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夢》中一些風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讀思想內涵的關鍵

(作者:九峰真人)

《紅樓夢》的思想內涵是高度的民族主義,

由於構思的巧妙和寫作手法的隱蔽,自抄本傳播以來,一些人看不懂她的思想內涵。清朝被推翻以後,尤其是受胡適紅學的影響,廣大讀者更是失去了對本書思想內涵的敏感和認知,形成今天附庸風雅的胡適派官方紅學。一些紅學家鑽進一個包衣奴才家族,牽強附會地考證與對應曹家事,把改朝換代國仇家恨的宏大主題與民族主義情結,狹隘猥瑣地解讀為一個家族的興衰史。

《紅樓夢》既然是小說,他就不是天書,不管作者把主旨設計得多麼隱蔽,我們可以看出,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傳播明遺民思想。作者既然要傳播明遺民思想,那麼,對於小說中絕大多數隱藏的秘密,讀者只要抓住特殊的寫作手法就能準確破譯。

細心的讀者在讀《紅樓夢》時會發現,作者關於環境或者風物方面的描寫,有著非常鮮明的愛憎感情。

例如寫月,典型的句子是林黛玉的詩句“口齒噙香對月吟”。

大家不要簡單認為這僅僅是寫菊花的,即便是寫菊花,看看“對月”是怎樣的情懷,想像一下口齒噙香的少女形象,想像這樣無限深情地仰望明月,你總不會說作者是憎恨月色吧。

同樣,我們看作者寫風,總是帶著一些幽怨或者消極的態度,不管哪裡寫風總是帶來一陣淒涼與憂思。比如第63回一個象牙籤,內容是“風露清愁”,這實際就是表達“刻骨”地感受“風露清愁”。

這麼深刻的文字,你只要來回多讀幾遍,一喉二歌的意思就彰顯出內涵了。即便還不能感悟風所“露”出的是“清”,也能體會到作者對風的感情☆禁☆色彩是積極還是消極的了吧。

書中大量的事物,作者都給予鮮明的褒貶感情,這不就是寫作規律嗎?

知道了這種寫作規律,我們就可以把作品中的事物,褒貶或者愛憎分成兩類,我常常叫做兩個陣營。

一、作者憎惡的陣營:

事物: 風、金、水、瓦。

季節: 秋、冬、霜、露、涼。

感覺:愁、芬。

動物:犬、羊、兔鶻、蟹、鶴。

植物:松、蘭、蕙、蘅蕪、葫蘆。

顏色:碧、青、黑、綠、幽、水、桂。

方位:東、北、東北。

字:滿、劉、錢、達。

二、作者喜愛的陣營:

月、玉、柳、紅、朱、赤(紅色的各種稱呼都是)、香、三春、南、東南、西南、梅花、 荷花(芙蓉)、桃花、柳絮、海棠、菊花、茗茶。

其實根據書中對事物的愛憎感情☆禁☆色彩,把書中的人物也可以劃分兩大陣營。這個問題以後會專門講到。

《紅樓夢》的起點是《風月寶鑒》。

然而,很多人卻誤以為是“風花雪月”的故事。大家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寶鑒就是一段歷史。作者寫一段歷史就在這表面的風花雪月之中,劃分出愛憎兩大陣營,我們只要深入揣摩作者的用意就能破解出來。

登泰山途中有一著名的 “蟲二”石刻,這是告訴遊客,那裡正是“風月無邊”的地方,遊客在此都領會到古人的文字遊戲無處不在。而《紅樓夢》正是利用變化無常的文字遊戲,抒發明遺民激憤的思想感受,其中這“風月”二字就是被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們選擇書中有代表性的事物進行深入解讀之後,大家就豁然開朗了。首先看“風”字。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第63回群芳夜宴中,林黛玉抽了一個簽——風露清愁。這是刻在骨頭上的字,他的深刻性不容質疑。這明確告訴我們,風是顯露清愁的。換句話說,清就是用風來隱藏的。這就是所謂真事隱,隱就是隱去“清”字,存了一個假字“風”。“風露清愁”這句順便就把“愁”字和“清”關聯起來。

關於“風”字,簡化字很難完全表現作者在全文中的構思和巧妙辱駡。大家都知道一個字謎“蟲入鳳窩鳥飛去”,這個字就是一個風字,風字裡有一個討厭的蟲,紅樓夢中多處渲染毛毛蟲,這實際是作者在說風的核心就是蟲。清就是個蟲子,大火燒過的毛毛蟲,灰頭土臉令人作嘔。清人的皇帝就是毛蟲窩裡的皇帝,因此作者還用母蝗蟲來諷刺和辱駡清人皇帝。小說中的蝗災不是蝗蟲的災害,而是改朝換代後,毛毛蟲皇帝帶給漢人的災難。

