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收益率破5%!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注意些什麼?

受錢荒影響,最近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持續上漲,平均收益率達到了4.25%,而且不斷刷新今年以來的最高值。(往期回顧:知財道評測:資金趨緊,銀行理財收益率達7%)

據知財道(ZCDxuetang)小Z研究室統計,5月13日-5月19日全國318家銀行共發行1925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39%,較上期上升0.04個百分點。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4.51%,這也是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首次回到4.5%線上。

當前股市、債市行情低迷,特別是A股指數跌起來沒有止住的跡象,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走高,是目前投資理財的較為靠譜的選擇。

銀行理財產品這麼多,良莠不齊,可能存在一些相對不靠譜的產品,所以在購買之前需要做一些研究,畢竟是花的自己的錢,

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是首要的目標。

>>>>

優先選擇銀行自產自銷的產品

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業務形式不斷豐富起來,其中就包括代銷理財產品的業務,所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首先要搞清楚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是代銷,還是自銷。

辨別主要可以以下面3點為依據:

(1)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但凡銀行自銷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C”開頭的額14位元數產品登記編碼,

把編碼輸入中國理財網就可以查到,若是查不到則意味著不是銀行自產自銷的產品。

(2)仔細閱讀合同,觀察合同的發行方是哪家銀行,若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會有說明。

(3)仔細觀察理財產品提供的收益回報率。很多“飛單”的特點就在於收益率特別高,是正常銀行理財產品回報率的數倍。而“飛單”極易很多都是陷阱,很容易被坑。

>>>>謹慎選擇結構性產品

結構性產品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

可分為保本型、保證最低收益型和非保本型,這類產品往往都有一個較高的最高預期收益率,但最低預期收益率則各不相同。

結構性產品的掛鉤標的較多,國內賣的主要掛鉤股票、匯率、基金、利率、商品、信貸、指數以及這些的組合,應該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掛鉤產品,否則不妨回避結構性產品。歷史證明,很多結構性產品都有僅獲得預期最低收益率的可能性。

多數結構性產品是保本類的,有的產品是100%保本,有的是部分保本,例如保障本金的95%或90%。若是100%保證本金的產,到期最差的情況就是零收益,但不會虧損本金。

>>>>別太關注淨值類產品的波動

理財產品的監管逐漸嚴格以後,產品投向明確、以真實投資資產收益為基準、按淨值方式分配的“基金化”理財產品越來越多。

與購買基金產品類似,購買淨值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將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僅可能享受更高的收益,也可能出現更大的虧損。

從風險收益角度來看,這是銀行理財產品中波動最大的,因此產品的管理費一般與業績掛鉤,對投資者的要求也相對高一些。

>>>>牢記風險等級,量力而行

很多銀行在為投資者推薦理財產品之前,會給投資者做一個風險度承受力的測試,然後根據測試結果為投資者推薦相對應的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可分成5層包括: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R1和R2級:投資範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畫及其他金融資產等。

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且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

該級別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杆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

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不僅可能享受更高的收益,也可能出現更大的虧損。

從風險收益角度來看,這是銀行理財產品中波動最大的,因此產品的管理費一般與業績掛鉤,對投資者的要求也相對高一些。

>>>>牢記風險等級,量力而行

很多銀行在為投資者推薦理財產品之前,會給投資者做一個風險度承受力的測試,然後根據測試結果為投資者推薦相對應的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可分成5層包括: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R1和R2級:投資範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畫及其他金融資產等。

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且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

該級別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杆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

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