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hinaBang Awards 2017 | 你的眾創空間為啥那麼空?聽聽人家怎麼保持 90%入住率的

經歷了 2015、2016 年遍地孵化器的時代,經歷了從拼場地到拼服務到拼垂直化、專業化優勢的時代,

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眾創空間浮現又湮滅的時代,孵化器、加速器如何在群雄逐鹿的創業浪潮中活下去、賺到錢?ChinaBang Awards 2017邀請到了微軟加速器北京 CEO 羅斌,Innospace+總經理 Richard 和優客工廠合夥人徐彬超,就這些問題與幾位聊了聊。

主持人:2015、2016 年,這個行業經歷了遍地開花的階段,很多孵化器,五層的樓可能有三層半都是空的,說是要為創業者服務,但是並沒有那麼多創業者可被服務。

三位認為我們經歷了這樣一段時期後,目前的行業狀況是什麼樣的?

徐彬超:從我們目前的觀察來看,從 2016 年底看整個市場是回暖的狀態,包括政策的關注,以及對創業服務的關注,更專業化的關注都是提升狀態的,另外這個過程,其實也是篩選的過程。一些從業者或者是非專業性的從業者的退出對這個行業是有一個比較好的清理狀態,所以這個行業整體正在朝一個比較好的趨勢發展。

羅斌:在過去的將近 5 年的時間裡,微軟加速器一共孵化了 140 家公司,這 140 家公司每年做兩期,每一期是 4-6 個月的項目,每一期收 15-20 家公司。我們錄取率非常低,通常有 1000 家以上的公司報名,我們收 15-20 家,錄取率大概不到 2%。不到 2%的這些公司一定是好苗子,收進來之後,我們可以保證在 4-6 個月的時間裡拿到下一輪的投資,這個比例可以達到 93%以上。早期的企業,

進來的時候和出去的時候相比,天使或者是種子輪的估值會有 4-6 倍的提升,A 輪的也會有約 3 倍的提升。拿我們剛剛過去的第 8 期來說,14 家企業,他們進來的時候整個的估值不到 7 億人民幣,出去的時候估值超過 29 億人民幣。所以,創業公司整個的品質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沒有看到太多所謂的寒冬,我們看到的是整個創業環境在變好,整個創業的人數上面來說也越來越多。

主持人:目前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公司,事實上很多還是在走二房東的模式,很多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倒閉的時候都沒有想好到底應該怎麼賺錢。我們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Richard Tan:INNOSPACE+關注的項目主要處於種子輪到天使輪之間,這樣的階段意味著我們在“投人”,不是在“投項目”。我們以場地作為抓手,對想申請加入的公司進行篩選,判斷其是否是我們 可投的項目。如果有可能,我們就接受他們的申請,

讓他們進來。進來以後有一個三個月的觀察期,在這三個月裡面如果覺得他們發展的不錯,整個創辦人還有團隊蠻有想法的,整個運營都比較可以,我們就會投,讓他們加入我們的集訓營。如果不行的話,就讓他們去另外一個眾創空間,甚至是一些政府的孵化器。我們在空間裡的項目保持了一個較高的水準。就具體的空間來說,我們不是說必須填滿,而是保持一個 80%-90%的入住率,然後從中找到好的項目來進行孵化。……一些其他的企業聘請我們來幫他們海外的專案做加速,有企業讓我們幫助他們做內部的創新等等,他們也付一些服務費,但我們還是以投資回報為主,支撐整個孵化運營方面的成本,還有一些服務費來支撐,是這樣的情況。

羅斌:其實微軟加速器在中國的創業者之間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說微軟加速器是創業圈裡的黃埔軍校,另一個說法是說進微軟加速器比進哈佛還難,去年哈佛錄取率是 5%左右,而我們只有 2%。我們微軟加速器不是 VC,但是我們用 VC 的方式來篩選公司。創業者們進來以後我們會對他們進行業務模式的梳理,整個商務計畫的再造,整個技術平臺的重新打磨,甚至(教他們)招什麼人,團隊應該怎麼做,提供給他們價值 500K 美金,也就是 300 萬人民幣的雲計算資源來免費使用,另外,我們的空間 4-6 個月的使用都是全部免費的,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是最好的企業。

但說到盈利模式,你看看北大清華是賺錢的嗎?教育工作者培育嗷嗷待哺的學子的時候,不能把賺錢放第一位,要把未來放第一位,要培育最好的團隊,使他們適應未來,這才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微軟、INNOSPACE+和優客工廠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走更加垂直化和專業化的道路?

