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

2017-05-27 嘻哈學車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位於古都西安,是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重點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七所大學之一,“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九所高校之一,

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準大學為目標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111計畫”成員,“珠峰計畫”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國家2011計畫“高端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西安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於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

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

截至2017年4月,學校設有興慶、雁塔和曲江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98.94萬平方米,各類建築總面積203.85萬平方米;有26個學院(部)、9個本科生書院。有85個本科專業,28個一級學科、15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5個一級學科、24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

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33604人,其中研究生16505人 。

辦學歷史

南洋初創

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中。為了興學強國,洋務派大臣盛宣懷提出“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主張和對舊式教育機構進行改革的建議。

1896年,盛宣懷再次向清廷條陳自強大計,附奏《請設學堂片》,在上海籌款議建新式學堂,名曰“南洋公學”。

1897年1月26日,奏摺得到清廷禦准,南洋公學正式創立,盛宣懷親自擔任公學督辦,何嗣焜擔任總理。

南洋公學初建時分為四院: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與以後逐步設立的特班、政治班、商務班和東文學堂構成了完整的新式教育體系。

開辦工科

南洋公學於1905年劃歸商部,改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改隸郵傳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劃歸交通部管理,遂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在這個過程中,唐文治校長增設鐵路專科、電機專科、航海專科,學校就由培養商務實業人才轉而為培養工程技術方面的人才。

定名交大

1920年8月,葉恭綽出任交通總長。同年12月,葉以“交通要政,亟需專材”為由,將交通部所屬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併,改名為交通大學,由葉兼任交通大學校長。

1921年8月1日,本校正式改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1928年11月,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併,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由鐵道部長孫科兼任校長。

1937年8月1日起,交通大學劃歸教育部管轄,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科學學院改稱理學院,機土電三學院改稱系,合組工學院。

戰爭烽火

1937年11月12日,日軍佔領上海,交大校舍被日寇強佔,不得不多方設法在法租界內維持上課。1940年,由於後方抗戰和建設急需工程人才,在重慶小龍坎籌建交通大學分校;後又逐漸擴建、發展,於1942年8月在重慶九龍坡建立國立交通大學本部。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交大渝校和滬校兩地師生們積極復員,會合建校。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交大被上海軍管會接收。

院系調整

1952年前後,全國高校按照中央決定,仿效前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開始院系調整。院系調整前,交大共設3個學院,即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共17個系,即理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3個系,工學院的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工業管理、化工、輪機、水利、紡織等10個系及電信技術專修科,管理學院的運輸管理、財務管理、電信管理、航業管理等4個系,此外還設一電信研究所。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文交通大學,將航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航務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 1951年6月12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發文對交大院系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管理學院被撤銷,運輸管理系調入北方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調整到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電信管理系調整到電機系,工業管理工程系調整到機械系;工學院輪機系調整到造船系設輪機組,紡織系與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合併成立華東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復旦大學土木系調整到交大土木系。

1952年,交通大學機械、電機、造船三大學科得到加強,其餘院系則幾乎被全部調出,成為機械類、電機類、造船類共設7個系的多科性工科大學。從交通大學調整到其他學校的系科有:理學院的數學系、物理系、比學系三系的師資、設備除留下教學所需之外調整到復旦大學,部分師資調整到華東師範大學。自此交通大學理學院撤銷。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全部調整到同濟大學;航空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航空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水利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化學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1954年,交大汽車專業調整到長春,合併成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後併入吉林工業大學,再併入吉林大學)。1956年,交通大學造船系從交大分出,獨立為上海造船學院(後併入交通大學上海部分);交大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專業調整到成都合併成立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4月,現有教職工5943人,專任教師2993人,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31名,其中19名為雙聘院士。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和青年學者78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2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7人,“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帶頭人2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234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05名。

發佈:嘻哈學車(嘻哈學車機器人電子教練)安徽嘻哈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安徽國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出品!

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由鐵道部長孫科兼任校長。

1937年8月1日起,交通大學劃歸教育部管轄,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科學學院改稱理學院,機土電三學院改稱系,合組工學院。

戰爭烽火

1937年11月12日,日軍佔領上海,交大校舍被日寇強佔,不得不多方設法在法租界內維持上課。1940年,由於後方抗戰和建設急需工程人才,在重慶小龍坎籌建交通大學分校;後又逐漸擴建、發展,於1942年8月在重慶九龍坡建立國立交通大學本部。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交大渝校和滬校兩地師生們積極復員,會合建校。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交大被上海軍管會接收。

院系調整

1952年前後,全國高校按照中央決定,仿效前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開始院系調整。院系調整前,交大共設3個學院,即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共17個系,即理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3個系,工學院的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工業管理、化工、輪機、水利、紡織等10個系及電信技術專修科,管理學院的運輸管理、財務管理、電信管理、航業管理等4個系,此外還設一電信研究所。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文交通大學,將航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航務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 1951年6月12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發文對交大院系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管理學院被撤銷,運輸管理系調入北方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財務管理系調整到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電信管理系調整到電機系,工業管理工程系調整到機械系;工學院輪機系調整到造船系設輪機組,紡織系與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合併成立華東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復旦大學土木系調整到交大土木系。

1952年,交通大學機械、電機、造船三大學科得到加強,其餘院系則幾乎被全部調出,成為機械類、電機類、造船類共設7個系的多科性工科大學。從交通大學調整到其他學校的系科有:理學院的數學系、物理系、比學系三系的師資、設備除留下教學所需之外調整到復旦大學,部分師資調整到華東師範大學。自此交通大學理學院撤銷。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全部調整到同濟大學;航空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航空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水利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化學工程系全部調整出去合併成立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1954年,交大汽車專業調整到長春,合併成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後併入吉林工業大學,再併入吉林大學)。1956年,交通大學造船系從交大分出,獨立為上海造船學院(後併入交通大學上海部分);交大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專業調整到成都合併成立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4月,現有教職工5943人,專任教師2993人,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31名,其中19名為雙聘院士。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和青年學者78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2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7人,“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帶頭人2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234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05名。

發佈:嘻哈學車(嘻哈學車機器人電子教練)安徽嘻哈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安徽國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