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影·音樂|林憶蓮:何必在乎我是誰

文 | 椰子

編輯 | 芯羽

那個年代,香港音樂界的四大天后是梅豔芳、葉倩文、林憶蓮、王菲。有人說王菲空靈,梅豔芳風華,葉倩文磅礴,而林憶蓮,則是纏綿悱惻。但林憶蓮的風格從來不止一種,她在音樂路上的嘗試從沒停止過,她開闢出了香港全新的音樂時代。

林憶蓮是華語樂壇女歌手中的“常青樹”,1982年出道,1985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32年間跨越了幾個時代。她的音樂風格和不同時期的生命體驗緊密結合,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是有不同的味道。很多人聽林憶蓮的國語情歌比較多,因此產生了一些誤解。其實除了國語情歌外,她在R&B、嘻哈、藍調、爵士、搖滾、越劇方面都有獵取。

看似溫婉安然的林憶蓮,總是在平淡中醞釀著噴薄而出的力量,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新的突破。

第一個階段是80年代的香港時期,走的路線是都市現代女性路線,歌曲風格多元。代表作品有《都市觸覺三部曲》《夢了瘋了倦了》《野花》等。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的臺灣時期,和滾石合作,走的路線是委婉且有些頹廢的情感女性路線,以情歌為主。代表作有《傷痕》《當愛已成往事》《為你我受冷風吹》等。

第三個階段是進入新千年。流行音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臺灣情歌變成了苦情批發市場,林憶蓮進入了華納,走了溫暖時尚且多元的路線。這時候的代表作有《失蹤》《至少還有你》《遠走高飛》《一個人》等。

第四個階段是10年代。林憶蓮和常石磊、恭碩良等人合作,出了新概念專輯《蓋亞》之後,又陸續出了《REWORKS》《陪著我走》等專輯,歌唱風格更走向簡單,大方,溫暖。

林憶蓮是一個用作品說話的人,她用作品串聯起不同階段的感悟,聲音收放自如、時而含蓄、時而激揚,辨識度極高。從1983年簽約新力唱片到1993年加盟滾石唱片再到2000年轉入維京唱片,林憶蓮的每一步改變都伴隨著大量好專輯的問世,為我們帶來了眾多熱門歌曲。

1985年,林憶蓮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林憶蓮》,收錄了10首歌,包括《少女的心》、《第一次約會》等粵語歌曲,專輯封面上那個眯眯眼、沖天鳳梨頭的19歲女孩,聲音乾淨透明,將少女的心事都唱進了歌裡。這張專輯並沒有一鳴驚人,但是它開啟了林憶蓮轉型做職業歌手的大門。

此後,林憶蓮分別發行了《放縱》和《憶蓮》兩張專輯,但市場接受度依然不高。轉機則出現在《灰色》這張專輯,同名主打曲不僅成為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之一,還被費翔以國語的方式,收錄在《奪標》專輯之中。

1991年出品的概念專輯《野花》以花的靈魂和懷舊為主題,每一首歌都象徵著一種花,曲調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感。林振強婉約工整的詞作功力更強化了這張專集的形式之美,並且巧妙運用了廣東話獨特的發音特質,使得這張專集的詞作不管是讀,還是唱都別有風韻。

專輯收錄了《野花》《夜來香》《薔薇之戀》等歌曲。同名主打歌《野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野花》的詞極度哀怨頹靡,歌曲以含水帶煙的聲線勾勒出了一場難分難舍的別離,偶爾浮現的幾聲古箏,真是畫龍點睛。

這張專輯把林憶蓮從商業領域推向了藝術領域,專輯發行後好評如潮,但銷量慘澹。經過一段時間,《野花》才被公認為“即使放在International Pop唱片架上也絕不失禮的本地唱片”及香港樂壇最佳概念大碟之一。1999年底,更被有識之士追封為90年代十大唱片,和20世紀二十張最有代表性華語專輯。

“愛情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它應該是給你動力,給你享受,可是你要先找到自己是怎麼樣一個人,自己一個人過得很快樂很自在,那麼當愛情來的時候它才會是一個美妙的東西。”這是林憶蓮的愛情觀,在經過一段段感情的磨練後,她終於道出了戀愛中的女子該有的樣子。

