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P-40堪稱二戰功勳飛機 高峰時期每天能造60架

P-40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寇蒂斯-萊特飛機,也在戰爭中最富有爭議的戰鬥機之一。人們常常認為P-40速度慢、機動性差,爬升性能差、在投產前就已經落後等等,甚至美國國會還因P-40的缺陷發起過調查,

該機經常會被列為戰爭中最差勁的戰鬥機之列。

擊落日機

上述指控在一定程度上是準確的,但是不要忘記,P-40和P-39是美國陸航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年中,唯二能大量裝備部隊的戰鬥機,在更先進的美制戰鬥機批量投產之前,正是這兩種飛機在第一線與零式作戰,

為遏制日軍的前進做出了貢獻。P-40不存在重大的缺陷,飛起來令人愉快。富有經驗的飛行員在熟悉了該機的優缺點後,在空戰中做到揚長避短也能取得很好的戰績。在更好的戰鬥機問世之後,P-40還繼續生產了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美國在二戰中產量第三的戰鬥機,僅次於共和的P-47和北美的P-51。

骷髏頭P-40

在P-40原型機首飛之前,該機的性能就已經落後於歐洲標準了,並且在以後也沒能追上。P-40最初的問題是火力不足且缺乏裝甲及自密封油箱,不過在30年代陸航對此也不做要求。P-40是應美國陸航在30年代中期概念研製低空地面支援戰鬥機,該機並不是為高空截擊任務而研製的,低空性能和結構強度優先順序要高於高空性能。

在1937年P-40問世時,正是陸航轟炸機決勝論最鼎盛的時候,這一理論認為當前潛在的敵人無法飛越海洋對美國本土實施轟炸,陸航戰鬥機的任務只是海岸防禦和地面支援。

P-40別開生面的機尾藝術畫

戰爭中,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對P-40專案進行了調查(該委員會也被稱為杜魯門委員會,

以主席密蘇里州參議院哈裡·杜魯門命名),從幾個方面對P-40提出了批評,尤其是陸航批量購買過時的設計,並且在更先進的戰鬥機問世後還繼續生產。不過他們沒有指控陸航偏袒寇蒂斯。

在戰時生產的高峰期,

寇蒂斯飛機分部每天能生產60架飛機

從寇蒂斯公佈的工廠建築面積和人力資料的變化可以看出P-40龐大的產量。在1941年寇蒂斯飛機分部的工廠面積擴大了400%,工人數量達到了45000人,增加了兩座新工廠,一座在紐約州水牛城,另一座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以補充寇蒂斯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原有工廠。在戰時生產的高峰期,寇蒂斯飛機分部每天能生產60架飛機!

寇蒂斯共生產了13739架P-40,其中包括用於出口的“戰斧”和“小鷹”,以及為美國陸航製造的P-40,為二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中包括用於出口的“戰斧”和“小鷹”,以及為美國陸航製造的P-40,為二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