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退賽、造假、炒作,《最強大腦》嘴上說做科學節目,最後卻……

作者|李雪雁 來源|藍媒匯

從“盲擰風波”到“水哥退賽”,今年新上映的《最強大腦》第四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不過,科學類節目雖要有娛樂性,卻不能只有娛樂性。

第四季《最強大腦》是火了,

靠的卻不是節目所宣導的科學知識,而是各種爭議與撕逼。過度的娛樂與炒作之下,《最強大腦》是不是真的會從一檔科學類節目淪為一場不折不扣的秀?

信任危機

這一季《最強大腦》的爭議是從“盲擰風波”開始。

一種“匪夷所思”的震驚感

其實,作為一個科學類節目,《最強大腦》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魔方比賽。“聽音盲擰”項目也本身是節目組為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而專門創新的比賽。靠著聽複刻魔方轉動的聲音來辨別魔方編號,進行復原這個專案,在專業魔方比賽中並沒有比拼過,因此並沒有硬性的規則與要求。

節目組這麼設計,不過是用比賽項目的“創新”來在觀眾心中營造出一種“匪夷所思”的震驚感。

不過,

成也“創新”,敗也“創新”。

《最強大腦》通過創新的項目、個性化的選手名單,一改以往科學節目的枯燥無味,在綜藝節目上迅速活絡起來。而現在,節目為了娛樂而娛樂,已經逐漸脫離其科學類節目的本質。過度的將比賽娛樂化,只會讓選手與觀眾都對其爭議不斷。

這次的爭議,更是讓《最強大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同時,這也讓其出品方遠景影視頭疼不已。

說到遠景影視,

也許許多人並都不知道。但說到其董事長,“孟爺爺”又有幾個人不認識。除了孟非,遠景影視的總經理王培傑是原江蘇衛視副總監,一手打造過《一站到底》、《星跳水立方》、《最強大腦》等節目。

孟非的背書

可以說,成立於2014年的遠景影視是電視臺制播分離的產物。

《最強大腦》團隊便是在製作完第一季後全體單飛,加入了遠景影視。而最近三季的《最強大腦》都是由其出品製作的。其中,第二季與第三季都一舉拿下2.5億的冠名費用,而第四季更是有六個核桃、金立等五個品牌贊助。

不過,經過這次的爭議,《最強大腦》還能為遠景影視帶來多少利潤仍是個未知數。不過,相關人士稱,就算廣告贊助繼續,經歷了這次的風波之後,其市場一定會大打折扣。

戰果輝煌

同時,面對國產綜藝同質化嚴重,競技類真人秀霸佔螢屏的狀況,作為國內首檔大型科學真人秀節目的《最強大腦》自開播以來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大量好評,其先後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文藝節目作品獎、第22屆白玉蘭獎最佳綜藝欄目(季播)獎以及第24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什麼情況

有人說,《最強大腦》是一個高冷的現象級綜藝,它集合了全國的腦力精英,集體販賣知識,讓觀眾被這些天才們的歎為觀止能力所吸引。不過,當這些天才們開始內訌,退賽罷工的時候,節目或許就不再高冷了甚至可能淪為一場鬧劇。

淪為作秀

不可否認,作為一檔真人秀類的科學節目,要想吸引受眾,必須具有一定的話題性、娛樂性。

不服不行

《最強大腦》從第三季開始加大了對明星嘉賓的邀請力度,力圖用娛樂話題緩解科學現象本身的枯燥乏味。除此以為,其宣傳語也以“我不是歌手,也不唱最強音,我是你們心中的最強大腦”直接挑戰《我是歌手》和《中國好聲音》兩檔綜藝,挑起觀眾一窺究竟的獵奇神經。

不過,娛樂是為了製造話題,如果過度炒作,反而會得不償失。

這次第四季節目中所出現的風波,在一開始,節目組設計的比賽專案就娛樂性十足,並且伴隨著一個又一個選手退賽,網友對規則的質疑,娛樂話題已逐漸成為這檔科學類節目的主旋律。有網友就稱,看第四季的《最強大腦》,就像再看一場鬧劇。過度的娛樂化,只會讓節目日益背離其主旨,科學已不再是節目的核心了。就算贏得了話題,贏得了關注,它不過也只是娛樂圈的一場秀。

什麼情況

有人說,《最強大腦》是一個高冷的現象級綜藝,它集合了全國的腦力精英,集體販賣知識,讓觀眾被這些天才們的歎為觀止能力所吸引。不過,當這些天才們開始內訌,退賽罷工的時候,節目或許就不再高冷了甚至可能淪為一場鬧劇。

淪為作秀

不可否認,作為一檔真人秀類的科學節目,要想吸引受眾,必須具有一定的話題性、娛樂性。

不服不行

《最強大腦》從第三季開始加大了對明星嘉賓的邀請力度,力圖用娛樂話題緩解科學現象本身的枯燥乏味。除此以為,其宣傳語也以“我不是歌手,也不唱最強音,我是你們心中的最強大腦”直接挑戰《我是歌手》和《中國好聲音》兩檔綜藝,挑起觀眾一窺究竟的獵奇神經。

不過,娛樂是為了製造話題,如果過度炒作,反而會得不償失。

這次第四季節目中所出現的風波,在一開始,節目組設計的比賽專案就娛樂性十足,並且伴隨著一個又一個選手退賽,網友對規則的質疑,娛樂話題已逐漸成為這檔科學類節目的主旋律。有網友就稱,看第四季的《最強大腦》,就像再看一場鬧劇。過度的娛樂化,只會讓節目日益背離其主旨,科學已不再是節目的核心了。就算贏得了話題,贏得了關注,它不過也只是娛樂圈的一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