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操與關羽那“基情”燃燒的歲月

《少年游》柳永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圖&文/驢來驢去

長安灞陵橋一向是送別親友敘寫離愁別恨之地。關羽在許昌“挑袍辭曹”的八裡橋,被裹挾在歷史的風沙裡,漸漸也演變成為了“灞陵橋”。曹操與關羽竟因後世的誤傳,而成為了“灞陵送別”的代表人物。與柳永淒淒切切的小情懷不同,曹操與關羽之間的“基情”卻滿含大義。

圖&文/驢來驢去

薄霧濃雲,疾風驟雨,到訪關公辭曹之地。“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風雲聚散,雨落歸塵。

圖&文/驢來驢去

話說曹操一開始本是“鍾情”于劉備的,也因劉備之故而結識了關羽。只因一段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的深情“表白”,卻被同樣生性謹慎的劉備理解為“故意試探”。劉備辜負了曹操的“一片深情”,帶上二弟關羽與三弟張飛,攻佔了袁術的徐州。

圖&文/驢來驢去

曹操的心靈遭受到一萬點暴擊。曹操本想將劉、關、張三人一併收入囊中,可惜癡心錯付。劉備傷曹操太深。曹操細想這劉備有謀無勇,張飛有勇無謀,若是定要選一個,其實關羽才是他的菜。

圖&文/驢來驢去

分別還未及一年,因徐州兵敗後與大哥劉備走散,關羽投降了曹操。關羽在曹操麾下半年有餘,斬顏良、誅文醜,上演了一場“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好戲碼。如今已探知大哥劉備投奔了袁紹,自是要誓死追隨的。關羽便帶上了他的兩位嫂嫂辭別曹操而去。

圖&文/驢來驢去

曹操在許昌的八裡橋追上關羽,再三挽留,亦是徒勞。曹操備酒相送,關羽卻懷疑酒中有毒,以酒飲刀。曹操贈袍相送,關羽仍覺有詐,以刀挑袍。此時,曹操的心已是碎成渣渣散落一地。

圖&文/驢來驢去

惺惺相惜的兩人,只因相遇愛已晚,無奈關羽心中只有劉備,而沒有曹操的位置。三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難逃“狗血”的劇情。

圖&文/驢來驢去

曹操望著關羽披著他送的袍,騎著他送的馬,投向劉備的懷抱,心中不免唏噓感歎:若知深愛至此,又為何曾經相虐相殺啊?此二人,愛之深,虐之切。曹關之間不僅橫亙著一個劉備,還爭搶過呂布的小妾。你來我往之間,劉備歸了關羽,小妾歸了曹操,也算是各得其所。

圖&文/驢來驢去

也難怪關羽處處提防曹操。八裡橋上這般十八相送,卻沒有送上通關文牒。這讓關羽如何單槍匹馬、拖家帶口,去往東土袁紹兵營求“取”劉備。畢竟人家唐僧還帶上了三隻極富戰鬥力的“寵物”同行。關羽自知這是曹操無力的掙扎,便過五關斬六將,幻滅了曹操最後一絲希望。曹操又豈能不知這五關六將是難不倒關羽的,只是心有不甘罷了。

圖&文/驢來驢去

如今,許昌灞陵橋關帝廟中的匾額仍寫著“漢壽亭候大殿”。關羽從未就封,掛印而去,是曹操心中永遠的痛。

圖&文/驢來驢去

淅淅瀝瀝的雨,打落初生的葉。春天一次次從這裡走過,轉眼卻已蹉跎了將近2000年的光景。

圖&文/驢來驢去

一邊在繪有壁畫的長廊中躲雨,一邊細數著關羽舊事。手執青龍偃月刀,身跨赤兔寶馬,長騎飲血馳騁疆場上。古今多少故事,都付灞陵煙雨中。

圖&文/驢來驢去

曾經的八裡橋早已不在,被世人誤傳的灞陵橋的遺跡仍保留在關帝廟中。煙雨朦朧間,更是平添了一份英雄易逝、知音難覓的傷感。

圖&文/驢來驢去

八裡橋原橋高於水面3米有餘,為三孔青石橋。橋面寬能並行兩車,橋長約90米。而今卻只能見到其僅存的一處,未知其原來的樣子。一如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些舊事,你我所見,無異於管中窺豹,難尋真跡。

