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印度人更喜歡這部電影,而不是《摔跤吧!爸爸》

寶萊塢巨星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最近可謂是春風得意,在一眾大片的阻擊下,突圍成功,不斷刷新著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5月20日更是以驚人的一億人民幣,創下單日票房新高,

而關於影片的討論,也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層出不窮,熱度持續走高。

然而,這部電影卻不是印度人目前最喜歡的作品。

截至5月21日,《摔跤吧!爸爸》的全球總票房是150億盧比,《巴霍巴厘王2》則斬獲153.8億盧比,值得注意的是,前者的票房中,近一半來自中國市場,

而後者尚未在中國上映,其票房來自本土以及北美、英國、中東等印度電影的傳統海外市場(主要也是當地的印度裔族群在貢獻票房),而在這些地區,《摔跤吧!爸爸》都處於下風。

顯然,不論本土還是海外的印度人,都更喜歡《巴霍巴厘王2》。

在此,不妨由我大膽揣摩一下,《巴霍巴厘王2》到底勝在哪裡?

大場面、大特效

近十幾年,印度的經濟都在快速發展中,最近更是超越中國,

成為經濟增速最高的國家,人們的收入也在迅速提高中,在此大背景下,印度民眾開始渴望看到國產大片,所謂大片,自然就是大場面、大特效。

作為目前史上最貴的印度電影,《巴霍巴厘王2》顯然符合這一特質。

片中一共有兩次大的戰爭場面,不論是毀壩洩洪式的保衛戰,還是鱗集箭雨中的攻城戰,都可謂是氣勢恢宏。

即便非戰爭的劇情,在特效的助力下,賞心悅目、充滿想像的畫面,也俯首即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都會對那場駕船回國的劇情印象深刻,金黃色的夕陽下,巨大的船體在寬闊的峽谷河面駛過,

隨後,猛地飛入雲層,緊接著,一場別開生面的歌舞,就在藍天白雲的縈繞中拉開序幕......有了特效,印度人的腦洞真是開的如魚得水。

以真實事件改編的《摔跤吧!爸爸》就無法滿足這一需求了,而且故事的前半段還是發生在一個落後且無甚美景的小村莊,後半段的摔跤比賽儘管激烈,但同《巴霍巴厘王2》中奇觀式場面根本不在一個等量級。

對印度文化的讚美

經濟好了,民族自尊心振奮了,自然而然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弘揚自己的文化,張藝謀在《英雄》、《十面埋伏》,到最近的《長城》中,做的都是這件事,印度人也一樣,希望借由電影,向這個世界大吼一聲:印度是一個有著幾千歷史的文明古國。

《巴霍巴厘王》來的正是時候。

影片脫胎於印度兩大史詩巨著之一《摩訶婆羅多》,講述了一代英雄巴霍巴厘王的傳奇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不僅能看到充滿印度風情的龐大宮殿和華麗服飾,

還能從被賦予了神性的英雄身上,窺視燦爛的印度宗教文化,從勇士們矯健的身姿中,體會印度武士階層的尚武情懷,從衛國夫人和巴霍巴厘王夫人頭頂火盆,面對邪惡時的淡定、從容中,感受滿滿的神聖儀式感,以及印度傳統對信仰的執著。

影片極力的讚美了印度瑰麗而絢爛的傳統文化。

雄偉的象頭神甘尼許雕塑旁,巴霍巴厘王英姿颯爽的踏著象鼻,登上象背,在印度風味的雄壯配樂中,威武的拉開巨型弓箭,昭示著正義的不可侵犯,那一刻,連我這個中國人,都不由得激動起來,而在心中大歎一聲:這就是來自古老印度的英雄啊!

可以想像,《巴霍巴厘王2》極大的增強了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

《摔跤吧!爸爸》雖然也植根于印度文化,但大多都是負面的,破敗的小村莊、重男輕女的惡習、不作為的官僚等等,這些元素都是批判式的,不但無法提振民族自豪感,甚至還會打擊民族自尊心。

保持了印度電影的特色

自1998年出演了迪帕·梅塔的《大地》後,阿米爾·汗就展現出一種國際視野,悄無聲息中,向國際審美靠攏,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是中國觀眾接受度最高、最廣的印度電影。

但與此同時,阿米爾·汗的作品也逐步丟失了印度電影的特色,在《摔跤吧!爸爸》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既沒有任何愛情元素,除了一段婚禮歌舞,也沒有其他的歌舞插播。

愛情和歌舞,一直都是印度電影的重要特色,因為印度觀眾好這一口,去年,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的《腦殘粉》票房失利,部分原因就是這兩大元素的缺席。

《巴霍巴厘王2》中,除了英雄主義色彩,浪漫的愛情也是主題之一,且佔據大量篇幅,多段精心安排的華美歌舞,有規律的分佈在整部作品中,保持了印度電影的特色,也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巴霍巴厘王2》中的女權

談及《摔跤吧!爸爸》,大多人會說到它對印度社會男女平等的促進作用,因為影片宣揚女人和男人一樣,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只有相夫教子。

其實,以英雄主義為主基調的《巴霍巴厘王2》中,也有很好的女權展現。

一個就是衛國夫人。

王國的主導權,長期掌握在她手裡,面對丈夫、兒子的貪婪,她沒有妥協,而堅持捍衛公平、正義,是一個強勢而有主見的女人,在巴霍巴厘王遇難後,也是她犧牲生命,保護了他的孩子,非常勇敢。

另一個,就是巴霍巴厘王的妻子提婆犀那。

她從一出場,就與眾不同,面對前來襲擾的匪徒,不但沒有半點懼怕,還帶領手下,將對方殺的片甲不留,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角色。

當衛國夫人派來的提親使者,拿著大量珠寶擺闊,秀優越時,她不但趕走使者,退還珠寶,還以寶劍為聘禮,回信譏諷道:把那些珠寶戴在您兒子身上,讓他嫁給我的寶劍,然後來我這裡。

提婆犀那和巴霍巴厘王的感情,是在一種平等的基礎下建立起來,他們互相欣賞、彼此尊重、並肩作戰,最終情投意合。

這段感情是雙向選擇後產生的,而不是男性單方面決定的結果,當衛國夫人強迫她嫁給片中大反派時,她更是擲地有聲的回應道:女人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男人!

