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莫爾達瓦穿越之旅

提到「莫爾達瓦」這個國家,恐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沒聽說過」。這個東歐小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確實很低。論人口,莫爾達瓦只有區區三百多萬人,而領土面積相當的荷蘭卻有一千六百萬人。

論經濟,莫爾達瓦排歐洲倒數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不到2000美元,是中國的三分之一,比烏克蘭、科索沃還要低。論歷史文化,似乎沒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過。我為什麼要去這個國家呢?是為了吸引著我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莫爾達瓦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現今夾在在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兩個東歐大國之間,這個國家作為獨立的個體誕生于1991年蘇聯解體,其前身是蘇聯的「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俄語簡稱摩爾達維亞(Moldavia)。經過數月精心策劃,2016年3月,我終於親自來到了莫爾達瓦。我為什麼稱此行為穿越之旅呢?一方面是因為我的行程從西到東、從南到北穿越了差不多這個國家的大部分,

另一方面是我仿佛時空穿越一般回到了蘇聯時代,以及歷史上的莫爾達瓦公國。

「德涅斯特河沿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是歐洲的幾個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之一,也被認為是親俄分裂勢力。這個國家位於莫爾達瓦東部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帶,大部分領土位於德涅斯特河東岸,於是又叫「德涅斯特河左岸」、「外德涅斯特河」。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獨立源于蘇聯解體後莫爾達瓦的一場內戰,

起因是由於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斯拉夫人不滿莫爾達瓦當局試圖併入羅馬尼亞,並取消俄語的官方地位。俄羅斯派出一支維和部隊干涉內戰,並駐軍至今,成為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靠山,造成事實上莫爾達瓦政府從未統治過德涅斯特河沿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多次公開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是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正面回應。

這個國家的地位沒有得到任何主流國家的承認,包括俄羅斯在內。與之相似的是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和卡拉巴赫三個國家,連同德涅斯特河沿岸,這個四個親俄分裂勢力從2007年開始相互承認並且建交(最近似乎還加上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我一向對這樣的民族交匯地帶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它是蘇聯的一部分,更加深了我的嚮往。蘇聯的許多加盟國和衛星國都是一夜倒臺的,

仿佛時間定格在了那個時代,令人唏噓。親自造訪這些遺跡,給我帶來的震撼更加難以言表(參見我的保加利亞初探和科索沃一日探遊)。

歷史上的莫爾達瓦

莫爾達瓦和羅馬尼亞淵源深厚,因為莫爾達瓦的大多數居民都是將羅曼語的羅馬尼亞人。歷史上的莫爾達瓦地區包含了喀爾巴阡山到普魯特河之間的西半部分,和普魯特河到德涅斯特河的東半部分,其中東半部分又叫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如今的莫爾達瓦共和國位於比薩拉比亞,位於羅馬尼亞的西半部分也叫莫爾達瓦地區(羅馬尼亞由瓦拉幾亞、莫爾達瓦和特蘭斯凡尼亞組成)。

十五世紀中,斯特凡三世統一了從喀爾巴阡山到德涅斯特河的莫爾達瓦公國,並且成功抵抗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但是後來奧斯曼帝國還是佔領了莫爾達瓦,並統治了兩百多年。十九世紀初的俄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戰敗並割讓了比薩拉比亞給俄羅斯帝國。二十世紀初,比薩拉比亞短暫獨立,但隨後又被蘇聯重新佔領。蘇聯把比薩拉比亞的南半部劃給了烏克蘭,北半部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也就是現今莫爾達瓦共和國的前身。

莫爾達瓦舊都——雅西

我的莫爾達瓦穿越之旅行程始于從克魯日-納波卡到雅西的過夜火車,這兩個地方都在羅馬尼亞。由於巴塞爾有直飛克魯日-納波卡的航班,我選擇了先飛到克盧日-納波卡,在當地探尋一番,然後坐火車前往歷史上莫爾達瓦公國的首都雅西。順便一提,克盧日-納波卡(Cluj-Napoca),曾是特蘭斯凡尼亞(Transylvania)的首府,過去也有大量講德語的居民,德語叫Klausenburg。Cluj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clausus,與Klause同源,意思都是「峽谷」,克盧日-納波卡就位於峽谷之中。而Napoca則是幾十年前為了強調羅馬尼亞人的歷史身份,加上的達契亞語的名字。Transylvania可以拆成拉丁語trans「外」和silva「森林」,意思是跨過森林的地方。

