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傑出的藏族政治家——松贊干布,認識認識這位元耳熟能詳的人物

傑出的藏族政治家——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西元七世紀初,與我國傑出的封建地主階級政治家唐太宗同時,西藏高原地區出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另一個傑出人物——藏族奴隸主階級政治家、軍事家松贊干布。

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西藏高原一帶,到西元六、七世紀之變,他們的社會生產有了很大進步:畜養著成群的牛、羊、豬、馬,種植著小麥、青稞、蕎麥、豌豆等農作物,同時掌握了開礦冶煉、毛紡織等手工業技術。隧著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關係也在發生變化,他們開始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邁進。當時西藏高原政治上並不統一,一些分散的部落各自為政,最強大的是西南部的吐蕃和中北部的蘇毗。蘇毗逐步統一了西藏高原的北部,吐蕃日漸興起,也不斷吞滅鄰近的部落。這兩個部落都建立了早期的奴隸主政權。西元。七世紀初,吐蕃贊普(即君主)囊日論贊利用蘇毗的內部矛盾消滅了蘇毗,
成為西藏高原最強大的勢力和各部落的盟主。松贊干布就是囊日論贊的獨生子,吐蕃的王位繼承人。

松贊干布史書上又稱作棄宗弄贊。他大約生於西元617年,即唐朝建立前一年,死於西元650年,即唐太宗去世後一年,他的統治時期基本與庸太宗貞觀時期相始終。他在位期間,統一了西藏高原,建立起穩定,強大的吐蕃王朝,使藏族歷史迅速進入奴隸制社會和文明階段;同時又積極與唐朝交往,

發展漢藏兩族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貢獻活並沒有過多久,吐蕃表面興盛下潛伏著的危機便爆發了。囊日論贊對王權的加強,侵害了原先的部落氏族首領和舊貴族們的權益,而消滅蘇毗後又沒有按照他們的願望分給土地和奴隸,因此他們懷恨在心。西元629年,他們用毒藥暗害了囊日論贊,公開起兵叛亂,與之相勾結的羊同、孫波等敵國也同時入侵。
內奸外敵氣勢洶洶,吐蕃形勢十分危急。十三歲的松贊干布在此嚴重時刻即位,歷史的重任自然落到這個少年肩上,而經受了嚴峻考驗的松贊干布,也從此登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

叛亂是不得人心的。廣大的吐蕃人民希望和平安定,反對分裂戰亂;王室的親信大臣以及一些中小貴族,還有與吐蕃舊貴族有矛盾的原蘇毗貴族們都擁戴王室。

松贊干布依靠這些力量,又充分運用自己的勇敢和謀略,成功地組織、領導了這場平叛戰爭。他對貴族們深相結托,對士卒們慰撫賞賜,並親自徵集,訓練軍隊,只用了二、三年時間,就平定了叛亂,打退了羊同等敵國的進犯。在鎮壓叛亂過程中,許多氣焰囂張的舊貴族被消滅了,此後,松贊干布又果斷地翦除了很多不忠於王室的舊臣,並進一步削弱王公貴族大臣們的權勢,舊勢力從此一蹶不振,分裂的因素被消除,王權和統一得到了鞏固。為了進一步建立鞏固的王權統治,擺脫舊氏族部落首領勢力的影響,松贊干布將都城遷到蘇毗舊地邏些(今拉薩)。

松贊干布一生中用很大的力量鞏固統一,征服外敵。他先後征服了羊同、孫波、娘布、工布等部,同時恩威井用,加強對這些被征服或自動歸附的屬部的統治。松贊干布的武功使吐蕃疆土空前擴大,佔有了西藏高原及今甘肅西部、青海南部和新疆的一部分,成為當時我國西南部最強大的政權。

