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1省區市:一周經濟最亮點

牢牢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思路決定出路,一系列思路調整和主動作為,是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發展勢頭的支撐。上周(5月22日-28日)各地經濟亮點紛呈,簡政放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各地牢牢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經濟發展行穩致遠。上海部署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山西制定“十三五”煤炭工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開發佈局;內蒙古通過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這些都是以問題為導向,或鞏固優勢或彌補短板之舉。

進一步優化投資和消費結構。江蘇出臺37條措施推進旅遊休閒、文化消費、健康消費、養老服務等;山東30項舉措升級傳統消費,挖掘新興、潛在消費,旨在激發內生動力,促進發展活力。

區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江西下發今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積極參與沿江經濟協作區共建;廣東推進高快速交通網絡建設,讓粵東西北與珠三角更緊密連接起來。這一系列舉措正在為區域協調發展開闢新局。

福建:“華龍一號”首堆示範工程穹頂吊裝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5月23日,福建省政府確定出臺實施《福建省農村扶貧開發辦法》,進一步推動全省扶貧開發規範化、法制化、長效化。

北京:建便民網點可申請政府補貼

5月24日北京市發改委和商務委發佈《關於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商業便民服務設施專案的暫行規定》,明確新建、在建網點都可以嘗試申請這份政府補貼。從今年開始,北京將以每年2億元的規模連續3年為商業便民服務設施提供資金補助。

5月25日,由京報集團、中信建投證券、金匯金三方組建的管理公司管理運行的網路資訊安全母基金正式啟動。

該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專注投資網路資訊安全領域。

山西:發佈煤炭工業發展規劃

近日,山西省發改委和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聯合對外印發《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開發佈局、推進措施等。

5月22日,2017年央企助力山西轉型綜改會議暨簽約儀式在太原舉行,山西省政府與10家央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5月24日,

山西省政府召開第151次常務會議,對深化國企國資改革進行了深入討論,強調了三個重要改革方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激發企業家活力。

內蒙古:通過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5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債券發行儀式暨推介會,發行政府債券211.5億元。

5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十三五”期間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資料雲計算、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

5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出首批“二十證合一”營業執照,以“減證”帶動“簡政”。

河南:構築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河南省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署合作協定,到2020年河南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正式獲批。鄭州、洛陽、新鄉三市將通過先行先試、重點突破、示範引領,打造全國製造業區域增長典範和轉型升級新樣板。

四川:外貿進出口增長超五成

上海:部署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5月23日,上海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部署實施上海工業強基工程,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研究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對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臨時備案監管等事項,制定《上海市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

上海自貿試驗區5月23日宣佈,將在國家質檢總局支持下,設立“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提出,今年上海將全面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市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將逐步實現“不分類不收運”。

廣東:打造珠三角核心城市經濟圈

5月22日,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會上提出要以快速便捷的交通為紐帶,把粵東西北與珠三角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推進高快速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縮短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時空距離,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城市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圈。

5月25日,在經過20個日夜的連續作業後,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焊接合龍完成,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焊接形成整體,標誌著隧道永久結構全線貫通。預計6月中下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將實現全線貫通。

天津:專利企業數突破萬家

各類市場主體申請商標註冊3.49萬件,天津市有效注冊商標達13.4萬件,馳名商標總量達149件,延續認定著名商標327件。天津市專利企業數量首次突破萬家。

天津濱海互聯網產業園首批20個簽約項目中已有14個落地,其餘6個正在積極推動。

天津高新區企業華海高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世界首款磁共振醫療車在上海舉辦的第7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亮相。

遼寧: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5月22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佈會,目前,遼寧取消下放省級行政職權事項512項,累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112次。

京沈高鐵阜新車站基礎施工正式開始。

黑龍江:培育生物千億級產業

哈爾濱培育打造生物千億級產業加快動能轉換,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專項基金,助推生物產業尤其是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

中俄界江黑龍江上的首座跨江鐵路大橋——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建設目前中方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雲南:普洱瀾滄景邁機場通航

5月24日,昆明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已與7家中外企業簽訂意向合作協定。

5月26日,雲南省第15個機場——普洱瀾滄景邁機場正式通航,服務覆蓋當地瀾滄、孟連、西盟三縣80萬人口。

新疆:排汙權交易市場啟動

5月24日,新疆舉行首次排汙權競買交易會,成交額逾776萬元,開啟了綠色發展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的環境治理模式。