我提前在羅馬尼亞鐵路的網站上買了高級單人包廂的火車票(車票PDF),價格只要181.05羅馬尼亞列伊,相當於只要不到40歐元。羅馬尼亞火車高級包廂的條件非常好,可以上鎖保證安全,鋪位乾淨整潔又舒適,包廂內還有洗手池和電源插座。火車從克魯日的發車時間是晚上21:29,到達雅西的時間是6:49,正好適合舒舒服服睡一夜。

到雅西之後,我去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問了去莫爾達瓦首都基希涅夫的車。時刻表是不怎麼管用的,基本還是要當場去問才能確認發車時間。可能是移民的動力驅使,也可能是由於共產主義時代留下的基礎教育體系,東歐國家的年輕人普遍英語水準還不錯,哪怕是不太發達,沒什麼外國人的地方。確認了有一班9:30出發的小巴以後,我就去逛雅西了。小巴條件一般,價格不貴,只要35羅馬尼亞列伊,相當於7歐元,儘管聽說還可以還價。

雅西是莫爾達瓦的文化和宗教中心,有許多東正教堂。儘管是早上七點多,每個教堂都有許多虔誠的信徒,大多數中老年人。教堂門口還有許多賣蠟燭和某種樹枝的商販,幾乎每個去教堂禮拜的人都會買一點,大概是當地的宗教習俗。雅西不僅有許多歷史久遠的教堂免於戰火,還有許多新建的教堂,內部裝飾比較現代。

雅西市中心最大的、最漂亮的建築是一座宮殿,曾經是「雅西人民文化宮」。

雅西有很多共產主義的印記,從百事可樂的廣告上的紅領巾就可以看出來。

初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雅西到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有兩百公裏的路程,考慮到東歐國家落後的基礎設施,估計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到。意外的是隻經過了三個半小時不太顛簸的車程,我就到了基希訥烏。到基希訥烏後,我買了一張當地的手機卡用來上網,買之前店員說到德涅斯特河沿岸也可以用,實際上並不行。30天無限流量的4G卡價格隻要50摩爾多瓦列伊,差不多隻要2歐元。我發現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的手機流量價格都很便宜,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和前南斯拉夫加盟國。可能是這些國家遺留下來了龐大的基礎設施,但是人均收入又很低,所以才能有便宜的通信。另一方麵應該感謝華為,這些國家的許多運營商的通信基礎設施都使用了華為的設備,價格便宜又有品質保證。

在汽車站附近隨便吃了點東西,又在車站附近的集市逛了逛,我就坐上了去德涅斯特河沿岸首都蒂拉斯波爾的小巴。這個小巴價格更便宜,隻要36.5摩爾多瓦列伊,也就是不到2歐元。開車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到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邊境檢查站」,這個檢查站不是邊境,而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單邊設立的關卡。也就是說,由於摩爾多瓦不承認德涅斯特河沿岸獨立,不對在「摩爾多瓦境內」的自由行動設限。而另一邊德涅斯特河沿岸認為自己是獨立國家,所以當然要設立邊境了。這種一邊有邊境、一邊沒有邊境的情況很像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科索沃遊記)。

檢查站有員警過來查車上所有人的身份證件,因為隻有我是外國人,所以被帶進了檢查站小屋登記身份。登記的時候就問了一下我來幹什麼,以及停留地址,然後就給我列印了一張「移民卡」。據說這個移民卡千萬不能丟,否則出境會遇到大麻煩。

距離基希訥烏70公裏,路上總共花了一個半小時,我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蒂拉斯波爾。蒂拉斯波爾的汽車站就在火車站門前,其實沒有專門的汽車站,隻是幾個站牌而已。我看到了去莫斯科、聖彼得堡、索契、雅爾塔、基輔、敖德薩的站牌,可見德涅斯特河沿岸跟俄羅斯、烏克蘭的聯係要比跟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的聯係緊密得多。

