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天蠍男楊元慶說句公道話:懷柔隱忍,運勢必回

話說我天蠍的楊元慶這兩天又被各種“誅心”纏繞,好像是聯想集團又公佈了新的財報。同為天蠍中人,路師傅我同情心氾濫,想為元慶兄送上祝福:無懼誅心,知易行難,只要懷柔隱忍,

伺機而動,運勢必回。

【序】

時間回退到西元前362年,

地點是黃河西岸,少梁山地,秦魏戰場之上,

一支狼毒箭劃破長空,精准擊中身先士卒的秦獻公的背心,鐵簇深入,五寸有餘。這場未分勝負的征伐終因主帥蒙難而草草收場,而獻公身後,只有兩個年輕的兒子和一個積貧積弱、以戰養戰的秦國。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質疑這個內憂外患而又失去主心骨的秦國將岌岌可危。

然而,年輕的秦孝公一紙招賢令,商鞅入秦,君臣聯手練新軍、立官府、明法令,二十餘年中,秦國由弱轉強,之後出函穀,收河西,取巴蜀、滅義渠,東征南討,一統海內,成就了輝煌的大秦帝國。

史事不足鑒,來者猶可追。大爭之世,一時的興衰起落,不必過慮,

關鍵是站穩腳跟又勇於謀新求變,天時地利人和具備之時,也便是飛龍在天,王者歸來之日。斯之為序。

【誅心】

古人說“知易行難”,意思是滔滔不絕說出很多大道理,做一個事後諸葛亮,或者指責某個人如何如何寡謀少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真正要去將這些“胸中錦繡”落地為現實,則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但自負又是讀書人的招牌,未經腦,只經口,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不負責任地甩出許多誅心之論來。

偏逢當下互聯網生機勃發之際,網路也給了很多“文人”更多的施放“攢心一擊”的舞臺。就以質疑聯想,詬病楊元慶本人為例,近年來,似乎聯想每一次的風吹草動,都能迎來一群人的狂歡。他們動輒洋洋灑灑萬言,語不驚人死不休般歷數聯想集團與楊元慶凡此種種,最終的結論無非是聯想集團垂垂老矣,前景黯淡,楊元慶本人德不配位,難承聯想王冠之重。

內行人單看這些文章的標題,便知這些作者深諳網媒傳播之道,知道用一些噱頭、一些懸疑、一些聳人聽聞的話術來吸引人點擊。至於全文,無非是“旁徵博引”了一些“往事”,一些“數字”,加一些莫須有的推斷,最後得出一個頗為誅心的結論。

誠然,這種寫作手法迎合了一部分人吐槽、宣洩的惡趣味,然而,與“中立客觀,嚴肅理性”則相去甚遠。試問,這種“唯恐不天下大亂”的文章,于國于家于企業於個人又有怎樣的助益呢?

再進一步說,對於話題企業和話題人物,每個人都有發表觀點的權利,不過真正善意的寫作者,其文章必是理性的,其意見必是建設性的,其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幫企業辨析問題,幫企業出謀劃策,助企業走出困頓。那些令人尊重的寫作者,都是“三尺青鋒懷天下”,寫出的文章或貶或褒,或嬉笑怒駡,都是克己復禮、有理有據。讀者可以從中汲取養分,開拓思路,企業則可以“以文為鏡”,自省其身,揚長避短,砥礪前行。那些不負責任的以文誅心者,青史之上,坊間巷陌,流傳幾人?