江蘇:37條舉措促消費升級

江蘇省近日出臺《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從旅遊休閒、文化消費、體育消費、健康消費、養老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等六大領域提出了37條措施,推進“幸福產業”消費全面提升。

江蘇省統計局5月22日發佈資料,4月份,該省高技術行業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18.7%。

5月2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推進會,提出以江蘇省港口集團為抓手,加快形成港口投資、開發、運營全省“一盤棋”格局,努力實現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強省的跨越。

5月23日,江蘇省工商局發佈“江蘇省區域市場競爭環境指數”,評價體系由信用監管、競爭執法、執法建設三部分組成。

安徽:加快建成產業創新體系

5月23日,安徽省發佈《關於加快建設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

5月23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七大創新平臺”之一的智慧能源創新平臺簽約,總投資35億元。

5月24日,安徽省發佈《關於加快建設平臺和企業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完善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服務鏈條。

陝西:形成實體零售發展新格局

陝西省辦公廳出臺《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實施意見》,多舉措促進形成業態先進多樣、佈局合理、功能完備、線上線下融合、競爭能力較強的實體零售發展新格局。

5月22日,京東集團全球物流供應鏈總部、無人系統產業中心、京東雲陝西大資料運營中心專案簽約,投資規模達205億元。

5月24日,陝西省人社廳、財政廳、扶貧辦聯合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強就業扶貧工作。

重慶:啟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

重慶市啟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通過構建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對科技型企業進行貸款授信,並由政府予以擔保和風險補償。

日前,重慶永川至四川瀘州高速公路(重慶段)開工,意味著瀘州真正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

成功發行2017年第一批重慶市政府定向置換債券214.58億元。

湖南:提升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準

5月24日,湖南省民政廳發佈,2017年內湖南省將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國家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確保年底全省農村低保補助水準同比提高10%。

5月24日,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同意《關於對新進“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盈利企業管理團隊獎勵辦法》。

海南:推廣綠色建材和綠色建造

5月22日,海南省住建廳正式印發公佈《海南省商品住宅全裝修管理辦法(試行)》,從2017年7月1日(含)後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商品住宅工程全部實行全裝修,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

“十三五”期間,海南將在扎實推進紅嶺灌區、南渡江引水、邁灣和天角潭水利樞紐4項“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基礎上,全面啟動“補短板、強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9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西藏:拉林鐵路建設進入攻堅階段

作為川藏鐵路一部分的拉薩至林芝鐵路建設已進入隧道施工攻堅階段。目前,拉林鐵路已完成路基土石方1657萬方,全線47座隧道已全部開工。

5月25日,2017年西藏旅遊產品推介會在拉薩舉行。2016年西藏旅遊業發展強勁,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0.75億元,同比增長17.3%。

甘肅:提出今後五年奮鬥目標

5月22日,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提出今後五年奮鬥目標: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江西:推進省際經濟協作區建設

5月23日,江西省國土廳出臺《進一步支援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從增減掛指標流轉、用地保障、扶持產業發展、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出臺8條政策措施,支持全省58個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縣(市、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5月24日,下發《2017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將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交通網絡、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積極參與沿江經濟協作區共建,共建贛鄂皖長江兩岸合作發展試驗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贛浙省際生態產業合作示範區建設。

5月26日,首屆“長江經濟帶·九江新工業新動能投資洽談會”舉辦,旨在進一步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協作互動、協同發展。

浙江: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

5月23日,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成立,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五區”的總體佈局框架。預計到2030年,示範區內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

5月23日,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懸索橋在溫州開建。該橋設計通行能力達10.7萬輛,是當前國內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橋。

5月25日,浙江省發起國內首個綠色能源產業基金,基金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超200億元。基金將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2家能源類上市企業,撬動千億級以上社會資本。

湖北:實施重點領域補短板工程

廣西:批准80個PPP專案

廣西將力促PPP專案儘快落地,目前全區經各級政府批准,採用PPP模式的專案80個,涵蓋交通、市政、管廊、污水垃圾處理、環保、供水供氣、天網工程等領域,總投資1121億元。

山東:出臺30條新措施擴大消費

加大服務消費對全省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出臺30條措施,聚焦六大領域,旨在升級傳統消費,挖掘新興、潛在消費。