典型的蘇聯建築風格火車站。一邊寫著西裏爾字母羅馬尼亞語гара(gara),另一邊寫著俄語вокзал(vokzal)。

火車站裏麵還掛著當年的時刻表(可能是蘇聯時代),曾經這裏也是一個交通樞紐,每天有好幾班去莫斯科的火車,還有去克裏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保加利亞海濱城市瓦爾納,最遠甚至有到北極圈城市摩爾曼斯克的。蘇聯盟國倒臺以後,鐵路客運逐漸衰落,長途汽車成了主要的替代交通方式。如今隻有兩條線路還經過蒂拉斯波爾,一條是基希訥烏到莫斯科,一條是基希訥烏到敖德薩。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

莫爾達瓦基本沒有什麼旅遊業,更很少有人造訪德涅斯特河沿岸了。我在蒂拉斯波爾住在了一個叫Go Tiraspol Hostel的地方,位於一座蘇聯式的社區樓上(現已更名為Lenin Street Hostel)。Go Tiraspol Hostel是一個開業時間不長的青年旅社,其實更應該說是民宿,是Dmitri經營的副業。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經營任何企業哪怕是旅館都非常困難。為了逃避當局的監管(勒索),Dmitri給我提供了另一個地址用於入境的時候登記,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入境檢查點的官員說地址無效,我只好提供了真實的地址。由於我的「移民卡」有效期只有一天,而我要住兩個晚上,Dmitri還專門帶我到當地的警察局登記,延長我的移民卡有效期。

登記完以後,我到附近的一家超市裡面換了當地貨幣「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當地的銀行似乎沒有跟外部世界連接,所有ATM機都只能用當地的銀行卡,所以我只能拿歐元現金換。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是一個被當局完全操控的貨幣,所有兌換點價格一樣,而且買賣價差不小。我用1:12.6的匯率換了20歐元。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是由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中央銀行發行的,是當地惟一的法定貨幣。莫爾達瓦列伊在當地不可以使用,但是可以兌換。反過來,在莫爾達瓦控制區,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就是廢紙,根本無法兌換。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的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有3盧布、5盧布、10盧布的塑膠硬幣,像遊戲卡片一樣。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物價非常便宜,比莫爾達瓦還要便宜,但是主要是低端的服務業和涉及勞動力的產品。當地高級場所的物價一點也不便宜,不是當地一般人消費得起的。由於第一天晚上實在不知道吃什麼,於是就走進了一家高檔餐廳。餐廳環境優雅,裝飾考究,顧客看起來也都是有錢人。我點了一份烤肉和德涅斯特河式的紅菜湯,紅菜湯味道非常好,配合現烤的麵包、蒜泥肉片,可以說是我嘗過的最好喝的紅菜湯。最後價格是142盧布,相當於11.2歐元。這個價格是我第二天平價午餐價格的5倍。

蘇聯式經濟

晚飯後回到了只有我一個人的青年旅社,Dmitri把他的好友Irina也叫了過來,計畫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行程安排。Irina是當地的一個英語老師,Dmitri讓她帶我第二天逛蒂拉斯波爾和附近的本德爾城堡,也算是補貼她低廉的收入。我們三個人聊天了很久,他們向我介紹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方方面面。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大部分俄羅斯人都想加入俄羅斯,因為作為一個沒有資源、不被國際承認的小國,他們的發展太受限了。這裡的俄羅斯人一般都有至少兩本護照,有人有三本甚至四本。首先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護照,這個護照只能當國內證件使用,沒有任何國家承認。

其次,俄羅斯人可以申請俄羅斯護照,烏克蘭人可以申請烏克蘭護照,如果兩國都有親戚,那麼兩本護照都可以申請。最後,有些人還申請莫爾達瓦護照,純屬為了在歐盟旅行方便(免簽),大部分人出於自尊心不願意申請莫爾達瓦護照。Dmitri就有德涅斯特河沿岸、俄羅斯、莫爾達瓦三本護照。

