到8英里的海面上安全地射擊,就像一次普通的射靶練習。在排山倒海的火力面前,土耳其的工事隨著的推移一點點變成了齋粉。到了二月末,英法聯軍已經完全掃除了達達尼爾週邊的土耳其要塞,海峽的入口向他們開放了。

【加利波利戰役示意圖】

經過掃雷艇多日的努力,英法艦隊在3月18日駛入海峽展開攻擊。以伊莉莎白女王號為首,英國6艘最大的戰艦組成了一個戰鬥小組向土耳其人的要塞持續地開火,要塞的土耳其人也不甘示弱給予有力反擊。戰鬥最初的90分裡,戰鬥呈膠著狀態,雙方不分勝負。英法艦隊的火力固然恐怖,但達達尼爾海峽內的固定炮組位置隱蔽,且不在艦炮的射程內。協約國的重型炮彈落到岸炮掩體周圍只能揚起飛天塵土,把土耳其的火炮埋入土裡卻無法摧毀,土耳其人只消把岸炮重新挖出來就可以正常發射。尤其令英法艦隊指揮官惱火的是德國人引入達達尼爾海峽的新型移動火炮,這些移動榴彈炮體積小便于移動讓英法艦隊無法鎖定它們,它們一刻不停地從山后冒煙把一發發榴彈炮砸在英法艦隊的甲板上,造成人員重大傷亡。英國人試圖用偵察機確定它們的位置,可在英國飛行員向艦隊彙報位置時,它們早就不知轉移新的地點去,繼續安然無恙炮轟入侵者的艦船。

【英法艦隊恐怖的火力】

中午12點半,四艘法國戰艦加入了戰鬥序列。之後,土耳其人的火力開始減弱。法國艦隊見好就收撤退了,由英艦接替攻擊。此後,戰爭的天枰倒向了土耳其人。法艦布維號在調轉方向時遭遇了強勁水流觸發了一顆水雷。爆炸使布維號船體破了個大洞口,2分鐘後便沉沒在水中,700多名法國官兵葬身魚腹。英艦對法艦的慘像不以為意繼續進攻,結果重蹈了法國人的覆轍。下午4時,英艦不屈號和無阻號相繼觸雷,海洋號奉命前去援助友軍又誤觸了一枚魚雷。看到1艘敵艦沉沒,3艘敵艦重創,原本已經 “啞火”的土耳其炮火重新。土耳其的岸炮組漸漸壓制了海峽內英法艦隊,多艘協約國戰艦損傷嚴重,連伊莉莎白女王號都被直接命中5次。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英法艦隊的指揮官德羅貝克升起了撤退的令旗。

【邱吉爾期待的土耳其人一觸即潰的景象沒有出現】

魚雷是什麼回事呢?協約國的掃雷艇不是掃過這片海域了嗎?原來啊,是土耳其佈雷艇在3月7日英國掃雷艇掃蕩後,偷偷在水裡重新布下20顆新的水雷。

看到英法艦隊狼狽撤離,海峽兩岸的土耳其士兵紛紛手舞足蹈地跳出了掩體,高呼“吾蘇丹萬歲!”慶賀他們的勝利。土耳其人在這一天裡取得的勝利令人咋舌。東地中海最強艦隊的三艘主力艦被擊沉,另外三艘損毀嚴重需要大修才能恢復,1000多人傷亡,實力三去一。土耳其人的岸炮組則幾乎完好無損,人員傷亡不到150人。

血戰灘頭

英國皇家海軍無力承受再像達達尼爾海峽內一樣的打擊。但為了協約國的臉面和達成戰役的目的,斬首行動絕不能半途而廢。英法調整了戰術,他們制定了新的計畫:用陸軍直接登陸加利波利半島摧毀土耳其人的岸炮組,從而保證協約國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航行的安全。此時西線戰事也是捉襟見肘,為了調集他們認為足夠的兵力,協約國除了從西線抽調兵力還從從世界範圍內搜刮兵員,西非黑人和大洋洲的毛利人亦赫然在列。英法花費了一個多月才徵集到了7.5萬人的軍隊和登陸所需要的一切的物資。駐守在加利波利半島的土耳其第五軍團兵力雖然只有5萬人僅相當於入侵者的三分之二,但協約國收集物資的大張旗鼓讓土耳其人收到了登陸的風聲。土耳其人及時加固了加利波利半島的灘頭陣地,甚至將軍隊的指揮權交予經驗豐富的德國將軍馮·桑德斯。