那麼“月”字呢?“月”字是“明”字的半邊,以月代明正是把明清兩個朝代巧妙地幻化為風月兩個事物。

如果我們用一喉二歌去解讀小說的一些詩句,就會恍然大悟,比如:“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大家也許覺得“月不分明”被斷章取義了,實際在古代文章沒有標點的情況下,人們閱讀時需要反復揣摩斷句,因此“月不分明”也就在反復揣摩中心有靈犀了。

在讀通行本的時候,很多人讀不到作者用“明”字做的文字遊戲。比如,大家觀察一下“晴”字,就是因為有這個明字藏在字中,小說在幾個地方都藉以表達悼明感情。因為通行本的篡改而把這個晴字給改為清,或者作者直接要表明是“清”的時候,被用“晴”字反改,正好顛倒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抹掉一喉二歌的創作技巧。

在清朝曾經發生過“清風不識字”文字獄案。清代文字獄的興起,並非完全的空穴來風,文人文字遊戲確實在政治言論上,對清朝統治秩序產生嚴重的威脅。大家熟知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造成了文字獄。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講過這個故事,說是江南一個無辜的書生,看到書本被風吹得翻動,就來了靈感寫下“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詩句,導致被殺。其實這個案件並非如此簡單。當事人徐駿其實不是簡單的書生,而是第八名進士出身,因為他在奏摺中玩文字遊戲故意用“狴下”,藉以羞辱或者貶低雍正皇帝,雍正隱忍貶他為庶民。徐駿回鄉之後,並未就此噤若寒蟬,在明知有人監控的情況下,依然我行我素,寫下了“清風不識字”名句,連同他的詩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作為證據被捕。事發後,他一開始還慷慨陳詞,極力申辯,當過堂要用刑時,他立馬全部承認了詩句影射的事實,最終他被處死。他的父親徐乾學留下的江南最大的藏書樓“傳是樓”也被付之一炬。“風”、“月”,在清初明遺民的筆下有著不謀而合的影射含義和目的。

搞明白風月的用意,再想想歷史被稱為寶鑒,《石頭記》是一部怎樣的書,大家該重新解讀了。如果可以翻譯的話,風、月就直接可以翻譯為清、明。《風月寶鑒》也就成了明清歷史。這樣,小說的名字就揭示了故事的內涵,大家對作品的思想內涵也就有了比較初步的認識。

有紅友問,我看小說是寫金玉故事呢,怎麼就成了明清歷史了?有些字我不用解釋,例如,“滿”、“金”直接就可以代替清,清就是由金演化而來的,入關前曾經叫金。我一直說《紅樓夢》作者是悼明罵清,那麼作者怎樣用金罵清的呢?

在小說中最直接的地方是鬧學堂一回,作者直接模仿潑婦駡街:“姓金的,你是什麼東西!”書中金榮、金寡婦、金鴛鴦是什麼東西就在一個“姓”上聯繫到了一起。

劉姥姥也不例外。繁體字的“劉”是“劉”,卯字本身就含有一個刀字,又有部首是立刀,是帶著兩把刀的金字。這是殺戮漢人象徵的代表。歷史上能代表清人的是誰?大家可以在全部清人中自己選出一個代表來。由“劉”字我們可以聯想到書中作者反復罵的字:錢。錢的繁體字是“銭”,是一金字加兩把戈,和劉是異路同歸。因此作者在書中罵錢處不是對錢而罵,而是聲東擊西。例如,“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又如,“豈無一名手題撰,竟用小兒一戲之辭苟且搪塞?真似暴發新榮之家,濫使銀錢。”

如果說錢字不是罵清的,那麼我們看看程高本中高鶚的刪改就明白了。在第四回“自謂花上幾個臭錢”處,高鶚刪除一個“臭”字。又如,第75回刪去“便是活佛神仙,沒了錢勢,就不去理他”和“怨不的他們把錢當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錢勢二字,連骨肉都不認了”等重要內容。高鶚刪改是看到了錢字的危險,而今人用簡化字就很難領會其意了。

只要我們把作者賦予讀者的一些風物的特殊寓意搞明白了,《紅樓夢》這部書隱含的思想內涵也就不難理解了。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抒發明遺民激憤的思想感受,其中這“風月”二字就是被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們選擇書中有代表性的事物進行深入解讀之後,大家就豁然開朗了。首先看“風”字。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第63回群芳夜宴中,林黛玉抽了一個簽——風露清愁。這是刻在骨頭上的字,他的深刻性不容質疑。這明確告訴我們,風是顯露清愁的。換句話說,清就是用風來隱藏的。這就是所謂真事隱,隱就是隱去“清”字,存了一個假字“風”。“風露清愁”這句順便就把“愁”字和“清”關聯起來。

