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1省區市:一周經濟最亮點(8月14日

雲南:推出75條措施為企業減負

●8月17日,雲南推出包括降低企業稅費、融資成本、制度性☆禁☆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75條具體措施,為實體經濟輕裝上陣、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該政策實施後,預計全年將為實體企業減負700億元。

重慶:為實體經濟減稅政策出臺

●重慶市對實體經濟的減稅政策有9個方面,優化營改增政策引人注目,增值稅稅率結構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一檔13%,並降低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除此之外,還擴大了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減征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和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等相關稅收,

將為實體經濟減稅800多億元。

浙江:新動能產業成為經濟主引擎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重點發展的新動能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其中,資訊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旅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節能環保、健康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9%、9.8%和8.9%。

吉林:清費減負優化發展環境

●近日,吉林省發佈《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清費減負優化發展軟環境措施的通告》,

公佈36個中省直部門和單位實施的175項“零見面網上辦,到大廳一次辦”政務服務事項,並形成《吉林省“零見面網上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吉林省“到大廳一次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兩個清單。今後,清單內的事項,只要材料齊全,企業或個人將可實現“零見面”或“一次性”辦理。

廣西:加大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投入

●8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投資計畫(百項重點工程)實施進展情況,

今年繼續加大力度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由2億元擴大到3億元,重點支持服務業“六大專項行動”領域項目,圍繞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業、旅遊休閒、健康養老等五大重點產業突破發展。

四川:五年內農產品加工業規模翻番

●四川省日前印發《關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

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均要達2萬億元,基本相當於在目前的規模上翻一番,增速保持10%以上。目前,農產品加工業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25%,是全省增長最快、規模最大、效益最穩定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四川首個萬億產業。

安徽:20個機器人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合肥市高新區總投資80多億元的機器人產業20個項目日前集中簽約,為合肥機器人產業再添“新軍”。

此次簽約的專案共有20個,協定總投資83.5億元,包括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類專案5個、服務機器人及人工智慧類專案9個、醫療機器人及智慧穿戴設備類專案3個、特種機器人類專案3個,專案全部達產後將壯大合肥市機器人產業。

陝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

天津:培育新興旅遊業態

●天津濱海新區以打造時尚休閒海洋都市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舉辦高品質旅遊節慶活動為平臺,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培育新興旅遊業態,打造京津冀遊客旅遊目的地,推動旅遊業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著力打造新區北部旅遊產業聚集區。

海南:已實施產業扶貧專案1337個

●今年,海南省確保全面完成18.3萬人脫貧硬任務。目前,全省已投入特色產業扶貧資金5.8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37個,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8266筆,合計2.33億元。

遼寧: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8月13日,遼寧省工商局發佈消息,今年以來,遼寧省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六項改革”“四項服務”不斷推進工商登記便利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登記服務品質,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1月至7月,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4.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2.3%。

上海:健全完善出口信用風險防範體系

●8月16日,上海市政府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健全完善出口信用風險防範體系,加強政策措施保障,構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推進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河北:打造京津冀科技轉化平臺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這個示範區以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為目標,以加強產業創新、培育創新主體、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以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創新創業生態為支撐,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與路徑,形成“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協作新模式。

北京:高端產業領跑工業增長

福建:7項措施推進品牌農業建設

●8月14日,福建省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品牌農業建設七條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省良種覆蓋率98%以上,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場)150個以上、省級以上標準生產示範基地(場)2000個以上,全省認證登記的“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累計4000個以上,福建名牌農產品100個以上,培育一批產業鏈條完整、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

貴州:推動PPP專案規範健康發展

●貴州省近日發佈《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三年行動計畫(2017年—2019年)》,該行動計畫以項目為基礎,按照“一次規劃、分年實施、整體推進”的工作要求,在“6+1”傳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篩選出1000個前期工作充分,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PPP項目進行重點推進,並對PPP專案全生命週期進行跟蹤、督促和調度。

江西:省級高新區數量達10家

●江西省政府近日批復德安工業園區、德興經濟開發區、高安工業園區更名為江西德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德興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高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至此,該省省級高新區數量達到10家。

廣東:提前1個月實施“多證合一”

