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的凜冬》:一部中國沒有出現、卻也依舊好看的二戰史詩巨著

之前讀肯叔的世紀三部曲第一部時,《巨人的隕落》讓我尤為驚豔:和二戰不同,作為世界大戰的最初之戰,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義與邪惡,只有無法滿足的野心與無限膨脹的欲望,

這和中國古代那種逐鹿中原的感覺頗為相似,誰都是一代豪傑,誰都有可能成為一代聖賢,因此“大風起兮雲飛揚”般的肆意瀟灑隨處可見,五個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國家的家族如同肯叔手中的棋子,在宏大的歷史框架之下,命中註定的交集與分離,節奏之快,劇情發展之迅速,讓人幾乎不敢錯過一行字,只怕一個不注意,故事的發展就脫離了掌控。

但到了第二部《世界的凜冬》時,故事雖然是以規模更為宏大的二戰作為背景,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日本轟炸珍珠港、西班牙戰爭等等足以左右世界未來的事件也層出不窮,但劇情節奏明顯被慢慢“冰封”——曾經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曾經豪華奢侈的別墅不見了,

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活著”,如何在戰亂中保全自我,思考這兩場毀滅性的災難……五個家族在亂世中的反應,正代表了二戰時期世界人民的各種心聲。

面對這一切,肯叔的筆是如此犀利,毫不粉飾世界曾經奄奄一息的容顏,歷史的殘酷如同冰冷的機器緩緩運轉,

可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絲絲脈脈的溫情。而這種溫情毫無疑問來自於女性。在我看來,這也是《世界的凜冬》獨立于《巨人的隕落》之外最大的特色與看點。女人在男人掌控的“巨人”國家“隕落”之後、世界進入“寒冬”狀態下,從最初被保護被輕賤的姿態,迅速成長為支撐世界一角的有力群體,她們是在一片“廢墟”中開出的“女人花”,看似柔弱,
卻也堅強。

二戰中的女性英姿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一朵“女人花”是卡拉。她在第二部開頭就已出現,她的父親是德國外交官沃爾特,母親是原英國貴族小姐黛茉。曾經在上流社會社交圈裡最耀眼的這對璧人,為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義無反顧地私奔到了德國,

雖然兩人依然深愛對方,但在歸於平淡之後摩擦不斷。對此,卡拉這個小姑娘看得是如此通透:

“父親理性、謹慎,同時遵紀守法,而母親激進,且我行我素。父親沉靜地堅守著自己的原則,母親則咄咄逼人地宣揚自己的主張。他們永遠無法取得一致。”

毫無疑問,卡拉繼承了父親的理性謹慎和母親“我行我素”式的女性智慧與魅力,她出場時不過是個稚童,但已經能在看到危機後果斷選擇拉響失火警報,保護了母親和一眾報社記者,和她的母親黛茉相比,她無疑更加優秀。

二戰中的護士

在《巨人的隕落》中,同樣的年紀,母親黛茉的生活無憂無慮,雖然精通社交,熱心於公益事業,是個有鮮明立場的女權主義者,但因為出身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她實際上難以像女兒一樣從小接觸現實,她骨子裡是浪漫的,這種風情萬種的浪漫讓她博得了更多男人的目光,但並沒有讓她獲得太多的成長。

有個容貌美氣質佳的母親,女兒自然是羡慕的,她希望“自己擁有黛茉那樣招人喜歡的能力”,但她知道“她的自信和自我意識使許多男孩都不敢接近……她天生不會去討好別人,早就放棄了裝可愛的想法:那樣只會讓她顯得很傻。男孩們必須接受本真的她,不然就別靠近。”

卡拉除了通透之外,還有連男人都難以達到的強悍與堅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為了保護十三歲的女孩麗蓓嘉不被強☆禁☆暴,願意犧牲自己來滿足五個蘇聯紅軍的泄欲。那一刻的屈辱可能並不算什麼,因為當蘇聯軍隊佔領德國時,幾乎所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的德國婦女都至少被一個蘇聯士兵強☆禁☆姦過。最糟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強☆禁☆姦後的意外懷孕。