當地平民的收入很低,基本是歐洲的最低水準,大概跟烏克蘭相當,換算大概是100歐元月薪。由於當地物價低廉,根據購買力評價,我估計可能相當於250歐元在德國的購買力。考慮到當地人收入,當地的進口產品可以說很貴。和俄羅斯、烏克蘭類似,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經濟是寡頭操控的「二元經濟制度」。所謂二元,指的是這個國家沒有中產階級的社會結構,社會被割裂為極少數富人和絕大多數窮人。由於貨幣不穩定,稍微昂貴一點的東西都是以歐元、美元計價的,而當地貨幣通貨膨脹嚴重。長期高通貨膨脹的結果就是,掌握大量資產、外匯的富人越來越富,手裡只有當地貨幣的窮人則一直很窮。這種社會結構看來很不穩定,難道富人不怕窮人造反嗎?當然怕,所以富人的財產基本都放在瑞士、巴拿馬,並且取得賽普勒斯護照,隨時準備跑路了。

通過和Dmitri、Irina聊天以及後來觀察發現,德涅斯特河沿岸還保留了類似于蘇聯的經濟制度。曾經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為幾個寡頭,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個叫Sheriff)的集團,經營了超市、加油站、餐廳、工廠、進出口、足球隊等幾乎一切行業。德涅斯特河沿岸人以能為Sheriff工作為榮。Sheriff和政府、中央銀行關係密切,甚至可以說這個企業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德涅斯特河盧布幾乎就是Sheriff集團的兌換券。

除了Sheriff集團,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產業還有發電廠和俄羅斯軍事基地。後面一天的行程Dmitri專門帶我去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南部靠近烏克蘭邊境上的一個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發電廠。

未完待續

其中東半部分又叫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如今的莫爾達瓦共和國位於比薩拉比亞,位於羅馬尼亞的西半部分也叫莫爾達瓦地區(羅馬尼亞由瓦拉幾亞、莫爾達瓦和特蘭斯凡尼亞組成)。

十五世紀中,斯特凡三世統一了從喀爾巴阡山到德涅斯特河的莫爾達瓦公國,並且成功抵抗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但是後來奧斯曼帝國還是佔領了莫爾達瓦,並統治了兩百多年。十九世紀初的俄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戰敗並割讓了比薩拉比亞給俄羅斯帝國。二十世紀初,比薩拉比亞短暫獨立,但隨後又被蘇聯重新佔領。蘇聯把比薩拉比亞的南半部劃給了烏克蘭,北半部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也就是現今莫爾達瓦共和國的前身。

莫爾達瓦舊都——雅西

我的莫爾達瓦穿越之旅行程始于從克魯日-納波卡到雅西的過夜火車,這兩個地方都在羅馬尼亞。由於巴塞爾有直飛克魯日-納波卡的航班,我選擇了先飛到克盧日-納波卡,在當地探尋一番,然後坐火車前往歷史上莫爾達瓦公國的首都雅西。順便一提,克盧日-納波卡(Cluj-Napoca),曾是特蘭斯凡尼亞(Transylvania)的首府,過去也有大量講德語的居民,德語叫Klausenburg。Cluj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clausus,與Klause同源,意思都是「峽谷」,克盧日-納波卡就位於峽谷之中。而Napoca則是幾十年前為了強調羅馬尼亞人的歷史身份,加上的達契亞語的名字。Transylvania可以拆成拉丁語trans「外」和silva「森林」,意思是跨過森林的地方。

我提前在羅馬尼亞鐵路的網站上買了高級單人包廂的火車票(車票PDF),價格只要181.05羅馬尼亞列伊,相當於只要不到40歐元。羅馬尼亞火車高級包廂的條件非常好,可以上鎖保證安全,鋪位乾淨整潔又舒適,包廂內還有洗手池和電源插座。火車從克魯日的發車時間是晚上21:29,到達雅西的時間是6:49,正好適合舒舒服服睡一夜。

到雅西之後,我去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問了去莫爾達瓦首都基希涅夫的車。時刻表是不怎麼管用的,基本還是要當場去問才能確認發車時間。可能是移民的動力驅使,也可能是由於共產主義時代留下的基礎教育體系,東歐國家的年輕人普遍英語水準還不錯,哪怕是不太發達,沒什麼外國人的地方。確認了有一班9:30出發的小巴以後,我就去逛雅西了。小巴條件一般,價格不貴,只要35羅馬尼亞列伊,相當於7歐元,儘管聽說還可以還價。