關於“風”字,簡化字很難完全表現作者在全文中的構思和巧妙辱駡。大家都知道一個字謎“蟲入鳳窩鳥飛去”,這個字就是一個風字,風字裡有一個討厭的蟲,紅樓夢中多處渲染毛毛蟲,這實際是作者在說風的核心就是蟲。清就是個蟲子,大火燒過的毛毛蟲,灰頭土臉令人作嘔。清人的皇帝就是毛蟲窩裡的皇帝,因此作者還用母蝗蟲來諷刺和辱駡清人皇帝。小說中的蝗災不是蝗蟲的災害,而是改朝換代後,毛毛蟲皇帝帶給漢人的災難。

那麼“月”字呢?“月”字是“明”字的半邊,以月代明正是把明清兩個朝代巧妙地幻化為風月兩個事物。

如果我們用一喉二歌去解讀小說的一些詩句,就會恍然大悟,比如:“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大家也許覺得“月不分明”被斷章取義了,實際在古代文章沒有標點的情況下,人們閱讀時需要反復揣摩斷句,因此“月不分明”也就在反復揣摩中心有靈犀了。

在讀通行本的時候,很多人讀不到作者用“明”字做的文字遊戲。比如,大家觀察一下“晴”字,就是因為有這個明字藏在字中,小說在幾個地方都藉以表達悼明感情。因為通行本的篡改而把這個晴字給改為清,或者作者直接要表明是“清”的時候,被用“晴”字反改,正好顛倒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抹掉一喉二歌的創作技巧。

在清朝曾經發生過“清風不識字”文字獄案。清代文字獄的興起,並非完全的空穴來風,文人文字遊戲確實在政治言論上,對清朝統治秩序產生嚴重的威脅。大家熟知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造成了文字獄。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講過這個故事,說是江南一個無辜的書生,看到書本被風吹得翻動,就來了靈感寫下“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詩句,導致被殺。其實這個案件並非如此簡單。當事人徐駿其實不是簡單的書生,而是第八名進士出身,因為他在奏摺中玩文字遊戲故意用“狴下”,藉以羞辱或者貶低雍正皇帝,雍正隱忍貶他為庶民。徐駿回鄉之後,並未就此噤若寒蟬,在明知有人監控的情況下,依然我行我素,寫下了“清風不識字”名句,連同他的詩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作為證據被捕。事發後,他一開始還慷慨陳詞,極力申辯,當過堂要用刑時,他立馬全部承認了詩句影射的事實,最終他被處死。他的父親徐乾學留下的江南最大的藏書樓“傳是樓”也被付之一炬。“風”、“月”,在清初明遺民的筆下有著不謀而合的影射含義和目的。

搞明白風月的用意,再想想歷史被稱為寶鑒,《石頭記》是一部怎樣的書,大家該重新解讀了。如果可以翻譯的話,風、月就直接可以翻譯為清、明。《風月寶鑒》也就成了明清歷史。這樣,小說的名字就揭示了故事的內涵,大家對作品的思想內涵也就有了比較初步的認識。

有紅友問,我看小說是寫金玉故事呢,怎麼就成了明清歷史了?有些字我不用解釋,例如,“滿”、“金”直接就可以代替清,清就是由金演化而來的,入關前曾經叫金。我一直說《紅樓夢》作者是悼明罵清,那麼作者怎樣用金罵清的呢?

在小說中最直接的地方是鬧學堂一回,作者直接模仿潑婦駡街:“姓金的,你是什麼東西!”書中金榮、金寡婦、金鴛鴦是什麼東西就在一個“姓”上聯繫到了一起。

劉姥姥也不例外。繁體字的“劉”是“劉”,卯字本身就含有一個刀字,又有部首是立刀,是帶著兩把刀的金字。這是殺戮漢人象徵的代表。歷史上能代表清人的是誰?大家可以在全部清人中自己選出一個代表來。由“劉”字我們可以聯想到書中作者反復罵的字:錢。錢的繁體字是“銭”,是一金字加兩把戈,和劉是異路同歸。因此作者在書中罵錢處不是對錢而罵,而是聲東擊西。例如,“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又如,“豈無一名手題撰,竟用小兒一戲之辭苟且搪塞?真似暴發新榮之家,濫使銀錢。”

如果說錢字不是罵清的,那麼我們看看程高本中高鶚的刪改就明白了。在第四回“自謂花上幾個臭錢”處,高鶚刪除一個“臭”字。又如,第75回刪去“便是活佛神仙,沒了錢勢,就不去理他”和“怨不的他們把錢當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錢勢二字,連骨肉都不認了”等重要內容。高鶚刪改是看到了錢字的危險,而今人用簡化字就很難領會其意了。

只要我們把作者賦予讀者的一些風物的特殊寓意搞明白了,《紅樓夢》這部書隱含的思想內涵也就不難理解了。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