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害了!《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全球首發

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全國心血管病患者逼近3億!如果能夠繪製出全國的心血管健康地圖,看看哪裡更健康,為什麼?哪裡不理想,

如何改進提高?那將幫了大忙,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5月26日,在上海權威發佈的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不僅成就了我國心血管病專家的世紀夢想,也將為我國高血壓等慢性病防控注入強勁動力。

五大維度、

52個細分指標構成綜合評價體系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以五大維度、52個細分指標構成綜合評價體系,從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危險因素暴露情況、危險因素防控情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況、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五大維度進行分析,

充分反映了全國及地區人群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心血管病流行和發展趨勢,也綜合衡量了我國全人群心血管疾病從預防到治療等各階段的發展狀況、發展模式和治理結構。對於各地在疾病防治能力、政策保障和衛生投入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的解決和改善,這部報告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也勢必將全面推動全社會對心血管疾病的重視力度,有助於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病率下降“拐點”的早日到來。

據瞭解,《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合作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綜合評價處、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資訊中心藥物資訊管理處、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國卒中學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8家機構共同參與,

前後歷時一年,由流行病學、公共衛生、臨床、政策研究等40余位知名專家直接參與編寫。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主席葛均波院士:

近些年中國心血管疾病爆發式增加,

勢頭得不到遏制,究其原因是我國在心血管方面預防做得不好。應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危機,應當把提升心血管病的防治水準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心血管病的防治戰略,實現國家整體心血管病防治水準的提高。

新形勢下,大國健康離不開大資料的支撐,必須認識到心血管疾病的可防可控,對危險因素加強管理,

直接關係到整體防控的效果和品質。我們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的建立,希望能夠反映全國及地區人群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能夠瞭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發展趨勢,評價心血管病防治水準,為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力爭早日實現“拐點”。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 霍勇教授:

指標篩選遵循了科學性、代表性、全面性、可獲得性4大原則。高血壓、高血脂等指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最為密切,均有科學依據。同時,心血管的健康指數並非幾個指標就能夠反映,52個指標是具有代表性的,而非包羅萬象,但要求全面。指標的可及性和可獲得性非常重要,同時未來通過穩定途徑,有規律地獲得資料。

未來《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的發展要做到三點。首先,指標發佈制度化;第二,發佈各省的改善情況。哪些省份改善最快或是有所惡化,需要密切關注;第三,細緻區域劃分,目前以省為單位,未來考慮精細到市為單位。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525計畫”提出,在2025年之前,在世界各國要將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降低25%。這些慢病中,50%是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疾病防控對實現“2525計畫”至關重要。另外,在慢病防治領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最多,並且經過科學證明是有效的,也期待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所產生的推動作用,為其他慢病防控提供借鑒。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健康中國的實現,需要全方位的佈局。我國心血管健康的防控工作,不僅需要疾控部門、臨床醫生、政策制定者,媒體同樣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向公眾傳播心血管健康知識,增強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使社會不同部門實現心血管健康防控的整體聯動。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劉靜教授:

2016年5月29日《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專案啟動。經過5場專家會,9場工作組會議,兩輪德爾菲法調研問卷後,確認了5大維度52個指標。後通過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調研,最終確認每項指標的權重。

經專家組討論,《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中所引指標需滿足三點:資料可及性指標、有效干預性指標、正向指引性指標。根據全部相關指標、主要核心指標、可獲得性指標的制定規則,充分利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中國分省疾病負擔研究、人口死亡資訊登記管理系統、《2016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醫院品質監測系統HQMS等現有可靠性資料庫,獲得資料可及性指標;可干預指標更具納入價值,增強指標敏感度,可早日促成目標實現;正向引導並輔助國家及地方政策與方針的實施與落實。

經過專家切磋,《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最終確定了心血管疾病流行情況、危險因素暴露情況、危險因素防控情況、心血管病救治情況、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五大維度構成。