雅西是莫爾達瓦的文化和宗教中心,有許多東正教堂。儘管是早上七點多,每個教堂都有許多虔誠的信徒,大多數中老年人。教堂門口還有許多賣蠟燭和某種樹枝的商販,幾乎每個去教堂禮拜的人都會買一點,大概是當地的宗教習俗。雅西不僅有許多歷史久遠的教堂免於戰火,還有許多新建的教堂,內部裝飾比較現代。

雅西市中心最大的、最漂亮的建築是一座宮殿,曾經是「雅西人民文化宮」。

雅西有很多共產主義的印記,從百事可樂的廣告上的紅領巾就可以看出來。

初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雅西到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有兩百公裏的路程,考慮到東歐國家落後的基礎設施,估計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到。意外的是隻經過了三個半小時不太顛簸的車程,我就到了基希訥烏。到基希訥烏後,我買了一張當地的手機卡用來上網,買之前店員說到德涅斯特河沿岸也可以用,實際上並不行。30天無限流量的4G卡價格隻要50摩爾多瓦列伊,差不多隻要2歐元。我發現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的手機流量價格都很便宜,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和前南斯拉夫加盟國。可能是這些國家遺留下來了龐大的基礎設施,但是人均收入又很低,所以才能有便宜的通信。另一方麵應該感謝華為,這些國家的許多運營商的通信基礎設施都使用了華為的設備,價格便宜又有品質保證。

在汽車站附近隨便吃了點東西,又在車站附近的集市逛了逛,我就坐上了去德涅斯特河沿岸首都蒂拉斯波爾的小巴。這個小巴價格更便宜,隻要36.5摩爾多瓦列伊,也就是不到2歐元。開車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到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邊境檢查站」,這個檢查站不是邊境,而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單邊設立的關卡。也就是說,由於摩爾多瓦不承認德涅斯特河沿岸獨立,不對在「摩爾多瓦境內」的自由行動設限。而另一邊德涅斯特河沿岸認為自己是獨立國家,所以當然要設立邊境了。這種一邊有邊境、一邊沒有邊境的情況很像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科索沃遊記)。

檢查站有員警過來查車上所有人的身份證件,因為隻有我是外國人,所以被帶進了檢查站小屋登記身份。登記的時候就問了一下我來幹什麼,以及停留地址,然後就給我列印了一張「移民卡」。據說這個移民卡千萬不能丟,否則出境會遇到大麻煩。

距離基希訥烏70公裏,路上總共花了一個半小時,我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的蒂拉斯波爾。蒂拉斯波爾的汽車站就在火車站門前,其實沒有專門的汽車站,隻是幾個站牌而已。我看到了去莫斯科、聖彼得堡、索契、雅爾塔、基輔、敖德薩的站牌,可見德涅斯特河沿岸跟俄羅斯、烏克蘭的聯係要比跟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的聯係緊密得多。

典型的蘇聯建築風格火車站。一邊寫著西裏爾字母羅馬尼亞語гара(gara),另一邊寫著俄語вокзал(vokzal)。

火車站裏麵還掛著當年的時刻表(可能是蘇聯時代),曾經這裏也是一個交通樞紐,每天有好幾班去莫斯科的火車,還有去克裏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保加利亞海濱城市瓦爾納,最遠甚至有到北極圈城市摩爾曼斯克的。蘇聯盟國倒臺以後,鐵路客運逐漸衰落,長途汽車成了主要的替代交通方式。如今隻有兩條線路還經過蒂拉斯波爾,一條是基希訥烏到莫斯科,一條是基希訥烏到敖德薩。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

莫爾達瓦基本沒有什麼旅遊業,更很少有人造訪德涅斯特河沿岸了。我在蒂拉斯波爾住在了一個叫Go Tiraspol Hostel的地方,位於一座蘇聯式的社區樓上(現已更名為Lenin Street Hostel)。Go Tiraspol Hostel是一個開業時間不長的青年旅社,其實更應該說是民宿,是Dmitri經營的副業。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經營任何企業哪怕是旅館都非常困難。為了逃避當局的監管(勒索),Dmitri給我提供了另一個地址用於入境的時候登記,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入境檢查點的官員說地址無效,我只好提供了真實的地址。由於我的「移民卡」有效期只有一天,而我要住兩個晚上,Dmitri還專門帶我到當地的警察局登記,延長我的移民卡有效期。

