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聯儲加息,我們普通人需要注意什麼?

點擊上方“畢肯美股圈”可訂閱哦!

[編者案:本文轉自網易財經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僅作學習交流之用。轉發並不表示我們完全認同其觀點。讀者應自行做出獨立判斷。]

早在去年12月份,筆者就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過,美聯儲即將進入加息通道,果然時間剛剛過去幾個月,美聯儲又加息了,3月16日淩晨2點,美聯儲正式宣佈: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由0.5%-0.75%上升到0.75%-1%,這是繼去年十二月份美聯儲加息之後再度加息,也是十年來美聯儲第三次加息。

一、美聯儲為啥加息呢?

筆者一直在文章中強調一個問題,就美聯儲來說,加息並不是什麼讓人害怕的事情,但是進入加息週期可能才是讓大家不那麼開心的東西了。根據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美聯儲委員們一致認為2017年美聯儲將會有三次加息,而今天這次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絕不是結束。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了,美聯儲加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

貨幣政策是影響一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息則是貨幣政策中最為關鍵的一類政策。從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開始,由於美國經濟長期以來的不景氣,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美聯儲一直將利率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準上,說簡單點就是通過低利息,給社會多印鈔票,從而達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而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復蘇,並且兩個關鍵資料的影響最終造成了美聯儲的加息。

這兩個關鍵資料,一個是就業,一個是通脹。

從就業來看,2月份剛剛公佈的美國非農就業新增崗位23.5萬個,與之前說的要維持失業率不變的7.5萬-15萬個的已經遠遠超出,從而美國的失業率也降到了4.7%的低點,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的就業形勢有好轉了,那麼就沒必要一定通過放水刺激經濟了。

從通脹來看,美國的通脹率已經接近了美聯儲2%的目標,達到了近1.9%,從而導致了美國的通脹壓力不斷增大,

這個的意思也很明確,美國錢不值錢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一方面就業形勢好了,另一方面錢不值錢又明顯了,那麼怎麼破?耶倫大媽給的答案就是:加息唄!

二、加息到底和我們中國百姓有啥關係?

美聯儲加息對於世界經濟甚至金融界而言都是一件大事,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似乎也就是聽聽新聞,左耳朵進右耳出的小事而已,但是,筆者要說的是且慢,

美聯儲一次加息的確不是什麼大事,但是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則對我們百姓的生活不是什麼小事了。

去年12月,美聯儲第一次加息的時候,筆者就說過,美聯儲加息從熱錢外逃、買房危機、人民幣貶值三個方面都會影響著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而今天我們不妨將這個問題更加深入地討論一下,到底美聯儲加息對於我們中國的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先可以說一下一個原則性的判斷,從大的方向上來說,美聯儲加息對於美國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穩定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讓美國資產的回報率上升,對美國經濟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國的經濟行為,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往往都是只顧自己,以鄰為壑的行為,這次加息乃至於之後的整個加息週期也不例外,美國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別國的壞處。

對我們中國普通人而言,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家買理財要注意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國的理財產品都是有著各種國際資本的投資的,無論是中國的股市、債市等各類資本市場都或多或少的充斥著各種國際投資者們,甚至是說國際熱錢會想方設法的投資中國,之前由於美國的利率長期低迷,投資中國的資本市場無疑就是賺錢的有效手段了,但是現在美國的利率上升了,熱錢往美國回流的趨勢正在變得明顯,所以雖然A股短期來看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但是長期來看是對中國的所有理財市場、資本市場是利空的,錢變少的結果無疑就是賺錢變難了。

二是大家借了錢的要小心了。從美聯儲的加息週期來看,未來一到兩年內,美聯儲的聯邦基準利率水準可能達到2%-2.5%之間,是現在的兩倍。這樣的結果為了防止利率的倒掛,我們國家央行加息的趨勢也將會逐漸形成,一旦中國的利率提高了,大家就要小心了,因為現階段可謂是我們國家利率非常低的階段,在最近幾年有過長期貸款的朋友們,都要小心了,因為隨著加息趨勢的形成,你要還的錢可能會越來越多了。