這五大維度將影響心血管健康的核心要素系統有機地整合了起來,在此基礎上,五大維度細化為52個指標:心血管疾病流行維度,細分為早死亡概率、患病率等5項指標;危險因素暴露維度下設行為、代謝性指標、PM2.5濃度等11項指標;危險因素防控維度包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成功戒煙率13項指標;心血管病救治維度包括救治能力、救治過程、救治結局15項指標;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維度涉及政策、衛生費用、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防治體系建設等8項指標。與此同時,通過資料比對,各地區人群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也一目了然。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周脈耕副主任: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中的各項指數在儘量保證科學性的情況下,更加強調其背後的公共衛生意義。各省的位次和分值都是相對的,各省在每一個維度都存在著進步的空間,即使得分很高的省份;關注各省排名的同時,更應關注自身的弱項,從而為將來的進步找到著力點。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資料大揭秘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總體結果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滿分100分)

各省5個維度得分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健康傳播分會主任委員孔靈芝在發佈會上提醒,各省市不應過度關注總體排名,而是應當客觀分析具體得分項,尤其是得分較低、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地區,應有的放矢,選擇重點薄弱關節突破;各省市相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完善疾病資料監控系統,提升全社會疾病防控意識,全民參與,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

指標篩選遵循了科學性、代表性、全面性、可獲得性4大原則。高血壓、高血脂等指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最為密切,均有科學依據。同時,心血管的健康指數並非幾個指標就能夠反映,52個指標是具有代表性的,而非包羅萬象,但要求全面。指標的可及性和可獲得性非常重要,同時未來通過穩定途徑,有規律地獲得資料。

未來《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的發展要做到三點。首先,指標發佈制度化;第二,發佈各省的改善情況。哪些省份改善最快或是有所惡化,需要密切關注;第三,細緻區域劃分,目前以省為單位,未來考慮精細到市為單位。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525計畫”提出,在2025年之前,在世界各國要將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降低25%。這些慢病中,50%是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疾病防控對實現“2525計畫”至關重要。另外,在慢病防治領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最多,並且經過科學證明是有效的,也期待通過《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所產生的推動作用,為其他慢病防控提供借鑒。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健康中國的實現,需要全方位的佈局。我國心血管健康的防控工作,不僅需要疾控部門、臨床醫生、政策制定者,媒體同樣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向公眾傳播心血管健康知識,增強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使社會不同部門實現心血管健康防控的整體聯動。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劉靜教授:

2016年5月29日《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專案啟動。經過5場專家會,9場工作組會議,兩輪德爾菲法調研問卷後,確認了5大維度52個指標。後通過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調研,最終確認每項指標的權重。

經專家組討論,《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中所引指標需滿足三點:資料可及性指標、有效干預性指標、正向指引性指標。根據全部相關指標、主要核心指標、可獲得性指標的制定規則,充分利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中國分省疾病負擔研究、人口死亡資訊登記管理系統、《2016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醫院品質監測系統HQMS等現有可靠性資料庫,獲得資料可及性指標;可干預指標更具納入價值,增強指標敏感度,可早日促成目標實現;正向引導並輔助國家及地方政策與方針的實施與落實。

經過專家切磋,《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最終確定了心血管疾病流行情況、危險因素暴露情況、危險因素防控情況、心血管病救治情況、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五大維度構成。

這五大維度將影響心血管健康的核心要素系統有機地整合了起來,在此基礎上,五大維度細化為52個指標:心血管疾病流行維度,細分為早死亡概率、患病率等5項指標;危險因素暴露維度下設行為、代謝性指標、PM2.5濃度等11項指標;危險因素防控維度包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成功戒煙率13項指標;心血管病救治維度包括救治能力、救治過程、救治結局15項指標;公共衛生政策與服務能力維度涉及政策、衛生費用、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防治體系建設等8項指標。與此同時,通過資料比對,各地區人群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也一目了然。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周脈耕副主任: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中的各項指數在儘量保證科學性的情況下,更加強調其背後的公共衛生意義。各省的位次和分值都是相對的,各省在每一個維度都存在著進步的空間,即使得分很高的省份;關注各省排名的同時,更應關注自身的弱項,從而為將來的進步找到著力點。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資料大揭秘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總體結果

《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2017》

(滿分100分)

各省5個維度得分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健康傳播分會主任委員孔靈芝在發佈會上提醒,各省市不應過度關注總體排名,而是應當客觀分析具體得分項,尤其是得分較低、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地區,應有的放矢,選擇重點薄弱關節突破;各省市相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完善疾病資料監控系統,提升全社會疾病防控意識,全民參與,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