【登陸戰從不羅曼蒂克】

4月25日,英法聯軍在艦炮的支持下開始了在加利波利半島的赫斯勒角登陸行動。協約國艦隊的炮火具有毀天滅地的力量,把土耳其人的灘頭陣地變成了土耳其的墳墓。恐怖的炮彈擊垮了岸上的炮臺,將交通壕夷為平地,令散兵坑變作墓穴,雞蛋大小的榴霰彈給予了躲在戰壕裡守候的土耳其士兵很大的殺傷。即便如此,傷亡慘重的土耳其士兵仍未喪失鬥志,他們耐心地等待反擊的命令。隨後炮擊停止了,滿載著協約國士兵的登陸艇緩緩靠近海灘。土耳其士兵就是在等待這一刻。

土耳其士兵開火了。暴風驟雨般的子彈射向迎面而來的登陸艇,造成了船上人員極大的傷亡。一艘由運煤船改裝的登陸艇在水深處擱淺了,船內2100名協約國士兵因為無法登陸焦躁不安。船員們試圖利用幾條拖船和小船搭建一條浮橋,但強勁的水流無法讓船隻到位。土耳其人也看出端倪集中槍炮重點照顧這艘運煤船,兩枚炸彈擊中了船艙,土耳其射手對準船的舷窗一陣掃射,將那些擠在窗邊觀戰的人統統打死。被打死的協約國士兵跌落海中,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海,一個土耳其軍官記錄道:“海岸線上飄滿了敵人的屍體,仿佛一排排蠶豆似的。”

不得已之下,協約國士兵放棄了登陸艇直接洇水到海灘。沒有被淹死的協約國士兵好不容易跋涉到海灘上又遭到土耳其機槍的密集射擊,英國兩個團成建制地給土耳其像割草一樣消滅了。付出了難以想像的代價後,協約國士兵終於了海灘上站穩了腳跟,攻佔了土耳其軍的灘頭陣地並把人數較少的土耳其士兵驅逐到陡峭的山坡上。土耳其守軍從山上沖下來發起兩次白刃戰企圖奪回灘頭陣地,也被協約國士兵擊退了。

“我命令你們去死”

4月25日那天的登陸並不是只有一處,因為桑德斯將軍的誤判,眾多協約國軍隊實際登陸點守備空虛。上午八時,8000名澳大利亞士兵在澳新灣登陸了。從他們朝海灘進發的伊始,就遭到了土耳其軍的子彈和榴霰彈的猛烈打擊。勇敢的澳洲牛仔們頂著致命的火力成功佔領了海灘中段,將土耳其軍攆到俯視澳新灣的山脊上。未來的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貝伊受命率部前往澳新灣增援阻擋協約國的攻勢。在這緊急時刻,凱末爾對部下發表了著名講話:“我不是命令你們去戰鬥,我是命令你們去死。”這句話完美地詮釋了奧斯曼帝國600年以來的聖戰精神。

澳新灣山脊上的土耳其士兵在凱末爾的指揮下發起了反攻了。被凱末爾的講話感染的土耳其士兵憑藉引動火炮,榴霰彈,機槍的掩護,前仆後繼地衝擊著澳軍的陣地。搶奪灘頭的戰鬥十分慘烈,澳軍險些不止。所幸一支協約國的紐西蘭軍隊亦登陸上岸,在他們的幫助下,澳軍守住了這得來不易的灘頭陣地。

【土耳其士兵】

這一天大約結束時,在澳新灣登陸的1.5萬澳新軍隊已傷亡五分之一。土耳其守軍雖未奪回灘頭陣地,但他們牢牢控制住居高臨下俯視澳新灣灘頭的山脊,不時用火炮轟擊海灘的入侵者。憂心忡忡的入侵者指揮官權衡再三後,終於向上級請求船隻撤出了這塊傷心之地。