舉例來說,假設你用現在的利率水準貸款了100萬元,以商業貸款五年以上基準利率為4.9%,30年期來計算,每個月需要還款5307.27(等額本息法計算),假設我們的央行都會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的話,那麼兩年之內我們的利率有可能上漲到6%左右,那麼一個月需要還款的金額就有可能上漲到5995.51元,一年12個月就要多支出8258.88元。這個差不多是一線城市居民一個月的工資了,這種影響真的不能小覷。

三是海購海淘的親們要關注了。對於喜歡海購海淘的朋友們也要小心了,由於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的趨勢會逐漸顯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雖然對於企業來說是出口產品的成本低了,有利於出口,但是對於喜歡在海外買東西,需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們可就不是好事了,因為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將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

可以說,美聯儲加息無小事,對於世界經濟來說都是牽一發而動全一身的事情,我們普通人也無法避免,不過既然知道了趨勢,及早準備也是好的。

美國加息的邏輯

巴菲特曾說過,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肯定做不到像巴菲特一樣的自信、淡然和耐心,因此一方面要盡可能的從戰術上看懂美聯儲調整利率的邏輯,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從戰略上蔑視它。

一、加息或不加息,都不應該感到意外

決定美聯儲利率水準的因素越來越多,但我只做一方面的相關性解讀,以便挑出重點,抓住要害,看清本質。

近二十多年來,美聯儲加息的週期,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週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兩個階段除外。

第一個階段是:1993年至1998年,美聯儲通過加息,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了5%以上,明顯高於1992年的3%。但1993年至1998年期間,美國CPI指數整體是下滑的,屬逆向維持高利率。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個是扣動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美股調整的扳機;另一個後果是,刺破了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多個亞洲經濟體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陷入衰退。

而後的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美國市場CPI指數出現了明顯上升的走勢,美聯儲以其敏銳的嗅覺和自信,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再次將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4.75%上調到了6.5%,雖然加速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但同時將歐元上市流通給美元造成的衝擊降到了最低(後文詳述)。

第二個階段是:2009年末至2011年初,美國CPI持續上升,但美聯儲不僅沒有加息,而且還維持了相當激進的QE。就其原因,可能是擔憂諸如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加息後對美國資本市場造成的影響。2009年至2011年,美國還未平復次貸危機的恐慌,跟1999年至2000年剛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類似。不同的是,這次美國沒有選擇在CPI明顯高企時迅速加息,因為沒有必要。

果不其然,CPI指數並沒有在低利率和QE的助推下持續上升,而是自2011年的高點開始回落,直至2015年中。2015年4月份之後,美國CPI開始回升,美聯儲開始釋放加息信號,直至2015年12月份開始加息。此時,距上一次加息已十年之遙。

按照美國目前的CPI水準,加息或不加息,都可以接受。當下的美國經濟,你可以舉出一百個欣欣向榮的例子,同樣也可以舉出一百個值得警惕和悲觀的資料。美聯儲官員可以很隨意的釋放加息或不加息的講話,因為加息或不加息,市場不會覺得哪種結果更令人意外。

有人會問,如果本週四美聯儲宣佈加息,你不覺得很意外嗎?當然不覺得意外,原因有三:首先,美國CPI水準雖然較低,但已經企穩,且高於利率水準,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很少有利率水準長期低於CPI水準的;其次,美國三大股指都處在歷史高位,這是美國過去幾輪加息週期前被市場忽略的一個標誌;第三個是美國需要進一步擴大美元的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優勢,促使非美貨幣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二、美國加息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美元地位

自從有了“央行”這個機構,就有了人為的、統一的、強制的利率調控,“利率”政策成了紙幣發行者的標配。要維護主權信用貨幣的信譽,就必須保障其相對穩定的購買力水準,紙幣的購買力趨勢性下滑本身難以避免,就需要用提升利率的方式給民眾進行“補貼”,否則紙幣的信用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央行”的首要職責就是穩定物價。此時美聯儲在加息方面如此糾結,實際上正是因為美國的通脹資料並不令人擔憂。美元作為世界儲備、結算和交易貨幣,除了扮演美國主權信用貨幣的角色,還在有力的“維護”著世界貨幣體系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運轉。因此,在加息或不加息的選擇上,更深層次的考慮是美元地位問題。

