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田橫祭海節,半島記者帶您與15萬人一起感受傳承500年的漁民狂歡盛宴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曉飛 圖/半島影像

看演出、賞貢品、吃小吃、玩遊戲……3月18日上午,

即墨東部漁村周戈莊村成了歡樂的海洋,傳承500餘年的田橫祭海節在此盛大開幕。據悉,當天吸引了15萬人次遊客前來體驗祭海盛況。錯過市民,可前往山東頭會場,參加4月2日祭海節盛典。如今,田橫祭海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目前,借著田橫祭海節這張名片,即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正在打造“旅遊+”海洋節慶新模式,成為北方著名海洋民俗文化景點。

壯觀: 15萬人次遊客體驗祭海盛典

3月18日早晨,半島全媒體記者趕到即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周戈莊村,只見入村道路兩旁已停滿私家車、大巴車等,且不斷有市民湧入村裡的祭海廣場,交警正在現場進行交通管制,維護交通秩序。進入祭海廣場後,現場可謂人山人海。小孩子坐上父親的肩頭、老人由兒女攙扶著、閨蜜朋友互相拍照,在歡樂歌聲中肆意的笑鬧著。

披紅掛彩的黑毛公豬、鄉風濃郁的面塑、震天響的萬掛大紅鞭炮,氣勢恢宏的祭海儀式,仿佛將人們帶到了500年前祭海現場……在祭海廣場上,濃濃的漁家文化氛圍,吸引遊客及拍客頻頻駐足拍照;遊客們一邊看著祭海演出,一邊品嘗著各色小吃,一派歡樂氣氛。“俺們清晨5點鐘就從家裡出發了,特意包車過來的。”來自即墨市金口鎮山陰村76歲的高玉良大爺告訴記者,

他們老夥計們一行7個人,年紀最大的已經84歲了,就想著再來看看祭海節。

“朋友老家是周戈莊村的,聽她介紹祭海節十分盛大,便和老公、孩子一塊兒來看看。”來自即墨市靈山鎮的市民劉女士表示,為了防止祭海節當天難以進入,她和家人特意提前一天到村裡住下來。此外,現場還有來自青島、城陽等即墨周邊地區的市民、戶外活動團體、攝影愛好者等等。記者獲悉,

周戈莊村祭海節首日,迎來15萬人次的遊客。

變化 :復古修建4000平米祭海廣場

走在周戈莊祭海廣場上,滿滿的福氣撲面而來。人海相諧大牌坊、變幻靈動的百福石、福漁東海牆畫、媽祖保佑文化牆、大氣磅礴的祭海照壁……處處凝聚著新時代漁民們的祈福文化訴求。“和過去比變化太大了,最明顯的就是場地寬闊平坦了,以前都是泥土地,一踩一褲管泥。”56歲的船老大劉玉水告訴記者,

他從21歲跟隨父親出海捕魚,至今已有35年,作為祖輩流傳下來的祭海節,他希望能完好的保存下去。

“借美麗鄉村建設的機會,村裡復古打造4000㎡祭海廣場,在新建的祭海廣場上舉辦新一年的祭海節,欣賞著五百年傳統民俗,伴著海邊美景,就著咸鮮的海風,品一品田橫茗茶,嘗一嘗田橫原味海鮮,這樣的旅遊體驗才更值。”周戈莊村書記劉東升躊躇滿志,“我們村莊的祈福漁文化民俗博物館也在籌備當中,爭取早日與大家見面。”

“今年祭海節規模較往年都大。過去祭海節僅為一兩天時間,今年則從3月中旬跨到4月上旬;地域上,分列周戈莊村、黃龍莊村和山東村三個會場;祭海儀式也更為隆重。”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旅遊辦主任衣福光介紹道。

未來 :締造“旅遊+”海洋節慶新模式

當天,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和周戈莊村委還召開了招商引資發佈會。漁人碼頭水上餐廳、北緯36°海鮮風情街、半坡酒店……無一不訴說著對未來發展的美好願景。

如果市民錯過了周戈莊祭海盛典,可以前往將於4月2日至3日,在山東頭村會場舉行的祭海節,體驗純正的漁村祭海文化。

祭海現場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進奉供品

祭祀大典開始

供品

恭請龍王

吹響漁家號角

出海30多年的韓振星老人

百掛鞭炮

百掛鞭炮就位

百掛鞭炮

祭海現場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高家糖球參會,市民品嘗火紅美味糖葫蘆

各種面塑、供品

各種面塑、供品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需要幾個人才能抬動

祭海的生豬需要幾個人才能抬動

禮炮準備就緒

祭海現場氣勢宏大

海面上的漁船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新聞連結:

祭祀,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通訊員 陳培芬

田橫祭海節,是漁民們在漫長耕海牧漁中創造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過去,由於漁民們在修葺船隻、添置漁具等準備工作就緒後,選擇日子將漁網抬上船,舉行祭海儀式,故俗稱“上網節”。經過500多年的世代傳承,如今田橫祭海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獲得首屆節慶中華獎“最佳公眾參與獎”殊榮,成為即墨文化和旅遊形象的一張重要“名片”。

蒸面塑

提前四五天,漁家媳婦們便忙碌著走東家、跑西家商議新的面塑式樣,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異,“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百花齊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盤龍面塑,俗稱神蟲、升蟲(取神升之意),其有頭眼身尾,選型生動,五彩塗繪,神采奕奕。如今,媳婦們都忙活著打工賺錢,專門的饅頭店承擔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選三牲

豬、雞、魚。豬以黑毛公豬為佳,越大越好,宰殺後刮毛,只留豬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帶毛的全豬,並用紅綢布打結成大紅花披掛在豬頭和豬脖子上。豬殺後,將皮下充氣,然後綁在一張四腿紅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勢,後背上披上網狀油脂膜,象徵著一網下去撈上個如公豬大小的魚。雞要選個頭大的紅公雞,魚要用大個兒的鮮鱸魚。

整飾龍王廟

祭海前幾天,由各船長推舉專門人員,將龍王廟四周清潔整飾一新,掛上大紅燈籠,各家各戶在影壁上貼滿紅彤彤的對聯。龍王廟前的海灘上要由老藝人紮起松柏門,掛滿彩燈,松門上懸掛匾額,兩邊是二龍戲珠和魚躍龍門等圖案的豎閣,配有大紅對聯,顯得壯觀氣派;海灘邊還要臨時搭起戲臺。

列船

祭祀前一天,漁民要把漁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條,然後貼上大紅對聯:“多福多財多光彩,好年好景好豐收”、“風調雨順、滿載而歸”、“力合魚滿艙,心齊風浪平”。船上主桅杆貼上“大將軍八面威風”,二桅幹“二將軍威風凜凜,後桅杆“三將軍順風相送”,船頭貼“船頭無浪行千里”,船尾“船後生風萬里行”。漁船要統一停泊到村前海灣,“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頭朝向大海,拋錨定位。

擺供

舉行祭祀儀式這一天,日出之前漁民開始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擺供。桌面上鋪墊吉慶紅布,擺有三牲、面塑、鱸魚、酒、花生等。每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綁紮成的有數支四五米高的“站纓”(海中下網的一種標誌)。將準備焚燒的黃裱紙、香爐擺好,幾支萬響的大鞭炮繞在竹竿上,“一”字排開,等候良辰吉時。

祭奠。祭海的時辰在過去是越早越好,有佔先發財的說法。時辰一到,鞭炮齊鳴,鑼鼓震天,人聲鼎沸,人們開始焚香燒紙、磕頭朝拜,漁民也崇信誰的鞭炮聲勢大,持續時間長,誰的船這一年就興旺發財。

唱戲

當地人認為京戲莊重氣派,每年都要從大老遠請戲班子,唱上好幾場。秧歌、龍燈、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場面熱鬧,漁民一年的勞作疲憊好像也隨之散失。

聚餐

祭海儀式結束後,過去都是漁民在船上聚餐,並歡迎行人來船上吃魚吃肉喝酒,來的人越多,表明來祝福的人越多。現在是在家裡設宴,款待前來參加祭海儀式的親朋好友,祭祀時用的三牲、酒、面饃成為聚餐的主要食品。

歡迎廣大網友向半島都市報即墨記者站反映新聞線索:

1、可撥打我們的報料熱線:85057386,可能線路繁忙,請耐心等候,最好工作時間撥打。

2、可將線索或材料發至郵箱446081733@qq.com,會有工作人員專門處理。新聞線索一旦被採納,記者會第一時間和你聯繫。

3、可搜索添加 “ mochengxinwen 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 ” ,給我們留言。

期待你的來電、來函與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爭取早日與大家見面。”

“今年祭海節規模較往年都大。過去祭海節僅為一兩天時間,今年則從3月中旬跨到4月上旬;地域上,分列周戈莊村、黃龍莊村和山東村三個會場;祭海儀式也更為隆重。”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旅遊辦主任衣福光介紹道。

未來 :締造“旅遊+”海洋節慶新模式

當天,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和周戈莊村委還召開了招商引資發佈會。漁人碼頭水上餐廳、北緯36°海鮮風情街、半坡酒店……無一不訴說著對未來發展的美好願景。