【困頓】

可能有人會說,以文誅心,君子不為,可聯想集團當前的困頓處境也是事實啊,起碼從最新財報來看,聯想的PC、手機、資料中心業務收入同比都在下滑,而走馬換將這樣的戲份也成了坊間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的確,這兩年聯想的日子過得確實不太順。從最新的2016/2017財年全年業績來看,雖然實現了扭虧,但整體業績並不樂觀。集團全年收入為430億美元,同比減少4%,聯想三大業務的收入都在減少。

當此情境,聯想高層出現的頻繁更迭與震盪無疑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感。兩年前離開的老將劉軍歸隊,曾經的“救火隊長”陳旭東離職,於是,很多圍觀的吃瓜群眾忍不住將“昔日儲君”“太子奪嫡”這種宮廷辮子戲裡的“專供詞彙”與聯想結合在一起。各種傳言、各種戲說、各種有的沒的塵囂日上。

不過無關局外人怕是忽略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雖然青史只問成敗,不問因由,但古往今來,興衰成敗早就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一時的下坡路,一時的困頓受挫,遑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人人都會經歷。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如果因為一段下滑的業績、一場失敗的征討、一起血本無歸的投資,便去否定一個人、否定一個企業,那這世上恐怕沒幾個成功的人,沒幾件成功的事了。

二則如今的聯想,早不是創業初期“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草台班子,而是業務遍佈全球、員工數以萬計的行業巨艦。創業難,守業更難,昔日楊元慶接棒柳傳志執掌聯想,在他主導之下,收購IBM和摩托羅拉,開闢了PC、移動業務、資料業務三駕馬車並進的發展線路。這樣巨艦企業的每一步決策,每一次變陣,每一次進與退,都是幾代聯想人無數推演、謀劃之後做出的選擇。如果過分強調楊元慶一個人能量,那就忒低看了幾萬聯想人的智商了。

【棋局】

看官可能會說,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看那慘澹的財報,看那撲面而來的通篇“下跌”,還可以如此淡定,如此理性,這豈不是太過阿Q了?

不過相較於在外界看來哀鴻一片的業績,筆者更為留意的是聯想對困頓局面給出的說辭。

在財報中,聯想對於利潤下滑給出的解釋是:行業主要的零件供應短缺,導致成本增加。首先來說,這恐怕不是聯想杜撰出來的幌子,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尚未見哪個企業可以獨善其身,而對於聯想這種體量的跨國企業,零部件成本提升意味著產品成本的幾何級提升。另一方面,由於硬體的提升,使用者更新電腦硬體的頻率大大降低,又有華為、小米等眾多後起直追者要分一杯羹,這般境遇,聯想利潤下滑也是在所難免。

對此聯想提出的應對策略是在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方面,借行業整合趨勢,推出更多創新產品以推動增長,並專注於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和垂直市場。

換位思考一下,聯想坐擁多年的行業優勢和技術積累,此時做出這樣的戰略調整,豈不是理智而又明智的選擇呢?

對於移動業務,聯想表示將繼續推行品牌建設,並於各地區擴展規模。在中國內地,將繼續執行業務轉型計畫,包括重建品牌、重組分銷管道策略和為新產品的發佈做準備。在經歷了前期的挫折之後,聯想似乎並不打算放棄移動業務這塊陣地,而是頗有些愈挫愈勇的勁頭。在手機硬體創新發力,國產手機崛起,蘋果手機江河日下的當下,時代會不會再給聯想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呢?筆者無緣置喙,只想拭目以待。

此外,對於資料中心業務收入的下滑,聯想表示轉型仍需時間。而今後,聯想還將開發新的智慧設備,由雲提供支援並配合雲服務,探索智慧家居、智慧辦公室、智慧醫療及其他領域,並善用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其他新技術。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此番回應恰與楊元慶此前公佈聯想“三波”策略精准契合,第一波保持核心PC業務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拓展到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業務,希望能儘快成為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第三波押注自然語言交互和人工智慧,讓聯想的硬體設備更智慧,顧客在買了聯想設備後還與聯想發生往來。

一語概之,聯想要從設備戰略,轉移到基於人工智慧的“設備+雲”戰略。

【大勢】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成就了一大批可影響國計民生的巨頭企業。十數年間,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一大批企業崛起,在國內擁有了“呼風喚雨”般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而更有很多企業歷經興衰起落,最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被人們遺忘在“逝者如斯”的歷史長河裡。