她的歌聲如人,溫暖中飽含力量,平淡裡裹藏激情,聽她的歌如同與姐妹訴說衷腸,親切有力、真情實意,聲音會告訴你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第一次聽到林憶蓮的歌,就喜歡上了那獨特的嗓音。

1992年開始,林憶蓮的歌曲轉型為以抒情歌為主。她擅長以飽滿的感情烘托聲線和旋律,她說自己不是那麼善於表達情感的人,所有的話都表達在歌聲裡了。那些年裡,林憶蓮的情歌幾乎唱盡了所有感情裡會有的狀態和情緒,所以,才會一次次唱哭自己,也唱哭了歌迷。

這段時期是她音樂事業的巔峰期,《傷痕》、《當愛已成往事》、《聽說愛情回來過》、《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歌曲紅遍兩岸三地,深受民眾喜愛。2000年又憑藉一首《至少還有你》唱紅整個華人世界,至今仍有廣泛的傳唱度。她把故事灌進歌詞,將情感凝入音符,細膩的心情隨著歌聲娓娓道來。也是在這個時期,她和李宗盛的那段感情拉開了帷幕。

林憶蓮遇到李宗盛後,才子佳人的故事擦出了很多火花。他們因為才華互相欣賞,因為欣賞所以愛慕。李宗盛說:像林憶蓮這樣的女人,只聽她的聲音,便足以愛上她。

林憶蓮唱出了李宗盛詞曲中想要表達的愛恨交織,在《鏗鏘玫瑰》裡有一句這樣的歌詞:“那女孩像一朵早熟的玫瑰,她從不依賴誰……像曠野的玫瑰,用脆弱的花蕊,迎接那旱季的雨水。”李宗盛太懂林憶蓮了,所以才能寫出這般貼切的詞。林憶蓮曾說:“李宗盛是個很可怕的人,好像能看穿所有女人的心事。”

他們的愛有天上宮闕,也有人間煙火。2004年協議離婚時,李宗盛引著名的歌詞:“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作為結束。就像《傷痕》裡唱的,“有時愛美在無法永恆,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你若勇敢愛了,就要勇敢分”。

當她回應自己的離婚時也很乾脆:“沒有想到要為自己的婚姻狀況寫聲明,的確有一陣莫名其妙的荒謬感。還是要多謝大家的關心,我想,我們都很好。就讓生命多一種色彩吧。或許不停下心就不會老。”

李宗盛出現在她的生命裡,像是來赴一場命定的約會,彼此成全,然後互道珍重。

走過風光的上世紀九十年代,走出新千年她和李宗盛那場令人唏噓的離婚,最後走進自己越來越潛心的音樂世界,她從來沒有因為某個階段的困境停下對音樂的探索和追逐。

2012年發佈的新專輯《蓋亞》,像是她的一次新生。專輯不僅在音色、節奏和結構上前衛十足,也極大限度的發揮了林憶蓮的唱功潛力。她不再是“日系青春偶像”、不再是“成熟都市女人”、也不再是“情歌女神”,林憶蓮回歸她自己——那個喜歡嘗試、喜歡冒險、喜歡實驗的音樂人。

宗教色彩濃厚的專輯名稱、實驗性的電子曲風以及專輯中部分歌曲探討的和過往截然不同的放大視角的主題,對人性的思考、對環境的關愛,讓這張唱片獲得了多方肯定,並讓林憶蓮在次年的臺灣金曲獎上首獲金曲歌,音樂生涯於藝術層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人生至中途,總要清空心裡的負累,才能以自己喜歡的樣子活下去。悟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後,不再偽裝幸福,而是要真的幸福。

2017年,她參加了湖南衛視的《歌手》節目,開場曲目選擇了《不必在乎我是誰》,這首歌就像是她的態度,卸掉光環後她呈上歌聲,你我奉上雙耳,僅此而已。林憶蓮對原曲進行了一些改編。她毫不掩飾興奮之情,坦率表示:“很多時候我都會把自己的歌再改編,在我收到新的編曲時,我都會想要怎麼樣重新唱這個歌,因為它是完完全全新面貌,所以我甚至可能在嗓音上面也會運用一些不一樣的嗓音去詮釋歌曲。”

