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5年|大家都富了才叫真富了

作者 法制日報見習記者 盧偉

5月23日 星期二 晴

連續下了3天大暴雨,瓦房村終於迎來一個陽光燦爛的大晴天。

今天,我也終於有機會跟隨王正洲上山看看村裡合作社種植中藥材豬苓的地方。

王正洲是陝西省略陽縣樂素河鎮瓦房村文書,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之一。正是在他和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守平帶領下,村裡人才走上種豬苓致富的路。

到達山頂後,王正洲指著四周的一面面山坡告訴我,這些山坡上種的都是豬苓。

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到處都是陡峭的山坡和荊棘密佈的林地,我驚訝於環境的惡劣。“在這樣的地方種豬苓,太艱辛了吧。”但王正洲告訴我,這裡的人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早已習慣了。

王正洲很早就開始在外闖蕩,做事踏實又肯鑽研,曾因將當地的野生板栗販賣到外地掘得第一桶金,隨後其良好的經營能力被青島一家食品公司看中,被任命為該公司業務處經理,負責將略陽的特產如香菇、核桃、板栗、天麻、豬苓等運往青島售賣,再將青島的冷凍魚、蝦等海產品運往略陽售賣,生活越來越好。

“但是一個人富了沒啥意義啊,大家富了才叫富。想想我家鄉的父老鄉親和親戚朋友們都還不富裕,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村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共同致富。”王正洲對我說。

1998年,王正洲回到瓦房村,面對村裡山多地少、土地瘠薄的實際情況,王正洲在和徐守平商議後,選擇中藥材種植為突破口,在試種三七、白芨、天麻、豬苓等中藥材後,發現豬苓最適宜當地的氣候條件。

但因豬苓生長週期較長,5年才具有藥用價值,隨後兩人合夥在2000年和2005年各種植豬苓1000多窩,既用來熟悉種植技術,又用來瞭解豬苓的經濟效益,2005年和2010年兩人種植的豬苓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只有發展合作社,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才能真正帶動起農戶發展豬苓種植產業,於是,2010年3月,在徐守平提議下,略陽縣盛峰豬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徐守平任法定代表人,王正洲任黨支部書記。

這時候,去山上種植豬苓既沒通路,也沒通水通電,種植需要的材料都只能依靠農戶自己背。

最初合作社僅有6戶,除了徐守平和王正洲,其他4戶都是貧困戶。當時這4戶由於缺資金,每戶僅投入了1000元,剩餘5萬元的資金缺口由徐守平和王正洲通過個人貸款來填補。

其間,2011年原略陽縣扶貧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辦公室給合作社提供了產業扶持資金4萬元。

2014年合作社豬苓收穫,6戶每戶平均分得3.8萬元。因合作社的示範引領,加上2014年和2016年略陽縣中藥局分別給合作社提供產業扶持資金15萬元和10萬元,2016年略陽縣國庫支付局給合作社提供產業扶持資金1萬元,用以扶持合作社帶領農戶種植豬苓,種植豬苓的農戶越來越多。

同時從2014年開始,合作社陸續籌集資金28萬元,修通了進山的土路,架通了水電,並且在山上修建了合作社基地。

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共帶動周邊農戶共280多戶(160戶貧困戶)種植豬苓,其中瓦房村有150多戶(120戶貧困戶),累計種植豬苓6萬多窩,預計產量達30萬多斤。

下一步,徐守平和王正洲希望依靠瓦房村林地眾多的優勢,帶動村民進一步擴大豬苓產業的種植規模,徹底帶領村民實現致富奔小康的願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相信在徐守平和王正洲等人的帶領下,村裡的致富能手會越來越多,村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同時從2014年開始,合作社陸續籌集資金28萬元,修通了進山的土路,架通了水電,並且在山上修建了合作社基地。

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共帶動周邊農戶共280多戶(160戶貧困戶)種植豬苓,其中瓦房村有150多戶(120戶貧困戶),累計種植豬苓6萬多窩,預計產量達30萬多斤。

下一步,徐守平和王正洲希望依靠瓦房村林地眾多的優勢,帶動村民進一步擴大豬苓產業的種植規模,徹底帶領村民實現致富奔小康的願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相信在徐守平和王正洲等人的帶領下,村裡的致富能手會越來越多,村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