●9月1日起,廣東省將在“五證合一”改革基礎上,全面實施“多證合一”登記模式,比國務院規定的時間提前1個月。按照廣東省此前實行“五證合一”的經驗,已領取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企業不需要重新換領“多證合一”營業執照,尚未換領的企業,在申請變更登記、換發營業執照時,由工商部門核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多證合一”營業執照。

湖南:蒙華鐵路洞庭湖大橋主體工程完工

△8月16日,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蒙西至華中鐵路控制性工程洞庭湖大橋主橋主體完工。

青海:提出162項經濟體制改革任務

●青海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2017年青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圍繞10個重點領域、38個重要方面,提出了162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江蘇:確定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江蘇省近日拉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大幕,69個試點鄉村拿出規劃設計方案,並將成為全省第一批率先開展試點的特色田園鄉村。“十三五”期間,江蘇省擬完成100個省級規劃建設和重點培育的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帶動全省各地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甘肅:修訂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日前,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公佈了新修訂的《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對扶貧開發中的責任主體、扶貧物件、扶貧措施、專案管理、資金管理、扶貧監督、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

內蒙古:製造業“萬戶企業登雲”計畫啟動

●8月16日,“創客中國”互聯網+雙創生態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為促進內蒙古製造企業利用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手段推動創新發展的能力,內蒙古啟動製造業“萬戶企業登雲”三年行動計畫。到2020年底,全區利用雲應用軟體和服務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製造企業達到10萬戶。

黑龍江:開展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工程

●“資料警務建設工程、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工程、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工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程、預警資訊體系建設工程、公安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工程”這六大工程,是黑龍江省公安工作未來三年的重點內容之一。

山東:六招攻堅“去杠杆”

●近日,山東出臺《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實施意見》,將通過推進兼併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發展股權融資等主要途徑,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湖北: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智力”支持

●8月14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正式成立,力爭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達到80%。作為武漢在機構設置上的又一項創新突破之舉,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將實行“虛擬機器構、實體運作”。當日,武漢還成立了由12位高校院所院士組成的專家顧問團,以領軍科學家的力量加大相關成果轉化的“智力”支持力度。

山西:讓高水準人才擁有高收入

●山西下發《關於完善知識技術密集、高層次人才集中等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構建“三元薪酬”結構,使高校、醫院、科研等單位人員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所謂“三元”結構,是指對“穩定提高基本工資、加大績效工資分配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制度安排。

寧夏:規模化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

●8月15日至18日,寧夏主辦了“海外高層次人才走進寧夏暨寧夏籍海外人才歸巢”活動,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14個國家及地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名。活動期間,海外人才參加了寧夏區情及政策推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專案展示及主題演講、寧夏重點產業園區專案考察對接及技術諮詢等活動。

河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再加速

●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推進會日前舉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去年啟動以來進展順利,通過3至5年努力,全省縣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準明顯提升,城市管理水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資源集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城鎮特色更加鮮明,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

西藏:借力節慶活動招商引資

●近日,持續7天的拉薩當雄“當吉仁”賽馬節,那曲恰青賽馬節,山南雅礱文化節等相繼開幕。每一地市都有各自的節慶品牌,經過多年發展,這些節慶成為各地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典之一,是當地促進推動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各節慶品牌已經成為當地招商引資、促進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新疆:重點民生項目完成投資近千億元

(責編:丁鑫)

天津:培育新興旅遊業態

●天津濱海新區以打造時尚休閒海洋都市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舉辦高品質旅遊節慶活動為平臺,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培育新興旅遊業態,打造京津冀遊客旅遊目的地,推動旅遊業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著力打造新區北部旅遊產業聚集區。

海南:已實施產業扶貧專案1337個

●今年,海南省確保全面完成18.3萬人脫貧硬任務。目前,全省已投入特色產業扶貧資金5.8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37個,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8266筆,合計2.33億元。

遼寧: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8月13日,遼寧省工商局發佈消息,今年以來,遼寧省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六項改革”“四項服務”不斷推進工商登記便利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登記服務品質,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1月至7月,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4.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2.3%。

上海:健全完善出口信用風險防範體系

●8月16日,上海市政府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健全完善出口信用風險防範體系,加強政策措施保障,構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推進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河北:打造京津冀科技轉化平臺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這個示範區以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為目標,以加強產業創新、培育創新主體、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以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創新創業生態為支撐,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與路徑,形成“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協作新模式。

