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德國工業4.0”遇見“中國製造2025”

總投資76億人民幣,擁有完整的生產工藝、尖端生產設備並採用大資料、數位類比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綜合應用於四大工藝車間的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將成為寶馬集團在華本土化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現在大多數企業還處在‘工業2.0’狀態,要推進智慧製造,就必須補課‘工業2.0’,普及‘工業3.0’,從基本的 自動化 、數位化做起。”不過接下來,隨著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於2017年5月19日正式開業,這座在寶馬集團全球生產體系中最新的一座工廠將率先引入“ 工業4.0 ”體系。

總投資76億人民幣,擁有完整的生產工藝、尖端生產設備並採用大資料、數位類比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綜合應用於四大工藝車間的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也是寶馬集團在華本土化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華晨寶馬目前在華擁有鐵西和大東兩座整車廠,這兩座整車廠也是生產效率、生產品質、生產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杆。隨著新大東工廠投入使用,

華晨寶馬兩座工廠的總產能將逐步提升至每年45萬輛,而在過去的7年中,華晨寶馬在瀋陽生產基地的投資已超過360億元人民幣。

當下,寶馬已有5款BMW車型引入國產,其中BMW 1系運動轎車、BMW 2系旅行車、BMW X1和BMW 3系在鐵西工廠生產,除了此次下線的全新BMW 5系Li車型之外,

全新寶馬X3車型將在新大東工廠進行國產。

寶馬集團負責財務的董事彼得博士在開業儀式上說:“大東工廠見證著我們的合資企業和BMW 5系的成功發展,而新大東工廠再次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

在寶馬集團看來,新大東工廠融合了寶馬集團全球生產網路的綜合實力和最新生產技術。其擁有衝壓、車身、塗裝和總裝等完整的生產工藝和配套設施,各大生產工藝均採用尖端設備和數位化管理,

可以用以滿足全新BMW 5系Li精密複雜的生產需求,同時在節能環保方面達到更高水準,新工廠整體節能超過30%。

其外,新大東工廠也是“ 中國製造2025 ”與德國工業4.0碰撞並結合的產物,“採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高度數位化的生產方式,

為創新與可持續生產樹立了新的典範。”寶馬內部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雖說目前在國內多數汽車工廠已經加快了構建最新生產體系與引入先進生產技術的舉措,但是對於新大東工廠來說,已經不僅僅限於此。

首先,新工廠的生產系統通過電腦3D類比技術建立數位模型,稱為“數位雙胞胎”,這使生產線調試更加高效之外,更有助於實現更精密的生產作業。

大資料應用也貫徹於整個生產過程。通過數碼識別系統,全新BMW 5系Li的每個零部件以及每台機器的每次作業都可被追蹤和分析。基於這種“物聯網”架構,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而先進的設備並輔以自動進行的大資料監測和分析,讓生產線的品質管理更為高效,使“零缺陷”生產更接近現實。

比如,每一次螺栓打緊資料都被記錄和監測,從而讓任何問題在發生之前即得到解決,讓生產品質更加趨於完美。

此外, 3D列印 (增材製造)和智慧穿戴設備也在新大東工廠得以應用。新工廠用3D列印拇指保護套和天窗調整卡具,可以縮短小批量、定制化工裝卡具的開發週期。一線員工可以通過智慧終端機獲得準確的生產資訊並進行即時通訊。總裝車間的機械外骨骼(無座座椅)能夠向需要重體力操作的員工提供物理支撐,説明員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小安先生表示:“這座新工廠詮釋了業界領先的生產技術和極具前瞻性的工業4.0應用,標誌著中國汽車工業製造水準的一次重要升級。”

不過對於寶馬來說,擴產只是提升本土化戰略的第一步,如何成為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引領者更為重要。目前中國豪車市場正在面臨重新洗牌中,當ABB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的時候,寶馬看到了成為引領者的希望。

特別是在2016年,ABB之間的差距更是逐漸縮小。資料顯示,2016年奧迪在華銷售59萬輛,同比增長3.6%,寶馬在華銷售累計達到52萬輛,同比增長11.3%,而賓士以同比26.6%的增幅銷量位列第三。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2017年,被賓士銷量的持續所改寫。根據資料顯示,今年1~4月,賓士憑藉19.2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6.8%的資料,成功奪得豪華品牌頭籌,寶馬、奧迪緊隨其後,不過寶馬與賓士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此次寶馬在華再添10萬產能,也為其奪取2017年豪華品牌冠軍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接下來除了將繼續圍繞本土化策略對產品等方面進行發展以外,寶馬還將對數位化、新能源和移動出行等領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表示:“我非常有信心,未來中國依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寶馬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本土化生產的策略,我們必須實現更多本土化生產,滿足本土消費者對汽車日漸高漲的要求。”

稱為“數位雙胞胎”,這使生產線調試更加高效之外,更有助於實現更精密的生產作業。

大資料應用也貫徹於整個生產過程。通過數碼識別系統,全新BMW 5系Li的每個零部件以及每台機器的每次作業都可被追蹤和分析。基於這種“物聯網”架構,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而先進的設備並輔以自動進行的大資料監測和分析,讓生產線的品質管理更為高效,使“零缺陷”生產更接近現實。

比如,每一次螺栓打緊資料都被記錄和監測,從而讓任何問題在發生之前即得到解決,讓生產品質更加趨於完美。

此外, 3D列印 (增材製造)和智慧穿戴設備也在新大東工廠得以應用。新工廠用3D列印拇指保護套和天窗調整卡具,可以縮短小批量、定制化工裝卡具的開發週期。一線員工可以通過智慧終端機獲得準確的生產資訊並進行即時通訊。總裝車間的機械外骨骼(無座座椅)能夠向需要重體力操作的員工提供物理支撐,説明員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小安先生表示:“這座新工廠詮釋了業界領先的生產技術和極具前瞻性的工業4.0應用,標誌著中國汽車工業製造水準的一次重要升級。”

不過對於寶馬來說,擴產只是提升本土化戰略的第一步,如何成為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引領者更為重要。目前中國豪車市場正在面臨重新洗牌中,當ABB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的時候,寶馬看到了成為引領者的希望。

特別是在2016年,ABB之間的差距更是逐漸縮小。資料顯示,2016年奧迪在華銷售59萬輛,同比增長3.6%,寶馬在華銷售累計達到52萬輛,同比增長11.3%,而賓士以同比26.6%的增幅銷量位列第三。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2017年,被賓士銷量的持續所改寫。根據資料顯示,今年1~4月,賓士憑藉19.2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6.8%的資料,成功奪得豪華品牌頭籌,寶馬、奧迪緊隨其後,不過寶馬與賓士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此次寶馬在華再添10萬產能,也為其奪取2017年豪華品牌冠軍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接下來除了將繼續圍繞本土化策略對產品等方面進行發展以外,寶馬還將對數位化、新能源和移動出行等領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表示:“我非常有信心,未來中國依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寶馬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本土化生產的策略,我們必須實現更多本土化生產,滿足本土消費者對汽車日漸高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