貴州:深耕大資料“藍海”

5月25日,以“數字經濟引領新增長”為主題的2017中國國際大資料博覽會在貴陽舉辦。近年來,貴州以大資料為引領的電子資訊產業快速發展。

河北:國企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

河北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發展呈現穩中向好態勢。1至4月,河北省國企實現利潤67.2億元,同比增長161.4%。

吉林:簽訂省際對口合作專案

吉林、浙江兩省糧食產銷互補,2017年吉林大米文化節在杭州落幕,簽訂合作48個專案,其中糧食貿易專案39個,協定銷售大米20.8萬噸,玉米17.2萬噸,雜糧1000噸,總金額13.2億元。

青海:多晶矽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5月24日,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分別與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麥斯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標誌著青海多晶矽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寧夏:資本市場表現活躍

寧夏金融業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資本市場表現活躍。資料顯示,寧夏直接融資總額達387.49億元,新引進組建金融機構8家,村鎮銀行總數達19家,縣域覆蓋率達86%。

提出要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資料雲計算、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

5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出首批“二十證合一”營業執照,以“減證”帶動“簡政”。

河南:構築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河南省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署合作協定,到2020年河南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正式獲批。鄭州、洛陽、新鄉三市將通過先行先試、重點突破、示範引領,打造全國製造業區域增長典範和轉型升級新樣板。

四川:外貿進出口增長超五成

上海:部署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5月23日,上海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部署實施上海工業強基工程,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研究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對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臨時備案監管等事項,制定《上海市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

上海自貿試驗區5月23日宣佈,將在國家質檢總局支持下,設立“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提出,今年上海將全面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市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將逐步實現“不分類不收運”。

廣東:打造珠三角核心城市經濟圈

5月22日,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會上提出要以快速便捷的交通為紐帶,把粵東西北與珠三角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推進高快速交通網絡建設,進一步縮短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時空距離,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城市為中心的2小時經濟圈。

5月25日,在經過20個日夜的連續作業後,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焊接合龍完成,與兩端的E29、E30沉管焊接形成整體,標誌著隧道永久結構全線貫通。預計6月中下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將實現全線貫通。

天津:專利企業數突破萬家

各類市場主體申請商標註冊3.49萬件,天津市有效注冊商標達13.4萬件,馳名商標總量達149件,延續認定著名商標327件。天津市專利企業數量首次突破萬家。

天津濱海互聯網產業園首批20個簽約項目中已有14個落地,其餘6個正在積極推動。

天津高新區企業華海高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世界首款磁共振醫療車在上海舉辦的第7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亮相。

遼寧: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5月22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佈會,目前,遼寧取消下放省級行政職權事項512項,累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112次。

京沈高鐵阜新車站基礎施工正式開始。

黑龍江:培育生物千億級產業

哈爾濱培育打造生物千億級產業加快動能轉換,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專項基金,助推生物產業尤其是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

中俄界江黑龍江上的首座跨江鐵路大橋——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建設目前中方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雲南:普洱瀾滄景邁機場通航

5月24日,昆明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已與7家中外企業簽訂意向合作協定。

5月26日,雲南省第15個機場——普洱瀾滄景邁機場正式通航,服務覆蓋當地瀾滄、孟連、西盟三縣80萬人口。

新疆:排汙權交易市場啟動

5月24日,新疆舉行首次排汙權競買交易會,成交額逾776萬元,開啟了綠色發展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的環境治理模式。

江蘇:37條舉措促消費升級

江蘇省近日出臺《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從旅遊休閒、文化消費、體育消費、健康消費、養老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等六大領域提出了37條措施,推進“幸福產業”消費全面提升。

江蘇省統計局5月22日發佈資料,4月份,該省高技術行業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18.7%。

5月2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推進會,提出以江蘇省港口集團為抓手,加快形成港口投資、開發、運營全省“一盤棋”格局,努力實現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強省的跨越。

5月23日,江蘇省工商局發佈“江蘇省區域市場競爭環境指數”,評價體系由信用監管、競爭執法、執法建設三部分組成。

安徽:加快建成產業創新體系

5月23日,安徽省發佈《關於加快建設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

5月23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七大創新平臺”之一的智慧能源創新平臺簽約,總投資35億元。

5月24日,安徽省發佈《關於加快建設平臺和企業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完善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服務鏈條。

