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向環境問題“開炮”!揚州一社區請黨員挑刺“自揭家醜”

圖為社區對照曾經的榮譽,自找差距、自揭家醜。字浩 攝

揚子晚報網5月25日訊“夏天到了,裡圩後沿溝這段時間浮萍瘋漲,水質富營養化,已經開始發出臭味,必須想辦法解決”、“建設大街有渣土車夜晚傾倒垃圾,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25日,揚州市邗江區蔣王街道何橋社區“黨員綠色客廳”內,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齊坐一堂,針對轄區環境問題集體“開炮”。記者採訪獲悉,這是該社區每月召開一次的生態環保會,與會人員不受約束,

針對當下存在的環境問題暢所欲言,自揭家醜。

“裡圩後沿溝這一段時間浮萍瘋漲,水質富營養化,怎麼解決?”老黨員陳正余率先“開炮”。分管環保的社區副主任陳愛娣當場表態,一方面要求河道管理隊伍加強清理,同時發動志願者加大巡邏力度,雙管齊下,保證河面整潔,沒有漂浮垃圾。

老黨員王福蘭反映,前段時間經常有渣土車夜晚將垃圾偷倒在建設大街,既污染環境,

又製造噪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對此,社區工作人員表態,在被傾倒垃圾的道路入口建土牆,嚴防渣土車進入,同時在周邊加強夜間巡邏,杜絕渣土車“撒野”。

何橋社區對環境要求為啥如此苛刻?原來,何橋雖曾獲評國家級生態村,但早些年在經濟與生態的考量中,曾跌過跟頭、吃過苦頭。幾年前,伴隨著揚州城西進號角的吹響,何橋社區緊抓機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憑藉著優越的地理優勢,

一批高污染企業入駐。經濟雖然發展上去了,但何橋人卻背上沉甸甸的“環境債”,黑臭的黃泥溝就是教訓。經過多年整治,轄區環境煥然一新。不滿足于此的何橋人又在思考:如何讓綠色“常駐”?借文明城市創建的契機,社區創新推出“黨建+生態”項目,邀請老黨員擔任“挑刺員”和“監督員”,定期巡查,對發現影響村容村貌的問題,在每月召開的生態環保會提出來,
共同商議解決對策。

“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藍天就是和諧,就是幸福。”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偉表示,要“綠水青山”,還是要“金山銀山”,考量著社區的定力。何橋人會一直地走綠色發展道路,把最美的環境留給居民,留給後代。編輯: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