林憶蓮的聲音,讓人聽了既心碎,卻又覺得灑脫。正如知名樂評人耳帝所說,這首歌並無高難度之處,但林憶蓮張口的那一瞬間,便收穫了掌聲無數。整首歌沒有飆高音或者炫技,而是通過氣息控制,情緒傳遞,潤物無聲的把自己的態度傳達,這就是林憶蓮的魅力。

在節目中她總是笑的,輕鬆自在得像個鄰家姑娘,在接人待物中卸掉光環,但是在音樂上卻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從15歲到51歲,她從未怠慢過自己的才華,一直堅持練聲,不停打磨。她從來不走重複的路線,即使唱著老歌,每一次演繹也都是重新出發。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想要停在一個地方,然後就沒有成長,我永遠相信一句話,沒有進步,你就是退步了。”

早期的樂評文裡說,那個年代的天后裡就屬林憶蓮難弄,好多人怕跟“Sandy姐”合作。她挑剔,要求高,對編曲歌詞都有許多自己的見地,不似一般女歌手好擺佈。

杜麗莎在志雲飯局裡說:“如果一個徒弟不夠勤奮,老師多厲害,傳授多少好東西也沒用,而林憶蓮是非常用功的人,她每天堅持上門學習,風雨不改,大概學了六個月。”努力二字,對林憶蓮來說,從一開始出道貫徹至今。

出道三十多年來,任憑風雲飄搖,林憶蓮始終憑實力說話。天分總有枯竭的一天,但努力卻能陪伴你終身。只有足夠的認真、專注、努力,才能擁抱自己期待的生活。

4月15日《歌手》總決賽上,林憶蓮眾望所歸,榮膺歌王。51歲的她一襲黑衣,瓷淨的臉龐,笑靨如初。歌聲依舊深情繾綣,婉轉動人。你能切實感受到,她由內而外散發的生命力,那種終於看透一切之後的豁然開朗。

有些女人越老越耐看,林憶蓮算一個。她說自己今年50了,而歲月好像對她特別恩惠,竟然沒有明顯的痕跡。她的眼睛仍然清澈如初,氣質卻隨著歲月的沉澱越來越醇香。

努力、專注、感性、自信……這些特質交織成我們所認識的“林憶蓮”。 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熱愛、堅持、不服輸、不懶怠,那是跌倒再爬起來的勇氣,是敢愛也敢不恨的灑脫,這一路的曲折沉澱在她身上,成就了一個清澈純粹、獨一無二的林憶蓮。

我們無一例外終將老去,但是只要我們認真面對現在的自己,付出不懈的努力去打磨和成長,終有一天,也會從風中搖搖欲墜的野花變成迎風怒放的鏗鏘玫瑰。

出了新概念專輯《蓋亞》之後,又陸續出了《REWORKS》《陪著我走》等專輯,歌唱風格更走向簡單,大方,溫暖。

林憶蓮是一個用作品說話的人,她用作品串聯起不同階段的感悟,聲音收放自如、時而含蓄、時而激揚,辨識度極高。從1983年簽約新力唱片到1993年加盟滾石唱片再到2000年轉入維京唱片,林憶蓮的每一步改變都伴隨著大量好專輯的問世,為我們帶來了眾多熱門歌曲。

1985年,林憶蓮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林憶蓮》,收錄了10首歌,包括《少女的心》、《第一次約會》等粵語歌曲,專輯封面上那個眯眯眼、沖天鳳梨頭的19歲女孩,聲音乾淨透明,將少女的心事都唱進了歌裡。這張專輯並沒有一鳴驚人,但是它開啟了林憶蓮轉型做職業歌手的大門。

此後,林憶蓮分別發行了《放縱》和《憶蓮》兩張專輯,但市場接受度依然不高。轉機則出現在《灰色》這張專輯,同名主打曲不僅成為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之一,還被費翔以國語的方式,收錄在《奪標》專輯之中。

