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令人髮指的日本施工手段!中國還要多少年才能追上?

PART A

在你的印象中

中國工地是什麼樣子?

看得見的鋼管林立和

看著就膽戰心驚的高空作業

還是撲面而來的泥土粉塵和空氣污染

亦或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工地噪音

沒錯這些就是印象中的工地

其實大家都知道

工地都是在為美化城市而作業

但過程中所帶來的污染噪音等

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怎麼和我們印象中的工地不太一樣?

“道理我都懂,可是為什麼牆這麼高”

因為是工地的外立面啊哥們

還有網友調侃的在白牆上p起了表情包

更多人懷疑自己是進入了某個遊戲

PART B

同樣是工地,日本竟然這麼幹!

日本的建築工地無論大小總是讓你看不到裡面

負責施工的公司為了保持街道美觀

不影響周圍居民等

一定要先把工地圍起來,然後再施工

[ 防止揚塵 ]

施工時每往上搭一層就包裝一層

[ 防塵、隔音效果 ]

防塵就不用說了

外帷幕用特殊材料製成

起到了很好的消音作用

[ 美化環境 ]

這些帷幕直到大樓外觀全部裝修完後才揭下來

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施工中發生物品掉落事故

還可以美化環境

還有的外圍牆上滿是遊戲畫面

甚至在底部還有與路人互動的手柄,太可愛!

這是東京銀座的一處施工現場

被包得嚴嚴實實,緊挨著的是一個商場

估計日本人也不用擔心PM2.5這回事

無論是蓋大樓還是建造獨門獨戶的別墅

日本的廠家都注意環保,並事先通告

更貼心的是會送上小禮物以示歉意

如果房主沒在家

施工負責公司就會留下一封信說明情況

[ 此外,日本的建築工地還注重廢物利用 ]

而且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

就東京一地的建築垃圾再利用率就已高達56%

當然,施工之後收拾好全部的垃圾

是每個施工公司都必須做到的常識

值得稱道的是

施工後的清掃並非走過場

而是真正用水沖刷

讓水泥地達到沒有塵土的狀態

PART C

為了不讓人討厭工地

日本人還做了這些!

為了討得那些本來可能

對工地感到厭惡的行人的歡心

日本還使用Hello Kitty,大象、長頸鹿、

等30多種形象設成路障

目前已經成了某種對遊客頗有吸引力的東西

外國人會停下腳步,在這些警示牌前自拍

孩子們看到了,也很喜歡

充滿人性化的設計還體現在

施工轉角處會使用透明塑膠板

這樣的好處是,行人走到路口

提前可以觀察側方向是否有車輛駛來

及時停下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

在國內的網站查詢後發現

在我國的建築工地路口處

也經常會因被擋住視線而釀成的交通事故發生

其實建築設計師們

工作中稍微加一些人性化的設計

對老百姓的安全就會多一層保護

PART D

施工內部居然也這麼嚴謹!

日本施工隊不僅僅是考慮了外界的影響

其實施工內部也做了非常多的考量

在日本的建築工地

是不能隨意走動的

參觀人員和非本區域的作業工人

都只能走在畫線的道上

因為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每日施工後,清洗車都會進工地進行沖洗

即便沒有清洗車,也會人工沖刷

保證工地沒有水泥塵土的狀態

工人的安全帽上標誌著各種

安全標識、職位名稱、更有姓名和血型

對於安全的前瞻性令人髮指!

在精裝修室內時使用的則是與安全帽不同的軟帽

還有非常多的小細節都足以代表日本人的嚴謹

反觀中國大部分的工地

秩序管理或者內部實施我不瞭解暫不評價

但是至少對施工以外的人性關懷

我沒有見到

這些細節化的關懷可能正是中國工地缺失的地方

既然瞭解了國外的施工環境

我們是否也應該正視自己的不足

其實我們能做到更好

[ 美化環境 ]

這些帷幕直到大樓外觀全部裝修完後才揭下來

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施工中發生物品掉落事故

還可以美化環境

還有的外圍牆上滿是遊戲畫面

甚至在底部還有與路人互動的手柄,太可愛!

這是東京銀座的一處施工現場

被包得嚴嚴實實,緊挨著的是一個商場

估計日本人也不用擔心PM2.5這回事

無論是蓋大樓還是建造獨門獨戶的別墅

日本的廠家都注意環保,並事先通告

更貼心的是會送上小禮物以示歉意

如果房主沒在家

施工負責公司就會留下一封信說明情況

[ 此外,日本的建築工地還注重廢物利用 ]

而且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

就東京一地的建築垃圾再利用率就已高達56%

當然,施工之後收拾好全部的垃圾

是每個施工公司都必須做到的常識

值得稱道的是

施工後的清掃並非走過場

而是真正用水沖刷

讓水泥地達到沒有塵土的狀態

PART C

為了不讓人討厭工地

日本人還做了這些!

為了討得那些本來可能

對工地感到厭惡的行人的歡心

日本還使用Hello Kitty,大象、長頸鹿、

等30多種形象設成路障

目前已經成了某種對遊客頗有吸引力的東西

外國人會停下腳步,在這些警示牌前自拍

孩子們看到了,也很喜歡

充滿人性化的設計還體現在

施工轉角處會使用透明塑膠板

這樣的好處是,行人走到路口

提前可以觀察側方向是否有車輛駛來

及時停下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

在國內的網站查詢後發現

在我國的建築工地路口處

也經常會因被擋住視線而釀成的交通事故發生

其實建築設計師們

工作中稍微加一些人性化的設計

對老百姓的安全就會多一層保護

PART D

施工內部居然也這麼嚴謹!

日本施工隊不僅僅是考慮了外界的影響

其實施工內部也做了非常多的考量

在日本的建築工地

是不能隨意走動的

參觀人員和非本區域的作業工人

都只能走在畫線的道上

因為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每日施工後,清洗車都會進工地進行沖洗

即便沒有清洗車,也會人工沖刷

保證工地沒有水泥塵土的狀態

工人的安全帽上標誌著各種

安全標識、職位名稱、更有姓名和血型

對於安全的前瞻性令人髮指!

在精裝修室內時使用的則是與安全帽不同的軟帽

還有非常多的小細節都足以代表日本人的嚴謹

反觀中國大部分的工地

秩序管理或者內部實施我不瞭解暫不評價

但是至少對施工以外的人性關懷

我沒有見到

這些細節化的關懷可能正是中國工地缺失的地方

既然瞭解了國外的施工環境

我們是否也應該正視自己的不足

其實我們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