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可小看外交,用好了同樣可滅國

由於安史之亂,唐帝國的實力一步一被周邊國家削弱,對於西域的控制也是有心無力。吐蕃作為唐的鄰國一直覬覦西域這塊寶地,趁著唐帝國的內亂乘火打劫控制了西域及河西走廊。

而吐蕃的這些行為導致了唐舉國的敵視,在唐平定國內叛亂修養數年後,西元787年在當時宰相李泌的領導下,開始策劃針對吐蕃的一系列外交活動。

安史之亂前,唐帝國控制了西域很多地方。阿拉伯帝國也開始覬覦西域的富有。於是與唐帝國接連發生多次衝突戰爭,

都以阿拉伯帝國失敗告終,隨後阿拉伯帝國便於吐蕃結盟共同對抗唐帝國。安史之亂後唐對於西域的控制減弱,而吐蕃也不斷攻取西域及河西要地。原來要好的兩兄弟,此時也開始反目成為敵人。

李泌看到這一切後,

便開始實行“北和回紇,南通南召,西結大食,天竺”這樣的外交政策。進過努力不久回紇便向唐帝國稱臣,與唐結好。對於天竺世代仰慕中國,也遂與吐蕃成為敵人。而對於南召,自天寶戰爭後,南召與吐蕃共同進攻四川,大敗之後。吐蕃遷怒于南召,南召不滿吐蕃重稅。李泌的聯合意圖表明之後南召便積極回應。西元794年南召派遣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獻表,原歸順大唐。至此李泌一手策劃的對吐蕃包圍圈也宣告正式形成,
從此吐蕃便開始逐步走向了自己的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