如果要仔細分析美元利率的大週期,兩個時間節點需要關注,一個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用來保護美元的“金匯兌本位制”分別經歷了搖搖欲墜和崩潰,為了穩住美元地位,保證其信用和購買力水準,美元利率從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5%,一直上升到了80年代初的超過20%。這才保住了美元在與黃金脫鉤之後的國際地位。

80年代之後,美元逐步走穩,黃金開始商品化,已沒有國家採取金本位或類似金本位的制度,全球再沒有任何一個主權信用貨幣可以跟美元媲美,美元利率進入了長期下滑週期,至今已跌至不到1%的水準。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美國,根本不需要用提高利率的方式來“補貼”和“討好”美元持有者。

那麼偶爾的階段性加息在細節上會如何考慮呢?按照美元運行的邏輯,美元利率的階段性回升,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CPI資料持續上升,另一個是美元地位遭到階段性挑戰。比如1999年至2000年初的加息,除了CPI的小幅上升,另一個原因是歐元準備上市流通。實際上美國在遭遇了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依然在2004年再次開始毫不猶豫的加息,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是,全球開始唱空美元,尤其是歐元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侵蝕美元市場,美國唯有加息來改變局面。

關於加息“拯救”和“保護”貨幣地位的問題,其案例舉不勝舉。2014年俄羅斯因克裡米亞問題,遭到美國等的制裁,盧布一度貶值超過40%,為了穩住盧布不至於崩盤,俄羅斯央行將其利率從2014年年初的8%提升到了年末的18%,盧布才得以企穩。

如今,無論是歐元、英鎊、日元,又或者是人民幣,已經很難說有能力取代美元,美元升息的動力更加不足,但美國不會帶頭摧毀現有的,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體系,因此美國不太可能轉向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或負利率。從技術面看,如果資本市場過熱導致系統性風險加劇,CPI資料向上的動能稍微足一些,美聯儲就可以象徵性加息,更主要的是,在加息舉動之外,釋放加息意志,表明態度。

三、美元的生命週期不會因為加息而改變

美元縱然可以用加息或降息的方式靈活的應對各種挑戰,並持續保持優勢地位,但優勢最終會被趨勢打敗!

實際上比美元利率週期更大的歷史週期是,全球紙幣的生命週期已經從鼎盛轉向下坡。

利率代表著貨幣的價格和“珍稀”程度,隨著全球負利率的進一步擴容,意味著紙幣已在“通貨”層面逐漸失去競爭力。如果持有紙幣沒有利息,將會刺激更多的人持有黃金等類貨幣資產(這句不是廣告),而不是趕緊去消費。這跟通脹預期沒有任何關係,僅僅是因為在“通貨”層面,紙幣失去了比較優勢。市場雖並不擔心會出現惡性通脹,但無時無刻在尋找可以替代紙幣的“通貨”。

美元作為全球主權信用貨幣的霸主,從“美金時代”已經不可逆轉的走到了“美紙時代”,而美元已經是主權信用貨幣的極限,其他貨幣的生命週期可能會更急促一些。

如果持有紙幣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多的持有其他資產,紙幣自身的價值就不可持續。真正的貨幣,應該是本身就有極高的儲藏價值,擁有它時,人們最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將其儲藏和保管起來,而不是儘快的想辦法處理掉。

如果紙幣走到了令持有者逐步恐慌的程度,無論任何邏輯,都無法自圓其說。人性常識亙古不變,對貨幣的最基本認知,不會因為交易的便捷和信用的昇華,以及科技的進步而發生變化。

PS:

我們先可以說一下一個原則性的判斷,從大的方向上來說,美聯儲加息對於美國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穩定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讓美國資產的回報率上升,對美國經濟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國的經濟行為,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往往都是只顧自己,以鄰為壑的行為,這次加息乃至於之後的整個加息週期也不例外,美國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別國的壞處。

對我們中國普通人而言,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家買理財要注意了。在經濟全球化的作用下,各國的理財產品都是有著各種國際資本的投資的,無論是中國的股市、債市等各類資本市場都或多或少的充斥著各種國際投資者們,甚至是說國際熱錢會想方設法的投資中國,之前由於美國的利率長期低迷,投資中國的資本市場無疑就是賺錢的有效手段了,但是現在美國的利率上升了,熱錢往美國回流的趨勢正在變得明顯,所以雖然A股短期來看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但是長期來看是對中國的所有理財市場、資本市場是利空的,錢變少的結果無疑就是賺錢變難了。