二、創立法律、制度,加強王權統治

處於早期奴隸制社會的吐蕃,當時在政治、軍事等方面保留著很多氏族社會的遺跡,沒有固定、完整的法律、制度。

松贊干布在用武力翦滅內患、征服外敵的同時,著手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在中央,原先有大相、副相各一人,稱“大論”、“小論”。為了防止宰相專權,松贊干布模仿唐朝增加宰相人數,將管理軍事和民政的長官都加上宰相頭銜,以限制、分散大相的權力。同時又在宰相下面設僚屬,分別掌管租稅、人事、禮儀、剮法、軍事、外交等各種事務,相當於唐代的各部尚書。過去,贊普不能直接統治地方,下面封有很多小王,都是原先的地方氏族,部落首領,小王下面又有家臣,他們世代相襲,各自治理分封的領地,除了定期會盟,表示效忠王室,平時沒有什麼聯繫。松贊干布為了控制各地的行政和軍事,削弱地方佔領的權力,將全國分為四如,每如又分上、下二分如,每個分如由幾個千戶府和下千戶府組成;全境按照各地部落的大小一共劃分了三十一個千戶府和四個下千戶府,千戶府下又有各級組織,最小的為組,由四個人組成。這是一種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組織。各千戶府有軍政長官,每個分如有元帥、副將、判官各一人,如有元帥,由中央臨時派遣。如上面又有都元帥和副都元帥,他們是王朝的副宰相,再上邊就是直接聽命於松贊干布的大相。在新開闢的地區,松贊干布根本不再實行分封,而是直接派官吏治理,取消了世襲制。通過以上改革,確立了官制、兵制,逐步建立並鞏固了中央集權制度。吐蕾在松贊干布之前沒有成文法律,用刑十分殘醋,量刑輕重全憑施刑人一時的喜怒。松贊干布制訂了成文法典《十善法律》,規定出對奴隸的刑罰條例,也規定了奴隸主和平民的社會地位和權利。各種制度和法律的確立,使吐蕃的奴隸制臻於成熟,同時為後世創立了規模。吐蕃後世雖對《十善法律》時有增補,改進,但基本沿用了這些制度。

三、發展經濟、文化,創立藏族文字

松贊干布不僅改革政治制度,也實行了一些新的經濟措施。當時吐蕃的生產者除奴隸外,主要是平民,為了發展生產,松贊干布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將土地、牲畜分配給他們,同時徵收固定的土地稅,從而緩和了貴放和平民的矛盾,調動了平民的生產積極性。對奴隸也施行另一種配給土地的措施,規定他們使用的土地和應擔負的租賦勞役,使奴隸制逐漸開始向先進的農奴制轉化。同時,松贊干布通過法律正式承認奴隸主和平民的土地財產私有。吐蕃社會的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制度的改革和長期的統一安定的環境使吐著的農業、畜牧業生產迅速發展,大片農田被開墾辟出米,並且修整得十分整齊,高地蓄水為池,低地引水灌溉,有了防旱排澇措施,生產工具也有一定改進。牛羊繁殖,遍佈山野,畜牧業更加發達。

吐蓿原先沒有文字,全靠刻術結繩記事,松贊干布派遣貴族子弟到喀什米爾留學,學習文字學,最後他們根據于闐(唐時西域一城國,現新疆和田一帶)文創造了藏文。松贊干布大力提倡截文,自己專心學習了四年,同時號召大臣及貴族子弟學習,並賞賜獎勵他們用藏文創作文學作品,從而使藏文迅速推廣並很快用於實際生活。這種藏文經過不斷發展、改進,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使用。此外,松贊於布還統一了度量衡。

在發展文化中,松贊干布非常重視向其它國家和民族學習,吸取他們的長處。如當時的泥婆羅王回(今尼泊爾)手工業很發達,松贊干布就邀請工匠到吐蕃,幫助建築官窒、佛寺,同時聘請天竺(印度)的學者幫助翻譯佛經等。松贊干布還大力提倡、保護佛教,開始修築佛寺,供奉佛像,這對吐蕃的建築、繪畫、雕塑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推動了吐蕃的文化進步。

四、積極交好唐朝,促進漢藏交流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唐朝,表示要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這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漢藏交往。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倡議,得到了唐太宗的熱烈回應。唐太宗派遣使臣攜帶禮品到吐蕃答聘,松贊干布見到唐使臣十分高興,當即派人帶著珍寶向唐朝求婚。貞觀十四年(640年),松贊干布又一次遣使求婚,唐太宗將宗室女有才有識的文成公主許嫁給他。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派遣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隨吐蕃使臣進藏成婚。松贊干布隆重迎娶文成公主,親自率領大隊官員和侍從趕到青海河源迎接。他向李道宗行子婿禮,穿上唐朝贈送的袍帶,並表示要為公主建一座城留給後世作為紀念。文成公主在向邏些進發的路上,到處受到吐蕃軍民的熱情迎接。到邏些後,松贊干布與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文成公主帶去了豐盛的嫁妝,有各種珍寶、綾羅、衣服、器皿,還有書籍和糧食種子,並帶去了善於紡織、刺繡的宮女和一些能工巧匠。唐朝的先進文化和禮儀服飾等使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他為公主按照唐朝式樣建造了華麗的宮室居住,同時派遣貴族子弟到唐朝學習詩書,還邀請漢人來吐蕃幫助他用漢文書寫公文。後來又請求唐朝派遣會製造酒、碾、紙,墨的工匠來傳授技藝並請求贈送蠶種。

和親後,松贊干布始終與唐朝保持友好關係。唐太宗伐遼東,他遣使祝賀,並用黃金鑄成高七尺的金鵝贈送給唐朝作為賀禮。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使臣前往西域,途中受到中天竺劫掠,吐蕃派兵為唐使擊退天竺。唐太宗去世後,松贊干布送金銀珠寶十五種,請求放置在太宗靈前。為了便利兩朝使者往來,松贊干布還在沿途設立了驛站。

