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專家修復烏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絲路新觀察花拉子模5月24日電 中烏兩國領導人日前簽署的《中烏聯合聲明》中提到,

“雙方高度評價希瓦古城的保護修復工作,將繼續推動在考古、文物保護和修復、專業人員培訓等領域合作”,這標誌著中鐵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希瓦古城保護修復專案階段性成果得到中烏雙方認可。

自2017年2月13日中標援助烏國花拉子模州歷史文化遺跡修復專案,到3月15日專案技術團隊進駐現場,再到5月19日提交階段性成果。短短2個月的時間,

西北院文保中心作為希瓦古城地基基礎與牆體結構加固專項承包單位,已完成施工詳圖設計、現場試驗、方案設計、專案部營地建設和特種施工設備國內採購與發運等工作。

希瓦古城位於烏茲別克斯坦阿姆河下游的綠洲上。自西元4世紀以來就是絲路重鎮,

千百年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阿拉伯國家有句古諺語:“我願出一袋黃金,但求看希瓦一眼”。由此可見它的魅力,1990年希瓦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援外工程,是西北院文保中心首次參與的海外文化遺產專案,面對國外陌生環境,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公司領導高度重視,並分別成立前方專案組和國內後勤組,積極與當地優秀地勘公司合作,

利用多種勘察手段,相互學習與交流經驗。

專案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是,找出導致文物建築出現病害的真正原因。為此,專案組加班加點,全力攻關,最終確定是因雨水下滲、結構偏心等原因造成其基礎不均勻沉降,從而引起建築穹頂及牆體的傾斜和開裂。

確定原因後,項目組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貫穿整個設計過程,充分結合了當地濃郁的地域特色,

按時提交了施工詳圖設計、試驗方案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

後勤組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前方專案組的市場調研情況,在國內選購了地基基礎加固特種施工設備和材料,通過國際貨運公司運送至項目所在地。國內後勤組與前方專案組齊頭並進,學習了海外工程商務規則,積累了貨物運輸檢驗檢疫、海關註冊備案、物資清關收貨等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