二是大家借了錢的要小心了。從美聯儲的加息週期來看,未來一到兩年內,美聯儲的聯邦基準利率水準可能達到2%-2.5%之間,是現在的兩倍。這樣的結果為了防止利率的倒掛,我們國家央行加息的趨勢也將會逐漸形成,一旦中國的利率提高了,大家就要小心了,因為現階段可謂是我們國家利率非常低的階段,在最近幾年有過長期貸款的朋友們,都要小心了,因為隨著加息趨勢的形成,你要還的錢可能會越來越多了。

舉例來說,假設你用現在的利率水準貸款了100萬元,以商業貸款五年以上基準利率為4.9%,30年期來計算,每個月需要還款5307.27(等額本息法計算),假設我們的央行都會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的話,那麼兩年之內我們的利率有可能上漲到6%左右,那麼一個月需要還款的金額就有可能上漲到5995.51元,一年12個月就要多支出8258.88元。這個差不多是一線城市居民一個月的工資了,這種影響真的不能小覷。

三是海購海淘的親們要關注了。對於喜歡海購海淘的朋友們也要小心了,由於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的趨勢會逐漸顯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雖然對於企業來說是出口產品的成本低了,有利於出口,但是對於喜歡在海外買東西,需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們可就不是好事了,因為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將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

可以說,美聯儲加息無小事,對於世界經濟來說都是牽一發而動全一身的事情,我們普通人也無法避免,不過既然知道了趨勢,及早準備也是好的。

美國加息的邏輯

巴菲特曾說過,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肯定做不到像巴菲特一樣的自信、淡然和耐心,因此一方面要盡可能的從戰術上看懂美聯儲調整利率的邏輯,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從戰略上蔑視它。

一、加息或不加息,都不應該感到意外

決定美聯儲利率水準的因素越來越多,但我只做一方面的相關性解讀,以便挑出重點,抓住要害,看清本質。

近二十多年來,美聯儲加息的週期,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週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兩個階段除外。

第一個階段是:1993年至1998年,美聯儲通過加息,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了5%以上,明顯高於1992年的3%。但1993年至1998年期間,美國CPI指數整體是下滑的,屬逆向維持高利率。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個是扣動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美股調整的扳機;另一個後果是,刺破了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多個亞洲經濟體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陷入衰退。

而後的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美國市場CPI指數出現了明顯上升的走勢,美聯儲以其敏銳的嗅覺和自信,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再次將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4.75%上調到了6.5%,雖然加速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但同時將歐元上市流通給美元造成的衝擊降到了最低(後文詳述)。

第二個階段是:2009年末至2011年初,美國CPI持續上升,但美聯儲不僅沒有加息,而且還維持了相當激進的QE。就其原因,可能是擔憂諸如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加息後對美國資本市場造成的影響。2009年至2011年,美國還未平復次貸危機的恐慌,跟1999年至2000年剛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類似。不同的是,這次美國沒有選擇在CPI明顯高企時迅速加息,因為沒有必要。

果不其然,CPI指數並沒有在低利率和QE的助推下持續上升,而是自2011年的高點開始回落,直至2015年中。2015年4月份之後,美國CPI開始回升,美聯儲開始釋放加息信號,直至2015年12月份開始加息。此時,距上一次加息已十年之遙。

按照美國目前的CPI水準,加息或不加息,都可以接受。當下的美國經濟,你可以舉出一百個欣欣向榮的例子,同樣也可以舉出一百個值得警惕和悲觀的資料。美聯儲官員可以很隨意的釋放加息或不加息的講話,因為加息或不加息,市場不會覺得哪種結果更令人意外。

有人會問,如果本週四美聯儲宣佈加息,你不覺得很意外嗎?當然不覺得意外,原因有三:首先,美國CPI水準雖然較低,但已經企穩,且高於利率水準,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很少有利率水準長期低於CPI水準的;其次,美國三大股指都處在歷史高位,這是美國過去幾輪加息週期前被市場忽略的一個標誌;第三個是美國需要進一步擴大美元的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優勢,促使非美貨幣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二、美國加息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美元地位