北京:高端產業領跑工業增長

福建:7項措施推進品牌農業建設

●8月14日,福建省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品牌農業建設七條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省良種覆蓋率98%以上,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場)150個以上、省級以上標準生產示範基地(場)2000個以上,全省認證登記的“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累計4000個以上,福建名牌農產品100個以上,培育一批產業鏈條完整、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

貴州:推動PPP專案規範健康發展

●貴州省近日發佈《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三年行動計畫(2017年—2019年)》,該行動計畫以項目為基礎,按照“一次規劃、分年實施、整體推進”的工作要求,在“6+1”傳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篩選出1000個前期工作充分,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PPP項目進行重點推進,並對PPP專案全生命週期進行跟蹤、督促和調度。

江西:省級高新區數量達10家

●江西省政府近日批復德安工業園區、德興經濟開發區、高安工業園區更名為江西德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德興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高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至此,該省省級高新區數量達到10家。

廣東:提前1個月實施“多證合一”

●9月1日起,廣東省將在“五證合一”改革基礎上,全面實施“多證合一”登記模式,比國務院規定的時間提前1個月。按照廣東省此前實行“五證合一”的經驗,已領取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企業不需要重新換領“多證合一”營業執照,尚未換領的企業,在申請變更登記、換發營業執照時,由工商部門核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多證合一”營業執照。

湖南:蒙華鐵路洞庭湖大橋主體工程完工

△8月16日,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蒙西至華中鐵路控制性工程洞庭湖大橋主橋主體完工。

青海:提出162項經濟體制改革任務

●青海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2017年青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圍繞10個重點領域、38個重要方面,提出了162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江蘇:確定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江蘇省近日拉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大幕,69個試點鄉村拿出規劃設計方案,並將成為全省第一批率先開展試點的特色田園鄉村。“十三五”期間,江蘇省擬完成100個省級規劃建設和重點培育的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帶動全省各地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甘肅:修訂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日前,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公佈了新修訂的《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對扶貧開發中的責任主體、扶貧物件、扶貧措施、專案管理、資金管理、扶貧監督、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

內蒙古:製造業“萬戶企業登雲”計畫啟動

●8月16日,“創客中國”互聯網+雙創生態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為促進內蒙古製造企業利用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手段推動創新發展的能力,內蒙古啟動製造業“萬戶企業登雲”三年行動計畫。到2020年底,全區利用雲應用軟體和服務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製造企業達到10萬戶。

黑龍江:開展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工程

●“資料警務建設工程、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工程、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工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程、預警資訊體系建設工程、公安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工程”這六大工程,是黑龍江省公安工作未來三年的重點內容之一。

山東:六招攻堅“去杠杆”

●近日,山東出臺《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實施意見》,將通過推進兼併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發展股權融資等主要途徑,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湖北: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智力”支持

●8月14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正式成立,力爭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達到80%。作為武漢在機構設置上的又一項創新突破之舉,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將實行“虛擬機器構、實體運作”。當日,武漢還成立了由12位高校院所院士組成的專家顧問團,以領軍科學家的力量加大相關成果轉化的“智力”支持力度。

山西:讓高水準人才擁有高收入

●山西下發《關於完善知識技術密集、高層次人才集中等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構建“三元薪酬”結構,使高校、醫院、科研等單位人員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所謂“三元”結構,是指對“穩定提高基本工資、加大績效工資分配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制度安排。

寧夏:規模化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

●8月15日至18日,寧夏主辦了“海外高層次人才走進寧夏暨寧夏籍海外人才歸巢”活動,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14個國家及地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名。活動期間,海外人才參加了寧夏區情及政策推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專案展示及主題演講、寧夏重點產業園區專案考察對接及技術諮詢等活動。

河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再加速

●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推進會日前舉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去年啟動以來進展順利,通過3至5年努力,全省縣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準明顯提升,城市管理水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資源集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城鎮特色更加鮮明,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

西藏:借力節慶活動招商引資

●近日,持續7天的拉薩當雄“當吉仁”賽馬節,那曲恰青賽馬節,山南雅礱文化節等相繼開幕。每一地市都有各自的節慶品牌,經過多年發展,這些節慶成為各地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典之一,是當地促進推動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各節慶品牌已經成為當地招商引資、促進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新疆:重點民生項目完成投資近千億元

(責編:丁鑫)