提婆犀那的身上,詮釋了很多女權特質:女人不是弱者,她不會任人欺負,女人不是商品,她的婚姻不能買賣,女人的感情不是男人的資產,而只遵從自己的心意。

最後,在替巴霍巴厘王復仇的過程中,她更是擔當著兒子和義軍的精神支柱,頭頂火盆,走向仇人,親手點燃了燒死仇敵的火焰。

因此,在同樣傳遞了開明價值觀的情況下,《巴霍巴厘王2》更好的迎合了印度觀眾的需求,所以印度人更喜歡《巴霍巴厘王2》!

首發于 玩兒電影做的都是這件事,印度人也一樣,希望借由電影,向這個世界大吼一聲:印度是一個有著幾千歷史的文明古國。

《巴霍巴厘王》來的正是時候。

影片脫胎於印度兩大史詩巨著之一《摩訶婆羅多》,講述了一代英雄巴霍巴厘王的傳奇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不僅能看到充滿印度風情的龐大宮殿和華麗服飾,

還能從被賦予了神性的英雄身上,窺視燦爛的印度宗教文化,從勇士們矯健的身姿中,體會印度武士階層的尚武情懷,從衛國夫人和巴霍巴厘王夫人頭頂火盆,面對邪惡時的淡定、從容中,感受滿滿的神聖儀式感,以及印度傳統對信仰的執著。

影片極力的讚美了印度瑰麗而絢爛的傳統文化。

雄偉的象頭神甘尼許雕塑旁,巴霍巴厘王英姿颯爽的踏著象鼻,登上象背,在印度風味的雄壯配樂中,威武的拉開巨型弓箭,昭示著正義的不可侵犯,那一刻,連我這個中國人,都不由得激動起來,而在心中大歎一聲:這就是來自古老印度的英雄啊!

可以想像,《巴霍巴厘王2》極大的增強了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

《摔跤吧!爸爸》雖然也植根于印度文化,但大多都是負面的,破敗的小村莊、重男輕女的惡習、不作為的官僚等等,這些元素都是批判式的,不但無法提振民族自豪感,甚至還會打擊民族自尊心。

保持了印度電影的特色

自1998年出演了迪帕·梅塔的《大地》後,阿米爾·汗就展現出一種國際視野,悄無聲息中,向國際審美靠攏,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是中國觀眾接受度最高、最廣的印度電影。

但與此同時,阿米爾·汗的作品也逐步丟失了印度電影的特色,在《摔跤吧!爸爸》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既沒有任何愛情元素,除了一段婚禮歌舞,也沒有其他的歌舞插播。

愛情和歌舞,一直都是印度電影的重要特色,因為印度觀眾好這一口,去年,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的《腦殘粉》票房失利,部分原因就是這兩大元素的缺席。

《巴霍巴厘王2》中,除了英雄主義色彩,浪漫的愛情也是主題之一,且佔據大量篇幅,多段精心安排的華美歌舞,有規律的分佈在整部作品中,保持了印度電影的特色,也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巴霍巴厘王2》中的女權

談及《摔跤吧!爸爸》,大多人會說到它對印度社會男女平等的促進作用,因為影片宣揚女人和男人一樣,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只有相夫教子。

其實,以英雄主義為主基調的《巴霍巴厘王2》中,也有很好的女權展現。

一個就是衛國夫人。

王國的主導權,長期掌握在她手裡,面對丈夫、兒子的貪婪,她沒有妥協,而堅持捍衛公平、正義,是一個強勢而有主見的女人,在巴霍巴厘王遇難後,也是她犧牲生命,保護了他的孩子,非常勇敢。

另一個,就是巴霍巴厘王的妻子提婆犀那。

她從一出場,就與眾不同,面對前來襲擾的匪徒,不但沒有半點懼怕,還帶領手下,將對方殺的片甲不留,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角色。

當衛國夫人派來的提親使者,拿著大量珠寶擺闊,秀優越時,她不但趕走使者,退還珠寶,還以寶劍為聘禮,回信譏諷道:把那些珠寶戴在您兒子身上,讓他嫁給我的寶劍,然後來我這裡。

提婆犀那和巴霍巴厘王的感情,是在一種平等的基礎下建立起來,他們互相欣賞、彼此尊重、並肩作戰,最終情投意合。

這段感情是雙向選擇後產生的,而不是男性單方面決定的結果,當衛國夫人強迫她嫁給片中大反派時,她更是擲地有聲的回應道:女人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男人!

提婆犀那的身上,詮釋了很多女權特質:女人不是弱者,她不會任人欺負,女人不是商品,她的婚姻不能買賣,女人的感情不是男人的資產,而只遵從自己的心意。

最後,在替巴霍巴厘王復仇的過程中,她更是擔當著兒子和義軍的精神支柱,頭頂火盆,走向仇人,親手點燃了燒死仇敵的火焰。

因此,在同樣傳遞了開明價值觀的情況下,《巴霍巴厘王2》更好的迎合了印度觀眾的需求,所以印度人更喜歡《巴霍巴厘王2》!

首發于 玩兒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