由於松贊干布的努力,漢藏兩族人民正式建立起兄弟關係並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藏族人民學習漢族的先進農業、手工業技術和文化,學會使用新農具、種植新穀物;學會養蠶、繅絲、紡織、制陶、碾米、釀酒、造紙、制墨等各種技術;也學習天文,曆算等學問,改進了原先的曆法。同時,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原先人們都住帳篷,後來學習漢旌建築宮室城邑,很多上層人物都搬進宮室居住,並脫下氈裘,穿起綾羅綢緞。大量的漢族地區貨物運到吐蕃,藏族商人也將犀角、麝香等貴重物品帶到內地、長安進行貿易。由於漢藏交流,推動了吐蕃社會迅速發展,豐富了漢族人民的生活,也加深了兩族人民的相互瞭解和感情。正象藏族民諺中說的:“漢族的貨物大批地運輸列吐蕃,是吐蕃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漢藏兩族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

漢藏和親成為藏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藏族民間有很多關於和親和文成公主的美麗傳說,不少文學作品也都以此為題材,拉薩的布達拉宮至今仍保存著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婚的遺跡。

在與唐朝進行友好往來的同時,松贊干布對周圍的鄰國也都採取友好相處的政策,使吐蕃保持長期和平安定環境,對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大作用。

松贊干布作為一個奴隸主階級代表人物,有著很多不可避免的錯誤和過失,但他一生建立的輝煌功業是不可抹殺的,將永遠記載在藏族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舊勢力從此一蹶不振,分裂的因素被消除,王權和統一得到了鞏固。為了進一步建立鞏固的王權統治,擺脫舊氏族部落首領勢力的影響,松贊干布將都城遷到蘇毗舊地邏些(今拉薩)。

松贊干布一生中用很大的力量鞏固統一,征服外敵。他先後征服了羊同、孫波、娘布、工布等部,同時恩威井用,加強對這些被征服或自動歸附的屬部的統治。松贊干布的武功使吐蕃疆土空前擴大,佔有了西藏高原及今甘肅西部、青海南部和新疆的一部分,成為當時我國西南部最強大的政權。

二、創立法律、制度,加強王權統治

處於早期奴隸制社會的吐蕃,當時在政治、軍事等方面保留著很多氏族社會的遺跡,沒有固定、完整的法律、制度。

松贊干布在用武力翦滅內患、征服外敵的同時,著手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在中央,原先有大相、副相各一人,稱“大論”、“小論”。為了防止宰相專權,松贊干布模仿唐朝增加宰相人數,將管理軍事和民政的長官都加上宰相頭銜,以限制、分散大相的權力。同時又在宰相下面設僚屬,分別掌管租稅、人事、禮儀、剮法、軍事、外交等各種事務,相當於唐代的各部尚書。過去,贊普不能直接統治地方,下面封有很多小王,都是原先的地方氏族,部落首領,小王下面又有家臣,他們世代相襲,各自治理分封的領地,除了定期會盟,表示效忠王室,平時沒有什麼聯繫。松贊干布為了控制各地的行政和軍事,削弱地方佔領的權力,將全國分為四如,每如又分上、下二分如,每個分如由幾個千戶府和下千戶府組成;全境按照各地部落的大小一共劃分了三十一個千戶府和四個下千戶府,千戶府下又有各級組織,最小的為組,由四個人組成。這是一種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組織。各千戶府有軍政長官,每個分如有元帥、副將、判官各一人,如有元帥,由中央臨時派遣。如上面又有都元帥和副都元帥,他們是王朝的副宰相,再上邊就是直接聽命於松贊干布的大相。在新開闢的地區,松贊干布根本不再實行分封,而是直接派官吏治理,取消了世襲制。通過以上改革,確立了官制、兵制,逐步建立並鞏固了中央集權制度。吐蕾在松贊干布之前沒有成文法律,用刑十分殘醋,量刑輕重全憑施刑人一時的喜怒。松贊干布制訂了成文法典《十善法律》,規定出對奴隸的刑罰條例,也規定了奴隸主和平民的社會地位和權利。各種制度和法律的確立,使吐蕃的奴隸制臻於成熟,同時為後世創立了規模。吐蕃後世雖對《十善法律》時有增補,改進,但基本沿用了這些制度。

三、發展經濟、文化,創立藏族文字

松贊干布不僅改革政治制度,也實行了一些新的經濟措施。當時吐蕃的生產者除奴隸外,主要是平民,為了發展生產,松贊干布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將土地、牲畜分配給他們,同時徵收固定的土地稅,從而緩和了貴放和平民的矛盾,調動了平民的生產積極性。對奴隸也施行另一種配給土地的措施,規定他們使用的土地和應擔負的租賦勞役,使奴隸制逐漸開始向先進的農奴制轉化。同時,松贊干布通過法律正式承認奴隸主和平民的土地財產私有。吐蕃社會的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制度的改革和長期的統一安定的環境使吐著的農業、畜牧業生產迅速發展,大片農田被開墾辟出米,並且修整得十分整齊,高地蓄水為池,低地引水灌溉,有了防旱排澇措施,生產工具也有一定改進。牛羊繁殖,遍佈山野,畜牧業更加發達。