塹壕戰

以流血漂櫓為代價,協約國終於把大量士兵送上了加利波利半島。但是協約國士兵只佔據了灘頭戰地,土耳其岸炮組所在的山脊陣地亦然在土耳其守軍手中。協約國三度試圖征服土耳其的山脊陣地,均以失敗告終。英法自4月28日到6月4日針對要點克裡希亞的三場進攻中,傷亡了1.6萬人。損失了那麼多人,協約國的戰線不過向前推進了好幾百碼。這還沒算上其他地點的傷亡量。英國將領驚恐地發現往加利波利半島上推進一英里,他們便要付出兩萬人的傷亡,進攻持續下去加利波利怕是要成英國的“凡而登”把英國的血流感。協約國暫時停止了進攻,掘壕固守已佔據的灘頭陣地。

見協約國攻勢停滯,土耳其守軍發起了海陸反攻,反攻的效果不一。5月18日夜,土耳其軍集結了5萬人向海灘上的協約國士兵發起打規模的進攻,試圖奪回灘頭陣地。經過7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土耳其軍在挖壕固守,全副武裝的協約國軍面前敗下陣來,死傷一萬餘人。5月13日,一條名叫“國家支持”的土耳其潛艇逆行進入達達尼爾海峽,朝英國戰列艦歌莉婭號發射了三枚魚雷,歌莉婭號在2分鐘後沉沒,船上570名船員隨之遇難,而這艘潛艇卻從眾多協約國戰艦的環視下悄然撤離。

【苦苦戰鬥的澳大利亞牛仔】

雙方在加利波利半島上混戰了一個多月依舊僵持不下,初時的運動戰變成了類似西線的塹壕戰。塹壕中,攻守方所受的苦難是同等的。炮擊的巨大轟鳴聲,傷患臨死前痛苦的呻吟聲,老鼠食腐肉的啃咬聲,霍亂與痢疾,地中海冬季的寒流均給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肉體和精神造成了嚴重損害。彈震症像瘟疫一般不分信仰,不分年齡地在海灘,山地之間的壕溝快速傳播,一些患有彈震症的士兵甚至在戰後仍不堪其擾舉槍自殺。

結局

加利波利戰役的中後期的戰鬥變得像西線一樣循規蹈矩,雙方在各自的炮火掩護下爬出戰壕湧向對方的戰壕,又在對方戰壕的機槍火力和鐵絲網面前丟盔棄甲,中間地帶佈滿了彈坑,疊滿了死人,誰也無法戰勝誰。在這場漫長的塹壕戰中,除了令人痛心的傷亡外,協約國一無所獲。到了1916年,戰役的主要發起者英國終於厭倦了這種無意義的流血行為,1月9日全部撤離了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協約國士兵。

加利波利戰役的結果對協約國和同盟國而言都是意義非凡。於協約國沒能佔領君士坦丁堡,迅速結束戰爭的機會和打通連接俄國與其他協約國的黑海航道的計畫皆流產了。奧斯曼帝國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協約國殖民地穆斯林的反抗士氣,而黑海海峽對俄國的繼續封閉則造成了更大的影響,物資的短缺是誘發俄國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對奧斯曼帝國來說,他們擺脫了巴爾幹戰爭和意土戰爭以來的失敗陰影,重新煥發了民族的熱情。此外,在加利波利戰役中脫穎而出的凱末爾貝伊將在未來成就更偉大的事業。

【未來的國父,加利波利的英雄凱末爾貝伊】

歸根結底,協約國在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失敗是出在執行上。協約國高層盲目輕敵導致了艦隊的慘重損失,登陸準備的大張旗鼓洩露了軍事機密,參戰的協約國士兵來自五湖四海彼此溝通不便。驕傲輕敵,草率無謀,巴別塔三者合一,協約國焉有不敗之理。

希望他們用海軍或者陸軍打擊土耳其緩解俄軍南線的壓力,理由是俄軍在幾個月前為減輕英法西線的壓力用兩個集團軍進攻了德國。英法很快就同意了俄國的請求,在邱吉爾的極力促成下,聯軍把目標選定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協約國意圖通過一次決定性會戰迅速把奧斯曼帝國擊潰,同時打通黑海航線以便支援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一環的俄國。