1991年出品的概念專輯《野花》以花的靈魂和懷舊為主題,每一首歌都象徵著一種花,曲調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感。林振強婉約工整的詞作功力更強化了這張專集的形式之美,並且巧妙運用了廣東話獨特的發音特質,使得這張專集的詞作不管是讀,還是唱都別有風韻。

專輯收錄了《野花》《夜來香》《薔薇之戀》等歌曲。同名主打歌《野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野花》的詞極度哀怨頹靡,歌曲以含水帶煙的聲線勾勒出了一場難分難舍的別離,偶爾浮現的幾聲古箏,真是畫龍點睛。

這張專輯把林憶蓮從商業領域推向了藝術領域,專輯發行後好評如潮,但銷量慘澹。經過一段時間,《野花》才被公認為“即使放在International Pop唱片架上也絕不失禮的本地唱片”及香港樂壇最佳概念大碟之一。1999年底,更被有識之士追封為90年代十大唱片,和20世紀二十張最有代表性華語專輯。

“愛情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它應該是給你動力,給你享受,可是你要先找到自己是怎麼樣一個人,自己一個人過得很快樂很自在,那麼當愛情來的時候它才會是一個美妙的東西。”這是林憶蓮的愛情觀,在經過一段段感情的磨練後,她終於道出了戀愛中的女子該有的樣子。

她的歌聲如人,溫暖中飽含力量,平淡裡裹藏激情,聽她的歌如同與姐妹訴說衷腸,親切有力、真情實意,聲音會告訴你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第一次聽到林憶蓮的歌,就喜歡上了那獨特的嗓音。

1992年開始,林憶蓮的歌曲轉型為以抒情歌為主。她擅長以飽滿的感情烘托聲線和旋律,她說自己不是那麼善於表達情感的人,所有的話都表達在歌聲裡了。那些年裡,林憶蓮的情歌幾乎唱盡了所有感情裡會有的狀態和情緒,所以,才會一次次唱哭自己,也唱哭了歌迷。

這段時期是她音樂事業的巔峰期,《傷痕》、《當愛已成往事》、《聽說愛情回來過》、《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歌曲紅遍兩岸三地,深受民眾喜愛。2000年又憑藉一首《至少還有你》唱紅整個華人世界,至今仍有廣泛的傳唱度。她把故事灌進歌詞,將情感凝入音符,細膩的心情隨著歌聲娓娓道來。也是在這個時期,她和李宗盛的那段感情拉開了帷幕。

林憶蓮遇到李宗盛後,才子佳人的故事擦出了很多火花。他們因為才華互相欣賞,因為欣賞所以愛慕。李宗盛說:像林憶蓮這樣的女人,只聽她的聲音,便足以愛上她。

林憶蓮唱出了李宗盛詞曲中想要表達的愛恨交織,在《鏗鏘玫瑰》裡有一句這樣的歌詞:“那女孩像一朵早熟的玫瑰,她從不依賴誰……像曠野的玫瑰,用脆弱的花蕊,迎接那旱季的雨水。”李宗盛太懂林憶蓮了,所以才能寫出這般貼切的詞。林憶蓮曾說:“李宗盛是個很可怕的人,好像能看穿所有女人的心事。”

他們的愛有天上宮闕,也有人間煙火。2004年協議離婚時,李宗盛引著名的歌詞:“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作為結束。就像《傷痕》裡唱的,“有時愛美在無法永恆,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你若勇敢愛了,就要勇敢分”。

當她回應自己的離婚時也很乾脆:“沒有想到要為自己的婚姻狀況寫聲明,的確有一陣莫名其妙的荒謬感。還是要多謝大家的關心,我想,我們都很好。就讓生命多一種色彩吧。或許不停下心就不會老。”

李宗盛出現在她的生命裡,像是來赴一場命定的約會,彼此成全,然後互道珍重。

走過風光的上世紀九十年代,走出新千年她和李宗盛那場令人唏噓的離婚,最後走進自己越來越潛心的音樂世界,她從來沒有因為某個階段的困境停下對音樂的探索和追逐。

2012年發佈的新專輯《蓋亞》,像是她的一次新生。專輯不僅在音色、節奏和結構上前衛十足,也極大限度的發揮了林憶蓮的唱功潛力。她不再是“日系青春偶像”、不再是“成熟都市女人”、也不再是“情歌女神”,林憶蓮回歸她自己——那個喜歡嘗試、喜歡冒險、喜歡實驗的音樂人。

