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和安厚鄉村醫生張四川父子40年堅守貧困山村

漳州新聞網訊(羅奇偉鄭雅璿文/圖)“現在年紀大了,

子女又都不在身邊,自己行走不便,無論白天黑夜,張醫生總是不辭辛苦,上門為我診病治療。”說起鄉村醫生張四川,平和縣安厚鎮雙馬村村民張來明稱讚不已。

張來明因腦出血落下後遺症,張四川定期隨訪,提醒他要注意飲食和休息,按時吃藥。

平和縣安厚鎮雙馬村及周邊馬三村、下新樓村人口7000多人,許多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很多。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從漳州衛校在平和縣舉辦的第一期鄉村醫生培訓班結業後,張四川便一直堅守在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第一線。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只要鄉親們需要,張四川隨叫隨到。“現在條件好了,村組都通了水泥路,可以騎自行車、摩托車。早些年,都得走山路土路,幾個村落轉下來,就要十幾公里。”說起40多年的行醫經歷,張四川不無感慨。

如今,張四川年逾古稀,可鄉親們的需要,

他退而不休,憑著多年醫療技術積累,走遍雙馬村周邊山嶺村落,呵護著周圍村民的健康。對於貧困患者,特別是村裡的低保戶、五保戶,他常懷父母心,把扶弱濟困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為他們免費診療,送醫送藥,接受他幫助的病人不計其數。在行醫的同時,他不忘為鄉親們傳授疾病預防及康復鍛煉等相關知識,深受當地村民的敬重。

雙馬村70多歲的五保戶張和尚,長期臥病在床,

張四川堅持上門服務,為張和尚檢查病情,免費為其打針、輸液。貧困戶張清花體弱多病,兒子因為犯事服刑,家裡生活拮据,張四川堅持不收她一分錢診療費,還耐心地開導張清花樂觀地面對生活。

從雲霄衛校畢業又到福州醫大臨床醫學專科深造的兒子張龍發,回到雙馬村當鄉村醫生,在傳承父業的同時,傳承父親的醫德醫風。他深有感觸地說道,從小看父親為村民看病、抓藥,

耳濡目染,讀中學時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中醫知識、傳統醫學和臨床實踐,給父親打打下手。衛校畢業後,他放棄到條件優越的地方發展,回鄉接起父親的衣缽。“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在城市發展,我是土生土長的安厚人,更願意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雙馬村衛生所配齊了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設備,令張四川父子充滿信心。

“鄉村醫療條件和資源越來越好,我們要把衛生所辦得更好,做鄉親們的健康守護人。”張四川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