【擁有15英寸主炮的伊莉莎白女王號】

船堅炮利,是中國人對洋人最直觀的印象。這次進攻君士坦丁堡,英法亦是準備用海軍。邱吉爾非常樂觀,認為土耳其人只要看見英國皇家海軍的旗幟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就會喪失鬥志。1915年春,協約國的大軍雲集愛琴海伺機出擊。協約國陸軍方面有3.6萬澳新士兵和1.8萬法軍,以及一支地中海東部最強大的艦隊。英法艦隊擁有近90艘戰船,由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掃雷艇,潛水艇,魚雷艇等組成,其中火力最強勁的是配備8門15英寸主炮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它能夠把一噸重的炮彈射到18英里外。英法艦隊總火力達274門中型與重型火力。英國計畫用海軍打通海峽通道,再用陸軍鞏固海峽兩岸的據點。

這時,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土耳其士兵僅有4萬餘人。

裝甲艦和岸炮組的曠世對決

1915年2月19日,英法艦隊的海上行動開始。協約國掃蕩了達達尼爾海峽週邊的要塞。土耳其人的週邊要塞只有19門陳舊不堪的火炮,先進的英法無畏艦的火炮射程比那些老古董遠多了。英法艦隊在距要塞5到8英里的海面上安全地射擊,就像一次普通的射靶練習。在排山倒海的火力面前,土耳其的工事隨著的推移一點點變成了齋粉。到了二月末,英法聯軍已經完全掃除了達達尼爾週邊的土耳其要塞,海峽的入口向他們開放了。

【加利波利戰役示意圖】

經過掃雷艇多日的努力,英法艦隊在3月18日駛入海峽展開攻擊。以伊莉莎白女王號為首,英國6艘最大的戰艦組成了一個戰鬥小組向土耳其人的要塞持續地開火,要塞的土耳其人也不甘示弱給予有力反擊。戰鬥最初的90分裡,戰鬥呈膠著狀態,雙方不分勝負。英法艦隊的火力固然恐怖,但達達尼爾海峽內的固定炮組位置隱蔽,且不在艦炮的射程內。協約國的重型炮彈落到岸炮掩體周圍只能揚起飛天塵土,把土耳其的火炮埋入土裡卻無法摧毀,土耳其人只消把岸炮重新挖出來就可以正常發射。尤其令英法艦隊指揮官惱火的是德國人引入達達尼爾海峽的新型移動火炮,這些移動榴彈炮體積小便于移動讓英法艦隊無法鎖定它們,它們一刻不停地從山后冒煙把一發發榴彈炮砸在英法艦隊的甲板上,造成人員重大傷亡。英國人試圖用偵察機確定它們的位置,可在英國飛行員向艦隊彙報位置時,它們早就不知轉移新的地點去,繼續安然無恙炮轟入侵者的艦船。

【英法艦隊恐怖的火力】

中午12點半,四艘法國戰艦加入了戰鬥序列。之後,土耳其人的火力開始減弱。法國艦隊見好就收撤退了,由英艦接替攻擊。此後,戰爭的天枰倒向了土耳其人。法艦布維號在調轉方向時遭遇了強勁水流觸發了一顆水雷。爆炸使布維號船體破了個大洞口,2分鐘後便沉沒在水中,700多名法國官兵葬身魚腹。英艦對法艦的慘像不以為意繼續進攻,結果重蹈了法國人的覆轍。下午4時,英艦不屈號和無阻號相繼觸雷,海洋號奉命前去援助友軍又誤觸了一枚魚雷。看到1艘敵艦沉沒,3艘敵艦重創,原本已經 “啞火”的土耳其炮火重新。土耳其的岸炮組漸漸壓制了海峽內英法艦隊,多艘協約國戰艦損傷嚴重,連伊莉莎白女王號都被直接命中5次。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英法艦隊的指揮官德羅貝克升起了撤退的令旗。

【邱吉爾期待的土耳其人一觸即潰的景象沒有出現】

魚雷是什麼回事呢?協約國的掃雷艇不是掃過這片海域了嗎?原來啊,是土耳其佈雷艇在3月7日英國掃雷艇掃蕩後,偷偷在水裡重新布下20顆新的水雷。

看到英法艦隊狼狽撤離,海峽兩岸的土耳其士兵紛紛手舞足蹈地跳出了掩體,高呼“吾蘇丹萬歲!”慶賀他們的勝利。土耳其人在這一天裡取得的勝利令人咋舌。東地中海最強艦隊的三艘主力艦被擊沉,另外三艘損毀嚴重需要大修才能恢復,1000多人傷亡,實力三去一。土耳其人的岸炮組則幾乎完好無損,人員傷亡不到150人。

