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遊記》中孫悟空最不堪回首的一件「糗事」

(圖)電視劇《西遊記》劇照

敢於戰天鬥地、一往無前的孫悟空,

也有害怕的時候!

這個害怕,卻不是怕妖怪,妖怪就沒有“俺老孫”怕的。那怕啥呢?說起這個糗事,孫悟空同學都不好意思。原來,這天他們來到了一處神仙洞府——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似曾相識的字樣,難道忘了另一處“福地洞天”嗎?那是孫悟空的老巢“花果山”,那裡也叫“福地洞天”,難怪孫悟空看了心裡就不舒服,哪個膽子這麼大,也敢與“俺老孫”齊名?

此處的主人也很牛,除了出身牛、交友牛、本領牛等等外,

有一棵超牛的果樹——人參果,幾萬年才結幾十個,哪怕是聞一下都不得了。他就是著名的鎮元大仙,也叫鎮元子,從名字來說屬於仙家系列。鎮元老師要去天上學習,得知唐僧馬上來到貴山,就讓兩個家童給唐僧準備一份大禮,即送上兩枚人參果,以表敬意。

偏偏唐僧不識貨,看到了兩枚水果,嚇得靈魂出竅,以為是剛出生的嬰兒。雙手推辭,謝絕參觀!童子無奈,

“勉強”拿回去自己解決。偏偏口水又多,嬉笑唐僧不識寶貝云云,不知隔牆有耳,被耳朵大就是福氣的豬八戒聽見了,麻煩事就來了。偏偏貪吃的豬八戒自己不動手,去慫恿大師兄出手,費了一點功夫終於偷得三枚,三一三十一分掉吃光。偏偏豬八戒心裡急,一口吞進去,不知道味道,想再吃一枚,嘴裡哼哼不高興,被童子得知,經過調查,發現他們盜取了人參果。那就不得了了,
事情就是這樣。這麼多的“偏偏”,就是這麼巧中的巧!

後來,鎮元老師回來,知道人參果樹被孫悟空推倒,為了給寶樹報仇,就來折騰師徒四人。孫悟空採取了很多“應急措施”,如冒名頂替、連夜偷走、死不認帳等手段,都無濟於事,無法擺脫鎮元大仙的法術。後來,經過請示同意,孫悟空去找藥方,希望將樹醫活。前前後後走了很多路,最後一念心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來了,

幫助孫悟空解決了難題。

(圖)陳惠冠新繪《西遊記》之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看來,五莊觀的事情還真是熱熱鬧鬧,最終以圓滿收場。事實上,這裡面的背後是有故事的。簡單來說,就是孫悟空修禪有些小成就了。

當一個人到了極靜的時候,

自身的潛能就會激發出來。有人說是神通,很多人學佛學禪的目的就是追求神通,會玩一些氣啊什麼的,甚至還有“五通”的一些技巧,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身如意通,再往上走能夠得到漏盡通,叫做六通,那是很有成就了。

神通這個東西有沒有?在禪宗的典籍中有一些記載。

唐代高僧隱峰禪師,俗姓鄧,被稱為鄧隱峰。幼時他是一個比較笨拙的人,但卻喜歡學佛,父母無奈就讓他去出家。後來,跟著名的馬祖道一大師學習,終於學有所成。

後來,隱峰禪師冬天住在衡山,夏天住在清涼山,隨著季節的變化往返兩地。唐憲宗年間,禪師在往清涼山途中,路過淮西,剛好藩鎮首領吳元濟叛亂。官軍前往進剿,兩軍交戰,如火如荼,很久分不出勝負,弄得屍橫遍野。禪師心裡頓生慈悲之心,毅然來到兩軍陣前,將銀錫杖拋到空中,然後縱身跨在禪杖上,在兩軍的空中穿梭而過。此情此景,使兩軍將士以為是觸怒了神仙,因而無心戀戰,偃旗息鼓,罷兵而回。這就是著名的“鄧隱峰飛錫解兵”的故事。

事情是不是真的,反正是鄧隱峰施展了神通。據說不久,他對自己很自責,不久就圓寂了。

不管怎麼樣,修禪之人是非常忌憚露出神通的。一些希望通過修禪而得到神通,進而在大眾中炫耀,由此得到聲名利祿等等的好處,須知,這些都不是禪!

