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一書記”催貧困戶修房子 70歲老人卻要先給外孫攢學費

蹲村石牆院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今天公示結束了,定了。最要緊的是先把房子收拾好,越往後,雨越多,外邊下多大,屋裡下多大,這咋成?你也趕快準備一下,爭取今年把房子蓋起來。

”5月24日上午,甯強縣委農工部駐漢源街道辦事處石牆院村“第一書記”成永林來到三組村民葉培賢家,表情嚴肅的說著。

成永林和葉培賢商量儘快修房子的事情,老人卻想先給兩年後上大學的外孫攢學費。

經過三次入戶調查精准識別、評議、審核,

石牆院村初步評定出了173戶貧困戶,共486人,經過公示和廣泛徵求村民意見,暫無新增和退出情況。貧困戶確定下來後,駐村“第一書記”成永林挺著“標籤式”的腰板,大步走向三組河西半坡上的葉培賢家。“今早上喝酒了沒有?以後少喝點,你這一喝酒就鬧騰,我都怕你了。”滿頭白髮的葉培賢樂呵呵地說,“沒喝,沒喝。心煩了喝點,一喝就把控不住了。喝水不?”成永林望著內外黑乎乎的一間半土坯房,
依然表情嚴肅的說,“不喝,趕緊得想辦法雨天咋把你屋裡的水給弄出去。貧困戶的名單今天公佈結束了,定了。”老人低著頭點了根煙說,“弄。”

成永林把記者帶進屋子裡一個拐角處,抓著木梯兩邊,徑直爬到樓上說,“老葉你也上來,你看這個洞咋又給開了?堵不住嗎?”老葉盯了一眼一張床鋪正上方屋頂上的一個臉盆大小的窟窿說,

“前天下雨稍微漏了點雨水,天晴了,我又把洞給取開了,女娃子,一畝白果葉子一年能賣1000元,種了100多窩天麻,把這些招呼好,娃子將來學費就不愁了。我還養有一頭牛,給人家耕一畝地掙150元,還有退耕還林的補助、農業直補、養老金,夠全家的開銷了。房子看能不能緩一下?”成永林板著臉說,“不成,
娃子將來上大學的事情,到時候再說。”老人難為情的說,“聽你的。”

離開葉培賢老人家的院子時,老人追上來抓著記者的胳膊,將腳在地上猛跺了幾下,樂呵呵的說,“以前是泥路,下雨天爬不上來,成書記和他們單位同事給我修了這條水泥路便道,腳上再不沾泥了。

”成永林哭笑不得的說,“趕緊考慮正經事情。”成永林轉身對記者說,像葉培賢這種情況的還有塗大強、葉素清,都是因為住在河對面的半坡上,交通不便,家裡缺勞力,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住房問題。尤其是葉培賢家的房子,天一下雨他心裡就“抽抽”。“這三戶都是實幹家,塗大強家裡兩個人,兒子在上海打工,他一個人在家招呼地裡,打點零工。我前幾天和他聊過,準備今年把房子蓋起來,然後再養上幾頭豬。別看葉培賢已經70歲了,幹活這股子狠勁,一般的年輕人不一定能比得過。剛才還說要給外孫子攢將來上大學的學費呢。像這些貧困戶,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扶持,只要採取好扶持措施,拉他一把,他很快就能打一個翻身仗。”

據瞭解,2013年,甯強縣實施包村聯戶時,縣委農工部與石牆院村結成了對子,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成永林成了石牆院村的“第一書記”。在單位全力支援和他的帶領下,投入資金加寬了1200米長的村道,給12戶出行不便的村民家修了水泥便道,硬化了院子。在推行“最美鄉村”專案實施過程中,在村內修建了24個花缽,栽植綠化樹木4000餘株。全村450戶村民,成永林對每家的情況的情況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然後再養上幾頭豬。別看葉培賢已經70歲了,幹活這股子狠勁,一般的年輕人不一定能比得過。剛才還說要給外孫子攢將來上大學的學費呢。像這些貧困戶,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扶持,只要採取好扶持措施,拉他一把,他很快就能打一個翻身仗。”

據瞭解,2013年,甯強縣實施包村聯戶時,縣委農工部與石牆院村結成了對子,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成永林成了石牆院村的“第一書記”。在單位全力支援和他的帶領下,投入資金加寬了1200米長的村道,給12戶出行不便的村民家修了水泥便道,硬化了院子。在推行“最美鄉村”專案實施過程中,在村內修建了24個花缽,栽植綠化樹木4000餘株。全村450戶村民,成永林對每家的情況的情況都掌握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