戰後的德國女性和美國大兵

卡拉很不幸,她和很多其他德國女人一樣懷孕了,可是當別人寧願選擇冒險墮胎時,她卻毅然決定把這個連父親都不知道是誰的孩子生下來。在最糟糕的日子裡感受分娩的痛苦、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她那麼用力地活著,感受生命的流動,在這種超然的勇氣面前,連她的男人沃納都變得無力。當沃納回家以後得知卡拉的遭遇,作為一個男人,他都難以接受:“我原以為我遭遇的才是地獄呢。”可是卡拉卻堅定地對他說:“我們必須在戰爭的殘骸上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如同在廢墟上新建的這座城市一樣。”

戰爭對於無數的市民而言,都是一場浩劫。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的目光似乎更多會投射在戰場上的男人身上。男性主導下的世界,單一地把肉體上的死亡視之為“地獄”,似乎只有戰火殺戮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全然忘記了戰爭背後的城市,也在背負著來自“地獄”的壓迫,女性受到精神上的虐待與創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比男性少,她們很有可能會為了生計而被迫出賣肉體和靈魂,和中國的慰安婦一樣,二戰期間很多德國婦女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她們的艱辛與苦楚卻在事後被人認之為是羞恥下賤,而這種無形的傷害其實比被強☆禁☆姦要厲害一百倍、一萬倍,未來的整個人生可能都會因此而毀掉。

但如仔細想想,難道為了活著就有錯嗎?難道女人就要像英勇犧牲在戰場上的男人一樣為其殉葬才是對嗎?活著難道不是生而為人的本能嗎?

在所有的災難面前,男人很“可憐”,女人也很“可憐”。

死于二戰、寫下《安妮的日記》的猶太人安妮

說完卡拉,我還想談談另一個我相當喜歡的女性角色黛西。如果說卡拉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雛菊,那麼黛西就是一朵不斷蛻變成長的玫瑰,她嬌嫩有刺,卻美好如初。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變化的起伏過程,畢竟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永遠都一個樣子,她需要學習,需要改變,需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黛西的美和卡拉相反,她一直都是一個有錢的美國小姐,漂亮又任性,有一大幫追求者,她的美最初是庸俗的、是視覺的,她看不上需要租西裝才能參加舞會的勞埃德,對他的追求不屑一顧,相反她更喜歡“蓋茨比”式的花花公子博伊。

但二戰的發生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困境,對於她而言卻是一場歷練:她沒有像那些膽小怕事的千金小姐一樣恐懼,相反她看到了死亡的殘酷,看到了生命的可貴,看到了真心,看到了未來要走的路。她也是強悍而勇敢的:她在戰火中照顧傷患和災民,在焦慮中等待愛人勞埃德的歸來,她敢於正視自己的內心,敢於道歉,敢於追回被拋棄的愛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和《飄》裡的女主角斯嘉麗非常相似,依附于男人的成長,成長速度卻超過了男人。上天對她是何其眷顧,讓她近乎擁有了一切。

肯叔在《世界的凜冬》中如此寫道:“我親眼目睹,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無論是在肯叔描繪的上個世紀,還是在和平開放的現在,世界依然如此殘酷,但你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明明之中自有天數,凜冬過後,依然有花在燦爛盛放,每個人都在創造歷史,男人如此,女人亦是如此。

但已經能在看到危機後果斷選擇拉響失火警報,保護了母親和一眾報社記者,和她的母親黛茉相比,她無疑更加優秀。

二戰中的護士

在《巨人的隕落》中,同樣的年紀,母親黛茉的生活無憂無慮,雖然精通社交,熱心於公益事業,是個有鮮明立場的女權主義者,但因為出身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她實際上難以像女兒一樣從小接觸現實,她骨子裡是浪漫的,這種風情萬種的浪漫讓她博得了更多男人的目光,但並沒有讓她獲得太多的成長。

