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培育的雜交石斑魚大眾也能吃得起

張海發

2017年,農業部公佈14個全國水產新品種,虎龍雜交斑位列其中。

這是廣東省目前為止首個海水魚類新品種,也是省黨代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試驗中心主任張海發和他帶領的團隊長達10多年的研究成果。1999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張海發投身到石斑魚繁育研究中,一路攻克了石斑魚繁殖技術和品種改良的難題,2009年成功獲得青龍雜交斑和虎龍雜交斑。如今,雜交石斑魚佔據市場80%的份額。

讓“魚爸爸魚媽媽生兒育女”

1999年,張海發剛開始研究石斑魚人工繁育時,

石斑魚苗是一苗難求。

“首先培育石斑魚繁殖用的親本(‘魚爸爸魚媽媽’)就很困難,石斑魚在成長過程中有性轉變的特性。”張海發介紹說,石斑魚和別的魚類不同,存在雌雄同體、雌性先熟的生物學特性。“通俗地講,石斑魚小時候清一色都是‘少女’,先做‘魚媽媽’,然後再考慮選擇變性做‘魚爸爸’。”

沒有雄魚,自然影響正常的繁育。張海發和他的團隊通過對親本馴養、強化培育,

同時還開展了石斑魚人工性轉化技術的探索,最終成功獲得能用於繁殖的石斑魚繁育群體。

但新問題的問題又出現了———魚苗存活率低。在研發早期,石斑魚育苗存活率大概是1%-2%。通過不斷的研究調查分析,他和他的團隊發現了幾大原因,並一一摸索對症下藥。

“首先跟魚卵的品質差有關係。”張海發和他的團隊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為石斑魚母本定制並投喂了營養強化劑。

果然,魚卵的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魚卵品質差,魚苗的生長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也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張海發和他的團隊研發了工廠化育苗技術,通過這種可控的育苗模式的建立,石斑魚人工育苗難關終於得以攻克。之後他們又研發了池塘生態系育苗模式,進一步推進了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的發展,育苗成活率最高可接近20%的水準。

培育出高產的雜交品種

攻克了石斑魚的繁殖難關,“量”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是“質”的問題,即改良石斑魚品種。

張海發介紹,斜帶石斑魚(俗稱青斑)和棕點石斑魚(俗稱老虎斑)生長速度並不快,正常需養殖一年半左右才能上市。

2003年,張海發帶領團隊又開始新一輪的漫長研究,通過遠緣雜交技術培育石斑魚新品種。2009年,他們終於成功培育出有明顯雜種優勢的青龍雜交斑和虎龍雜交斑。

在相同養殖條件下,兩種雜交石斑魚14月齡魚平均體重分別是母本青斑及老虎斑的兩倍以上;與父本鞍帶石斑魚相比,育苗難度降低。

2017年,農業部公佈了14個全國水產新品種,虎龍雜交斑位列其中。據瞭解,虎龍雜交斑是廣東省目前為止首個海水魚類新品種。

張海發表示,雜交石斑魚目前已在我國廣東、海南、福建、廣西、浙江及山東、天津、遼寧等省份推廣養殖。國內市場80%的石斑魚都是雜交石斑魚品種。

要補齊海洋漁業創新短板

張海發的研究,帶來的是整個石斑魚市場的改變。他介紹,上世紀90年代,石斑魚無法人工繁育,市場上賣的全是野外捕撈的,數量非常少,價格高達一兩百元一斤,很多人都吃不起。但現在,價格低一點的石斑魚只要二三十元一斤。

這讓張海發體會到科技創新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胡春華同志作報告時提到,‘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廣東創新發展的最大短板,必須下大力氣補起來,強化創新源頭供給’。科技創新的短板要補齊,尤其在我們海洋漁業領域太有感觸了。”

他說,廣東是海洋大省,但整體來看,省內海洋漁業領域創新能力還比較弱,人才力量不足。“廣東要成為海洋強省,就一定要把科技創新的短板補齊,發展現代漁業。”

基層心聲

廣東要成為海洋強省,就一定要把科技創新的短板補齊,發展現代漁業。

——— 省黨代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試驗中心主任張海發

采寫:

南都記者 陳燕 向雪妮

本版統籌:南都記者 陽廣霞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陳輝

要補齊海洋漁業創新短板

張海發的研究,帶來的是整個石斑魚市場的改變。他介紹,上世紀90年代,石斑魚無法人工繁育,市場上賣的全是野外捕撈的,數量非常少,價格高達一兩百元一斤,很多人都吃不起。但現在,價格低一點的石斑魚只要二三十元一斤。

這讓張海發體會到科技創新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胡春華同志作報告時提到,‘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廣東創新發展的最大短板,必須下大力氣補起來,強化創新源頭供給’。科技創新的短板要補齊,尤其在我們海洋漁業領域太有感觸了。”

他說,廣東是海洋大省,但整體來看,省內海洋漁業領域創新能力還比較弱,人才力量不足。“廣東要成為海洋強省,就一定要把科技創新的短板補齊,發展現代漁業。”

基層心聲

廣東要成為海洋強省,就一定要把科技創新的短板補齊,發展現代漁業。

——— 省黨代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試驗中心主任張海發

采寫:

南都記者 陳燕 向雪妮

本版統籌:南都記者 陽廣霞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