如果市民錯過了周戈莊祭海盛典,可以前往將於4月2日至3日,在山東頭村會場舉行的祭海節,體驗純正的漁村祭海文化。

祭海現場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進奉供品

祭祀大典開始

供品

恭請龍王

吹響漁家號角

出海30多年的韓振星老人

百掛鞭炮

百掛鞭炮就位

百掛鞭炮

祭海現場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高家糖球參會,市民品嘗火紅美味糖葫蘆

各種面塑、供品

各種面塑、供品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擺放整齊

祭海的生豬需要幾個人才能抬動

祭海的生豬需要幾個人才能抬動

禮炮準備就緒

祭海現場氣勢宏大

海面上的漁船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祭海現場人山人海

新聞連結:

祭祀,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通訊員 陳培芬

田橫祭海節,是漁民們在漫長耕海牧漁中創造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過去,由於漁民們在修葺船隻、添置漁具等準備工作就緒後,選擇日子將漁網抬上船,舉行祭海儀式,故俗稱“上網節”。經過500多年的世代傳承,如今田橫祭海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獲得首屆節慶中華獎“最佳公眾參與獎”殊榮,成為即墨文化和旅遊形象的一張重要“名片”。

蒸面塑

提前四五天,漁家媳婦們便忙碌著走東家、跑西家商議新的面塑式樣,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異,“龍鳳呈祥、八仙過海、百花齊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盤龍面塑,俗稱神蟲、升蟲(取神升之意),其有頭眼身尾,選型生動,五彩塗繪,神采奕奕。如今,媳婦們都忙活著打工賺錢,專門的饅頭店承擔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選三牲

豬、雞、魚。豬以黑毛公豬為佳,越大越好,宰殺後刮毛,只留豬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帶毛的全豬,並用紅綢布打結成大紅花披掛在豬頭和豬脖子上。豬殺後,將皮下充氣,然後綁在一張四腿紅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勢,後背上披上網狀油脂膜,象徵著一網下去撈上個如公豬大小的魚。雞要選個頭大的紅公雞,魚要用大個兒的鮮鱸魚。

整飾龍王廟

祭海前幾天,由各船長推舉專門人員,將龍王廟四周清潔整飾一新,掛上大紅燈籠,各家各戶在影壁上貼滿紅彤彤的對聯。龍王廟前的海灘上要由老藝人紮起松柏門,掛滿彩燈,松門上懸掛匾額,兩邊是二龍戲珠和魚躍龍門等圖案的豎閣,配有大紅對聯,顯得壯觀氣派;海灘邊還要臨時搭起戲臺。

列船

祭祀前一天,漁民要把漁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條,然後貼上大紅對聯:“多福多財多光彩,好年好景好豐收”、“風調雨順、滿載而歸”、“力合魚滿艙,心齊風浪平”。船上主桅杆貼上“大將軍八面威風”,二桅幹“二將軍威風凜凜,後桅杆“三將軍順風相送”,船頭貼“船頭無浪行千里”,船尾“船後生風萬里行”。漁船要統一停泊到村前海灣,“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頭朝向大海,拋錨定位。

擺供

舉行祭祀儀式這一天,日出之前漁民開始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擺供。桌面上鋪墊吉慶紅布,擺有三牲、面塑、鱸魚、酒、花生等。每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綁紮成的有數支四五米高的“站纓”(海中下網的一種標誌)。將準備焚燒的黃裱紙、香爐擺好,幾支萬響的大鞭炮繞在竹竿上,“一”字排開,等候良辰吉時。

祭奠。祭海的時辰在過去是越早越好,有佔先發財的說法。時辰一到,鞭炮齊鳴,鑼鼓震天,人聲鼎沸,人們開始焚香燒紙、磕頭朝拜,漁民也崇信誰的鞭炮聲勢大,持續時間長,誰的船這一年就興旺發財。

唱戲

當地人認為京戲莊重氣派,每年都要從大老遠請戲班子,唱上好幾場。秧歌、龍燈、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場面熱鬧,漁民一年的勞作疲憊好像也隨之散失。

聚餐

祭海儀式結束後,過去都是漁民在船上聚餐,並歡迎行人來船上吃魚吃肉喝酒,來的人越多,表明來祝福的人越多。現在是在家裡設宴,款待前來參加祭海儀式的親朋好友,祭祀時用的三牲、酒、面饃成為聚餐的主要食品。

歡迎廣大網友向半島都市報即墨記者站反映新聞線索:

1、可撥打我們的報料熱線:85057386,可能線路繁忙,請耐心等候,最好工作時間撥打。

2、可將線索或材料發至郵箱446081733@qq.com,會有工作人員專門處理。新聞線索一旦被採納,記者會第一時間和你聯繫。

3、可搜索添加 “ mochengxinwen 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 ” ,給我們留言。

期待你的來電、來函與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