宗教色彩濃厚的專輯名稱、實驗性的電子曲風以及專輯中部分歌曲探討的和過往截然不同的放大視角的主題,對人性的思考、對環境的關愛,讓這張唱片獲得了多方肯定,並讓林憶蓮在次年的臺灣金曲獎上首獲金曲歌,音樂生涯於藝術層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人生至中途,總要清空心裡的負累,才能以自己喜歡的樣子活下去。悟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後,不再偽裝幸福,而是要真的幸福。

2017年,她參加了湖南衛視的《歌手》節目,開場曲目選擇了《不必在乎我是誰》,這首歌就像是她的態度,卸掉光環後她呈上歌聲,你我奉上雙耳,僅此而已。林憶蓮對原曲進行了一些改編。她毫不掩飾興奮之情,坦率表示:“很多時候我都會把自己的歌再改編,在我收到新的編曲時,我都會想要怎麼樣重新唱這個歌,因為它是完完全全新面貌,所以我甚至可能在嗓音上面也會運用一些不一樣的嗓音去詮釋歌曲。”

林憶蓮的聲音,讓人聽了既心碎,卻又覺得灑脫。正如知名樂評人耳帝所說,這首歌並無高難度之處,但林憶蓮張口的那一瞬間,便收穫了掌聲無數。整首歌沒有飆高音或者炫技,而是通過氣息控制,情緒傳遞,潤物無聲的把自己的態度傳達,這就是林憶蓮的魅力。

在節目中她總是笑的,輕鬆自在得像個鄰家姑娘,在接人待物中卸掉光環,但是在音樂上卻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從15歲到51歲,她從未怠慢過自己的才華,一直堅持練聲,不停打磨。她從來不走重複的路線,即使唱著老歌,每一次演繹也都是重新出發。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想要停在一個地方,然後就沒有成長,我永遠相信一句話,沒有進步,你就是退步了。”

早期的樂評文裡說,那個年代的天后裡就屬林憶蓮難弄,好多人怕跟“Sandy姐”合作。她挑剔,要求高,對編曲歌詞都有許多自己的見地,不似一般女歌手好擺佈。

杜麗莎在志雲飯局裡說:“如果一個徒弟不夠勤奮,老師多厲害,傳授多少好東西也沒用,而林憶蓮是非常用功的人,她每天堅持上門學習,風雨不改,大概學了六個月。”努力二字,對林憶蓮來說,從一開始出道貫徹至今。

出道三十多年來,任憑風雲飄搖,林憶蓮始終憑實力說話。天分總有枯竭的一天,但努力卻能陪伴你終身。只有足夠的認真、專注、努力,才能擁抱自己期待的生活。

4月15日《歌手》總決賽上,林憶蓮眾望所歸,榮膺歌王。51歲的她一襲黑衣,瓷淨的臉龐,笑靨如初。歌聲依舊深情繾綣,婉轉動人。你能切實感受到,她由內而外散發的生命力,那種終於看透一切之後的豁然開朗。

有些女人越老越耐看,林憶蓮算一個。她說自己今年50了,而歲月好像對她特別恩惠,竟然沒有明顯的痕跡。她的眼睛仍然清澈如初,氣質卻隨著歲月的沉澱越來越醇香。

努力、專注、感性、自信……這些特質交織成我們所認識的“林憶蓮”。 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熱愛、堅持、不服輸、不懶怠,那是跌倒再爬起來的勇氣,是敢愛也敢不恨的灑脫,這一路的曲折沉澱在她身上,成就了一個清澈純粹、獨一無二的林憶蓮。

我們無一例外終將老去,但是只要我們認真面對現在的自己,付出不懈的努力去打磨和成長,終有一天,也會從風中搖搖欲墜的野花變成迎風怒放的鏗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