有個容貌美氣質佳的母親,女兒自然是羡慕的,她希望“自己擁有黛茉那樣招人喜歡的能力”,但她知道“她的自信和自我意識使許多男孩都不敢接近……她天生不會去討好別人,早就放棄了裝可愛的想法:那樣只會讓她顯得很傻。男孩們必須接受本真的她,不然就別靠近。”

卡拉除了通透之外,還有連男人都難以達到的強悍與堅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為了保護十三歲的女孩麗蓓嘉不被強☆禁☆暴,願意犧牲自己來滿足五個蘇聯紅軍的泄欲。那一刻的屈辱可能並不算什麼,因為當蘇聯軍隊佔領德國時,幾乎所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的德國婦女都至少被一個蘇聯士兵強☆禁☆姦過。最糟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強☆禁☆姦後的意外懷孕。

戰後的德國女性和美國大兵

卡拉很不幸,她和很多其他德國女人一樣懷孕了,可是當別人寧願選擇冒險墮胎時,她卻毅然決定把這個連父親都不知道是誰的孩子生下來。在最糟糕的日子裡感受分娩的痛苦、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她那麼用力地活著,感受生命的流動,在這種超然的勇氣面前,連她的男人沃納都變得無力。當沃納回家以後得知卡拉的遭遇,作為一個男人,他都難以接受:“我原以為我遭遇的才是地獄呢。”可是卡拉卻堅定地對他說:“我們必須在戰爭的殘骸上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如同在廢墟上新建的這座城市一樣。”

戰爭對於無數的市民而言,都是一場浩劫。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的目光似乎更多會投射在戰場上的男人身上。男性主導下的世界,單一地把肉體上的死亡視之為“地獄”,似乎只有戰火殺戮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全然忘記了戰爭背後的城市,也在背負著來自“地獄”的壓迫,女性受到精神上的虐待與創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比男性少,她們很有可能會為了生計而被迫出賣肉體和靈魂,和中國的慰安婦一樣,二戰期間很多德國婦女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她們的艱辛與苦楚卻在事後被人認之為是羞恥下賤,而這種無形的傷害其實比被強☆禁☆姦要厲害一百倍、一萬倍,未來的整個人生可能都會因此而毀掉。

但如仔細想想,難道為了活著就有錯嗎?難道女人就要像英勇犧牲在戰場上的男人一樣為其殉葬才是對嗎?活著難道不是生而為人的本能嗎?

在所有的災難面前,男人很“可憐”,女人也很“可憐”。

死于二戰、寫下《安妮的日記》的猶太人安妮

說完卡拉,我還想談談另一個我相當喜歡的女性角色黛西。如果說卡拉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雛菊,那麼黛西就是一朵不斷蛻變成長的玫瑰,她嬌嫩有刺,卻美好如初。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變化的起伏過程,畢竟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永遠都一個樣子,她需要學習,需要改變,需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黛西的美和卡拉相反,她一直都是一個有錢的美國小姐,漂亮又任性,有一大幫追求者,她的美最初是庸俗的、是視覺的,她看不上需要租西裝才能參加舞會的勞埃德,對他的追求不屑一顧,相反她更喜歡“蓋茨比”式的花花公子博伊。

但二戰的發生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困境,對於她而言卻是一場歷練:她沒有像那些膽小怕事的千金小姐一樣恐懼,相反她看到了死亡的殘酷,看到了生命的可貴,看到了真心,看到了未來要走的路。她也是強悍而勇敢的:她在戰火中照顧傷患和災民,在焦慮中等待愛人勞埃德的歸來,她敢於正視自己的內心,敢於道歉,敢於追回被拋棄的愛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和《飄》裡的女主角斯嘉麗非常相似,依附于男人的成長,成長速度卻超過了男人。上天對她是何其眷顧,讓她近乎擁有了一切。

肯叔在《世界的凜冬》中如此寫道:“我親眼目睹,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無論是在肯叔描繪的上個世紀,還是在和平開放的現在,世界依然如此殘酷,但你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明明之中自有天數,凜冬過後,依然有花在燦爛盛放,每個人都在創造歷史,男人如此,女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