圖&文/驢來驢去

如今所見的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時期建築,三孔的青石灰磚結構,長17米,高2.88米。

圖&文/驢來驢去

橋上遺留的構件有石雕欄板、戲水龍頭、望橋、石獅、石猴等,儘量保存在關帝廟的灞陵橋遺跡中,修舊如舊,頗具古風。

圖&文/驢來驢去

“當年萬里覓封侯”,“而今千載空悠悠”。曹關情斷灞陵橋,孰是孰非自難量。

圖&文/驢來驢去

不論是誰負了誰,英雄古來重情義。灞陵橋一別,也並非為這番情誼畫上了句號。關羽死後,“頭枕洛陽,身臥當陽”,曹操以香木雕關羽身軀,以諸侯禮葬之。千年以後,空留“野水四堤浸柳條,道邊殘碣記前朝。長髯勒馬橫刀處,萬古英風八裡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灞陵橋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特別提示:開放時間:8:00-18:00 遊玩時間:1-2小時 門票資訊:30元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驢來驢去 更新:2017.05.24

只因相遇愛已晚,無奈關羽心中只有劉備,而沒有曹操的位置。三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難逃“狗血”的劇情。

圖&文/驢來驢去

曹操望著關羽披著他送的袍,騎著他送的馬,投向劉備的懷抱,心中不免唏噓感歎:若知深愛至此,又為何曾經相虐相殺啊?此二人,愛之深,虐之切。曹關之間不僅橫亙著一個劉備,還爭搶過呂布的小妾。你來我往之間,劉備歸了關羽,小妾歸了曹操,也算是各得其所。

圖&文/驢來驢去

也難怪關羽處處提防曹操。八裡橋上這般十八相送,卻沒有送上通關文牒。這讓關羽如何單槍匹馬、拖家帶口,去往東土袁紹兵營求“取”劉備。畢竟人家唐僧還帶上了三隻極富戰鬥力的“寵物”同行。關羽自知這是曹操無力的掙扎,便過五關斬六將,幻滅了曹操最後一絲希望。曹操又豈能不知這五關六將是難不倒關羽的,只是心有不甘罷了。

圖&文/驢來驢去

如今,許昌灞陵橋關帝廟中的匾額仍寫著“漢壽亭候大殿”。關羽從未就封,掛印而去,是曹操心中永遠的痛。

圖&文/驢來驢去

淅淅瀝瀝的雨,打落初生的葉。春天一次次從這裡走過,轉眼卻已蹉跎了將近2000年的光景。

圖&文/驢來驢去

一邊在繪有壁畫的長廊中躲雨,一邊細數著關羽舊事。手執青龍偃月刀,身跨赤兔寶馬,長騎飲血馳騁疆場上。古今多少故事,都付灞陵煙雨中。

圖&文/驢來驢去

曾經的八裡橋早已不在,被世人誤傳的灞陵橋的遺跡仍保留在關帝廟中。煙雨朦朧間,更是平添了一份英雄易逝、知音難覓的傷感。

圖&文/驢來驢去

八裡橋原橋高於水面3米有餘,為三孔青石橋。橋面寬能並行兩車,橋長約90米。而今卻只能見到其僅存的一處,未知其原來的樣子。一如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些舊事,你我所見,無異於管中窺豹,難尋真跡。

圖&文/驢來驢去

如今所見的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時期建築,三孔的青石灰磚結構,長17米,高2.88米。

圖&文/驢來驢去

橋上遺留的構件有石雕欄板、戲水龍頭、望橋、石獅、石猴等,儘量保存在關帝廟的灞陵橋遺跡中,修舊如舊,頗具古風。

圖&文/驢來驢去

“當年萬里覓封侯”,“而今千載空悠悠”。曹關情斷灞陵橋,孰是孰非自難量。

圖&文/驢來驢去

不論是誰負了誰,英雄古來重情義。灞陵橋一別,也並非為這番情誼畫上了句號。關羽死後,“頭枕洛陽,身臥當陽”,曹操以香木雕關羽身軀,以諸侯禮葬之。千年以後,空留“野水四堤浸柳條,道邊殘碣記前朝。長髯勒馬橫刀處,萬古英風八裡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灞陵橋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特別提示:開放時間:8:00-18:00 遊玩時間:1-2小時 門票資訊:30元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驢來驢去 更新: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