血戰灘頭

英國皇家海軍無力承受再像達達尼爾海峽內一樣的打擊。但為了協約國的臉面和達成戰役的目的,斬首行動絕不能半途而廢。英法調整了戰術,他們制定了新的計畫:用陸軍直接登陸加利波利半島摧毀土耳其人的岸炮組,從而保證協約國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航行的安全。此時西線戰事也是捉襟見肘,為了調集他們認為足夠的兵力,協約國除了從西線抽調兵力還從從世界範圍內搜刮兵員,西非黑人和大洋洲的毛利人亦赫然在列。英法花費了一個多月才徵集到了7.5萬人的軍隊和登陸所需要的一切的物資。駐守在加利波利半島的土耳其第五軍團兵力雖然只有5萬人僅相當於入侵者的三分之二,但協約國收集物資的大張旗鼓讓土耳其人收到了登陸的風聲。土耳其人及時加固了加利波利半島的灘頭陣地,甚至將軍隊的指揮權交予經驗豐富的德國將軍馮·桑德斯。

【登陸戰從不羅曼蒂克】

4月25日,英法聯軍在艦炮的支持下開始了在加利波利半島的赫斯勒角登陸行動。協約國艦隊的炮火具有毀天滅地的力量,把土耳其人的灘頭陣地變成了土耳其的墳墓。恐怖的炮彈擊垮了岸上的炮臺,將交通壕夷為平地,令散兵坑變作墓穴,雞蛋大小的榴霰彈給予了躲在戰壕裡守候的土耳其士兵很大的殺傷。即便如此,傷亡慘重的土耳其士兵仍未喪失鬥志,他們耐心地等待反擊的命令。隨後炮擊停止了,滿載著協約國士兵的登陸艇緩緩靠近海灘。土耳其士兵就是在等待這一刻。

土耳其士兵開火了。暴風驟雨般的子彈射向迎面而來的登陸艇,造成了船上人員極大的傷亡。一艘由運煤船改裝的登陸艇在水深處擱淺了,船內2100名協約國士兵因為無法登陸焦躁不安。船員們試圖利用幾條拖船和小船搭建一條浮橋,但強勁的水流無法讓船隻到位。土耳其人也看出端倪集中槍炮重點照顧這艘運煤船,兩枚炸彈擊中了船艙,土耳其射手對準船的舷窗一陣掃射,將那些擠在窗邊觀戰的人統統打死。被打死的協約國士兵跌落海中,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海,一個土耳其軍官記錄道:“海岸線上飄滿了敵人的屍體,仿佛一排排蠶豆似的。”

不得已之下,協約國士兵放棄了登陸艇直接洇水到海灘。沒有被淹死的協約國士兵好不容易跋涉到海灘上又遭到土耳其機槍的密集射擊,英國兩個團成建制地給土耳其像割草一樣消滅了。付出了難以想像的代價後,協約國士兵終於了海灘上站穩了腳跟,攻佔了土耳其軍的灘頭陣地並把人數較少的土耳其士兵驅逐到陡峭的山坡上。土耳其守軍從山上沖下來發起兩次白刃戰企圖奪回灘頭陣地,也被協約國士兵擊退了。

“我命令你們去死”

4月25日那天的登陸並不是只有一處,因為桑德斯將軍的誤判,眾多協約國軍隊實際登陸點守備空虛。上午八時,8000名澳大利亞士兵在澳新灣登陸了。從他們朝海灘進發的伊始,就遭到了土耳其軍的子彈和榴霰彈的猛烈打擊。勇敢的澳洲牛仔們頂著致命的火力成功佔領了海灘中段,將土耳其軍攆到俯視澳新灣的山脊上。未來的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貝伊受命率部前往澳新灣增援阻擋協約國的攻勢。在這緊急時刻,凱末爾對部下發表了著名講話:“我不是命令你們去戰鬥,我是命令你們去死。”這句話完美地詮釋了奧斯曼帝國600年以來的聖戰精神。

澳新灣山脊上的土耳其士兵在凱末爾的指揮下發起了反攻了。被凱末爾的講話感染的土耳其士兵憑藉引動火炮,榴霰彈,機槍的掩護,前仆後繼地衝擊著澳軍的陣地。搶奪灘頭的戰鬥十分慘烈,澳軍險些不止。所幸一支協約國的紐西蘭軍隊亦登陸上岸,在他們的幫助下,澳軍守住了這得來不易的灘頭陣地。