吐蓿原先沒有文字,全靠刻術結繩記事,松贊干布派遣貴族子弟到喀什米爾留學,學習文字學,最後他們根據于闐(唐時西域一城國,現新疆和田一帶)文創造了藏文。松贊干布大力提倡截文,自己專心學習了四年,同時號召大臣及貴族子弟學習,並賞賜獎勵他們用藏文創作文學作品,從而使藏文迅速推廣並很快用於實際生活。這種藏文經過不斷發展、改進,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使用。此外,松贊於布還統一了度量衡。

在發展文化中,松贊干布非常重視向其它國家和民族學習,吸取他們的長處。如當時的泥婆羅王回(今尼泊爾)手工業很發達,松贊干布就邀請工匠到吐蕃,幫助建築官窒、佛寺,同時聘請天竺(印度)的學者幫助翻譯佛經等。松贊干布還大力提倡、保護佛教,開始修築佛寺,供奉佛像,這對吐蕃的建築、繪畫、雕塑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推動了吐蕃的文化進步。

四、積極交好唐朝,促進漢藏交流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唐朝,表示要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這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漢藏交往。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倡議,得到了唐太宗的熱烈回應。唐太宗派遣使臣攜帶禮品到吐蕃答聘,松贊干布見到唐使臣十分高興,當即派人帶著珍寶向唐朝求婚。貞觀十四年(640年),松贊干布又一次遣使求婚,唐太宗將宗室女有才有識的文成公主許嫁給他。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派遣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隨吐蕃使臣進藏成婚。松贊干布隆重迎娶文成公主,親自率領大隊官員和侍從趕到青海河源迎接。他向李道宗行子婿禮,穿上唐朝贈送的袍帶,並表示要為公主建一座城留給後世作為紀念。文成公主在向邏些進發的路上,到處受到吐蕃軍民的熱情迎接。到邏些後,松贊干布與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文成公主帶去了豐盛的嫁妝,有各種珍寶、綾羅、衣服、器皿,還有書籍和糧食種子,並帶去了善於紡織、刺繡的宮女和一些能工巧匠。唐朝的先進文化和禮儀服飾等使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他為公主按照唐朝式樣建造了華麗的宮室居住,同時派遣貴族子弟到唐朝學習詩書,還邀請漢人來吐蕃幫助他用漢文書寫公文。後來又請求唐朝派遣會製造酒、碾、紙,墨的工匠來傳授技藝並請求贈送蠶種。

和親後,松贊干布始終與唐朝保持友好關係。唐太宗伐遼東,他遣使祝賀,並用黃金鑄成高七尺的金鵝贈送給唐朝作為賀禮。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使臣前往西域,途中受到中天竺劫掠,吐蕃派兵為唐使擊退天竺。唐太宗去世後,松贊干布送金銀珠寶十五種,請求放置在太宗靈前。為了便利兩朝使者往來,松贊干布還在沿途設立了驛站。

由於松贊干布的努力,漢藏兩族人民正式建立起兄弟關係並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藏族人民學習漢族的先進農業、手工業技術和文化,學會使用新農具、種植新穀物;學會養蠶、繅絲、紡織、制陶、碾米、釀酒、造紙、制墨等各種技術;也學習天文,曆算等學問,改進了原先的曆法。同時,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原先人們都住帳篷,後來學習漢旌建築宮室城邑,很多上層人物都搬進宮室居住,並脫下氈裘,穿起綾羅綢緞。大量的漢族地區貨物運到吐蕃,藏族商人也將犀角、麝香等貴重物品帶到內地、長安進行貿易。由於漢藏交流,推動了吐蕃社會迅速發展,豐富了漢族人民的生活,也加深了兩族人民的相互瞭解和感情。正象藏族民諺中說的:“漢族的貨物大批地運輸列吐蕃,是吐蕃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漢藏兩族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

漢藏和親成為藏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藏族民間有很多關於和親和文成公主的美麗傳說,不少文學作品也都以此為題材,拉薩的布達拉宮至今仍保存著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婚的遺跡。

在與唐朝進行友好往來的同時,松贊干布對周圍的鄰國也都採取友好相處的政策,使吐蕃保持長期和平安定環境,對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大作用。

松贊干布作為一個奴隸主階級代表人物,有著很多不可避免的錯誤和過失,但他一生建立的輝煌功業是不可抹殺的,將永遠記載在藏族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