陝西:形成實體零售發展新格局

陝西省辦公廳出臺《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實施意見》,多舉措促進形成業態先進多樣、佈局合理、功能完備、線上線下融合、競爭能力較強的實體零售發展新格局。

5月22日,京東集團全球物流供應鏈總部、無人系統產業中心、京東雲陝西大資料運營中心專案簽約,投資規模達205億元。

5月24日,陝西省人社廳、財政廳、扶貧辦聯合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強就業扶貧工作。

重慶:啟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

重慶市啟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通過構建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對科技型企業進行貸款授信,並由政府予以擔保和風險補償。

日前,重慶永川至四川瀘州高速公路(重慶段)開工,意味著瀘州真正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

成功發行2017年第一批重慶市政府定向置換債券214.58億元。

湖南:提升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準

5月24日,湖南省民政廳發佈,2017年內湖南省將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國家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確保年底全省農村低保補助水準同比提高10%。

5月24日,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同意《關於對新進“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盈利企業管理團隊獎勵辦法》。

海南:推廣綠色建材和綠色建造

5月22日,海南省住建廳正式印發公佈《海南省商品住宅全裝修管理辦法(試行)》,從2017年7月1日(含)後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商品住宅工程全部實行全裝修,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

“十三五”期間,海南將在扎實推進紅嶺灌區、南渡江引水、邁灣和天角潭水利樞紐4項“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基礎上,全面啟動“補短板、強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9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西藏:拉林鐵路建設進入攻堅階段

作為川藏鐵路一部分的拉薩至林芝鐵路建設已進入隧道施工攻堅階段。目前,拉林鐵路已完成路基土石方1657萬方,全線47座隧道已全部開工。

5月25日,2017年西藏旅遊產品推介會在拉薩舉行。2016年西藏旅遊業發展強勁,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0.75億元,同比增長17.3%。

甘肅:提出今後五年奮鬥目標

5月22日,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提出今後五年奮鬥目標: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江西:推進省際經濟協作區建設

5月23日,江西省國土廳出臺《進一步支援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從增減掛指標流轉、用地保障、扶持產業發展、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出臺8條政策措施,支持全省58個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縣(市、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5月24日,下發《2017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將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交通網絡、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積極參與沿江經濟協作區共建,共建贛鄂皖長江兩岸合作發展試驗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贛浙省際生態產業合作示範區建設。

5月26日,首屆“長江經濟帶·九江新工業新動能投資洽談會”舉辦,旨在進一步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協作互動、協同發展。

浙江: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

5月23日,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成立,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五區”的總體佈局框架。預計到2030年,示範區內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

5月23日,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懸索橋在溫州開建。該橋設計通行能力達10.7萬輛,是當前國內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橋。

5月25日,浙江省發起國內首個綠色能源產業基金,基金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超200億元。基金將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2家能源類上市企業,撬動千億級以上社會資本。

湖北:實施重點領域補短板工程

廣西:批准80個PPP專案

廣西將力促PPP專案儘快落地,目前全區經各級政府批准,採用PPP模式的專案80個,涵蓋交通、市政、管廊、污水垃圾處理、環保、供水供氣、天網工程等領域,總投資1121億元。

山東:出臺30條新措施擴大消費

加大服務消費對全省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出臺30條措施,聚焦六大領域,旨在升級傳統消費,挖掘新興、潛在消費。

貴州:深耕大資料“藍海”

5月25日,以“數字經濟引領新增長”為主題的2017中國國際大資料博覽會在貴陽舉辦。近年來,貴州以大資料為引領的電子資訊產業快速發展。

河北:國企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

河北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發展呈現穩中向好態勢。1至4月,河北省國企實現利潤67.2億元,同比增長161.4%。

吉林:簽訂省際對口合作專案

吉林、浙江兩省糧食產銷互補,2017年吉林大米文化節在杭州落幕,簽訂合作48個專案,其中糧食貿易專案39個,協定銷售大米20.8萬噸,玉米17.2萬噸,雜糧1000噸,總金額13.2億元。

青海:多晶矽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5月24日,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分別與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麥斯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標誌著青海多晶矽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寧夏:資本市場表現活躍

寧夏金融業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資本市場表現活躍。資料顯示,寧夏直接融資總額達387.49億元,新引進組建金融機構8家,村鎮銀行總數達19家,縣域覆蓋率達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