登記完以後,我到附近的一家超市裡面換了當地貨幣「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當地的銀行似乎沒有跟外部世界連接,所有ATM機都只能用當地的銀行卡,所以我只能拿歐元現金換。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是一個被當局完全操控的貨幣,所有兌換點價格一樣,而且買賣價差不小。我用1:12.6的匯率換了20歐元。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是由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中央銀行發行的,是當地惟一的法定貨幣。莫爾達瓦列伊在當地不可以使用,但是可以兌換。反過來,在莫爾達瓦控制區,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就是廢紙,根本無法兌換。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的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有3盧布、5盧布、10盧布的塑膠硬幣,像遊戲卡片一樣。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物價非常便宜,比莫爾達瓦還要便宜,但是主要是低端的服務業和涉及勞動力的產品。當地高級場所的物價一點也不便宜,不是當地一般人消費得起的。由於第一天晚上實在不知道吃什麼,於是就走進了一家高檔餐廳。餐廳環境優雅,裝飾考究,顧客看起來也都是有錢人。我點了一份烤肉和德涅斯特河式的紅菜湯,紅菜湯味道非常好,配合現烤的麵包、蒜泥肉片,可以說是我嘗過的最好喝的紅菜湯。最後價格是142盧布,相當於11.2歐元。這個價格是我第二天平價午餐價格的5倍。

蘇聯式經濟

晚飯後回到了只有我一個人的青年旅社,Dmitri把他的好友Irina也叫了過來,計畫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行程安排。Irina是當地的一個英語老師,Dmitri讓她帶我第二天逛蒂拉斯波爾和附近的本德爾城堡,也算是補貼她低廉的收入。我們三個人聊天了很久,他們向我介紹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方方面面。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大部分俄羅斯人都想加入俄羅斯,因為作為一個沒有資源、不被國際承認的小國,他們的發展太受限了。這裡的俄羅斯人一般都有至少兩本護照,有人有三本甚至四本。首先是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護照,這個護照只能當國內證件使用,沒有任何國家承認。

其次,俄羅斯人可以申請俄羅斯護照,烏克蘭人可以申請烏克蘭護照,如果兩國都有親戚,那麼兩本護照都可以申請。最後,有些人還申請莫爾達瓦護照,純屬為了在歐盟旅行方便(免簽),大部分人出於自尊心不願意申請莫爾達瓦護照。Dmitri就有德涅斯特河沿岸、俄羅斯、莫爾達瓦三本護照。

當地平民的收入很低,基本是歐洲的最低水準,大概跟烏克蘭相當,換算大概是100歐元月薪。由於當地物價低廉,根據購買力評價,我估計可能相當於250歐元在德國的購買力。考慮到當地人收入,當地的進口產品可以說很貴。和俄羅斯、烏克蘭類似,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經濟是寡頭操控的「二元經濟制度」。所謂二元,指的是這個國家沒有中產階級的社會結構,社會被割裂為極少數富人和絕大多數窮人。由於貨幣不穩定,稍微昂貴一點的東西都是以歐元、美元計價的,而當地貨幣通貨膨脹嚴重。長期高通貨膨脹的結果就是,掌握大量資產、外匯的富人越來越富,手裡只有當地貨幣的窮人則一直很窮。這種社會結構看來很不穩定,難道富人不怕窮人造反嗎?當然怕,所以富人的財產基本都放在瑞士、巴拿馬,並且取得賽普勒斯護照,隨時準備跑路了。

通過和Dmitri、Irina聊天以及後來觀察發現,德涅斯特河沿岸還保留了類似于蘇聯的經濟制度。曾經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為幾個寡頭,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個叫Sheriff)的集團,經營了超市、加油站、餐廳、工廠、進出口、足球隊等幾乎一切行業。德涅斯特河沿岸人以能為Sheriff工作為榮。Sheriff和政府、中央銀行關係密切,甚至可以說這個企業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德涅斯特河盧布幾乎就是Sheriff集團的兌換券。

除了Sheriff集團,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產業還有發電廠和俄羅斯軍事基地。後面一天的行程Dmitri專門帶我去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南部靠近烏克蘭邊境上的一個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發電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