【土耳其士兵】

這一天大約結束時,在澳新灣登陸的1.5萬澳新軍隊已傷亡五分之一。土耳其守軍雖未奪回灘頭陣地,但他們牢牢控制住居高臨下俯視澳新灣灘頭的山脊,不時用火炮轟擊海灘的入侵者。憂心忡忡的入侵者指揮官權衡再三後,終於向上級請求船隻撤出了這塊傷心之地。

塹壕戰

以流血漂櫓為代價,協約國終於把大量士兵送上了加利波利半島。但是協約國士兵只佔據了灘頭戰地,土耳其岸炮組所在的山脊陣地亦然在土耳其守軍手中。協約國三度試圖征服土耳其的山脊陣地,均以失敗告終。英法自4月28日到6月4日針對要點克裡希亞的三場進攻中,傷亡了1.6萬人。損失了那麼多人,協約國的戰線不過向前推進了好幾百碼。這還沒算上其他地點的傷亡量。英國將領驚恐地發現往加利波利半島上推進一英里,他們便要付出兩萬人的傷亡,進攻持續下去加利波利怕是要成英國的“凡而登”把英國的血流感。協約國暫時停止了進攻,掘壕固守已佔據的灘頭陣地。

見協約國攻勢停滯,土耳其守軍發起了海陸反攻,反攻的效果不一。5月18日夜,土耳其軍集結了5萬人向海灘上的協約國士兵發起打規模的進攻,試圖奪回灘頭陣地。經過7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土耳其軍在挖壕固守,全副武裝的協約國軍面前敗下陣來,死傷一萬餘人。5月13日,一條名叫“國家支持”的土耳其潛艇逆行進入達達尼爾海峽,朝英國戰列艦歌莉婭號發射了三枚魚雷,歌莉婭號在2分鐘後沉沒,船上570名船員隨之遇難,而這艘潛艇卻從眾多協約國戰艦的環視下悄然撤離。

【苦苦戰鬥的澳大利亞牛仔】

雙方在加利波利半島上混戰了一個多月依舊僵持不下,初時的運動戰變成了類似西線的塹壕戰。塹壕中,攻守方所受的苦難是同等的。炮擊的巨大轟鳴聲,傷患臨死前痛苦的呻吟聲,老鼠食腐肉的啃咬聲,霍亂與痢疾,地中海冬季的寒流均給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肉體和精神造成了嚴重損害。彈震症像瘟疫一般不分信仰,不分年齡地在海灘,山地之間的壕溝快速傳播,一些患有彈震症的士兵甚至在戰後仍不堪其擾舉槍自殺。

結局

加利波利戰役的中後期的戰鬥變得像西線一樣循規蹈矩,雙方在各自的炮火掩護下爬出戰壕湧向對方的戰壕,又在對方戰壕的機槍火力和鐵絲網面前丟盔棄甲,中間地帶佈滿了彈坑,疊滿了死人,誰也無法戰勝誰。在這場漫長的塹壕戰中,除了令人痛心的傷亡外,協約國一無所獲。到了1916年,戰役的主要發起者英國終於厭倦了這種無意義的流血行為,1月9日全部撤離了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協約國士兵。

加利波利戰役的結果對協約國和同盟國而言都是意義非凡。於協約國沒能佔領君士坦丁堡,迅速結束戰爭的機會和打通連接俄國與其他協約國的黑海航道的計畫皆流產了。奧斯曼帝國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協約國殖民地穆斯林的反抗士氣,而黑海海峽對俄國的繼續封閉則造成了更大的影響,物資的短缺是誘發俄國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對奧斯曼帝國來說,他們擺脫了巴爾幹戰爭和意土戰爭以來的失敗陰影,重新煥發了民族的熱情。此外,在加利波利戰役中脫穎而出的凱末爾貝伊將在未來成就更偉大的事業。

【未來的國父,加利波利的英雄凱末爾貝伊】

歸根結底,協約國在加利波利半島上的失敗是出在執行上。協約國高層盲目輕敵導致了艦隊的慘重損失,登陸準備的大張旗鼓洩露了軍事機密,參戰的協約國士兵來自五湖四海彼此溝通不便。驕傲輕敵,草率無謀,巴別塔三者合一,協約國焉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