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水門口到太白路 他們在這敲敲打打已經有幾十年了

俗話說,“家有良田千頃,不如薄技在身。”在過去的浦江,誰要是有一門手藝,連家裡人也跟著享福。木匠因為技藝比較複雜,在諸行業中比較難學,而木匠的祖師爺魯班又是石匠和泥水匠的祖師爺,

所以在民間被稱為五大匠之首。

在以前的農村裡,木匠是比較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職業,因為他們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小到家庭生活中的桌椅板凳,大到人們居住的房屋,都與木匠的勞作密不可分。

在浦江,從水門口到太白路這段路上就坐落著十幾家木匠店。

他們中有夫妻共同經營的,也有父子檔、兄弟檔,當然更多的還是個人檔……

夫妻檔

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位正在做工的大嬸,在我印象中做木工的一般都是男性,所以當看到一個女師傅在敲敲打打時,

便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這位大嬸正在做一張木床,只見她嫺熟地打磨木頭,將各部件拼裝起來。她說她兩天就能做出一張床來。

當問及她是向誰學的手藝時,一位大伯從隔壁走了過來。大嬸便朝他努了努嘴。原來這兩個門面是一家的,我說:“你們是夫妻嗎?”果然,

大嬸笑著點了點頭。

大伯說他做木工已經長達45年了,從18歲開始就跟著師傅做木工學徒,是個老手藝人了。在聊天中還得知他們的孩子是一個上班族,並沒有繼承木工手藝。店裡現在主要做一些木床、櫃子、木凳等傢俱。

父子檔

隔壁這家木工店,則是一對父子。

父親正在測量木頭,兒子則在打磨水晶模子。問到做木工多久了時,這位父親略顯驕傲地說:“那可有40多年了呢!”他指指一旁的兒子:“他都做了23年了!”

將視線轉移到這位元“年輕人”身上,還真看不出這位面相年輕的大哥居然將近40歲了。他說自己17歲就跟著父親學木工手藝......

現在肯學木工的青年人不多,問他學這門手藝的原因。他不好意思地說:“學習不好唄,只能做這個。”

這家店主要做一些客人定制的東西,平時較忙,所以不上門定做。

兄弟檔

再往前走,看到兩位木工正在賣力幹活。上前一問才知這是兩兄弟,哥哥做木匠已經40年了,從18歲開始學。兩兄弟是跟著同一個師傅學的。

兩人在談起做學徒的時候,辛酸回憶湧上心頭。說從掌握取材、鋸切、斧劈、鑿孔、刨光、鏟削等基本功,到學習劃墨、取線、制榫、制鉚、拼構、斧正等一些難度較大的技術活兒,都是汗淚堆起來的。要想學會這門手藝,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弟弟回憶道:“當時刨木頭刨得手上都是泡,吃飯時連筷子都抓不住。”

那個時候他們學木匠,掌握一門手藝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情。然而現在隨著工業化和機械化的發展,手藝人越來越賺不到錢了。願意學木工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學了木工的也都轉行去搞裝修了。

店裡主要做木床等,費用是人工費300元左右加材料費。

個人檔

相比之前兩兩搭檔、忙活著的三家,這家店則略顯冷清。店裡只有大哥一人,也沒有在幹活。

他說他是橫溪人,19歲開始跟著橫溪師傅學手藝,做木工30多年,來浦江開店十幾年了。問及生意如何,大哥感慨在5、6年前店裡的生意挺好的,然而現在是越來越做不下去了。店面房租一交,就沒多少利潤了。

大哥獨自一人在浦江做木工,孩子沒有學木工,在橫溪工作。言辭中透露出他對自己的老手藝即將沒人承接的擔憂。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匠們也用上了電鉋子和電鋸子。然而木業生產越工業化越電器化,木匠的手工活就越顯得沒有出路。木制產品的現代化,徹底打破了個體木工的生產模式。

傳統手工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傳統手工技藝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加上現在的後生們覺得手藝活苦累且收入難以養家糊口,不願學習技藝。現在,木匠活兒離人們越來越遠,有的甚至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代家裝行業和傢俱製造業風生水起,然而浦江傳統木匠手藝卻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以及日益式微乃至消失滅亡的困境。

對於這一門老手藝,不論是手藝人還是旁觀者都有種難以言說的尷尬境遇......

上前一問才知這是兩兄弟,哥哥做木匠已經40年了,從18歲開始學。兩兄弟是跟著同一個師傅學的。

兩人在談起做學徒的時候,辛酸回憶湧上心頭。說從掌握取材、鋸切、斧劈、鑿孔、刨光、鏟削等基本功,到學習劃墨、取線、制榫、制鉚、拼構、斧正等一些難度較大的技術活兒,都是汗淚堆起來的。要想學會這門手藝,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弟弟回憶道:“當時刨木頭刨得手上都是泡,吃飯時連筷子都抓不住。”

那個時候他們學木匠,掌握一門手藝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情。然而現在隨著工業化和機械化的發展,手藝人越來越賺不到錢了。願意學木工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學了木工的也都轉行去搞裝修了。

店裡主要做木床等,費用是人工費300元左右加材料費。

個人檔

相比之前兩兩搭檔、忙活著的三家,這家店則略顯冷清。店裡只有大哥一人,也沒有在幹活。

他說他是橫溪人,19歲開始跟著橫溪師傅學手藝,做木工30多年,來浦江開店十幾年了。問及生意如何,大哥感慨在5、6年前店裡的生意挺好的,然而現在是越來越做不下去了。店面房租一交,就沒多少利潤了。

大哥獨自一人在浦江做木工,孩子沒有學木工,在橫溪工作。言辭中透露出他對自己的老手藝即將沒人承接的擔憂。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匠們也用上了電鉋子和電鋸子。然而木業生產越工業化越電器化,木匠的手工活就越顯得沒有出路。木制產品的現代化,徹底打破了個體木工的生產模式。

傳統手工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傳統手工技藝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加上現在的後生們覺得手藝活苦累且收入難以養家糊口,不願學習技藝。現在,木匠活兒離人們越來越遠,有的甚至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代家裝行業和傢俱製造業風生水起,然而浦江傳統木匠手藝卻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以及日益式微乃至消失滅亡的困境。

對於這一門老手藝,不論是手藝人還是旁觀者都有種難以言說的尷尬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