當年,百度與穀歌共分搜索一杯羹,後來穀歌出走,百度一家獨大,雄踞BAT首位,然而情隨事遷,困守搜索一隅並不能延續百度的“盛世偉業”,成於搜索,敗於搜索,由搜索競價排名機制捅出的“蟻穴”已讓百度感受到背後的凜凜寒意。

“不為天下先”的騰訊憑藉前期收穫的雄厚用戶基數,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會將許多探路者、先行者掀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即便是最初並不熟稔的安全技術,也開始“染指”,竟也能在“國際駭客大賽”這種專業擂臺上與360這樣的資深守擂者較量,逼得360不得不劍走偏鋒,開始線上下的智慧硬體,甚至網路直播上頻頻發力,力求突破。

至於阿裡、京東、美團、新浪、搜狐、網易,甚至九城這種術業有專攻的企業都紛紛在這互聯網的大爭之世,求生存,尋突破,謀壯大。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決策與戰略,每一個企業都曾經歷過挫敗與波谷,但唯有經歷過失敗、嘗得下苦頭、受得住羞辱,抱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決心,才能在這諸侯爭亂互相兼併、高才秀士風雲際會的時代裡有一番大作為。

至於聯想,至於楊元慶,大可不必在意那些天資刻薄之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不必在意一干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要秉持朝聖者的激情和踐行者的理想,懷柔隱忍,步步為營,在保持傳統優勢基礎之上,順應時代大勢,尋求新突破點,運勢必回。最後,以一首詩作為文章的收尾,算是寄語,亦算作來自天蠍一族的誠摯祝福:

勝負兵家不可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助企業走出困頓。那些令人尊重的寫作者,都是“三尺青鋒懷天下”,寫出的文章或貶或褒,或嬉笑怒駡,都是克己復禮、有理有據。讀者可以從中汲取養分,開拓思路,企業則可以“以文為鏡”,自省其身,揚長避短,砥礪前行。那些不負責任的以文誅心者,青史之上,坊間巷陌,流傳幾人?

【困頓】

可能有人會說,以文誅心,君子不為,可聯想集團當前的困頓處境也是事實啊,起碼從最新財報來看,聯想的PC、手機、資料中心業務收入同比都在下滑,而走馬換將這樣的戲份也成了坊間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的確,這兩年聯想的日子過得確實不太順。從最新的2016/2017財年全年業績來看,雖然實現了扭虧,但整體業績並不樂觀。集團全年收入為430億美元,同比減少4%,聯想三大業務的收入都在減少。

當此情境,聯想高層出現的頻繁更迭與震盪無疑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感。兩年前離開的老將劉軍歸隊,曾經的“救火隊長”陳旭東離職,於是,很多圍觀的吃瓜群眾忍不住將“昔日儲君”“太子奪嫡”這種宮廷辮子戲裡的“專供詞彙”與聯想結合在一起。各種傳言、各種戲說、各種有的沒的塵囂日上。

不過無關局外人怕是忽略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雖然青史只問成敗,不問因由,但古往今來,興衰成敗早就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一時的下坡路,一時的困頓受挫,遑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人人都會經歷。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如果因為一段下滑的業績、一場失敗的征討、一起血本無歸的投資,便去否定一個人、否定一個企業,那這世上恐怕沒幾個成功的人,沒幾件成功的事了。

二則如今的聯想,早不是創業初期“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草台班子,而是業務遍佈全球、員工數以萬計的行業巨艦。創業難,守業更難,昔日楊元慶接棒柳傳志執掌聯想,在他主導之下,收購IBM和摩托羅拉,開闢了PC、移動業務、資料業務三駕馬車並進的發展線路。這樣巨艦企業的每一步決策,每一次變陣,每一次進與退,都是幾代聯想人無數推演、謀劃之後做出的選擇。如果過分強調楊元慶一個人能量,那就忒低看了幾萬聯想人的智商了。

【棋局】

看官可能會說,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看那慘澹的財報,看那撲面而來的通篇“下跌”,還可以如此淡定,如此理性,這豈不是太過阿Q了?