羅斌:微軟加速器是微軟的一部分,是個與計算和效率軟體相關的公司,今天看微軟,微軟首先是個雲的公司,其次是個擁抱開放原始程式碼的公司,另外也是真正講究服務的公司。從這些點來看,和雲相關,和企業計算相關,比如大資料、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這些所有的技術方向,這都是我們在行的方向。

Richard Tan:INNOSPACE+有跟西門子一起合作工業 4.0 的加速計畫,也與寶馬有針對車聯網方面的一些合作,還跟 3M 在新材料領域有一些合作,要幫助那些技術含量比較重的專案深耕細作、尋找資源,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蓬勃發展起來,這些部署都是必要的。

徐彬超:就眾創空間來說,我認為它們可能會走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剛剛我們兩位同行說的專業化,專業領域垂直化的、小而美的方向,另外一個是跨全國甚至是跨全球的,增強協作能力的方向——這就會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在這個規模效益下,就像我們優客工廠做的,目前我們已經在 18 個城市有 66 個空間,國外還有 4 個,預計今年到明年的時候我們會有 100 個空間,甚至國外會跨 10 個城市,帶來的效應可能是規模化的,同時會有品牌的整體輸出。我們認為會有這樣兩個方向,而優客工廠走的是後一種。

主持人: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孵化器,叫 YC,它不提供任何的線下場地,只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三位認為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之下,YC 的道路適合中國的孵化器進行模仿嗎?

羅斌: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知道 YC 這個孵化器?其實人數並不多。YC 是矽谷一個比較成功的孵化器,但是他做的特點也非常地獨特。這種模式在中國是不是適應?從今天中國知道這個孵化器的人的數量來看也許就能說明一些問題。舉個例子講,我們如果把創業孵化整個事情看成是撫養一個小孩,從他生下來到長大的整個過程來看,也許孵化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幼稚園,而小學或者中學的教育就有點像加速器了。那麼 YC 就很像是上完了學,學完了主要的內容以後,再上一個所謂的課外輔導班。

YC 自己正好是在矽谷地區,他可以找到的這些公司比較多,課外輔導班如果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給你輔導固然很不錯,但是通常這種模式更加一對一。但是加速器、眾創空間都是一群專家同時輔導一定數量的公司,這就是規模化效應。YC 的模式,我個人認為,在擴大的能力上還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們自己並沒有想把微軟加速器鋪遍中國及其他很多地方,我們還是想起一個引領的作用,可以跟諸位,一些眾創空間一起,把我們的經驗分享出去,把我們成功的公司跟大家共用。因為公司的成長過程其實都是需要上小學,上幼稚園上托嬰中心等等,只不過我們在各個過程裡面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優客工廠今年 1 月剛剛獲得了 4 億元的融資,請問優客工廠準備如何利用這一筆融資?

徐彬超:是的,1 月份我們做了 B 輪的融資,此時我們已經經過了快兩年的發展,希望能對自己進行一個優化。首先,我們希望能夠夯實自己的服務,同時拓展市場,在規模效應上更領先一步。其次,我們也希望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全球化、全國化的協同辦公的分享平臺,因此我們可能會在智慧辦公、智慧大資料以及互聯網本身上面投入更大的比例,一重一輕都會佈局。

本文 ChinaBang Awards 2017 | 你的眾創空間為啥那麼空?聽聽人家怎麼保持 90%入住率的來自動點科技.