回頭看唐僧師徒的表現,都有問題。唐僧由於缺乏智慧,肉眼不識仙家寶貝,未能及時“享受”人參果美味,這樣的話,吃完了一了百了,也沒有五莊觀的問題。可以說是無明尚未破除,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慈悲。孫悟空本不需吃人參果,是因為聽到卻沒有吃到;豬八戒是嘴巴饞,見到好的東西都流口水;沙僧也不例外,只要有好處都不會錯過。說到底,在修行過程中,取經團隊整體出問題了。

(圖)陳惠冠新繪《西遊記》之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當一個人有些小成就時,總是喜歡讓別人知道,估計是受到老前輩項羽的影響。當年劉邦與項羽攻進秦朝帝都咸陽,舊的政權宣告滅亡。當時,項羽的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在咸陽立足下來,經營好富庶的關中,然後再經略中原,正常的話,天下應該是他的。可是項羽滿腦子“顯擺”的思想,他說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這樣著名的話,讓跟他幹革命的人非常失望,最終走向了失敗。

孫悟空一向喜歡顯擺的性格,包括喜歡弄小神通的壞毛病,只有在取經路上慢慢地改正,從一個很狂傲的“猴子”,慢慢變得謙虛起來。要不,當他感覺到“修行”中出現問題時,馬上出去尋找幫助,如跑到蓬萊三島等地求援。但是,由於是心的問題,即使是仙藥也無濟於事,修禪永遠在於修心,當你自心清淨時,觀世音就出現了。因此,觀音菩薩用了淨瓶中的水,就將人參果樹復活了。這個水,誰的心中都有,“恒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別人是替代不了的。

保持平常心,保持謙恭心,無論是修禪還是工作生活都很重要。

*作者:林電鋒,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父母無奈就讓他去出家。後來,跟著名的馬祖道一大師學習,終於學有所成。

後來,隱峰禪師冬天住在衡山,夏天住在清涼山,隨著季節的變化往返兩地。唐憲宗年間,禪師在往清涼山途中,路過淮西,剛好藩鎮首領吳元濟叛亂。官軍前往進剿,兩軍交戰,如火如荼,很久分不出勝負,弄得屍橫遍野。禪師心裡頓生慈悲之心,毅然來到兩軍陣前,將銀錫杖拋到空中,然後縱身跨在禪杖上,在兩軍的空中穿梭而過。此情此景,使兩軍將士以為是觸怒了神仙,因而無心戀戰,偃旗息鼓,罷兵而回。這就是著名的“鄧隱峰飛錫解兵”的故事。

事情是不是真的,反正是鄧隱峰施展了神通。據說不久,他對自己很自責,不久就圓寂了。

不管怎麼樣,修禪之人是非常忌憚露出神通的。一些希望通過修禪而得到神通,進而在大眾中炫耀,由此得到聲名利祿等等的好處,須知,這些都不是禪!

回頭看唐僧師徒的表現,都有問題。唐僧由於缺乏智慧,肉眼不識仙家寶貝,未能及時“享受”人參果美味,這樣的話,吃完了一了百了,也沒有五莊觀的問題。可以說是無明尚未破除,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慈悲。孫悟空本不需吃人參果,是因為聽到卻沒有吃到;豬八戒是嘴巴饞,見到好的東西都流口水;沙僧也不例外,只要有好處都不會錯過。說到底,在修行過程中,取經團隊整體出問題了。

(圖)陳惠冠新繪《西遊記》之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當一個人有些小成就時,總是喜歡讓別人知道,估計是受到老前輩項羽的影響。當年劉邦與項羽攻進秦朝帝都咸陽,舊的政權宣告滅亡。當時,項羽的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在咸陽立足下來,經營好富庶的關中,然後再經略中原,正常的話,天下應該是他的。可是項羽滿腦子“顯擺”的思想,他說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這樣著名的話,讓跟他幹革命的人非常失望,最終走向了失敗。

孫悟空一向喜歡顯擺的性格,包括喜歡弄小神通的壞毛病,只有在取經路上慢慢地改正,從一個很狂傲的“猴子”,慢慢變得謙虛起來。要不,當他感覺到“修行”中出現問題時,馬上出去尋找幫助,如跑到蓬萊三島等地求援。但是,由於是心的問題,即使是仙藥也無濟於事,修禪永遠在於修心,當你自心清淨時,觀世音就出現了。因此,觀音菩薩用了淨瓶中的水,就將人參果樹復活了。這個水,誰的心中都有,“恒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別人是替代不了的。

保持平常心,保持謙恭心,無論是修禪還是工作生活都很重要。

*作者:林電鋒,魚羊秘史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