不過相較於在外界看來哀鴻一片的業績,筆者更為留意的是聯想對困頓局面給出的說辭。

在財報中,聯想對於利潤下滑給出的解釋是:行業主要的零件供應短缺,導致成本增加。首先來說,這恐怕不是聯想杜撰出來的幌子,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尚未見哪個企業可以獨善其身,而對於聯想這種體量的跨國企業,零部件成本提升意味著產品成本的幾何級提升。另一方面,由於硬體的提升,使用者更新電腦硬體的頻率大大降低,又有華為、小米等眾多後起直追者要分一杯羹,這般境遇,聯想利潤下滑也是在所難免。

對此聯想提出的應對策略是在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方面,借行業整合趨勢,推出更多創新產品以推動增長,並專注於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和垂直市場。

換位思考一下,聯想坐擁多年的行業優勢和技術積累,此時做出這樣的戰略調整,豈不是理智而又明智的選擇呢?

對於移動業務,聯想表示將繼續推行品牌建設,並於各地區擴展規模。在中國內地,將繼續執行業務轉型計畫,包括重建品牌、重組分銷管道策略和為新產品的發佈做準備。在經歷了前期的挫折之後,聯想似乎並不打算放棄移動業務這塊陣地,而是頗有些愈挫愈勇的勁頭。在手機硬體創新發力,國產手機崛起,蘋果手機江河日下的當下,時代會不會再給聯想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呢?筆者無緣置喙,只想拭目以待。

此外,對於資料中心業務收入的下滑,聯想表示轉型仍需時間。而今後,聯想還將開發新的智慧設備,由雲提供支援並配合雲服務,探索智慧家居、智慧辦公室、智慧醫療及其他領域,並善用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和其他新技術。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此番回應恰與楊元慶此前公佈聯想“三波”策略精准契合,第一波保持核心PC業務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拓展到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業務,希望能儘快成為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第三波押注自然語言交互和人工智慧,讓聯想的硬體設備更智慧,顧客在買了聯想設備後還與聯想發生往來。

一語概之,聯想要從設備戰略,轉移到基於人工智慧的“設備+雲”戰略。

【大勢】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成就了一大批可影響國計民生的巨頭企業。十數年間,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一大批企業崛起,在國內擁有了“呼風喚雨”般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而更有很多企業歷經興衰起落,最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被人們遺忘在“逝者如斯”的歷史長河裡。

當年,百度與穀歌共分搜索一杯羹,後來穀歌出走,百度一家獨大,雄踞BAT首位,然而情隨事遷,困守搜索一隅並不能延續百度的“盛世偉業”,成於搜索,敗於搜索,由搜索競價排名機制捅出的“蟻穴”已讓百度感受到背後的凜凜寒意。

“不為天下先”的騰訊憑藉前期收穫的雄厚用戶基數,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會將許多探路者、先行者掀翻在地再踩上一隻腳。即便是最初並不熟稔的安全技術,也開始“染指”,竟也能在“國際駭客大賽”這種專業擂臺上與360這樣的資深守擂者較量,逼得360不得不劍走偏鋒,開始線上下的智慧硬體,甚至網路直播上頻頻發力,力求突破。

至於阿裡、京東、美團、新浪、搜狐、網易,甚至九城這種術業有專攻的企業都紛紛在這互聯網的大爭之世,求生存,尋突破,謀壯大。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決策與戰略,每一個企業都曾經歷過挫敗與波谷,但唯有經歷過失敗、嘗得下苦頭、受得住羞辱,抱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決心,才能在這諸侯爭亂互相兼併、高才秀士風雲際會的時代裡有一番大作為。

至於聯想,至於楊元慶,大可不必在意那些天資刻薄之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不必在意一干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要秉持朝聖者的激情和踐行者的理想,懷柔隱忍,步步為營,在保持傳統優勢基礎之上,順應時代大勢,尋求新突破點,運勢必回。最後,以一首詩作為文章的收尾,算是寄語,亦算作來自天蠍一族的誠摯祝福:

勝負兵家不可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