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健品會銷問題頻出 三大難題制約行業發展

在今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保健品會銷一系列欺詐手段,

收單、做客情、洗單成為部分保健品會銷流水線式的操作手段,最終目的則是吸引中老年等目標人群大手筆地購買其產品,這也使得會銷成為問題頻發的銷售模式。

中國代理商聯合會主席樊小軍分析認為,保健品並不屬於生活的必需品,保健品需要輿論的宣傳和引導,才能得以運營和銷售,但由於保健品的特殊性,使得很多企業在行銷過程中,不免出現各類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情況,

甚至出售各種偽造劣質的虛假產品。

遊走在法律邊緣

對於保健品的會銷問題,早在“3·15”晚會之前,就已經有諸多媒體進行過多次的披露和報導,此前,《四川日報》也曝光了會銷的運作流程:基本分為前期宣傳、舉行講座、出產品、客戶後期維護(家訪)等階段,目標人群為中老年人,尤其以經濟獨立、空巢老人為主。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周邦勇告訴記者,

國內保健品主要的經營是直銷模式,但直銷模式有一定的門檻,即需要取得商務部頒發的直銷許可牌照方可經營,於是,會銷模式就成為目前中小保健品企業的主要銷售模式。

樊小軍認為,保健品本身並不是剛需產品,需要對消費者和受眾人群傳達產品的資訊,才能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換言之,廣告宣傳實質上是保健品必不可少的行銷手段。以保健品行業巨頭湯臣倍健為例,

為了保證其在國內市場的持續影響力,會下重金冠名綜藝節目等,但很多中小企業並沒有如此強大資金和財力來背書,只能通過業務員在街頭走訪宣傳,從而形成了會銷這一特殊的行銷模式。

“會銷本身並沒有觸及國家的法律法規,但大量企業和經銷商通過會銷的手段對中老年人銷售低劣、虛假的產品,並要求老人大手筆、大批量購買產品,這就已經脫離了保健品行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以產品品質贏得消費的青睞,

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洗腦、欺騙等手段獲得高額的利潤,已經完全脫離行業的本質要求,保健品不過是實施詐騙手段的一層外衣罷了。” 周邦勇說。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會銷作為中小保健品公司的產品宣傳方式並無大礙,但由於會銷的相關封閉性和隱蔽性,使得近年來,通過會銷而發生的詐騙屢見不鮮。“我們提倡企業不在會銷場所售賣產品,

在相關部門備案的前提下,以正確的導向宣傳產品。” 周邦勇說。

三大難題制約行業發展

“虛假宣傳、劣質產品、下大單這三個問題是保健品行業一直以來就存在的亂象和問題。”樊小軍說,但由於保健品的特質決定了在短時間內,行業很難擺脫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3月15日,北京二中院駁回馮某起訴北京百姓陽光大藥房有限公司,及湯臣倍健原品牌代言人姚明涉嫌虛假宣傳的上訴,判定被告方勝訴。周邦勇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關於保健品虛假、誇大宣傳的司法案例不在少數,部分原因是與上述案件雷同,消費者自身對保健品理解不透徹,將保健品與藥品混淆,從而引發糾紛。但更多地是企業有意的誇大自身的功效以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保健品沒有也不可能有治病的功效,只能起到緩解和輔助的作用,如果在臨床上某種保健品確實有治療的功效,完全可以申請成為准藥物。

在行業內偽劣產品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次充優,虛標價格等問題,此次“3·15”晚會上曝光的湖北國創偉業對外售價3980元的產品,其進價僅為85元,且是並無任何資質的“三無產品”,周邦勇告訴記者:“由於部分企業通過會銷方式銷售,管道相對封閉性,使得有關部門很難監管,使得這一現象在行業是較為嚴重的問題。”

下大單這一現象的受害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體,業務員往往以層層誘惑,拉近目標人群的距離感,鼓動老人以多買多折扣和一些物質獎勵,誘惑和鼓動其大量購買產品,最終使這些老人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半島都市報》報導稱,當地一位元花甲老人購買約6萬元的保健產品,因事後悔恨而自殺。

上述業內人士針對目前行業的亂象分析認為,保健品行業必須做到以產品品質為核心,以及配套的優質售後服務和諮詢,才能正常和穩定地發展。一旦脫離了以產品為核心的概念,只會陷入虛假宣傳、劣質產品、下大單等問題漩渦之中。

·END·

新消費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判定被告方勝訴。周邦勇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關於保健品虛假、誇大宣傳的司法案例不在少數,部分原因是與上述案件雷同,消費者自身對保健品理解不透徹,將保健品與藥品混淆,從而引發糾紛。但更多地是企業有意的誇大自身的功效以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保健品沒有也不可能有治病的功效,只能起到緩解和輔助的作用,如果在臨床上某種保健品確實有治療的功效,完全可以申請成為准藥物。

在行業內偽劣產品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次充優,虛標價格等問題,此次“3·15”晚會上曝光的湖北國創偉業對外售價3980元的產品,其進價僅為85元,且是並無任何資質的“三無產品”,周邦勇告訴記者:“由於部分企業通過會銷方式銷售,管道相對封閉性,使得有關部門很難監管,使得這一現象在行業是較為嚴重的問題。”

下大單這一現象的受害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體,業務員往往以層層誘惑,拉近目標人群的距離感,鼓動老人以多買多折扣和一些物質獎勵,誘惑和鼓動其大量購買產品,最終使這些老人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半島都市報》報導稱,當地一位元花甲老人購買約6萬元的保健產品,因事後悔恨而自殺。

上述業內人士針對目前行業的亂象分析認為,保健品行業必須做到以產品品質為核心,以及配套的優質售後服務和諮詢,才能正常和穩定地發展。一旦脫離了以產品為核心的概念,只會陷入虛假宣傳、劣質產品、下大單等問題漩渦之中。

·END·

新消費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