自從有了“央行”這個機構,就有了人為的、統一的、強制的利率調控,“利率”政策成了紙幣發行者的標配。要維護主權信用貨幣的信譽,就必須保障其相對穩定的購買力水準,紙幣的購買力趨勢性下滑本身難以避免,就需要用提升利率的方式給民眾進行“補貼”,否則紙幣的信用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央行”的首要職責就是穩定物價。此時美聯儲在加息方面如此糾結,實際上正是因為美國的通脹資料並不令人擔憂。美元作為世界儲備、結算和交易貨幣,除了扮演美國主權信用貨幣的角色,還在有力的“維護”著世界貨幣體系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運轉。因此,在加息或不加息的選擇上,更深層次的考慮是美元地位問題。

如果要仔細分析美元利率的大週期,兩個時間節點需要關注,一個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用來保護美元的“金匯兌本位制”分別經歷了搖搖欲墜和崩潰,為了穩住美元地位,保證其信用和購買力水準,美元利率從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5%,一直上升到了80年代初的超過20%。這才保住了美元在與黃金脫鉤之後的國際地位。

80年代之後,美元逐步走穩,黃金開始商品化,已沒有國家採取金本位或類似金本位的制度,全球再沒有任何一個主權信用貨幣可以跟美元媲美,美元利率進入了長期下滑週期,至今已跌至不到1%的水準。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美國,根本不需要用提高利率的方式來“補貼”和“討好”美元持有者。

那麼偶爾的階段性加息在細節上會如何考慮呢?按照美元運行的邏輯,美元利率的階段性回升,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CPI資料持續上升,另一個是美元地位遭到階段性挑戰。比如1999年至2000年初的加息,除了CPI的小幅上升,另一個原因是歐元準備上市流通。實際上美國在遭遇了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依然在2004年再次開始毫不猶豫的加息,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是,全球開始唱空美元,尤其是歐元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侵蝕美元市場,美國唯有加息來改變局面。

關於加息“拯救”和“保護”貨幣地位的問題,其案例舉不勝舉。2014年俄羅斯因克裡米亞問題,遭到美國等的制裁,盧布一度貶值超過40%,為了穩住盧布不至於崩盤,俄羅斯央行將其利率從2014年年初的8%提升到了年末的18%,盧布才得以企穩。

如今,無論是歐元、英鎊、日元,又或者是人民幣,已經很難說有能力取代美元,美元升息的動力更加不足,但美國不會帶頭摧毀現有的,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體系,因此美國不太可能轉向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或負利率。從技術面看,如果資本市場過熱導致系統性風險加劇,CPI資料向上的動能稍微足一些,美聯儲就可以象徵性加息,更主要的是,在加息舉動之外,釋放加息意志,表明態度。

三、美元的生命週期不會因為加息而改變

美元縱然可以用加息或降息的方式靈活的應對各種挑戰,並持續保持優勢地位,但優勢最終會被趨勢打敗!

實際上比美元利率週期更大的歷史週期是,全球紙幣的生命週期已經從鼎盛轉向下坡。

利率代表著貨幣的價格和“珍稀”程度,隨著全球負利率的進一步擴容,意味著紙幣已在“通貨”層面逐漸失去競爭力。如果持有紙幣沒有利息,將會刺激更多的人持有黃金等類貨幣資產(這句不是廣告),而不是趕緊去消費。這跟通脹預期沒有任何關係,僅僅是因為在“通貨”層面,紙幣失去了比較優勢。市場雖並不擔心會出現惡性通脹,但無時無刻在尋找可以替代紙幣的“通貨”。

美元作為全球主權信用貨幣的霸主,從“美金時代”已經不可逆轉的走到了“美紙時代”,而美元已經是主權信用貨幣的極限,其他貨幣的生命週期可能會更急促一些。

如果持有紙幣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多的持有其他資產,紙幣自身的價值就不可持續。真正的貨幣,應該是本身就有極高的儲藏價值,擁有它時,人們最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將其儲藏和保管起來,而不是儘快的想辦法處理掉。

如果紙幣走到了令持有者逐步恐慌的程度,無論任何邏輯,都無法自圓其說。人性常識亙古不變,對貨幣的最基本認知,不會因為交易的便捷和信用的昇華,以及科技的進步而發生變化。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