然後從中找到好的項目來進行孵化。……一些其他的企業聘請我們來幫他們海外的專案做加速,有企業讓我們幫助他們做內部的創新等等,他們也付一些服務費,但我們還是以投資回報為主,支撐整個孵化運營方面的成本,還有一些服務費來支撐,是這樣的情況。

羅斌:其實微軟加速器在中國的創業者之間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說微軟加速器是創業圈裡的黃埔軍校,另一個說法是說進微軟加速器比進哈佛還難,去年哈佛錄取率是 5%左右,而我們只有 2%。我們微軟加速器不是 VC,但是我們用 VC 的方式來篩選公司。創業者們進來以後我們會對他們進行業務模式的梳理,整個商務計畫的再造,整個技術平臺的重新打磨,甚至(教他們)招什麼人,團隊應該怎麼做,提供給他們價值 500K 美金,也就是 300 萬人民幣的雲計算資源來免費使用,另外,我們的空間 4-6 個月的使用都是全部免費的,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是最好的企業。

但說到盈利模式,你看看北大清華是賺錢的嗎?教育工作者培育嗷嗷待哺的學子的時候,不能把賺錢放第一位,要把未來放第一位,要培育最好的團隊,使他們適應未來,這才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微軟、INNOSPACE+和優客工廠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走更加垂直化和專業化的道路?

羅斌:微軟加速器是微軟的一部分,是個與計算和效率軟體相關的公司,今天看微軟,微軟首先是個雲的公司,其次是個擁抱開放原始程式碼的公司,另外也是真正講究服務的公司。從這些點來看,和雲相關,和企業計算相關,比如大資料、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這些所有的技術方向,這都是我們在行的方向。

Richard Tan:INNOSPACE+有跟西門子一起合作工業 4.0 的加速計畫,也與寶馬有針對車聯網方面的一些合作,還跟 3M 在新材料領域有一些合作,要幫助那些技術含量比較重的專案深耕細作、尋找資源,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蓬勃發展起來,這些部署都是必要的。

徐彬超:就眾創空間來說,我認為它們可能會走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剛剛我們兩位同行說的專業化,專業領域垂直化的、小而美的方向,另外一個是跨全國甚至是跨全球的,增強協作能力的方向——這就會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在這個規模效益下,就像我們優客工廠做的,目前我們已經在 18 個城市有 66 個空間,國外還有 4 個,預計今年到明年的時候我們會有 100 個空間,甚至國外會跨 10 個城市,帶來的效應可能是規模化的,同時會有品牌的整體輸出。我們認為會有這樣兩個方向,而優客工廠走的是後一種。

主持人: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孵化器,叫 YC,它不提供任何的線下場地,只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三位認為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之下,YC 的道路適合中國的孵化器進行模仿嗎?

羅斌: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知道 YC 這個孵化器?其實人數並不多。YC 是矽谷一個比較成功的孵化器,但是他做的特點也非常地獨特。這種模式在中國是不是適應?從今天中國知道這個孵化器的人的數量來看也許就能說明一些問題。舉個例子講,我們如果把創業孵化整個事情看成是撫養一個小孩,從他生下來到長大的整個過程來看,也許孵化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幼稚園,而小學或者中學的教育就有點像加速器了。那麼 YC 就很像是上完了學,學完了主要的內容以後,再上一個所謂的課外輔導班。

YC 自己正好是在矽谷地區,他可以找到的這些公司比較多,課外輔導班如果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給你輔導固然很不錯,但是通常這種模式更加一對一。但是加速器、眾創空間都是一群專家同時輔導一定數量的公司,這就是規模化效應。YC 的模式,我個人認為,在擴大的能力上還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們自己並沒有想把微軟加速器鋪遍中國及其他很多地方,我們還是想起一個引領的作用,可以跟諸位,一些眾創空間一起,把我們的經驗分享出去,把我們成功的公司跟大家共用。因為公司的成長過程其實都是需要上小學,上幼稚園上托嬰中心等等,只不過我們在各個過程裡面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優客工廠今年 1 月剛剛獲得了 4 億元的融資,請問優客工廠準備如何利用這一筆融資?

徐彬超:是的,1 月份我們做了 B 輪的融資,此時我們已經經過了快兩年的發展,希望能對自己進行一個優化。首先,我們希望能夠夯實自己的服務,同時拓展市場,在規模效應上更領先一步。其次,我們也希望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全球化、全國化的協同辦公的分享平臺,因此我們可能會在智慧辦公、智慧大資料以及互聯網本身上面投入更大的比例,一重一輕都會佈局。

本文 ChinaBang Awards 2017 | 你的眾創空間為啥那麼空?聽聽人家怎麼保持 90%入住率的來自動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