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熊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咋辦?

10歲的熊熊(化名)與父母發生爭執後,在外“躲”了整整4天。

警方接到報警後,經過努力將其送到家時,媽媽卻十分“淡定”地說,“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教育專家建議,與孩子發生衝突,家長應理性對待,第一時間處理好問題,幫助孩子“闖關”。

害怕父母批評 孩子獨自在外躲四天

家住成都高新區的熊熊,是獅子山附近某小學6年級的學生。5月9日,因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批評了他,之後又因小事與父母發生爭吵。5月10日放學後,因害怕再與父母發生爭吵,

他一氣之下決定不回家。接下來幾天,熊熊既沒有去學校,也沒有回家,用身上僅有的30多元錢,買吃的喝的,困了就在24小時便利店睡。

直到14日淩晨,高新區三瓦窯派出所接到報警,在城南某商場,保安人員半夜巡邏發現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熊熊。記者在警方提供的視頻中看到,13日21時08分,熊熊來到這家商場。21時55分該店清場關門時,熊熊藏在傢俱床下面躲過了工作人員的檢查,

後來就在床上睡了。“店鋪關門後,我們只保留了走廊上的燈,他在床上將整個身體埋進被子,一般很難發現。”商場一位工作人員說。視頻顯示,14日淩晨5時11分,熊熊將被子掀開,被監控人員發現,保安隨後報警。

接到報警後,三瓦窯派出所民警史強與協警劉友艦迅速趕到現場,將熊熊帶到了派出所,還給他買了礦泉水和麵包,並開始尋找孩子的家長。熊熊說,記不清楚父母的電話號碼,

只記得自己的家離川師很近。史強只有將熊熊帶上,開著警車朝川師方向去,當開到獅子山附近時,熊熊找到了回家的路。

14日淩晨6點左右,民警將熊熊送回家,“沒想到他媽媽顯得很淡定,說熊熊因學習壓力大,又處在心理叛逆期,已經離家出走了3次。”民警告訴記者。熊熊的媽媽馮女士說,當天熊熊沒回家,就向附近的獅子山派出所報了警,在家周邊找了好幾遍,

就是找不到,“沒辦法,只有在家裡等。”事後,史強在做電話回訪時瞭解到,現在每天熊熊上學都有父母接送,熊熊的心理壓力也小了許多,正緊張地進行複習備考。

課業壓力大 請心理教師幫助孩子“闖關”

動不動就不回家,父母還“沒辦法”。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父母應該如何處理?

四川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昌文說,現在社會普遍有一個現象,父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成人的壓力通過各種形式傳遞給小孩。

他建議,父母應該是“緩衝器”,而不是矛盾的“助推器”。“父母平時要多抽時間,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只有多溝通、多交流,才能緩解孩子的壓力。”此外,他也通過本報呼籲,要多加強孩子的人性化教育、心理教育,幫助孩子克服過多的應試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第一次沒有處理好,他以後都會採取這種方式來應對。”四川省中小學心理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渝分析說,熊熊離家出走3次,這說明他已經找到了應對類似問題的解決方式。張渝建議,父母應儘快求助心理老師,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幫助孩子“闖關”,為孩子梳理成長的環境氛圍、尋找學習下降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辦法;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成都晚報記者 李晨 實習生 鐘抒邁

編輯:鄧文博

熊熊離家出走3次,這說明他已經找到了應對類似問題的解決方式。張渝建議,父母應儘快求助心理老師,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幫助孩子“闖關”,為孩子梳理成長的環境氛圍、尋找學習下降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辦法;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成都晚報記者 李晨 實習生 鐘抒邁

編輯:鄧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