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神宗賜李舜臣八樣寶物,但韓國閉口不提,日本提出質疑!

壬辰倭亂

14世紀末期,日本結束群雄割據局面,建立起以豐臣秀吉為中心的王朝,

但國內糾紛不斷,為轉移國內矛盾,日本向朝鮮提出無理請求——借路以攻明朝。當時朝鮮為大明藩邦,朝鮮囿於壓力而拒絕日本要求。日本於1592年4月派15萬入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

日軍以破竹之勢北進,3個月就佔領平壤,但海軍沒能攻下李舜臣統率的朝鮮水軍。日本海軍不得前進,陸軍補給困難,不得不在朝鮮南部割據,圖謀講和。議和不成,日軍於1597年組織12萬大軍再侵朝鮮,

史稱“丁酉再亂”。兩次戰爭,明朝受朝鮮王朝請求,均派重兵救援。

八賜品

陳璘於1598年5月率領500支戰艦、10000名水軍參戰。戰爭期間,朝鮮名將李舜臣作戰勇猛,“鳴梁海戰”中他憑藉12支戰船就擊敗330支日軍戰船。陳璘驚訝于李的戰略戰術之精,

並對李舜臣讚賞有加,而李也成為大韓的“民族聖雄”。

陳璘回國後,建議神宗皇帝重賞李舜臣。而後,李舜臣軍帳中出現了明神宗的賞賜,這些賞賜為八種器物,稱為“八賜品”。大明一朝這樣規模的賞賜,只有身份正一品的武官才可享受。

“八賜品”分別為:

都督印

1、“都督印”;文武大臣,位高權重者,給以九疊篆銅關防,如上圖所示。

虎頭權杖

2、“虎頭權杖”;權杖由傳令者所攜帶,用以確認其令為將領所發。

鬼刀

3、“鬼刀”;柄用檀木,刻龍首,龍口含鬼母,鬼母頷下有鬼子,足踏龍齒,手執鬼母之耳環。鬼身龍首塗朱漆,繪龍鱗。鬼刀是將領威嚴象徵。

4、“斬刀”;柄為桐木,用鯊皮包裹,塗上紅漆,再用牛皮帶綁纏,其頭尾鍍銀處理,刀環刻菊花圖案。斬刀主要用於處斬違令者。

5、“督戰旗”;旗子中間寫著“凡軍臨敵不用命者處斬”十字。督戰旗為臨戰施展將領威嚴、鼓舞士氣而用。

紅、藍小令旗

6、“紅小令旗”;紅小令旗為傳令者所帶。

7、“藍小令旗”,藍小令旗也為傳令者所帶。

8、“曲喇叭”;由4部分連成,從吹入口到第3節比較直,第3節到第4節急曲而上,擱置在船舷上吹,可避免吹出口浸在水裡,同時也可將聲音傳得更遠。(見總圖)

《李朝實錄》

奇怪的是,韓國學界對李舜臣研究成果汗牛充棟,比如成立忠武公紀念事業會、順天鄉大學李舜臣研究所、釜山大學忠武公研究室等。而和李舜臣密切聯繫的八賜品記載,韓、朝史料卻消失了。首先,1592年到1598年關於日本侵犯的《亂中日記》中沒有了關於八賜品記載。其次,《李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朝鮮歷史文獻,也無相關記載。唯有蛛絲馬跡的是一神道碑,碑文記載:八賜品為神宗皇帝頒賜。截止2015年8月,韓國國家圖書館亦沒有八賜品的文獻,這就意味著韓國最近幾十年來刊物中無研究八賜品的文章。

近來,韓國政府複製了幾套八賜品,放於牙山顯忠祠和韓國獨立運動紀念館,不過相關介紹為:八賜品為大韓國寶,為大韓“皇室”所作,賜予功高之臣。對其詳細出處始終不予提及。

一些有良知的韓國學者也稱:“韓國政府將八賜品定位“寶物”,而將來有一天如果通過研究更清楚它的來歷、對其價值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的話,則有可能提升為“國寶”級。”日本網友不禁問道:“古代韓國會做泡菜,還有如此高超技術?”(主要評價鬼刀)。

《李朝實錄》

奇怪的是,韓國學界對李舜臣研究成果汗牛充棟,比如成立忠武公紀念事業會、順天鄉大學李舜臣研究所、釜山大學忠武公研究室等。而和李舜臣密切聯繫的八賜品記載,韓、朝史料卻消失了。首先,1592年到1598年關於日本侵犯的《亂中日記》中沒有了關於八賜品記載。其次,《李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朝鮮歷史文獻,也無相關記載。唯有蛛絲馬跡的是一神道碑,碑文記載:八賜品為神宗皇帝頒賜。截止2015年8月,韓國國家圖書館亦沒有八賜品的文獻,這就意味著韓國最近幾十年來刊物中無研究八賜品的文章。

近來,韓國政府複製了幾套八賜品,放於牙山顯忠祠和韓國獨立運動紀念館,不過相關介紹為:八賜品為大韓國寶,為大韓“皇室”所作,賜予功高之臣。對其詳細出處始終不予提及。

一些有良知的韓國學者也稱:“韓國政府將八賜品定位“寶物”,而將來有一天如果通過研究更清楚它的來歷、對其價值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的話,則有可能提升為“國寶”級。”日本網友不禁問道:“古代韓國會做泡菜,還有如此高超技術?”(主要評價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